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羽念春时好 > 第96章 下葬

羽念春时好 第96章 下葬

作者:爱吃红烧牛杂的花飞扬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21:20:48 来源:小说旗

而抬棺的人们同样令人敬佩,他们肩负着沉重的责任,棺材的重量压在肩头,却压不垮他们团结的信念。在艰难的攀爬过程中,他们紧密配合,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彼此之间的默契如同多年的战友。一人脚步稍有偏差,其他人立刻调整姿势,确保棺材始终保持平稳。他们汗如雨下,湿透的衣衫紧贴后背,却从未有过片刻松懈。这种为了维护集体行动的一致性,不惜透支体力的坚持,展现出团结精神中至关重要的协作力量。

队伍里的老人、妇女和孩子,同样为这份团结添砖加瓦。老人们虽然体力不如年轻人,但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在一旁出谋划策,提醒大家注意脚下的危险;妇女们则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忙传递工具、照顾体力不支的人,她们的细心和关怀成为了队伍中的温暖力量;孩子们也努力地参与其中,小小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他们或许力量有限,但那份认真和执着,为整个团结的氛围注入了纯真的活力,让这份精神更加饱满而动人。

这种团结精神的意义远不止于完成这次送葬任务。它是乡村凝聚力的象征,在这片土地上,邻里之间平日里或许各自忙碌,但当遇到困难时,就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它传承着先辈们互助互爱的优良传统,让年轻一代在耳濡目染中,懂得了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学会在面对困难时众志成城。它更是一种希望的火种,在生活的风风雨雨中,为人们点亮前行的道路,让大家坚信,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用行动书写的团结篇章,将永远铭刻在乡村的记忆里,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就算是平时有点小恩怨的人们,到了这一天都会无条件地帮忙,这份豁达与善良,为这场送葬仪式注入了别样的温情,让团结的力量更加熠熠生辉。

平日里,生活中的琐碎或许会让邻里间产生一些小摩擦、小隔阂,比如为了天边地角的界限有过争执,或是因为家畜偶尔的 “越界” 闹过不愉快。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所有的过往都被抛在了脑后。那些曾有过小恩怨的人们,此刻眼神中没有了往日的计较,只有满满的真诚与关切。他们默默地加入送葬的队伍,和其他人一样,尽心尽力地拉纤、抬棺,没有丝毫的敷衍。

其中有两位村民,之前因为一次集市上摊位的问题发生过激烈争吵,很长一段时间见面都不打招呼。可在送葬的队伍里,他们却并肩拉着纤绳。一个不小心脚下打滑,另一个立刻伸手稳稳扶住,没有多余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动作却饱含着理解与包容。这一幕被周围的人看在眼里,大家心中都涌起一股暖流。在这一刻,没有了个人的恩怨情仇,有的只是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者的支持,以及为了完成这场庄重仪式而拧成一股绳的决心。

这种行为,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 宽容与善良。它让人们看到,在大是大非面前,在生命的尊严和邻里的情谊面前,那些平日里看似难以化解的小矛盾是如此微不足道。这种宽容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豁达,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人们明白,生活中难免会有磕磕绊绊,但这些都不应成为彼此之间永远的鸿沟。当面对共同的困难和挑战时,携手共进才是最好的选择。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也是乡村文化中集体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在乡村,人们世代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仅是地缘上的亲近,更是情感上的相互依存。大家明白,每一个家庭的遭遇都与整个村子息息相关,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这种集体主义精神,不是靠强制的规定,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通过一件件互帮互助的小事逐渐形成的。它让乡村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共同面对,共同克服。

这种在关键时刻摒弃前嫌、团结一心的行为,也为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它教会孩子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被一时的矛盾所束缚,要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在未来的生活中,无论遇到怎样的纷争,都要有放下成见、携手共进的胸怀。这一行为所蕴含的价值观,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深深地扎根在乡村的土壤里,不断传承和发扬,让乡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愈发强大,成为人们心灵深处永远的依靠和归宿。

在所有人的齐心协力之下,棺材终于稳稳地被抬到了指定的地点。人们满脸通红,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脖颈不断滚落,浸湿了衣衫,在衣服上留下一片片深色的汗渍。他们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带着刚才攀爬山路时积攒的所有疲惫,胸膛剧烈地起伏着。

有的人双手撑在膝盖上,弯着腰,脑袋低垂,似乎连抬起头的力气都没有了;有的人直接一屁股坐在地上,也不管地上是泥泞还是尘土,双腿随意地伸展着,眼神中透着劫后余生的庆幸。

陈嘉航瘫坐在地,眼神有些空洞,望着眼前的棺材,父亲的音容笑貌不断在脑海中浮现。回想起刚才一路上众人齐心协力的场景,心中满是感激。他的双手因为长时间拉纤,掌心被磨出了好几个水泡,此刻水泡破裂,血水混合着汗水,让手掌又疼又黏。他动了动手指,一阵钻心的疼痛袭来,他不由闭上了眼睛。

马玉琴累得气喘吁吁。她的头发凌乱地散在脸上,几缕发丝被汗水紧紧地贴在脸颊上。她看着陈嘉航,心疼地走过去,轻轻坐在他身边,伸出手拍了拍他的后背,想要给他一些安慰,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

周围帮忙的乡亲们,有的还在大口喘气,有的则相互对视,默默点头,眼神中传递着一种无需言语的默契和欣慰。

在这片寂静的墓地上,此刻弥漫着的不仅是失去亲人的悲痛,更有一种因团结协作而产生的力量感。尽管大家都疲惫不堪,但每个人的心中都清楚,他们算是完成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为逝者送上了最后一程,这份经历将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成为乡村邻里间团结精神的生动见证 。

