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羽念春时好 > 第93章 唢呐,二胡和鸣

羽念春时好 第93章 唢呐,二胡和鸣

作者:爱吃红烧牛杂的花飞扬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21:20:48 来源:小说旗

其实,有些丧葬乐队为了吸引眼球,常常进行一些低俗的表演,这样是挺不好的,尤其是在悲伤肃穆的场合,是不合适的。

台上那三位女子依旧在卖力地扭动着身体,动作愈发大胆夸张,台下哄笑声和口哨声交织在一起,让原本庄重的丧礼现场变得有些混乱不堪。那艳丽女子报幕时的媚态、舞者暴露的穿着和扭捏的动作,与周围哀伤的氛围格格不入,仿佛是一场荒诞的闹剧强行闯入了这片悲伤的领地。

陈嘉航眉头紧紧皱在一起,成了一个 “川” 字,心中充满愤怒和无奈,他觉得这是对父亲的不尊重,也是对这场葬礼的亵渎。

陈嘉航走到刘贤富身边,低声说道:“二舅,这样下去不行,咱得想个办法把这表演停了,这里老老幼幼这么多人,不太合适呀!”

刘贤富正看得起劲,听陈嘉航这么一说,也觉得有些不对劲,他点点头,说道:“嘉航,你别急,我去处理。”

刘贤富走到舞台边,伸手拦住了还准备继续表演的舞者,说道:“这样吧,我们这个节目先停下来吧!我看几位美女也累了,要不先休息一下,喝杯茶水!” 那三个女子被脸上露出尴尬的神情,站在原地不知所措。拿着无线话筒的艳丽女子见状,赶忙走上前,娇声说道:“大叔,我们也是按规矩办事,这都是行内常见的表演,能让葬礼热闹点嘛,再说了,主家请了我们,给了我们钱,我们也得那人钱财,替人办事!”

刘贤富“呵呵”一笑,说道:“话也是这么说,不过,你们的确也表演了,算是给主人家办事了,就到此为止吧!”

台下的人们听到刘贤富的话,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那些原本被表演吸引的年轻人,此刻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妥,羞愧地低下了头。几位老人更是长舒一口气,“还是刘管事有魄力,就该这样!”“这才对嘛,丧事就得有个丧事的样子。”

丧葬乐队的负责人见势不妙,赶紧跑过来赔不是,“实在对不住,是我们考虑不周,这就带他们走。” 说完,便将表演的四个女子带离了现场,只留下吹唢喇、拉二胡、打大鼓和打小钹的人员。

随着她们的离去,火堂边又恢复了之前相对安静的氛围。火焰依旧熊熊燃烧着,似乎刚刚的闹剧只是一个小插曲。陈大梅的情绪也慢慢平复下来,她感激地看着刘贤富和陈嘉航,“多亏你们了,要是再让他们演下去,可就丢大人了。” 陈嘉航安慰道:“小姑,您别往心里去,你也是好心。”

火堂的火光依旧温暖着大家,唢呐声和二胡声再次响起,但这一次,没有了低俗的表演干扰,那哀伤的旋律更加纯粹,像是大家共同的心声,在夜空中飘荡,诉说着对逝者的思念与不舍,也让这场葬礼重新回归到庄重肃穆的氛围之中,让人们能在这悲伤的时刻,好好地送别逝者,铭记亲情与家族的意义。

对面是两位吹唢呐的师傅,他们身着黑色的传统服饰,腰间系着红色的绸带,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肃穆。其中一位年纪稍长的师傅,面庞消瘦,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此刻他的神情却无比专注。他将唢呐置于唇边,深吸一口气,脸颊高高鼓起,腮帮子随着吹奏的节奏一收一鼓,仿佛在积蓄着全身的力量。

那唢呐声从他口中吹出,时而高亢激昂,如悲风怒号,仿佛要冲破这黑夜的寂静,将人们心中压抑的悲痛全部宣泄出来;时而低沉婉转,似低声吟泣,每一个音符都像是一把锐利的钩子,紧紧揪住人们的心弦,让人忍不住眼眶泛红。他的手指灵活地在唢呐的音孔上跳动,精准地控制着音准和节奏,吹奏出的旋律饱含着对逝者的追思与缅怀。

