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羽念春时好 > 第92章 丧葬表演团

羽念春时好 第92章 丧葬表演团

作者:爱吃红烧牛杂的花飞扬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21:20:48 来源:小说旗

灵堂前已经围满了人,里三层外三层的。

念祭文的人继续诉说着逝者对晚辈的疼爱与期望,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狠狠地敲在众人的心坎上。

你为人正直,邻里纷争常请你调解,你秉公直言,众人皆服;村中老弱有难,你主动帮扶,从未求回报。

谁料病魔无情,自己卧病,家中老小日夜忧心。即便病痛缠身,你仍强撑笑颜,叮嘱子女‘莫要争吵,好好过日子’。如今生死相隔,再不能听你教诲,望兄在天有灵,安息长眠。后辈定当谨记你的教诲,守望相助,光耀门楣。伏惟尚飨!”

此时,陈大梅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放声大哭起来,周围的亲人们也纷纷跟着落泪,哭声显得格外的悲凉,气氛悲伤到了极点。

祭文念完后,现场陷入了短暂的寂静,只有小姑的抽噎声还在断断续续地响起。过了好一会儿,人群才开始慢慢有了动静,大家纷纷上前安慰小姑和陈家的孩子们。陈嘉航深吸一口气,强忍着悲痛,向念祭文的人道谢。

这场祭文不仅仅是对陈大庚的缅怀,更是一次家族情感的凝聚,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亲情的珍贵和家族传承的重要。

念完祭文后,刘贤富便安排陈大梅家的下祭队伍去坐席。

村里帮忙的人热情地引着他们前往早已搭好的露天席棚。席棚里,八仙桌上已经摆满了热气腾腾的菜肴。

大碗的红烧肉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油光;清蒸鱼躺在盘中,身上铺着翠绿的葱段和金黄的姜片,散发着阵阵鲜香;还有那一大钵炖得软烂的排骨,浓郁的汤汁冒着香气,光是闻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在这些菜肴之中,有一道豆花格外引人注目。豆花盛在白瓷大碗里,白白嫩嫩的,颤颤巍巍,宛如刚刚凝结的云朵,又似羊脂玉雕琢而成,细腻得没有一丝瑕疵。

在白瓷碗的旁边,有一个小碗专为豆花准备的蘸料,极为吸睛。

这蘸料的底色是一层精心调制的红油,红得透亮,仿若上好的红宝石研磨出的汁液,在光线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红油质地醇厚,却并不黏稠,油珠圆润饱满,肆意地在碟中滚动,每一次的滑动都带出一缕勾人的香辣气息,瞬间就能刺激到人的嗅觉神经,引得人直咽口水。

凑近仔细瞧,这红油里还藏着不少 “宝藏”。细碎的葱花星星点点地散布其中,翠绿的色泽为整碟蘸料添了几分清新,宛如春日里破土而出的嫩苗,给浓郁的香辣味注入了一丝自然的清爽。炸得金黄的花生米散落各处,它们颗颗饱满,咬上一口,“嘎吱” 作响,那股醇厚的坚果香与红油的香辣巧妙融合,丰富了口感层次。还有脆香的榨菜丁,它们或方或长,有着恰到好处的嚼劲,在口中咀嚼时,榨菜独有的咸香和爽脆为蘸料带来别样的风味,与红油、葱花、花欲米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这碟让人欲罢不能的豆花蘸料 。

夹起一块豆花,往蘸料里一蘸,豆花裹上红油,再沾上花生米的香脆、榨菜丁的爽口和葱花的清香,光是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下祭队伍的人们缓缓走向各自的座位,人们还带着祭文带来的悲伤情绪,还沉浸在悲痛之中,眼神里满是哀伤。

然而,当众人的目光落在桌上那碗豆花和旁边精心调制的蘸料时,原本黯淡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那白花花、颤巍巍的豆花,搭配着色泽诱人的蘸料,散发出的香气钻进每个人的鼻腔,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驱散了一些笼罩在心头的阴霾。

一位头发花白五十多岁的男人,刚刚还沉浸在对逝者的追思中默默伤感,此时也不禁被豆花吸引,他微微探身,盯着那碟蘸料,眼中的悲伤渐渐被期待取代。几个年轻人更是按捺不住,原本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彼此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惊喜。

有人率先用筷子轻轻夹起一块豆花,小心翼翼地在蘸料里滚动,让豆花均匀地裹满红油、沾上细碎的葱花、金黄的花生米和脆香的榨菜丁。放入口中的瞬间,脸上露出满足的神情,原本低落的情绪一扫而空,含糊不清地说着:“这味道,太绝了!”

