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羽念春时好 > 第91章 祭文

羽念春时好 第91章 祭文

作者:爱吃红烧牛杂的花飞扬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21:20:48 来源:小说旗

待刘贤富说完,陈嘉航便说道:“二舅,需要做什么,你直接说,我一切照办就是了!”

刘贤富点了点头说道:“你小姑下祭的人(队伍)到了之后,不能立刻就来祭奠,他们只能在路上等着,等着主人家去接,而这去接的人,只能是你们本家的孝子去接!”

“那具体需要哪几人去接呢?”陈嘉航问道。

刘贤富说道:“本家的孝子你和你妹妹,但是,你们兄妹二人恐怕忙不过来,到时候就叫上你大伯家的陈嘉禹和陈嘉斌两兄弟吧!”

陈嘉航点了点头,说道:“二舅,就按你安排的去做!”

但是,刘贤富毕竟是多年的老管事了,知道由于陈嘉航年轻,难免顾此失彼,辨不清事情的轻重缓节,便说道:“嘉航,为了保险起见,这个事现在就要落实好,小琪那里倒是没关系,但是,陈嘉禹和陈嘉斌那里,你要亲自去给他们说!”

顿了顿刘贤富又说道:“陈嘉禹和陈嘉斌这俩孩子倒是关系,就怕他们的爸爸王巧姐不愿意,故意找茬!”

陈嘉航倒是没有想到这一层,皱眉问道:“二舅,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刘贤富说道:“这样吧,你现在就去找陈嘉禹和陈嘉斌,给他们说清楚这件事,至于他们的父母那里,我去说!咱们分头行动!”

按照刘贤富的安排,陈嘉航找到陈嘉禹和陈嘉斌,给他们说了接姑姑家下祭人员的事情,陈嘉禹听说要跪在地上迎接,有些打怵,朝钱的时候的经历让他有些害怕。

陈嘉禹脸色有些难看,犹豫着说道:“大哥,要一直跪在地上迎接,我可受不了,朝钱的时候,我跪得太久了,现在膝盖都还是痛的。”

陈嘉航拍了拍陈嘉禹的肩膀,说道:“嘉禹,我理解你的顾虑,这跪在地上迎接确实不好受,我心里也犯嘀咕呢。可你想想,咱们家就嘉斌、嘉琪,你我四人,我们不去迎接,谁去迎接,我们不能让村里人看咱们的笑话啊!”

陈嘉禹微微低下头,似乎在犹豫,陈嘉航继续说道:“而且这也是咱们这边的规矩,大家都看着呢。要是咱们不按规矩来,别人会怎么说?咱不能让别人看咱们家的笑话,让小姑也尴尬啊。咱们作为本家的孝子,就得把该尽的责任尽到。”

陈嘉禹知道,这件事是不能推掉的,便说道:“话是这么说,可真要一直跪着,我心里还是有点怕。”

陈嘉航笑了笑,说道:“嘉禹,别害怕,到时候我们都陪着你一起跪。咱们互相也能有个照应。再说了,时间也不会太长,很快就过去了”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陈嘉斌开口了:“哥,嘉航哥说得有道理。咱们是兄弟,不能在这时候掉链子。而且大家都去做的事,咱们要是不做,确实不合适。”

陈嘉禹看了看陈嘉斌,又看了看陈嘉航,叹了口气说道:“行吧,你们都这么说了,我也就不推脱了。那就按规矩办,咱们一起去接小姑家下祭的人。”

陈嘉航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三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便一起等待着小姑家下祭队伍到来的那一刻,准备以最诚挚的心意完成这场迎接仪式 。

同时,刘贤富找到王巧姐时,她正坐在院子里择菜。刘贤富直接找了一张凳子,在王巧姐的对面坐下。

王巧姐知道,刘贤富的到来,肯定是为了陈嘉航家的事来的,准没什么好事,所以,态度比较冷漠。

刘贤富可不管她这些,说道:“他大婶,在择菜呀!”

王巧姐鼻孔“嗯”了一声,算是答应了。

刘贤富说道:“他大婶,看来今天很不开心嘛,是谁招惹你了!”

王巧姐眉头一皱,半开玩笑的说道:“是你招惹我了!”

刘贤富哈哈一笑,说道:“不会是我来你家,你就不高兴了吧!”

出于情面,王巧姐只能说道:“怎么会,他二舅,你是客人,当然我是欢迎的!”

