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爱恨无情 > 第6章 天铸铜城

爱恨无情 第6章 天铸铜城

作者:金沙沄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18:18:23 来源:小说旗

牛紫才率领着侦察队伍,沿着蜿蜒曲折的河流,稳步朝下游挺进。河水缓缓流淌,水波微微荡漾,每一道涟漪似乎都在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故事。冬日的阳光洒在水面上,闪耀着粼粼波光,为这静谧的河面增添了些许灵动。队伍中的战士们身姿笔挺,步伐稳健有力,他们的目光犹如鹰隼般锐利,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隐藏危险的角落。他们深知,在如此复杂的局势下,任何一丝疏忽都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行至中途,一座“天铸铜城”赫然出现在他们眼前。此城三面环水,清澈的河水悠悠流淌,宛如一条天然的护城河,守护着这座神秘的古城。波光粼粼的河面倒映着岸边繁茂的青山绿树,山水相映,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而另一面则紧邻着高耸入云的大山,山体与大地浑然一体,宛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屏障。平地突兀而起几十米高,远远望去,整座城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令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仿佛它是历史的巨人,默默地见证着岁月的更迭。

牛紫才立于城前,昂首凝望,心中涌起一股无法言表的震撼。此时,三位牵着水牛的老者徐徐走来,他们的步伐略显蹒跚,面庞刻满岁月的痕迹。老人们惊异地审视着这支陌生的队伍,眼中满是狐疑。牛紫才见状,上前一步,面庞挂着沉稳的笑容,恭敬地问道:“老人家,这是啥子地方?”他的声音低沉而庄重,意欲消解老人们的戒备。身披蓑衣的老大爷,眼神中闪过一丝警觉,他审慎地打量着牛紫才等人的衣着,只见他们身着素朴的衣裳,却又透着一种军人独有的气质,似兵非兵,似民非民,心中不禁有些疑惑,反问:“你们是……?”

牛紫才赶忙向前一步,满脸堆笑地解释起来:“三位大爷!我们是从外地过来做皮货买卖的。初到贵地,看到这个特别的地方。真是太稀奇、太少见啦!所以就想打听打听,这儿到底是个啥地方?”

说话间,牛紫才那真诚恳切的语气让人难以怀疑。他一边说着话,一边还不停地用手比划着四周的环境,一双眼睛更是滴溜溜地转个不停,视线牢牢锁定在这座城池之上,眼中流露出的浓厚兴趣简直比见到金子还要热切几分,活脱脱就是一群没见过世面、充满好奇的外地人。

蓑衣老人见他们并无恶意,遂放下戒备,缓声道:“这就是声名远扬的得汉城。据传是秦惠文王遣张仪、司马错伐蜀时,所开凿的城池寨。因其形似乌龟,故名龟山寨。”老人声音低沉沙哑,似蕴含岁月沧桑,每一言皆仿若自历史渊薮传来。“百余载后,刘邦为汉中王,招募賨人,平定三秦,国相萧何留守巴蜀,以此地为据,储粮屯兵。”老人继续说道,眼神中闪烁一丝自豪,仿若在述自家先辈的荣耀事迹,“汉高祖据此通饷道,败霸王项羽,灭楚兴汉而得天下,后赐名‘得汉城’。”

牛紫才和战士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着老人的讲述,每个人都沉浸其中,无法自拔。随着老人那生动形象的描述,他们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那个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时代。只见刘邦身着华丽的战袍,英姿飒爽地骑在一匹高大威猛的战马上,他手中挥舞着长剑,身后紧跟着浩浩荡荡的大军。这支军队士气高昂,步伐整齐有力,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肆意奔腾、纵横驰骋。

就在这时,头戴斗笠的老人话锋一转,将众人的思绪带到了三国时期。经过诸葛亮和姜维的精心修缮与改造,得汉城已然成为了伐魏前线至关重要的大本营之一。紧接着,画面中出现了汉寿亭侯关羽之子关索以及他的妻子鲍三娘。两人威风凛凛地站在高高的城墙上,关索手持青龙偃月刀站在擂鼓寨,鲍三娘则手握长枪守卫在得汉城,目光炯炯有神地注视着远方的关索。

