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中国凶案笔记 > 第108章 连云港烧尸悬案8

中国凶案笔记 第108章 连云港烧尸悬案8

作者:喜欢八棱瓜的储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15:12:00 来源:小说旗

审讯室的白炽灯在凌晨三点钟格外刺眼,陈立军看着单向玻璃上自己的倒影,指尖捏着的物证袋里装着半片银耳坠,银饰边缘的划痕在灯光下泛着冷光。铁门“咔嗒”打开时,张大东被带了进来,灰蓝色囚服衬得脸色发青,手腕上的木质手串还没摘下,那是他在卧室抽屉里藏着的、唯一像样的饰品。

“3月27日晚上八点,你在做什么?”陈立军的声音像手术刀划开沉默。张大东盯着桌面,喉结滚动,指甲无意识地抠着桌角的毛刺:“给她煮面,西红柿鸡蛋面,她最爱吃这个。”他突然笑了,笑容比哭还难看,“她说吃面要配蒜,我就骑车去村口买,回来时她正在翻我床头柜,手里攥着销户的存折。”

物证袋“啪”地拍在桌上,是那本余额为零的存折,首页还贴着张泛黄的车祸赔偿协议。陈立军注意到张大东的视线瞬间凝固,手指开始发抖:“15万,全转给她了,她说要攒首付买学区房,我每天吃馒头就咸菜,她却戴着银镯子去美容院——”他突然提高声音,又猛地压低,像怕惊醒什么回忆,“后来我才知道,那镯子是她爸临死前送的,可她从来没说过自己在足浴店上班,只说在保险公司坐办公室。”

监控录像在陈立军脑海里闪过:3月28日凌晨,张大东的面包车在城郊小路行驶,后车厢漏出的汽油味在监控截图里仿佛都能闻到。他翻开笔记本,上面记着法医的补充报告:死者胃内容物有西红柿鸡蛋面残渣,死亡时间在凌晨四点左右,与张大东说的“煮面时间”完全吻合。

“她骂我是瘸子,说跟着我一辈子住平房。”张大东的目光飘向墙面,那里没有“家和万事兴”的十字绣,只有冰冷的白墙,“存折上的钱没了,她说不结婚就还钱,可我哪还有钱?车祸后腰伤发作时,连止痛片都要赊账——”他突然扯开衣领,露出腰间的手术疤痕,暗红色的蜈蚣形伤口在灯光下狰狞,“医生说我这辈子干不了重活,她却说我装病,说那15万是她应得的青春损失费。”

陈立军想起在张大东卧室找到的手机,草稿箱里存着未发送的微信红包,金额是元,备注写着“老婆,首付凑够了”。红包图标右下角有个红色感叹号,显示对方已拒收。“你什么时候知道她骗你的?”他抽出那张转账记录清单,3月1日到3月20日,15万元分五笔转到“小芳”账户,最后一笔附言是“买车钱”。

张大东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26号晚上,她手机弹出条消息,备注是‘宝贝老公’,我抢过来看,是个男人问她什么时候离婚,说足浴店的工作脏,让她辞职跟他去苏州——”他突然哽咽,声音断断续续,“她扇我耳光,说我偷看**,可我连她真名都不知道,只知道她网名叫‘静待花开’,后来才从身份证复印件上看到,她本名叫王芳,32岁,离过两次婚,还有个6岁的儿子跟着前夫。”

审讯室的时钟滴答作响,陈立军在笔记本上记下“身份造假”,笔尖划过“网贷逾期单”三个字——那是在小芳出租屋找到的,三张合计8万元的欠款通知,还款日期都在3月底。“所以你觉得,她跟你网恋,就是为了骗钱?”他抽出装在密封袋里的男士睡衣残片,布料上的焦痕与死者身上的吻合。

“一开始不是的。”张大东突然抬头,眼里闪过一丝光亮,“去年秋天在婚恋网认识,她总说自己孤单,喜欢听我讲小时候在田埂上抓蛐蛐的事。第一次见面,她穿件米白色风衣,说我笑起来像她过世的父亲——”他的声音软下来,仿佛回到那个秋高气爽的下午,“我带她去看我的面包车,说以后开车带她去海边,她摸着方向盘说‘大东,我终于有家了’,然后穿上我的睡衣在厨房煮面,油烟味混着她的香水味,我觉得这辈子值了。”

陈立军想起现场勘查时,厨房抽油烟机上还粘着半片干辣椒,与死者胃里的食物残渣一致。物证组在面包车脚垫缝隙里找到的墙灰,经检测正是张大东卧室新刷的乳胶漆,而死者指甲缝里的墙灰,此刻正躺在证物袋里,与墙面指痕完美匹配。

“3月27号那晚,她把存折摔在我脸上,说凑不够20万首付就分手。”张大东的手指开始无意识地摩挲手腕,那里有圈淡红色勒痕,像是被人用力抓过,“我求她再给点时间,说废品站的老刘答应让我入股,她却打开手机给我看聊天记录,跟三个男人同时说着‘亲爱的’,其中一个备注是‘何老板’,给她转了5200元——”他突然吼起来,又猛地抱住头,“她说我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说穿我的睡衣只是可怜我,反正洗干净还能穿——”

