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山河焰 > 第100章 正统

山河焰 第100章 正统

作者:正版木十八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18:16:10 来源:小说旗

承天殿前的槐花开得正好,细碎雪瓣纷纷扬扬地落在青铜螭首的滴水檐上。

脚下青砖缝里嵌着暗红的血痂,春末潮湿的暖风掠过,竟蒸出几分若有若无的腥甜。

乙弗循望着藻井中央褪色的星图,想起少时在平凉王府读过的典籍——两百年前,高祖昭武皇帝为修建这座宫城,凿空三座玉山,累死三千工匠,连彼时尚为皇太女、后来的太祖文皇帝乙弗樾都因不忍苛责民工而连上奏章制止工事。

“此处原该铺九丈红毡。”

周令齐的声音混着新漆气味飘来,他玄色官袍的袖口仍沾着石灰,指尖摩挲着丹墀边半融的狼头浮雕,“赫连羽在此处宴饮时,最爱让战俘从殿前一路磕头到御座——血淌得越远,他酒兴越浓。”

郭桓的玉扳指在掌心攥得发烫。

他望着乙弗循的背影——月白蟒袍裹着清瘦肩胛,发间玉冠垂下的银丝绦缀着三颗东珠。此刻那身影正跪在御道中央,对着空荡荡的龙椅行三拜九叩大礼,额头触地声惊起梁间积尘,在光束中纷扬如雪。

“卫王殿下这是……”

“拜太祖文皇帝。”

哥舒衔月截断郭桓话头,狼首弯刀的宝石映着她眼底霜色。

“这砖缝里埋着多少忠魂白骨。”

周令齐的叹息惊醒了怔忡的廷尉。

儒生指尖抚过台阶裂缝,暗红斑驳的石面渗出丝丝凉意:“元熙三年修缮承天殿时,工匠将战死将士的骨灰掺入石灰,才使得这九十九级台阶历经百年仍坚如磐石。”

哥舒衔月的银饰在春风里叮咚作响。

北奚公主俯身搀扶爱人时,茜色裙裾拂过阶前新发的青苔,恍若烽烟里绽放的杜鹃。

乙弗循起身时额间沾着尘灰,望向匾额的眼神却灼如星火:“太祖皇帝题这‘承天’二字时,可曾料到后世子孙连叩拜祖庙都要浴血十年?”

大殿深处的阴影如潮水漫来,吞没了众人的脚步声。

“郭大人可知这承天殿御座下藏着什么?”乙弗循嗓音沙哑如磨砂,抬手指着高高在上的皇座,“元熙三年冬,太祖文皇帝在此处埋下九鼎残片,诏曰‘鼎碎山河在’。”

她转身时眉目温润,“如今残鼎重见天日,该不该等陛下亲自来拼?”

郭桓后背洇出冷汗。

他当然听得出弦外之音——九鼎象征天命皇权,卫王手执掌羽丘兵事、守望九鼎,分明是挟正统以慑天子。

正欲驳斥,忽见哥舒衔月挑起他官袍玉带上的螭纹佩,北奚公主的银甲抵在他后腰,寒气压得春衫透凉。

“廷尉腰间这玉佩,可是沅川新制的样式?”她指尖金护甲刮过螭纹眼珠,“我们草原人雕狼王,必要剜空瞳仁——眼珠子太亮的头狼,活不过冬雪。”

周令齐适时递来冰裂纹茶盏,青瓷映着御座后残破的《山河社稷图》,“当年赫连羽在此殿烹杀西燕太傅,鼎中沸水掺了槐花蜜。他说读书人的骨头熬汤,总要添些甜味压腥。”

郭桓猛地灌下半盏冷茶。

茶汤里浮着细碎金箔,是沅川御贡的“龙团胜雪”,他忽觉荒唐——这流离三十载的皇族珍宝,竟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旧时宫阙。

“陛下何时还都?”