“巧姐啊,今天来找你有点事儿商量。嘉航小姑下祭的队伍到了,按规矩得本家孝子去接,我想着让嘉禹和嘉斌也去搭把手。” 刘贤富开门见山地说道。

王巧姐一听,手里的菜瞬间停了下来,脸色也沉了下去,没好气地说:“刘管事,这可不行。我家俩孩子平日里干活就累,哪经得起这折腾?跪地上迎接,多遭罪啊!万一冻出个好歹来,谁负责?”

刘贤富不慌不忙,耐心解释道:“巧姐,我理解你心疼孩子,哪个当妈的不心疼自己娃呢?可这是村里多年的老规矩,咱不能坏了规矩不是?大庚在世的时候,对你们家也没少照顾,现在他走了,孩子们去尽尽孝,也是应该的。”

王巧姐却不以为然,哼了一声说:“照顾归照顾,可这也不是让我儿子遭罪的理由。村里那么多本家的人,为啥非得找我家嘉禹和嘉斌?”

刘贤富微微皱眉,语气严肃了几分:“巧姐,这话可就不对了。嘉禹和嘉斌是正儿八经的本家孝子,这接下祭的事,他们躲不掉。要是因为你不同意,让别人说你们家不懂事、没规矩,传到外面去,对孩子们的名声也不好啊。”

见王巧姐还是一脸不情愿,刘贤富放缓了语气,语重心长地说:“巧姐,你也知道,我在村里当管事这么多年,一直都是为大家着想。这次的事儿,我也是反复思量过的。孩子们去参与这个仪式,也是在积攒福报。以后他们在村里行走,大家看他们这么懂事守规矩,也会高看一眼。再说了,就跪那么一会儿,能有多累?你就当是为了孩子们的将来,让他们去,行不行?”

王巧姐沉默了好一会儿,心里虽然还是有些不乐意,但刘贤富在村里威望颇高,他说的话也确实有几分道理。她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唉,刘管事,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就同意了。但你可得跟嘉禹他们说,要是太累了,就别硬撑着。”

刘贤富笑着点头:“巧姐,你放心,我肯定交代好。你这通情达理的,以后有啥事儿,尽管找我!” 说完,刘贤富起身告辞,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他知道,这场祭祀的准备工作又顺利推进了一步。

接近十一点,乡间土路上扬起细碎的尘土,第一批前来祭奠的亲朋好友陆续抵达。陈嘉航早已候在路口,经过这一段时间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他的脸已经变成了古铜色,此刻在阳光下泛着汗珠,看上去很健康。

对面走来一位五十岁上下的男人,陈嘉航便快步迎上去,手掌紧紧握住对方的手,热络的打着招呼,从裤兜掏出香烟,递给对方一支,并热情的让对方到后面去坐。

身后的老槐树下,帮忙的婶子们正踮脚往竹篮里码放供品,有冒着热气的小米粥,还有黄纸叠的元宝。

收账的地方,李老师戴着老花眼镜,钢笔尖在纸页上沙沙游走,记录着每一份礼金的数目。

忽然远处传来鞭炮声,陈嘉航手搭凉棚望去,只见小姑家的下祭队伍正绕过村口的晒谷场,向这边走了过来,他连忙转身拍了拍蹲在地上捆扎草绳的堂弟陈嘉斌,说道:“快叫上嘉禹,咱们该去接人了。”陈嘉琪这时也赶了过来。

刘贤富正背着手指挥几个年轻人摆放香案,见陈嘉航兄弟妹三人整肃衣襟,便沉声叮嘱:“等会儿跪下去别慌,等引路人撒完五谷再起身。嘉禹,你膝盖要是撑不住就悄悄挪挪,别硬扛着。”

陈嘉航一一记在心里,说完,他们便向前方走去,此时队伍已行至丈前,排头的引路人捧着铜盆,盆中燃着纸钱,腾起屡缕青烟,裹着草木灰扑在众人脸上。

陈嘉航喉头一紧,余光瞥见陈嘉禹攥紧的拳头在微微发抖,便不动声色地往他身边靠了靠,用肩膀替他挡住迎面而来的风。

这个时候刚好是日头最毒的时候,晒得人脑袋生疼,晒谷场上的麻雀扑棱着翅膀掠过香案,然后便飞向了远方。

引路人神情肃穆,紧跟在引路人身后的,是小姑家的一众孝子贤孙。他们个个身着白色的丧服,腰间系着粗麻制成的孝带,脸上表情非常庄重。

小姑走在中间,被几个妇人搀扶着,她头发凌乱,眼神空洞,嘴里还不时发出悲戚的哭声,如同一把把锐利的刀,割在众人的心尖上。陈嘉航看着小姑如此悲痛的模样,眼眶不禁红了起来,心中涌起一阵酸涩,小姑和父亲的关系一直都很好,父亲的离开,小姑非常的痛苦。

