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 第2章 科考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第2章 科考

作者:你很会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9 11:25:58 来源:小说旗

夏白循声看去。

只见一位中年男子背着灰布包袱,身着普通衣衫,体态偏瘦,快步走近夏白。

夏白驻足。

听出了来者身份,此人名为解敏,山东德州人士,与自己同场科考且号舍相邻,皆为北方人氏,因此关系稍近。

夏白点头回应:“解兄。”

解敏颔首,环顾四周后,眉宇间满是挥之不去的忧虑,轻声叹息道:“夏贤弟,此次科考,我辈北方恐怕难有佳绩。”

“这几年北方忙于战事,难以静心读书,我也刚询问过他人,大多成绩平平。”

“唉。”

“策问一题,终究因平日读书不多,无法提出新颖见解,过于守旧,怎能出类拔萃,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夏贤弟,你是这届北方举子中最年轻的一位,仅两年半便接连通过童试、院试、乡试,且受到周王赞誉,不知你能否位列二甲?”

解敏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夏白。

当今之势,南强北弱,迫使北方考生空前团结,然而学识确实逊色于南方,实属无奈。

如今众人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夏白身上,否则上万考生中,北方竟无一人跻身二甲,实在颜面尽失。

日后面对南方士子,更是难以抬头,会被压制得更加厉害。

此刻,他们心中积郁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夏白打量了解敏,又看向跟随其后的几人,眉心不禁微微一紧。

此次科举,北方格外重视。

但凡能到场的举子,不论是否公务缠身,均前来应试,只为争口气。当今天子出身淮西,辅臣多来自浙东,南方风头正盛。

北方则长期受制。

不论官职升迁、话语权、影响力,还是财政分配,均遭南方压制。北方诸省布政使均憋着一口气,欲借此次科举翻身。

以此证明北方并非如南方官员所言那般不堪,同时力争在朝廷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自朱元璋宣布恢复科举以来,这种明争暗斗便从未停歇。

北方对此事极为重视。

南方几大布政司亦不甘落后。

察觉到北方意图后,他们悄然布局,意欲彻底压制北方官员在朝廷中的权力争夺。

南方此次亦全力以赴。

南北双方合力成就了洪武十八年的科举盛事,会试考生多达两万人。

若按以往科举录取比例,两万多人竞逐百二十个进士及第名额,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会试尚未开考,南方便已掀起舆论热潮,童谣四起,“花练黄,黄练花”,皆称南方学子必占一甲。

夏白初至应天府时,目睹了解敏等人与南方学子争执。然而,随着前两场考试结束,北方学子顿时偃旗息鼓。

而南方学子气势愈发嚣张。

在前两场考试结束后,北方学子已不敢奢望有人能跻身一甲前三,只盼二甲中北方举人能多些。

然而,策问考结束后,就连这样的期望都变得微乎其微。

按照上一次科举录取情况,一甲三人,二甲十七人,要在两万名举人中脱颖而出,难度极大。

夏白微微一笑,向解敏投去一个安心的眼神,平静说道:“解兄,无需担忧,我对此次科举充满信心。”

“自开封赴京参加科举起,我的目标始终如一。”

“便是状元。”

“即便经过三场会试,我的决心从未动摇,反更坚定,此番科举,我夏白必定金榜题名。”

夏白目光笃定。

他清楚自己所言何意,他的目标就是状元,除了状元别无他选。若非状元,便无出路可言。

在此情形下,他对自己的状元之路充满信心。

夏白未刻意压低声音。

他的话传入四周考生耳中,随即引发一阵嗤笑与冷嘲热讽。

“呵呵。”

“这小子是不是考得迷糊了?”

“说什么高中状元,以为这是地方的小考吗?能进前三就已经不错了。”

“来参加考试的哪一个不是精英中的精英?哪个不是本地的佼佼者?”

“会试进行九天,全应天府对一甲人选的猜测,无非是花练黄、黄练花,什么时候轮得到你冒出来?”

“正是如此。”

“花纶出身名门,黄子澄从小接受名师指导,练子宁家学深厚,哪里是你这样的寒酸北方考生可以相比的?”

“你们北方的乡试第一名,如果放在我们南方,恐怕连前三十都排不上号,现在倒好,还在这里大言不惭?”

“哈哈哈。”

周围爆发出一阵嘲笑声。

夏白神情淡然,冷冷扫过那些出言讽刺的南方学子,只是轻轻摇头。

他无意争辩。

也不想多费唇舌。

见夏白沉默不语,丁显等人交换眼神,脸上露出得意之色,以为夏白害怕了,不敢再放狂话。

但他们怎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

这几日北方学子一直缩着头,如今有人站出来,他们怎能不趁机狠狠羞辱一番?

丁显清了清嗓子,阴阳怪气地说:“北方早就衰败了,和胡虏混得太久,从元朝开始,北方学子就很少出现在一甲名单里。”

“历届的录取情况看,北方远不如南方,一甲三人,怎么可能是你们北方能奢望的?”

