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33章 曹叡太和年间的军政大事

白话三国志 第33章 曹叡太和年间的军政大事

作者:诗韵拾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4 来源:小说旗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的正月,凛冽的寒风还未消散,战场上的硝烟却已弥漫开来。司马懿率领着大军,将新城围得水泄不通。这新城之中,正是反叛的孟达。司马懿巧用计谋,暗中策反了孟达的将领李辅和他的外甥邓贤。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李辅和邓贤偷偷打开城门,迎接魏军入城。孟达毫无防备,顿时陷入绝境。经过十六天的激烈战斗,孟达的反抗被彻底镇压,他本人也命丧黄泉。司马懿下令将孟达的首级砍下,送到洛阳,悬挂在四通八达的大路上示众,以此来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人。

平定孟达之乱后,曹叡对新城地区进行了重新规划,将新城的上庸、武陵、巫县合并为上庸郡,把锡县单独设为锡郡,进一步加强了对这片土地的管控。

然而,魏国的边境并未因此而安宁。蜀汉的大将诸葛亮,亲率大军,气势汹汹地进犯魏国边境。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官吏和百姓,在诸葛亮的煽动下,纷纷背叛魏国,响应蜀军。一时间,魏国朝堂上下人心惶惶,大臣们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都慌了神,不知该如何应对。

曹叡却镇定自若,他站在朝堂之上,目光坚定地分析道:“诸葛亮向来凭借山川险阻来巩固自己的防线,这次他主动出击,虽然符合兵书里诱敌深入的战术;但他太过贪心,一心想要夺取这三郡之地,只知道进攻,却不懂得适时后退。如今,正是我们打败他的绝佳时机!”于是,曹叡果断下令,集结了五万步骑大军,准备迎击诸葛亮。他任命大将军曹真为关右都督,全面负责这场战事。同时,派遣右将军张合前往街亭,抵御诸葛亮的进攻。

张合领命后,日夜兼程赶到街亭。他深知此战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懈怠。在街亭,张合与诸葛亮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张合指挥有方,魏军士气高昂,他们奋勇杀敌,将蜀军打得节节败退。诸葛亮见势不妙,只能无奈地率军败走。随着诸葛亮的败退,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也重新回到了魏国的怀抱。

丁未日,曹叡为了鼓舞士气,亲自前往长安。他站在城楼上,望着归来的将士们,心中满是欣慰。为了向天下宣告魏国的胜利,曹叡发布了一道檄文,昭告天下,并传至益州。檄文中,曹叡严厉斥责刘备忘恩负义,逃窜到巴蜀之地;诸葛亮更是抛弃自己的父母之邦,投靠刘备,犯下诸多罪行。他指出,诸葛亮表面上打着辅佐幼主的旗号,实际上却贪图专权,虐待百姓,致使利狼、宕渠、高定、青羌等地的势力都与他为敌。如今,魏国大军士气大振,诸葛亮的军队望风而逃。曹叡还表示,他不忍心看到无辜百姓遭受战乱之苦,希望巴蜀地区那些被诸葛亮胁迫的将士、官吏和百姓,能够放下武器,归顺魏国。

夏四月丁酉日,曹叡结束了在长安的行程,返回洛阳宫。此时,京城中却流传着一个可怕的谣言,说曹叡已经驾崩,随行的大臣们要迎立雍丘王曹植为帝。从卞太后到朝中大臣,听到这个谣言后都惊恐万分。等到曹叡回宫,众人都偷偷观察他的脸色,心中的石头才落了地。卞太后又悲又喜,想要追查谣言的源头,曹叡却大度地说:“天下人都这么说,我能追查谁呢?”随后,曹叡下令赦免了狱中除死刑犯以外的所有囚犯,以此来彰显自己的仁德。乙巳日,曹叡对在讨伐诸葛亮之战中立下战功的将士们进行了论功行赏,根据每个人的功劳大小,封爵增邑。

五月,干旱的天气笼罩着大地,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苦不堪言。六月,曹叡意识到国家的教育和人才选拔出现了问题,于是下诏说:“尊重儒家学说、重视文化教育,是国家推行教化的根本。近来有些儒官不称职,这样如何能宣扬圣道呢?要严格选拔博士,挑选那些有才能担任侍中、常侍的人。同时,各郡国在举荐人才时,要以精通经学为首要标准。”

秋九月,魏国的局势再次陷入危机。曹休率领着各路大军抵达皖地,与吴国将领陆逊在石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然而,陆逊足智多谋,他巧妙地设下埋伏,将曹休的军队打得大败。这场战败让曹休深受打击,乙酉日,曹叡为了安抚人心,立皇子曹穆为繁阳王。但不幸的是,庚子日,大司马曹休因战败而忧愤交加,最终含恨离世。

冬十月,为了充实魏国的军事力量,曹叡下诏让公卿和亲近大臣们每人举荐一名优秀的将领。十一月,司徒王朗也因病去世,魏国朝堂上又失去了一位重臣。

十二月,诸葛亮再次兴兵,率领大军包围了陈仓。曹真得知后,立即派遣将军费曜等人前去救援。原来,此前曹真就预见到陈仓的重要性,派将军郝昭修筑了陈仓城。郝昭,字伯道,是太原人,他身材魁梧,作战勇猛,在军中屡立战功,镇守河西地区十多年,当地的百姓和少数民族都对他敬畏有加。

