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中国凶案笔记 > 第109章 连云港烧尸悬案9

中国凶案笔记 第109章 连云港烧尸悬案9

作者:喜欢八棱瓜的储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15:12:00 来源:小说旗

殡仪馆的消毒水味像根细针扎进鼻腔,王秀芳盯着不锈钢推车上的塑料袋,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女儿的遗物被分门别类装在透明证物袋里:半支快用完的玫瑰味护手霜、三张贴着卡通贴纸的创可贴、还有那对让她喉头哽咽的银耳坠——银饰边缘刻着细小的麦穗纹路,是十年前丈夫临终前托人在县城银匠铺打的,说“麦子能扎根,日子能长稳”。

“大姐,节哀。”陈立军递过纸巾,视线落在证物清单上:除了随身物品,还有从张大东住所搜出的女士假发、半瓶廉价香水,以及三张皱巴巴的网贷逾期单。王秀芳突然抓住他手腕,指甲几乎嵌进他皮肤:“小芳说在保险公司上班,怎么会……”她抖着手扯开其中一张单据,“宜人贷”的logo下,“逾期金额元”的黑体字刺得人眼睛发疼。

太平间的灯在头顶嗡嗡作响,陈立军想起在小芳出租屋找到的工作证:暗红色封面印着“水云间足浴城”,职位栏写着“资深理疗师”,入职日期是2014年3月——比她在婚恋网站上填写的“保险公司行政”早了整整一年。抽屉深处藏着的三张工资条显示,她每月底薪2500元,加上提成勉强过万,但大部分都进了网贷平台的账户。

“她爸走那年,她刚满二十,抱着这对耳坠说‘以后嫁人要嫁个能让麦穗扎根的’。”王秀芳用袖口擦泪,银饰在冷光下泛着温润的光,“谁知道麦穗没扎根,倒插进了烂泥里……”她突然指着另一袋物品,“这睡衣是男人的吧?她从来不肯穿别人的旧衣服,说小时候穿堂姐剩下的,总被同学笑‘捡破烂的’。”

陈立军看着那截烧焦的男士睡衣残片,布料上的米老鼠图案已经碳化,想起张大东在审讯室说的:“她第一次穿我睡衣,说像被人抱着睡觉。”这个细节让他喉头一紧——那个自称“静待花开”的女人,在足浴城的更衣室里或许从未感受过温暖,只能在不同男人的卧室里寻找短暂的庇护所,哪怕是件不合身的男士睡衣。

离开殡仪馆时,春阳正暖,玉兰花开得铺天盖地。陈立军开车驶向城郊平房,后备箱里放着从足浴城调取的监控:3月27日晚十点,小芳穿着黑色工装鞋走出后门,手机屏幕在夜色里亮着,定格在与张大东的聊天界面,最后一条消息是“明天把存折带来,首付还差五万”。

平房的警戒线还没撤,刘建军正在给冰柜拍照。两个崭新的海尔冰柜并排立在厨房,冷藏室抽屉里整齐码着“正大食品”的冻品包装袋,生产日期都是2015年3月,与张大东“学做肉食加工”的供述吻合。但最下层抽屉里,那把生锈的杀猪刀与崭新的冻品形成诡异反差,刀把上缠着的红布条,正是小芳常用来扎头发的款式。

“陈队,看看这个。”技术员小张递来一本笔记本,封面画着歪歪扭扭的冰柜和面包车,内页写满潦草的字:“4月1日去徐州进冻货”“5月租菜市场摊位”“每月净赚三千就能娶小芳”。最后一页贴着张泛黄的剪报,标题是“农村夫妇靠肉食加工年入十万”,配图里的男人正从冰柜里取货,与张大东在废品站拍的工作照惊人相似。

陈立军摸着笔记本里夹着的车票根:3月15日,连云港到徐州的往返汽车票,正是张大东给小芳转完最后一笔五万块的第二天。这个瘸腿男人坐着八个小时的长途车,不是去看风景,而是去考察冻品市场,幻想着用车祸赔偿款开启创业梦,顺带赢回爱情——他永远不知道,当他在徐州冷链市场记录冻品价格时,小芳正在足浴城给客人捏脚,手机里另一个男人的消息不断弹出:“宝贝,明天来拿零花钱”。