“陈嘉航,赶快给大家倒酒,发烟!”刘贤富站在高处大声喊道。

陈嘉航答应了一声,便叫上陈嘉禹和陈嘉斌一起,一人拿着酒壶,一人拿着一次性杯子,给众人倒酒,不管会不会喝酒的,统统倒上,但是,大多数孩子和年轻人以及老人都不喝酒,只是极少数的中年汉子和老年人喝一点。

陈嘉琪则拿了几盒烟,将盖子撕开,给每一个人都敬烟,多数人都抽烟,甚至几个村里的年轻媳妇也抽烟。所以,很快就发了近六盒的烟。

现在把人抬到山上了,也算是完成了一件大事,大家的心情都舒畅起来,人们喝着酒,抽着烟,不时传来了欢声笑语。

人活在世上就是这样,死去了,很快就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最后被人们彻底遗忘。

乍一听,真的很扎心,但好像又挺现实。送葬的时候,大伙齐心协力,抬棺的、拉纤的,老老少少都出了力,邻里间的团结让人感动。可热闹过后呢?难免让人心酸,逝去的人会慢慢被遗忘了。现实中其实也不乏这样的例子,身边老人离世,一开始大家都念叨着,可时间一长,除了至亲,其他人谈论的次数越来越少,生活依旧照常运转,那个人真的渐渐淡出了大家的记忆。

田军艺手持铁锹,率先用力插入土里,再猛地一撬,一大块泥土被翻了起来,每一下都带着一股沉稳的节奏。旁边的小伙们也不甘示弱,纷纷效仿,一时间,铁锹与泥土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

年富力强的人们开始行动起来,有人负责将挖出来的泥土用锄头敲碎,有人则拿着畚箕,将碎土一铲一铲地装进去。装好后,就有人弯下腰,将沉重的畚箕背在背上,朝着不远处的空地走去,将土倒在固定的地点。

抬土的人两两一组,用扁担挑着装满泥土的箩筐,一路小跑,扁担被压得微微弯曲,发出 “嘎吱嘎吱” 的声响,仿佛也在为这场忙碌的劳动奏乐。

众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年轻力壮的负责挖掘和搬运重活,而稍微年长一些有些经验的,则在一旁指导,告诉大家墓穴的深度和尺寸标准,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挖掘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原本平整的土地上,逐渐出现了一个规整的墓穴轮廓。

随着时间的推移,墓穴的深度和宽度逐渐达到了要求。此时人们的额头上挂满了汗珠,顺着脸颊不停地流淌,滴落在新翻的泥土上,很快就消失不见。

没有人喊累,也没有人停下手中的动作。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耗费一个半小时,墓穴挖好了。

此时人们虽然个个都疲惫不堪,但看着眼前挖好的墓穴,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欣慰的光芒。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墓穴,它承载着大家对逝者的尊重和最后的送别之情。

田军艺直起身子,用手臂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看着周围帮忙的乡亲们,感激地说道:“今天多亏了大伙,果然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力量大啊。” 其他人也纷纷应和,现场充满了一种质朴而温暖的氛围。

李明达叫人端来装米的米斗,抓起米就往墓穴里撒。米如细密的雨点般纷纷扬扬地落入墓穴,发出簌簌的声响。李明达神情庄重,边撒还口中念念有词,很快墓穴里便均匀的铺满了米。

周围的孩子们也被这庄重的氛围感染,不再嬉笑打闹,只是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又敬畏地看着。李明达转对身边的一个半大小子说道:“叫他们把战龙鸡抱来!”

出殡时站在棺材上的鸡一般被称为“站生鸡”,不过不同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叫法,这个地方叫做站龙鸡,这里的龙指的是棺材。

这只鸡在丧葬习俗中有特定寓意。有的说法认为它是亡者的“引路鸡”,指引亡魂顺利前往另一个世界;也有观点觉得它象征着生机与阳气,能辟邪镇煞,保护逝者一路平安,同时也给生者带来吉祥。在仪式结束后,这只鸡通常会被放生或者处理掉。

很快有人从棺材上接下战龙鸡,抱了过来,递给了李明达,李明达将鸡抱在手里,然后向着西方顺时针绕了三下,便将鸡扔进墓穴里。

站龙鸡下地后,便开始快速的啄食地上的米粒,过了两三分钟,便仰头向天一声长鸣,李明达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说道:“可以将站龙鸡抱上来了!”

田军艺跳下墓穴,将站龙鸡抱了上来,捆好双腿,放在一旁,李明达说道:“现在可以把材子(棺材)抬进去了!”

在传统丧葬习俗中,出殡时站在棺材上的“站龙鸡”在墓穴里吃米后仰天长鸣这一现象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寓意,从科学角度虽无特殊含义,但在传统观念里,一是象征逝者顺利超生,鸡作为阴阳两界的信使,其鸣叫代表逝者已接收供奉,可安心前往另一个世界;二是具有驱邪辟秽的作用,以阳气驱散墓穴阴气和邪祟,为逝者营造纯净安息之所;三是被视作预示家族运势的方式,鸡鸣声音洪亮持久被认为是家族兴旺顺遂之吉兆,反之则可能暗示家族将有波折,不过后一种说法并无科学依据,更多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与心理寄托。

田军艺带领着自己的人,开始小心翼翼地将绳索系在棺材的各个部位,确保万无一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