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中国凶案笔记 > 第80章 常州离奇纵火杀人案10

中国凶案笔记 第80章 常州离奇纵火杀人案10

作者:喜欢八棱瓜的储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15:12:00 来源:小说旗

2015年12月22日,常州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雕花木门在法警的推动下缓缓打开,冬日阳光穿过高大的玻璃窗,在深褐色审判席上投下冷硬的光芒。李坤被带入法庭时,藏青色工装已换成囚服,胸前的编号在逆光中像道永不愈合的伤口。

检察官林静宜的高跟鞋声在空旷的法庭回响,她手中的证物箱金属扣环发出轻响,惊醒了后排打盹的法警。第一个被呈上的是那台磨旧的望远镜,镜筒上的医用胶带在灯光下泛着苍白:“被告通过此望远镜,持续观察受害者日常作息达47天,记录于笔记本第12至37页。”

投影仪亮起,李坤的日记扫描件出现在屏幕上。8月15日的记录被红色荧光笔圈住:“米色连衣裙,9:02开门,左手拎巴比馒头塑料袋,右腕银镯直径6厘米。”字迹工整得反常,像凶手用尺子丈量过的死亡倒计时。旁听席传来倒吸冷气的声音,张恪然的拳头在木质椅把上捏出青白——那是他妻子每天清晨的固定画面,此刻却被凶手拆解成死亡攻略。

“第二组证据,”林静宜举起装在证物袋里的玻璃瓶,“内含95%浓度酒精,瓶身检测出被告指纹,与现场残留的白酒瓶盖螺纹完全吻合。”她转向被告席,“被告用此瓶盛装助燃剂,在杀害受害者后纵火,试图毁灭证据。值得注意的是,”她抽出鉴定报告,“酒精泼洒轨迹避开了卧室衣柜,显示凶手刻意保留现场部分痕迹,以强化‘劫杀’假象。”

李坤的视线掠过玻璃瓶,突然想起案发当天在便利店买酒时,收银员多看了他两眼。那个细节让他喉结滚动,囚服领口渗出冷汗——原来每个看似随意的举动,都早已被证据链牢牢锁住,成为呈堂证供的一部分。

辩护律师张志强起身时,西装面料摩擦椅背的声响格外刺耳:“我的当事人因高利贷逼债陷入绝境,案发前已出现抑郁症状,其行为属于激情杀人——”

“反对!”林静宜的声音像把手术刀,“被告在2014年8月1日至9月10日期间,32次出现在18栋附近,其中17次穿着特定工装,符合《刑法》中‘为实施犯罪创造条件’的预谋特征。”她调出通讯基站定位图,“受害者手机发送短信的9:07分,被告正位于案发现场,而他的手机信号在此期间刻意屏蔽,直到9:37分离开小区才恢复。这说明什么?”她环顾法庭,“说明被告清楚知道作案时间窗口,并且有意识规避监控定位。”

法庭电子屏切换到监控画面,李坤8:20潜入小区的身影正在楼梯间回望,每一步都刻意避开声控灯。张志强的嘴唇动了动,终究没说出话——他知道,在逐帧分析的监控证据前,“临时起意”的辩护苍白如纸。

最致命的打击来自dNA鉴定报告。当法医小林出庭作证,说明钱包内侧的血迹如何与被告左臂划伤时间吻合时,李坤突然用额头抵住被告席的木质挡板,发出压抑的呜咽。他终于明白,自己以为的“完美伪装”,不过是在受害者的生活里留下了无数带血的指纹,那些被他忽视的细节,最终成为绞紧绞索的力量。

张恪然的证词让法庭陷入寂静。这个失去妻子的男人盯着李坤,声音像生锈的铁丝:“曼莎从不让陌生人进门,连物业维修都要查工作证。”他举起妻子的日记,封面上贴着女儿的照片,“她的日记里记着每个邻居的喜好,却从未提过‘李坤’这个名字——因为在她的世界里,根本没有你这样的‘熟人’。”

日记被翻到最后一页,李曼莎的字迹停留在9月10日:“然然说明天要带饼干去幼儿园,得早起烤曲奇。”这句话让旁听席有人悄悄抹泪,而李坤的视线始终盯着地板,仿佛在躲避那些被他亲手掐灭的生活碎片。他想起自己女儿曾在作文里写“爸爸会修电视机”,如今那台望远镜却成了杀死另一个母亲的凶器,命运的反讽让他胃部翻涌。