与他配合的是一位年轻些的唢呐师傅,他眼神坚定,紧紧跟随着前辈的节奏。他吹奏出的声音更加清脆明亮,与前辈那醇厚深沉的音色相互呼应,一高一低,一厚一薄,交织出一曲悲伤而又和谐的乐章。在他们身后,是一位打小钹的女子。这位女子眼神专注地盯着两位唢呐师傅的一举一动。小钹在他手中灵活地开合,“锵锵” 的声音恰到好处地融入到唢呐声中。每当唢呐吹奏到**部分,他手中的小钹便会快速地撞击,清脆的声响如同一串串晶莹的泪珠,洒落满地,为哀伤的旋律增添了几分灵动与变化。在节奏稍缓时,他又会轻轻敲击小钹,那声音若有若无,仿佛是逝者在遥远的地方传来的声声叹息,让人心如刀绞。

紧跟在小钹师傅身旁的,是一位敲小鼓的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是打小钹的女子的儿子。他稳稳地站在那里,双手紧握着鼓槌,腰杆挺直。小鼓在他的敲击下,发出 “咚咚咚” 的声音,节奏平稳而有力,如同逝者沉稳的心跳,又像是人们在悲痛中沉重的脚步声。他的每一次敲击都与唢呐声、小钹声完美契合,为整个演奏奠定了坚实的节奏基础。当唢呐声激昂时,他的鼓声也会变得急促起来,密集的鼓点像是一阵急雨,敲打着人们的心灵;当唢呐声转为低沉,他便会放慢节奏,用轻柔的鼓点安抚着人们悲伤的情绪。

四人配合默契,仿佛心意相通一般。在这悲伤肃穆的场合,他们用手中的乐器,将人们心中难以言说的悲痛与思念,化作了一曲曲动人的旋律,在夜空中回荡,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沉浸在对逝者的深深缅怀之中。

在传统习俗中,在丧事时,吹唢呐是一项极具特色且意义深远的传统习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从情感层面来看,吹唢呐是对逝者沉痛哀悼的一种直接表达方式。唢呐声高亢悲怆、如泣如诉,仿佛是生者内心悲痛的外化,将失去亲人的哀伤、不舍与眷恋之情宣泄而出。每一声悠长的音符,都像是生者对逝者的声声呼唤,传递着无尽的思念与缅怀。在丧事的氛围中,唢呐声如同一股强大的情感纽带,将所有哀悼者的心紧紧相连,让大家沉浸在对逝者的追思之中,共同感受那份沉重的悲痛。

在丧葬仪式方面,吹唢呐具有重要的引导和烘托作用。它常常作为仪式的开场或重要环节的标志,引领着整个丧葬流程的推进。当唢呐声响起,仿佛是在向天地宣告逝者的离去,引导着逝者的灵魂走向另一个世界。同时,唢呐声也为丧葬仪式营造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使整个过程更具仪式感和神圣感。在送葬队伍行进时,唢呐声更是起到了引领方向的作用,仿佛是为逝者指引着通往安息之地的道路。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而言,吹唢呐是传统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它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代代相传,与当地的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紧密相连。通过吹唢呐这一传统习俗,人们延续着家族和民族的文化记忆,传承着对生命、死亡的独特理解和敬畏之情。同时,唢呐曲牌和演奏技巧也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民间艺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此外,在一些地区的丧葬习俗中,吹唢呐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它被视为逝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同的曲牌和演奏方式可能代表着逝者的生平事迹、品德修养等。而且,唢呐声也被认为具有辟邪、驱鬼的作用,能够为逝者保驾护航,使其在前往另一个世界的途中免受邪恶力量的侵扰。