陈嘉航率先带头,带着陈嘉琪、陈嘉斌和陈嘉禹,整齐地跪在地上。地面的泥土有些冰冷,透过单薄的裤子,凉意迅速传遍全身,但他们没有一个人有丝毫的退缩。

陈嘉禹的膝盖本就因为之前朝钱的经历还隐隐作痛,此刻更是疼得厉害,但他此刻却紧咬着牙关,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与尘土混合在一起,显得狼狈又坚强。

陈嘉航用眼角的余光看到陈嘉禹的模样,心里很是感动,暗暗在心里为他加油打气,同时悄悄调整了一下姿势,让自己能更好地给陈嘉禹一些支撑。

引路人来到他们面前,停下脚步,开始不紧不慢的撒五谷。每一粒五谷都仿佛带着特殊的意义,落在地上。

陈嘉航等人静静地跪在那里,眼睛紧紧盯着引路人的一举一动,大气都不敢出。周围的气氛压抑而凝重,除了小姑的抽泣声和引路人撒五谷的声音,听不到其他任何声响。

撒完五谷后,陈嘉航等人按照规矩,缓缓起身。陈嘉航走上前去,握住小姑的手,哽咽着声音说道:“小姑,您一路辛苦了,请节哀。” 小姑看着陈嘉航,嘴唇颤抖着,想说些什么,却只是又痛哭起来。陈嘉琪也走上前,抱住小姑,轻声安慰着。陈嘉斌和陈嘉禹则站在一旁,呆呆的看着小姑。

在众人的簇拥下,小姑家的下祭队伍缓缓朝灵堂的方向走去。一路上,白幡随风飘动,发出 “簌簌” 的声响,仿佛是逝者在诉说着什么。

小姑请了一位很厉害的人念祭文。只见此人一袭黑色长袍,手持祭文,缓缓踱步至灵堂前的桌案旁,身姿挺拔,神情庄重,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让人信服的威严。周围的嘈杂声在他出现的那一刻,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瞬间按下静音键,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

他轻轻展开祭文,微微仰头,声音低沉而有力地开始念诵。那声音仿佛有一种特殊的魔力,穿透了每个人的心灵。起初,语调平缓,像是在讲述着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将逝者生前的点点滴滴,那些平凡日子里的温暖瞬间、辛勤劳作的身影,一一展现在众人眼前。

呜呼吾兄,音容宛在,然阴阳两隔,再难相见。忆兄生平,艰辛备尝。幼年家贫,却勤勉向学,虽未得登科入仕,然学识品德,皆为乡邻所赞。及长,成家立业,为撑起家庭重担,风里来,雨里去,田间劳作,不辞辛苦;农闲时,更外出谋事,只为多添几两银钱,让家人衣食无忧。

陈嘉航静静地站在一旁,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和父亲相处的往昔,那些一起劳作、一起聊天的画面在脑海中不断闪过,泪水再次模糊了他的双眼。

随着祭文的推进,念诵者的声音渐渐激昂起来,抑扬顿挫间,情感愈发浓烈。

家中诸事,兄皆悉心操持。修房造屋,亲力亲为,一砖一瓦,皆凝心血;养育子女,言传身教,教吾等为人处世之理,育吾等正直善良之性。嘉航幼时顽劣,常惹事端,兄未曾疾言厉色,而是耐心教导,引其走上正途;嘉琪年少体弱,兄关怀备至,寻医问药,不辞辛劳,只为女儿能安康成长。嘉斌、嘉禹入学求知,父省吃俭用,供其学费,望儿辈能学有所成,出人头地。

他念到陈大庚为家庭无私奉献、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过往时,陈嘉斌和陈嘉琪的胸膛也跟着微微起伏,心中涌起对这位逝去父亲的无限敬意和深深怀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