卧室的墙漆已经被部分铲除,露出底下斑驳的血渍,形状与死者指甲缝里的墙灰完全吻合。陈立军盯着那幅被摘下的“家和万事兴”十字绣,绣线在某些地方松紧不一,显然出自生手,右下角的日期“2015.3”周围,还有几个绣错后拆掉的针孔——那是张大东笨拙地编织梦想的痕迹,每一针都穿过乳胶漆,扎进带着血迹的墙皮。

下午三点,足浴城的更衣室飘着廉价香水味,领班李姐翻出小芳的储物柜:里面有个铁皮盒,装着儿子的幼儿园照片、三张奖状,还有半本记账本。陈立军翻开泛黄的纸页,2014年10月记着“东东哥转3000,给明明买奶粉”,2015年2月写着“大海哥转5000,还网贷”,每页末尾都画着小小的房子,有的带着烟囱,有的带着车库——那是她对“家”的最朴素想象,却被网贷和生活压得变了形。

“她总说老家有个瘸腿男人等她结婚,说对方有辆面包车,能拉着她和儿子去看海。”李姐擦着眼泪,“其实我们都知道,她是在多个男人间周旋,拆东墙补西墙,网贷越滚越大……”她突然指着记账本最后一页,“3月28号凌晨两点,她发消息说‘这次真的能安定了’,谁知道那是最后一条消息。”

回到刑警队时,dNA比对结果出来了:冰柜里杀猪刀上的纤维,确实来自死者身上的男士睡衣;而小芳抽屉里的网贷单,还款日期恰好与张大东的转账记录重合——这个以为自己在“谈恋爱”的男人,其实是众多“提款机”中的一个,只不过他投入了全部身家,包括对未来的幻想。

傍晚,陈立军再次走进张大东的卧室,墙角的塑料发财树还在,枝叶间卡着的酒红色假发已经被取下,露出底下斑驳的墙皮。他想起审讯时张大东说的:“她说开肉食店比开面包车体面,以后孩子上学就说爸妈是开店的。”这个细节让他胸口发闷——两个在现实中千疮百孔的人,都把对方当成了救命稻草,却在谎言与贪婪中越缠越紧。

物证室里,那对银耳坠被放进证物盒,银饰的麦穗纹路在灯光下清晰可见。陈立军突然想起王秀芳的话:“她爸说麦穗要扎根在地里,可现在的地,早被网络泡成了沼泽。”他翻开小芳的手机相册,除了几张自拍,全是儿子的照片,有张照片里,孩子举着满分试卷,背后的墙上贴着“家和万事兴”的春联——与张大东卧室的十字绣,隔着现实的千万里。

深夜,陈立军在结案报告里写下:“受害者王芳(网名小芳)因债务压力,通过婚恋网站结识多名男性,虚构职业及感情获取经济支持;犯罪嫌疑人张大东误以为遇到真爱,在对方逼迫结婚及还款的双重压力下,实施杀人焚尸……”他放下笔,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想起张大东储物柜里的冻品清单,想起小芳记账本上的小房子,突然意识到:冰柜里整齐的冻品包装袋,墙上歪挂的十字绣,手机里未发送的分手信,都是他们在孤独中编织的梦,只是这个梦,被现实的火焰烧成了灰烬。

法医最后的报告显示,小芳死亡时,体内有少量苯二氮?类药物成分,与张大东药箱里的抗抑郁药一致——或许在那个凌晨,她曾试图用药物缓解焦虑,却在争吵中忘记了剂量。而张大东永远不知道,他以为的“背叛”,其实是对方在债务深渊里的垂死挣扎;他买来的冰柜,本应装着创业的希望,最终却成了藏纳谎言的冰柜——冰柜之外的真相,比冻品更冰冷,比火焰更灼人。

当晨雾漫过东海县的田野,秸秆堆的焦痕已被新绿覆盖,就像那些被网络掩盖的真相,终将在阳光下发霉、腐烂。陈立军摸着办公桌上的银耳坠,银饰的麦穗纹路硌着掌心,突然明白:有些谎言不是从网络开始,而是从人心深处的缺口生长出来,就像墙皮下的血指纹,永远藏不住真实的疼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