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间,这对夫妻率领着重兵牢牢地扼守住了得汉城和遥遥相对的擂鼓寨。每当魏军来袭,得汉城和擂鼓寨的城墙上便会响起嘹亮的号角声和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关索身先士卒,冲入敌阵之中,左劈右砍,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地;鲍三娘也毫不示弱,她灵活地穿梭于敌军之间,枪尖所指,必有敌人丧命。一时间,战场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双方士兵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

老人绘声绘色的讲述令在场所有人都为之动容,他的话语中饱含着对那段辉煌历史的深深自豪之情,仿佛自己曾亲身经历过那些激烈的战斗场面,亲眼目睹过关索和鲍三娘在城墙上英勇无畏地指挥作战,顽强抵抗着魏军一次又一次凶猛的进攻。

“宋淳佑九年,抗元之战已至紧要关头。”戴斗笠的老人神情肃穆,沉缓言道,其声若洪钟,仿若要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深深烙印于众人脑海之中,“自余阶出任西蜀安抚制置使以来,一反昔日战争之常规战法,行连点成线、线点呼应之战术,将全线近百处险要关隘及险峻城池、寨垒悉数改造加固,连成一线。于这条防线东侧之数十座御敌堡垒中,得汉城地位举足轻重,素有‘南有云顶,北有得汉’之美誉。同年,余阶亲往巴州,勘察地势,遂下令都督张实、团练使向佺‘依险筑垒,储粮建邑’。此城与合川钓鱼城、金堂云顶城、蓬安运山城、苍溪大获城、奉节白帝城、南充青居城、剑阁苦竹城一同被誉为‘四川八柱’。”

牛紫才与战士们皆敛神静听,仿若亲临其境般感受着当年宋军于得汉城抵御元军之鏖战,城墙上箭矢密如蝗雨,士兵们舍生忘死。那位头戴草帽的老人闻听此话,双眸中掠过一丝精芒,显然他对这段历史亦是稔熟于心,不遑多让地接言道:“再说那清朝嘉庆三年,白莲教军风头正盛,势力范围涵盖通江的麻巴里、方山坪以及楼子庙等地!为抵御来势汹汹的白莲教军,通江县继任县令徐廷钰当机立断,将县衙迁至县北之得汉城,并更名为‘安辑寨’。”

这里的含义就是‘安民济众’,让老百姓能够安定下来,团结一心;还有那句‘上宿民父母,安辑自无偏’,意思是说当官的就如同老百姓的衣食父母一样,只要能安抚好民众,自然就能做到公正无私。”老人顿了顿,接着讲道:“清军进入这安辑寨之后,就在里面安顿好了百姓,还驻扎下了大批的兵马。把这里当成指挥剿灭白莲教军的重要据点。那时候的知县们,像徐廷钰、董曾持、李嘉佑、刘铨常等等,都先后在这里储备粮食,组织团练。就这样前前后后总共在这儿办公长达十三年之久!一直到最后,终于把白莲教军给彻底肃清了,通江县衙才又在清嘉庆十三年的时候搬回到原来的老地方——通江城。现如今这得汉城已经归属永安镇管辖啦。之所以叫永安镇,也是希望这个地方永远没有战乱灾祸,永远都平平安安、太太平平的哟!”

老人的叙述恰似一幅厚重的历史长卷,于众人跟前缓缓铺陈开来,使众人对得汉城的往昔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蓑衣老人接着说道:“民国七年,‘靖**广安川北民军总司令’郑启和盘踞通、南、巴一带,处心积虑,大肆敛财。强令百姓广种鸦片,致通江县年筹‘特别捐’三十万元,规定无论贫富每户须交洋‘十元半’。朱兆琼、张伯山、李子洪等联络诸乡,聚众三千余人,屯兵在这‘地环三玉涧,天铸一铜城’的得汉城。”老人的言辞中流露出些许无奈与慨叹,仿若对那一段黑暗的岁月仍历历在目。