“这次最好祈祷一下,二甲三甲名单里北方能有几个名额,不然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就算二甲三甲名单里有北方人的名字,也不过是早晚的事,总有一天,进士及第和北方人再无瓜葛。”

听到丁显的话,黄子澄等人跟着哄笑,解敏、丁志方等北方学子瞪眼怒视。

太过分了。

夏白皱眉,面对南北士子间的明争暗斗,也感到一丝无奈,他抬起头,缓缓说道:“如果科举中真的看不到北方考生的身影……”

“那么问题或许不在北方考生身上,而在于大明的科举制度本身。”

“这也说明……”

“当今洪武皇帝推行的科举改革彻底失败了。”

------------

夏白话音刚落,四周立刻寂静无声。

丁显先前还出言讥讽,此刻却已是面色如纸,目光中满是对夏白的惧意与不安。

作为举子,他对此次科考的变化心知肚明。

自科举制度设立以来,历朝科考内容各有不同。

唐代考试涵盖秀才、明经、进士、进士及法律、文字、数学等多种科目。

内容包括时务策问、帖经、杂文等。

宋朝初期设有进士与明经科,内容涉及帖经、墨义与诗赋。

然而王安石执政后,废除了诗赋、帖经、墨义,转而以经义、论、策为主。

元代曾一度废止科举,后来虽恢复,但对汉人和南人多有限制。

当时流行一句俗语:“唯蒙古生得为状元,尊国人也”,这里的“国人”指代蒙古人与色目人。

元朝看似恢复科举,实则用来强化蒙古与色目人的特殊地位。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重启科举,沿用了元朝的部分形式。

从“五经”到“四书”,并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古注疏”传统,那时的朱元璋对传统经学与经史仍抱有相当敬意。

不过首次开科后,他对取士结果并不满意,遂直接废除科举。

直到洪武十五年重新恢复,科举内容大幅受限,八股文成为唯一考核方式,学术视野也被局限于宋代理学。

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试难度,但也让南方考生觉得是朱元璋有意扶持北方学子。

这种调整无意间加深了南北学子之间的矛盾。

若改革失败……

丁显心中反复想着这句话,额头上冷汗直冒,竟被几句话吓得无法开口。

花纶冷冷瞥了夏白一眼,再转向丁显,眼中满是轻蔑与不屑:堂堂举子竟会被这些话吓住,实在有损南方士人的颜面。

他看着夏白,眼神稍显严肃,但仍带着冷漠,说道:“朝廷调整科举内容自有其考量,我们作为考生只需做好本分,参加考试即可。”

“至于你说的改革成败与我等有何干系?即便改革失败,也是朝廷的责任,关我等何事?”

“我们不过是依照规矩办事,未曾有丝毫虚假隐瞒,更没有偏袒徇私,这排名也是由朝廷公开评定,难道还能出错吗?”

“若三甲之中竟无一人来自北方,那只能说明一个事实:北方人确实不堪造就,即便朝廷作出再多调整,也难以摆脱这种糟糕的局面。”

“这完全证明了北方的确不行。”

“无论怎样努力都是枉费心机。”

花纶话语虽缓,却字字如刀,锋利无比。

夏白微微点头,又轻轻摇头。

北方文风式微并非一日之寒。自从元朝统一全国以来,“南北隔阂,典籍不通”的局面便已形成。

追溯更久远的历史,安史之乱后,华夏的文化与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而北方因长期战乱,学术传播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这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在朝不保夕、生存尚且成问题的环境下,谁还有闲情逸致去钻研学问?

若非江汉一带的赵复等南方儒者有意将理学向北推广,北方的文化恐怕早已彻底凋敝。

朱元璋统一全国后,敏锐察觉到这一现象。

因此多次下令将‘四书五经’赐予北方,并多次命令吏部从南方调派学官北上,甚至特别颁布了适用于南北的《大诰》。

然而收效甚微。

朱元璋发现南方文化过于强大,而北方屡经战乱,文脉衰弱,于是干脆暂停科举十年,试图让北方自我恢复。

但夏白清楚,这样的恢复只是表面功夫,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北方历经长年战火破坏,生产力远远落后于南方。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朝廷给予再多支持,想要在教育和文化上追赶南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再者,

明朝初期本质上是一个南人掌权的政权。

无论是在政治还是经济方面,都以南方为根基,尤其是大部分官僚出身于江南,这些官员自然会对南方利益更为关注。

朱元璋虽然在统一后有意抑制南方势力,但这只是治标之举,要想真正实现南北平衡,最终还是要依赖于北方经济的发展。

夏白深深吸了一口气,严肃说道:“如今我们已成为举人,未来大多也将成为大明官员,身为官员,理应以天下百姓为念。”

“如果今后科举只录取长江以南的南人,而没有长江以北的北人,那岂不是意味着大明只剩半个江山。”

“陛下当年起兵时,高呼的口号正是驱逐异族,复兴中华,确立纲常伦理,拯救黎民百姓。”

\"复兴中华,难道仅限于长江以南,而将长江以北排除在外?\"

\"长江以北历经战火,的确各方面都不如南方,但复兴北方的生计与发展,不正是我们大明官员的责任所在吗?\"

\"当今圣上倾力改革科举制度,正是因为你们这些南方学子心中只有私欲,毫无天下胸怀。\"

\"甚至以贬低北方为乐。\"

\"你们自认为学富五车,却连这基本的道理都不懂,实在是白读了那些圣贤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