这一声赞叹仿佛是个信号,其他人也纷纷动起筷子。一时间,餐桌上响起此起彼伏的赞叹声和碗筷碰撞声。大家大口大口地吃着,每一口都充满了对这美味豆花的喜爱。刚才还被悲伤气氛笼罩的人们,此刻因为这道美味的豆花变得兴奋起来,食欲大增。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他们心中的哀伤似乎也得到了些许慰藉。

在青山村方圆百里的村寨,吃豆花是丧事中别具一格的特色。在这片土地上,人们戏称把人去世了说成 “吃豆花饭了”。这背后并非对逝者的不尊重,而是饱含着对生死的质朴理解与对生活的坚韧态度。

对于本地的人来说,这豆花承载的不仅仅是美食的意义,更是与生死大事紧密相连的特殊符号。一位三十多岁的女人,眼中还留着刚刚祭文引发的泪花,她轻轻夹起一块裹满蘸料的豆花,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吃着吃着,她的思绪飘远,想起了刚去世不久的父亲。以往每一次参加这样的丧事,都会有这道豆花,它就像是一种无声的陪伴,见证着生命的离去与家族的延续。在她心里,“吃豆花饭了” 这句话虽然听起来平淡,却饱含着对亲人的缅怀和对生者的慰藉。每一次吃豆花,都是在和过去告别,也是在提醒着大家,生活还要继续。

陈嘉航领着陈嘉斌和陈嘉禹,穿梭在人群中,不断招呼着:“大家都别客气,多吃点,照顾不周的地方还请海涵。”

陈大梅被几位妇女搀扶着走到主桌坐下,她的眼睛红肿,神情依旧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只是机械地被人安排着。身旁的妇女们一边轻声安慰,一边往她碗里夹菜,劝道:“大梅啊,吃点东西吧,别把身子饿坏了。” 陈大梅微微点头,却只是勉强拿起筷子,轻轻拨弄着碗里的饭菜,实在是没有什么胃口。

其他下祭的人也都陆续入座,一开始,席上的氛围有些压抑,大家只是默默吃着饭,偶尔低声交谈几句。随着时间推移,或许是热乎的饭菜暖了身子,又或许是感受到了陈家众人的诚意,气氛逐渐有了些变化。有人开始回忆起陈大庚生前的趣事,轻声的笑声夹杂在碗筷碰撞声中响起。

“大庚叔以前啊,帮我家修屋顶,那技术叫一个娴熟,还分文不收,真是个热心肠的好人。” 一个年轻人感慨地说道。

“是啊,有一次我家孩子调皮捣蛋,大庚叔还耐心地教导,比我这个当爹的都有办法。” 另一个中年人附和着。

这些回忆的话语,让大家对逝者的思念愈发浓烈,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原本沉重的氛围。陈嘉航听着这些话,心中满是温暖,他知道父亲的善良和热心被大家记在心里,这也是父亲留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在这场特殊的宴席中,亲情和邻里情交织在一起,愈发深厚,仿佛在告诉人们,即便亲人离去,但爱与温暖永远不会消失 。

吃完饭后,陈大梅家的下祭队伍在众人的引导下,朝着特定的火堂走去。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乡间的小道上,人们的身影在暮色中显得有些模糊。

火堂位于一处宽敞的空地上,巨大的篝火正熊熊燃烧着,火苗蹿得老高,照亮了周围的一片地方。火焰在风中肆意舞动,发出 “噼里啪啦” 的声响,火星子不断往上冒,仿佛要冲破黑暗,与天上的星星汇合。

下祭队伍的人们陆续围坐在火堂四周,火光照映在他们脸上,忽明忽暗,映照出每个人复杂的神情。刚刚的用餐让大家的身体暖和了些,可此刻,面对这熊熊燃烧的篝火,心中又涌起了别样的情绪。