吹唢呐在丧事中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表演,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仪式的引导、文化的传承以及精神的慰藉,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在丧葬习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曲吹毕,两位唢呐师傅拿起身前的啤酒,拧开盖子,碰了一下,开始喝啤酒,一旁打小鼓和小钹的母子也终于可以停下来了,轮到拉二胡的乐手登场了,拉二胡的是一老一少两个艺人。

年长的那位乐手,身着一袭深灰色长袍,衣角随着微风轻轻摆动。他面容清瘦,两鬓斑白,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痕迹,却也赋予了他一种历经沧桑的沉稳气质。此刻,他微微眯着眼,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沉醉与深情,仿佛已经完全融入到即将演奏的乐曲之中。

而年轻些的乐手,穿着一身黑色短褂,身姿挺拔。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紧张与期待,更多的却是对这次合奏的坚定与专注,紧紧盯着年长乐手的一举一动,准备随时跟上节奏。

两人轻轻将二胡置于腿上,双手搭在琴上。他们的手,一位布满老茧,手指关节微微变形,那是常年拉琴留下的岁月痕迹;另一位则略显稚嫩,皮肤光滑,但指尖也有因练习而生出的薄茧。年长乐手微微点头示意,两人同时将琴弓搭在琴弦上,轻轻一拉,两段悠扬而哀伤的旋律交织在一起,缓缓流淌出来。

起初,声音轻柔缓慢,如同清晨山间交汇的两缕微风,相互缠绕、轻轻拂过人们的心间,却又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哀愁。年长乐手的音色醇厚深沉,宛如一位老者在娓娓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年轻乐手的声音则相对清脆明亮,像是为这故事增添了几分灵动与鲜活。随着旋律的推进,他们的动作逐渐加大,琴弓在琴弦上快速地推拉,发出的声音也越来越激昂。年长乐手的演奏沉稳大气,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他对人生的感悟;年轻乐手则激情澎湃,用充满活力的演奏展现出对这份传统技艺的热爱与传承的决心。

他们的身体随着旋律默契地轻轻晃动,头部微微前倾,似乎想要更贴近二胡,更深入地表达出乐曲中的情感。当演奏到悲伤的**部分时,两人的手指在琴弦上急速地滑动,琴弓与琴弦摩擦发出的声音尖锐而刺耳,仿佛是在为逝者发出最后的呐喊。年长乐手的表情凝重,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年轻乐手虽然略显青涩,但眼神中透露出的专注与投入丝毫不输前辈,竭尽全力地将内心的情感融入到演奏中。

在他们的演奏过程中,人们仿佛看到了逝者生前的点点滴滴,那些温暖的回忆、辛勤的付出,都随着这悠扬的二胡声一一浮现。陈大梅原本就红肿的眼睛,此刻又涌出了泪水,她呆呆地望着演奏的乐手,仿佛在这音乐中看到了哥哥的身影。周围的人们也都沉浸在这悲伤的氛围中,有的人默默流泪,有的人低头沉思,所有人都被这深情的演奏深深打动。

随着最后一个音符缓缓落下,现场陷入了短暂的寂静,片刻之后,响起了一阵轻轻的抽泣声和叹息声。这一段二胡合奏,不仅展现了两位乐手高超的技艺,更让人们在这悲伤肃穆的场合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对逝者的思念和不舍,也让这场葬礼的哀伤氛围愈发浓重。

在传统丧葬礼中,二胡以其哀婉凄凉的音色成为寄托哀思的重要载体,常与唢呐、锣鼓组成民间丧乐班底。其如泣如诉的滑音与绵长颤弓尤擅演绎《哭皇天》、《江河水》等丧葬曲牌,通过模拟人声抽噎的运弓技法,既遵循“悲而不伤”的礼制尺度,又实现生者与亡魂的情感对话。作为连接阴阳的声频媒介,二胡在守灵、出殡环节中既维持仪式庄重性,又以音声建构孝道伦理的象征空间,在民间丧仪音乐体系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位二胡师傅停了下来,从口袋里拿出黄蜡,在二胡的拉线上慢慢的擦着,待擦好了,再缓缓的将黄蜡放进口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