林静宜适时放出网吧监控录像,李坤疯狂搜索“婚外情杀人判几年”的画面刺痛着每个人的神经:“被告不仅预谋杀人,更试图伪造婚外情抹黑受害者,此行为已构成对死者名誉的二次伤害。”她的手指划过屏幕上的搜索时间,“这些操作发生在案发后10小时,足以证明其主观恶性极深,并非所谓的‘心理崩溃’。”

审判长敲响法槌时,李坤突然抬头望向旁听席角落。那里坐着他的前妻,领口别着女儿幼儿园的校徽——那个他再也没资格参加的家长会,此刻正以审判的形式,向他宣判最后的结局。女儿躲在母亲身后,只露出半张脸,发梢上别着的蓝色蝴蝶结,和李曼莎给女儿买的同款。

“被告李坤,”审判长的声音像块冷铁,“你长期观察受害者作息,利用其善意骗开房门,以剪刀多次刺伤要害部位,致其失血性休克死亡,后实施纵火伪造现场,并试图通过伪造动机减轻刑罚。上述行为均有物证、书证、视听资料及证人证言相互印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李坤的身体微微前倾,仿佛在聆听某种久违的救赎。但审判长接下来的话让他如坠冰窟:“本院认为,被告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且手段残忍、情节恶劣,依法应予严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判决如下——”

张恪然闭上眼睛,眼前浮现出火场中妻子染血的米色连衣裙。陈立峰坐在后排,看着被告席上那个蜷缩的身影,想起案卷最后一页的批注——当李坤第一次举起望远镜,对准201室飘窗时,罪恶的种子就已在凝视中发芽,最终将他自己烧成灰烬。那些被他视为“猎物”的日常细节,最终成了钉死他的十字架。

法槌落下的声响在法庭回荡,惊飞了窗外的寒鸦。“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句话像道闪电,劈开了长达15个月的侦查与审判。李坤被法警架起时,突然望向审判席上方的国徽,那里的光芒让他眯起眼——原来正义的光照,从来不会因黑暗的遮掩而迟到,它一直都在,照亮每个被恶意践踏的灵魂。

闭庭后,陈立峰站在走廊尽头,看着法警押送李坤穿过旋转门。男人的背影与监控里那个频繁回望的身影重叠,让他想起现场复勘时在衣柜发现的血钱包——那个藏在隐蔽角落的物件,终究成为指引正义的路标。手机震动,是小林发来的消息:“队长,李坤的望远镜镜片上,检测出201室窗帘纤维。”这个细节让他忽然明白,凶手以为自己在暗处凝视,却不知每个举动都在光明中留下印记,就像那些在鲁米诺试剂下显形的血痕,永远无法被火焰吞噬。

他摸出钢笔,在案卷最后一页写下批注:“每个凝视深渊的人,终将被深渊吞噬。当他举起望远镜的那一刻,罪恶的火焰就已点燃。”墨迹在纸页上洇开,像滴入清水的血,慢慢扩散成警示的形状。走廊另一端,张恪然正捧着妻子的日记发呆,阳光穿过他的指缝,在地面投下细碎的光斑——那是李曼莎曾经在阳台晾晒衣物时,裙摆晃动的光影,如今却成了一个家庭永远的痛。

暮色降临,法院外墙的浮雕在余晖中显得庄严肃穆。陈立峰望向远处的小区,那里新安装的监控摄像头正在调试,红点在夜色中闪烁,像无数警惕的眼睛。他知道,故事的尾声不是判决,而是对每个普通人的提醒:在享受岁月静好时,别忘了身边可能存在的凝视——但更要相信,无论黑暗如何蔓延,正义的火焰终将照亮每一个角落,让罪恶无处遁形。

当警车的尾灯消失在街角,李坤在囚车上忽然想起女儿的笑脸。那个他曾试图用杀人来逃避的现实,此刻像面镜子,映出他沾满鲜血的双手。他终于明白,自己凝视的从来不是别人的生活,而是内心的深渊——而深渊,终将回以吞噬。法庭的灯光次第熄灭,陈立峰的批注在卷宗里静静沉睡,等待下一个需要警惕的灵魂。而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李曼莎的衣柜依然矗立,那个带血的钱包成为永远的警示:生活或许平静,但每个善意的开门,都可能成为罪恶的入口;每个凝视的目光,都可能在深渊中点燃火焰——但正义,永远会让火焰熄灭,让真相永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