陈大梅被扶到了靠近火堂的位置坐下,她双眼依旧红肿,呆呆地望着火焰,似乎在火焰中看到了哥哥的面容。火堂的热气扑面而来,可她却感觉心里依旧空落落的。周围的人们偶尔轻声交谈几句,声音在火焰的呼啸声中显得有些微弱。

“这火堂啊,只要是下祭,必须得有,看着这火,心里就没那么怕了。” 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感慨地说道。

在本地的丧葬风俗里,火堂有着特殊的寓意,它象征着温暖与守护,能为逝者照亮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路,也能给生者带来慰藉和力量。

年轻人则好奇地盯着火焰,时不时捡起一根小树枝,伸到火里去,看着树枝被点燃,然后迅速抽回手。他们虽然对这种丧葬风俗早已习以为常,但每次身处其中,仍会被这神秘而庄重的氛围所感染。

陈嘉航在人群中穿梭着,给大家递上茶水。他看着围坐在火堂边的众人,心中感慨万千。这场丧事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亲人和邻居们的凝聚力,也明白了这些传统风俗对于大家的重要性。火堂的火焰越烧越旺,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也仿佛将大家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所有人都在这团火焰的陪伴下,共同缅怀逝者,感受着亲情与家族的力量,默默度过这个悲伤而又庄重的夜晚。

正当众人沉浸在火堂带来的复杂情绪中时,一阵悠扬却又带着丝丝哀伤的唢呐声远远传来。声音如泣如诉,像是在诉说着逝者未尽的心愿,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陈大梅请的丧葬乐队来了。

只见走在最前面的是两位吹唢呐的师傅,他们脸颊鼓起,腮帮子随着吹奏的节奏一收一鼓。唢呐发出的声音时而高亢激昂,如悲风怒号,仿佛要冲破这黑夜的寂静;时而低沉婉转,似低声吟泣,让人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他们身着黑色的传统服饰,腰间系着红色的绸带,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肃穆。

紧跟其后的是拉二胡的乐手,他端坐在椅子上,被人缓缓抬着前行。他微微眯着眼,身体随着旋律轻轻晃动,手中的琴弓在琴弦上熟练地推拉。二胡那独特的音色,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与唢呐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编织出一张悲伤的网,将众人笼罩其中。每一个音符都像是从他心底流淌出来的,饱含着对逝者的追思。

打大鼓的师傅们步伐沉稳,手中的鼓槌有节奏地敲击着大鼓。“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沉闷的鼓声如同重锤敲击着大地,也敲击着人们的心灵。鼓声震得空气都微微颤抖,给这哀伤的氛围增添了几分庄重和肃穆。他们的额头布满了汗珠,却丝毫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专注地沉浸在演奏之中。

除了这些传统的丧葬乐器演奏者,队伍里还有几位准备才艺表演的人。其中一位艳丽、画着浓妆的女子,拿着无线话筒,开始报幕。

随着艳丽且画着浓妆的女子报幕完毕,三位穿着暴露的女子走上临时搭建的场地。她们身着紧身短裙,裙摆短得几乎遮不住关键部位,领口开得极低,一举一动都毫不掩饰地展示着性感。她们的妆容同样浓烈,夸张的眼影、鲜艳的口红,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有些刺眼。

暴躁的音乐响起,她们开始舞动起来,动作极尽搔首弄姿之能事。扭腰摆臀间,刻意展现出撩人的姿态,眼神肆意地扫过台下的众人,带着一种别样的诱惑。周围顿时围满了人群,不时发出一阵哄笑声,三个女子也更加卖力的表演着。

然而,在不远的长凳上,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忍不住小声嘀咕起来:“这都什么呀,在大庚的丧礼上弄这些,太不像话了。” “就是,丧事该有丧事的样子,怎么能搞这种东西。”

大多数的年轻人,虽然表面上有些不好意思地别过头,但眼神还是会时不时地飘向舞台,偷偷打量着。孩子们则被家长赶紧捂住眼睛,不让他们看到这样的场景。陈大梅原本沉浸在悲痛中的脸上,此刻也闪过一丝愠怒,她强撑着身子想要站起来制止,却被身旁的人赶紧扶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