乙弗循的问话如冷箭破空。

郭桓的喉头滚了滚,答得艰涩:“钦天监正观星象,荧惑守心……”

“那就是没定。”

哥舒衔月刀鞘叩响金砖,惊得梁上灰雀扑棱棱乱飞,“草原儿郎出征前从不算什么吉凶,弯刀所指处便是长生天应许之地。”

周令齐轻笑出声,广袖拂开蛛网密布的青铜簋:“大人可听说过‘椒房殿槐’?西燕时每逢新帝登基,必在兹金城种槐百株。此前卫王收复羽丘,恰逢老槐枯木逢春——”

他引着郭桓推开雕花槅扇,霎时满目雪浪翻涌。

殿外十丈古槐擎天而立,枝头花穗垂落如璎珞,细看却是嫩芽与白花并生,一半枯黄如旧痂,一半皎洁似新雪。

郭桓呼吸骤急,他记得《沅川宫志》记载,兹金城槐树甲天下,花开时如云盖京华。此刻风过林梢,竟有金戈铁马之音——原是枝丫间系满景州军的玄铁箭镞,每片刀刃都缀着祈福的红绸。

大殿陷入诡异的寂静。

穿廊风卷着槐花扑进殿内,落在郭桓官袍的獬豸纹上。他想起沅川城外的难民营地,那些浑浊眼睛里的死气,与羽丘街头捧着槐花饼的孩童判若云泥。

“陛下圣明烛照,自有还都的万全之策。”

周令齐突然开口,腕间伤疤在袖口若隐若现:“只是不知沅川的钦天监,要占卜到何年何月才得吉兆?”

他说话时望着御座后的《山河社稷图》,图中金线绣就的江河,正与殿外真实的春水遥相辉映。

郭桓顿时觉得怀中的圣旨突然变得滚烫——那些虚衔封赏与眼前伤痕累累的卫王相比,简直像出荒唐的折子戏。

“本官定当……”话未说完,忽见乙弗循踉跄半步。

哥舒衔月闪电般扶住她腰身,茜色衣袖翻飞如护雏的蝶翼。

郭桓这才注意到卫王后颈细密的冷汗,想来连日操劳早已掏空这副单薄身躯。

“让廷尉见笑了。”乙弗循就着爱人掌心站稳,苍白脸上绽开笑意:“昨夜与周都督核对阵亡将士名册,不觉竟到五更。”她指尖无意识摩挲腰间玉珏,那是哥舒衔月从北奚王庭带来的定情信物。

“陛下若见你这般……”郭桓喉头哽住。

风乍起,卷起卫王的衣摆,廷尉顺势看清乙弗循蟒袍下露出半截中衣,竟是沅川宫女常穿的葛布——当年他奉旨查办内库贪墨案,曾亲眼见浣衣局婢女在冷宫里浆洗这种粗麻。

郭桓望着这对相携的身影,忽然有些明白为何景州军愿为她们肝脑涂地。

当沅川朝廷还在为赋税争吵时,这两个女子早已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他握紧腰间“守正”玉坠,第一次对奉为圭臬的忠君之道产生动摇。

“廷尉请看”,乙弗循突然推开雕花木窗。

暮春的阳光洪水般涌入,照亮宫墙外绵延的麦田,农夫吆喝声混着布谷啼鸣飘上九重丹墀,与记忆中的沅川竟是两个世界。

“本王少年时,曾在平凉郡王府的废园里种过槐树。”乙弗循突然说起不相干的往事,“老仆说王府正厅原有十二株唐槐,城破时被赫连羽砍了做攻城槌。”

她指尖掠过哥舒衔月鬓边银饰,摘下半朵蔫了的槐花,“如今景州军每收复一地,我便让人种槐百株——不是为追思,是怕百姓忘了回家的路。”

郭桓望着她掌心将谢的槐花,恍惚看见沅川皇宫那株永不结果的玉兰。

朝会时他总站在树下,看乙弗巍把玩先帝留下的玉璜,那上面刻着“四海承平”,可璜身裂纹里渗着洗不净的血污。

“卫王……究竟想要什么?”