“哦,听你们这样说,得汉城向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那我们倒是要上去看看。”牛紫才眼眸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辞别道,“多谢各位,我们上去瞧瞧。”

牛紫才的心中已经开始盘算,这座城或许有着巨大的战略价值。他带着战士们沿着石阶而上。石阶蜿蜒曲折,仿佛一条巨龙盘旋在山间。每一步都坚实而有力,仿佛在丈量着历史的厚度。冬日的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一丝清新的气息,让人精神一振。围城三道城门,每一道城门都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城门高大厚重,上面的铜钉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战火纷飞。城门上的斑驳痕迹,记录着岁月的侵蚀和战争的洗礼。入城之路用宽大厚实的石板铺成,石板上的青苔诉说着岁月的痕迹。石径一边临深沟,沟深不见底,仿佛是通往地狱的深渊;一边是长 100 多米、高 10 多米的绝壁,绝壁如刀削般陡峭,让人望而生畏。

这座得汉城由下而上为三层台地环绕,每层台地都是一圈天然城墙,它三面环水,四周绝壁如刃,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防御屏障。牛紫才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着周围的地形,心中暗自赞叹,这简直是大自然赐予的绝佳防御工事。城内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仿佛是一片世外桃源。在这里,人们可以安居乐业,自给自足,可长期耕战而不至于困死山上。城门面向门外绝壁上掏凿出来的石梯道,石梯道狭窄而陡峭,既可使沿石梯道向城门进攻的敌人无法展开兵力,又可避免山下敌军的炮火直接命中木制门扇。进南城门后是一道高 3 米多的陡坡,只有一条小道贴墙根伸向城内。万一城门被突破,守军仍可利用地形居高临下迎击敌军,这独特的地形,无疑是大自然赐予的绝佳防御工事。

牛紫才仔细考察了半天,他时而驻足凝视,时而用手比划,心中对这座城的战略价值有了清晰的认识。他认为这里适合设立重要机构,于是立即拿出纸笔,画了幅草图。他的笔触坚定而流畅,将得汉城的地形、建筑、防御工事等详细地描绘在纸上。画完后,他将草图交给一位侦察员,严肃地说道:“立即送给后勤部。”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希望这个发现能为红军发展带来重要的转机。后勤部郑部长接到草图后,坐在桌前,仔细地打开这幅草图。他的目光在草图上缓缓移动,时而皱眉思考,时而微微点头。随后,他又对照地图看了一阵,心中对得汉城的位置和战略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思考着如何充分利用这座古城的优势。

郑部长抬起头,对着属下说:“真不愧是侦察连长,找的这个得汉城很好。这里易守难攻,资源丰富,非常适合设立重要机构。我们先把财经委员会、经济总公社、造币厂、石印局设到得汉城。” 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充满了对未来工作的信心。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得汉城成为红军重要据点后的繁荣景象。“再报告张主席和总政委,是否把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红军电台、彭杨军事学校、保卫局这些机构也设到得汉城。” 郑部长继续说道,“这里将成为我们的重要据点,为我们的事业提供坚实的保障。”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使命感,仿佛已经肩负起了历史的重任。“是!” 属下们齐声回答,声音响亮而整齐。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斗志,仿佛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投入到新的工作中。“行动!” 郑部长一声令下,整个后勤部迅速行动起来。

消息迅速传开,各部门开始紧张有序地筹备搬迁工作。大家忙碌而充实,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转眼间,得汉城上红旗飘扬。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川陕省财经委员会、川陕省经济总公社、造币厂、石印局、彭杨军事学校、军委会电台、川陕省政治保卫局等等机构都在得汉城上挂牌办公了。得汉城仿佛一夜之间又成为了革命的心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工作人员们穿梭在各个机构之间,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画面。在得汉城上,工作人员们忙碌而充实。财经委员会的同志们日夜研究经济政策,为革命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造币厂的工人们挥汗如雨,铸造着革命的货币;彭杨军事学校的学员们刻苦训练,为成为优秀的军事人才而努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