诸葛亮的大军将陈仓城围得水泄不通,他派郝昭的同乡靳详在城外喊话劝降。郝昭站在城楼上,大声回应道:“魏国的法律,你是熟悉的;我的为人,你也清楚。我深受国家的厚恩,家族责任重大,没什么好说的,唯有拼死守城!你回去告诉诸葛亮,让他尽管来攻吧!”靳详把郝昭的话转达给诸葛亮,诸葛亮不死心,又让靳详再次前去劝说,强调双方兵力悬殊,抵抗只是白白送死。郝昭却坚定地说:“之前的话已经说清楚了。我认识你,可我的箭可不认识你!”靳详无奈,只好离开。 诸葛亮自恃兵力雄厚,有数万大军,而郝昭只有一千多人,又估计魏国的援军一时半会儿到不了,便下令攻城。蜀军架起云梯、出动冲车,向陈仓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郝昭早有准备,他命士兵们用火箭射击蜀军的云梯,云梯瞬间燃起大火,上面的士兵都被烧死了。接着,他又用绳子拴着石磨,从城上往下砸,把蜀军的冲车砸坏。诸葛亮见状,又制造了百尺高的井阑,用来向城中射箭,还派人用土丸填平护城河,试图直接攀城。郝昭则在城内修筑了第二道城墙。诸葛亮又派人挖掘地道,想从城里突然杀出,郝昭就在城内横向挖掘地道截断蜀军地道。双方昼夜激战了二十多天,诸葛亮始终没有破城的办法。就在这时,魏国的援军赶到,诸葛亮无奈之下,只能率军引退。

曹叡得知郝昭坚守陈仓的英勇事迹后,下诏嘉奖他,赐给他列侯的爵位。郝昭回朝后,曹叡亲自接见并慰劳他,还对中书令孙资说:“你的同乡竟有如此厉害的人物,有这样的将领,朕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曹叡本打算重用郝昭,可郝昭却因病去世了。郝昭临终前,告诫儿子郝凯:“我身为将领,深知这一行的艰难。我多次挖掘坟墓,取里面的木材制作攻城器具,也明白厚葬对死者并没有什么好处。你以后给我下葬,一定要用普通的衣服。而且人活着有固定的地方,死了又哪里有什么固定之处呢?如今我离祖坟很远,以后埋葬我的地点,就由你决定吧。”

与此同时,辽东地区也发生了变故。辽东太守公孙恭的侄子公孙渊,野心勃勃,他发动政变,夺取了公孙恭的太守之位。朝廷无奈之下,只能让公孙渊暂代辽东太守之职。

太和三年(公元229年)的夏天,魏国宫廷被一层哀伤的阴云所笼罩。四月,元城王曹礼因病离世,他的离去让亲眷们悲痛不已,也让宫廷内外沉浸在一片肃穆之中。紧接着,六月癸卯日,繁阳王曹穆也没能抵挡病魔的侵袭,匆匆离开了人世。这接连的噩耗,让曹叡的心中满是伤痛,他为失去两位亲人而哀伤,却也不得不强打起精神,处理国家的诸多事务。

戊申日,曹叡怀着对先辈的崇敬之情,追尊高祖大长秋为高皇帝,其夫人吴氏为高皇后。这一追尊之举,不仅是对祖先的缅怀,更是向天下彰显大魏皇室的传承与尊严。

秋七月,曹叡深知皇室血脉传承和正统维护的重要性,于是颁布了一道意义深远的诏书。他在诏书中说道:“按照礼制,若是王后没有子嗣,选择宗室支子来继承大宗,那么此人就应当肩负起传承正统、秉持公义的重任,怎能再去顾念自己的私亲呢!就像汉宣帝继承汉昭帝的皇位后,给自己的父亲悼考加上了皇号;汉哀帝以藩王身份被拥立,董宏等人却拿已灭亡的秦朝之事迷惑朝廷,致使哀帝尊恭皇,在京都立庙,还过度宠爱藩王姬妾,让她们与长信宫的太后平起平坐,在前殿排列亲属位次,在东宫并立四位太后,这种僭越行为毫无节制,最终导致人神共愤。哀帝还将师丹的忠谏视为罪过,从而引发了丁、傅两家被火刑的灾祸。从那以后,这类错误的行为不断延续。以前鲁文公颠倒祭祀顺序,罪过在于夏父;宋国违背法度,华元遭到世人的指责。现在,我命令公卿和相关部门,要以这些前代的事为深刻警戒。以后万一有诸侯入朝继承皇位,必须明白作为后嗣的大义;若有人敢用奸佞谄媚之词误导君主,胡乱建立不正统的名号来干扰正统,把亲生父亲称为皇,把亲生母亲称为后,朝中重臣可将其诛杀,绝不赦免。这些规定要写在金策上,藏在宗庙里,记录在国家的典章制度中。”这道诏书一下,满朝文武皆谨慎铭记,深知这关乎国家的根本礼制和皇室的威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