沉默像块浸满水的海绵,压得人喘不过气。陈立军抽出张照片,是小芳的工作证,职位栏写着“足底按摩师”,入职时间2014年5月,比她告诉张大东的“保险公司入职时间”早了三年。“你知道她有网贷吗?”他指着照片下方的日期,“她每月要还8000元,你的15万,刚好填了这个窟窿。”

张大东的眼神空洞,仿佛没听见:“她掐着我脖子说,瘸子没钱就别想娶老婆,我闻到她身上有别的男人的烟味,突然想起车库里的汽油——”他顿住,喉结滚动,“去年冬天她教我用手机查资料,我看过‘焚尸灭迹’的新闻,可我没想烧她,真的没想……”

陈立军翻开现场照片,秸秆堆里的焦尸呈蜷缩状,法医说这是死后焚尸的特征——死者在被焚烧前已经死亡,致命伤是颈部压迫导致的机械性窒息。“你是怎么杀她的?”他的声音冷静得可怕,像在问天气。

“她转身要走,我拉住她手腕,她就用指甲抓我,指甲缝里全是墙灰——”张大东撸起袖子,露出几道早已结痂的抓痕,“我把她按在墙上,她踢翻了乳胶漆桶,白色油漆流了一地,她喊‘救命’,喊得我脑子发疼,就用睡衣领子勒住她脖子……”他突然蜷缩成一团,膝盖顶住胸口,“她的指甲还在抠墙,墙皮簌簌往下掉,掉在她酒红色的头发上,像下雪一样。”

物证袋里的耳坠突然晃了晃,陈立军想起小芳母亲辨认遗物时的场景:老人捧着银耳坠痛哭,说这是女儿20岁时父亲送的,叮嘱她“嫁人要嫁实心汉”。而张大东直到最后都不知道,这个用假名网恋的女人,其实比他更需要钱——父亲的丧葬费、儿子的抚养费、网贷的催收电话,像无数根绳子勒住她的脖子,让她在不同的男人之间挣扎求生。

“后来呢?”陈立军敲了敲桌子,把张大东从回忆里拽回来。对方抹了把脸,眼神呆滞:“她不动了,我把她抱到床上,给她穿上我的睡衣,就像平时她在我这儿过夜那样。然后我去车库拿汽油,塑料桶是去年打农药剩下的,本地编织袋装着汽油桶,跟我平时去镇上买化肥的袋子一样——”他突然笑了,笑得肩膀直颤,“我想烧了房子,跟她一起死,可走到村口又怕了,就把车开到田里,把她放在秸秆堆里,浇上汽油……”

笔录纸在桌上沙沙作响,陈立军看着张大东用指纹按红印,突然想起他卧室里那幅歪挂的十字绣,右下角绣着的“2015.3”墨迹新鲜,那是他开始疯狂装修房子的月份,也是小芳要求他凑首付的最后期限。墙皮下的血指纹、冰柜里的冻品包装袋、面包车脚垫的墙灰,所有的物证都在诉说同一个事实:这个瘸腿的中年男人,用最后的积蓄和幻想搭建了一个家,却在对方的嘲笑和欺骗中,亲手毁了这个梦。

凌晨四点,陈立军走出审讯室,走廊尽头的窗户透进第一缕天光。他摸出手机,相册里存着张大东手机里的照片:小芳穿着男士睡衣站在厨房,锅里的面条冒着热气,她回头笑得很甜,像所有憧憬婚姻的女人那样。照片拍摄时间是3月12日,距离案发还有16天,正是张大东转出最后一笔5万元购车款的第二天。

法医发来消息,确认死者胃内食物消化程度符合凌晨两点左右进食,与张大东供述的“煮面时间”一致。而小芳手机草稿箱里未发送的“我们不合适”,发送时间停留在3月28日凌晨2:17——她本想在吃完那碗西红柿鸡蛋面后提出分手,却永远没机会按下发送键。

物证室里,那半片银耳坠终于找到了另一只,完整的银饰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仿佛在诉说某个父亲对女儿的祝福。而张大东的手机里,那个未发送的求婚红包永远停留在编辑页面,金额是元,备注是“老婆,首付凑够了”,红包下方还有行没打完的字:“以后每天都给你煮面……”

晨光漫过审讯室的铁窗,张大东盯着墙面,突然轻声说:“其实我知道她骗我,可我宁愿被骗,至少有人愿意跟我说话。”这句话像根细针,扎进陈立军心里——在这场致命的网恋里,两个孤独的人都在寻找救命稻草,却最终被现实的重负压垮,留下墙上那道永远抹不去的血指纹,和秸秆堆里无法言说的焦尸谜案。

当朝阳完全升起时,陈立军在结案报告上写下最后一行字:“犯罪嫌疑人张大东因情感欺骗及经济纠纷,于2015年3月28日凌晨实施杀人焚尸,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窗外,废品站的铁皮顶棚在阳光下反光,远处传来拖拉机突突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小城无数个平凡又孤独的夜晚,那些藏在乳胶漆下的血指纹,和永远发不出去的晚安消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