话出口的刹那,郭桓被自己惊住。

这问题他在沅川问过崔蘅,问过许周,甚至在萧凝咳血时追问过,却从未想过会在此地问一个藩王。

乙弗循笑了一声。

她解下玉冠掷给周令齐,乌发倾泻时惊飞梁间燕,几缕银丝在春光里格外刺目——那分明是三十岁不该有的沧桑。

“大人可读过太祖《罪己诏》?”她引着众人望向藻井中央的北斗七星图,“元熙七年大旱,太祖在此处跪了三天三夜,最后刻下‘万方有罪,在予一人’。”

女亲王的指尖抚过剥落的金漆,露出底下苍劲的刻痕,“我要的,不过是让该担罪的人跪在此处,该安息的人有槐花可赏。”

郭桓呼吸急促起来。

他看见乙弗循腕间露出狰狞疤痕——那是不知多少次的奋战中所留;看见周令齐官袍下隐约的锁子甲;更看见哥舒衔月银甲内衬着的素服,他们仍未卸甲。

“陛下……”

“请转告陛下。”

卫王转身的刹那,发间银簪折射出七彩光晕:“羽丘城的槐花开了,再不来看,就要谢了。”

暮色爬满雕花窗时,郭桓终于走出宫门。

他又看到入城时那个递槐花饼的孤儿,那时这孩子指尖的糖霜与眼前金灿灿的麦浪重叠,在他坚守二十年的黑白世界里撕开道裂缝。

周令齐躬身退出时,殿门在身后发出悠长的吱呀声。他故意将脚步放得极重,玄色官靴碾过满地碎瓷,直到确认自己的身影彻底融进殿外斜阳,方才无声地倚住廊柱。

雕花槅扇漏进的春光里,他望见乙弗循的影子在御座前摇晃如将熄的烛,而哥舒衔月腰间的银铃正随着呼吸轻颤。

殿内忽的暗下来。

一片浮云掠过藻井天窗,将太祖亲题的“承天”二字蒙上灰翳。

乙弗循望着丹墀上蜿蜒的裂痕,那是赫连羽佩刀劈出的沟壑,此刻竟渗出细小的水珠——原是春潮顺着地砖缝隙漫上来,浸湿了她沾着槐花瓣的皂靴。

“月儿……”

刚启唇便被拥进带着银甲寒气的怀抱。

哥舒衔月卸了护腕的手掌贴在她后颈,北奚人惯用的马奶皂香气混着药草苦味,将未出口的话全堵在喉间。

“闭嘴。”

哥舒衔月指尖陷入她肩胛骨,力道大得仿佛要捏碎那身绣着四爪银蟒的亲王常服。

承天殿的穿堂风卷着碎花掠过,将哥舒衔月鬓边银链吹得叮咚作响。

乙弗循感到有温热液体渗进自己肩头衣料,这才惊觉北奚公主在颤抖。

不是沙场上弯弓射雕的臂膀,而是像初见那夜草原的雏雁,在暴风雨里奋力地蜷成一团。

“你这个……”哥舒衔月的声音闷在她颈窝,震得锁骨发麻,“傻子。”

斜阳忽地破云而出,将二人重叠的身影钉在御座后的壁画上。

太祖持剑的手势与她们交握的十指重合,斑驳的金粉扑落在哥舒衔月银甲,恍如当年萧皇后为出征的帝王系上披风时,落在盔缨上的海棠花。

“收复羽丘之后,你每日只睡两个时辰。”

哥舒衔月双手捧着面前这副日渐瘦削的面孔,“再这般下去,我便绑你去草原——管他什么正统大义,我只要活着的乙弗循。”

“不会的。”

“还说不会。”

乙弗循沉重的面孔上终于绽开笑容,却难掩眼角深刻的疲倦。

殿外忽的飘起槐花雨,残破的窗纸再拦不住春深。

一朵完整的槐花落在哥舒衔月银甲肩头,乙弗循伸手去拂,却被对方擒住腕子。

北奚公主就着这个姿势,用额头抵上爱人的眉眼,乙弗循用唯有二人能听清的声音说着:“真的不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