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37章 明帝第六章

白话三国志 第37章 明帝第六章

作者:诗韵拾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4 来源:小说旗

秋七月壬寅日,曹叡亲自登上龙舟,率领大军向东进发。此时,孙权正在全力攻打新城,将军张颖等人率领士兵拼死抵抗,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就在曹叡的大军距离新城还有数百里时,孙权得知消息,心中大惊失色。他深知曹叡御驾亲征的威力,担心被魏军前后夹击,于是赶忙下令退兵。陆逊、孙韶等人见孙权退兵,也随之撤退。

此时,群臣纷纷向曹叡进言,认为大将军司马懿正与诸葛亮在西线僵持不下,局势紧张,陛下应当向西前往长安,以便更好地指挥战事。曹叡却镇定自若地说道:“孙权既已退兵,诸葛亮必定胆寒。有大将军在西线牵制,朕无忧矣。”于是,曹叡继续进军,抵达寿春。他对在此次战役中立下战功的将领们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根据他们的功劳大小给予了相应的封赏。

八月己未日,曹叡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犒劳六军将士。他还派遣使者持节前往合肥、寿春等地,慰问在前线作战的士兵,以鼓舞士气。辛巳日,曹叡完成此次出征的各项事务后,返回许昌宫。

在西线战场上,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对峙仍在继续。双方连续多日对峙,诸葛亮多次派人到魏军阵前挑战,司马懿却始终坚守营垒,不予回应。就这样僵持着,直到诸葛亮突然病逝,蜀军失去主帅,顿时军心大乱,只能匆忙退兵。

冬十月乙丑日,夜空之中,月亮的运行轨迹出现异常,先后靠近镇星和轩辕星。戊寅日,月亮又与太白星相互靠近。这一系列奇异的天象,让人们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十一月,京都发生地震,地震波从东南方向传来,伴随着隐隐的轰鸣声,房屋上的瓦片都被震得摇晃起来,百姓们惊恐万分,四处奔逃。

十二月,曹叡考虑到国家的稳定和百姓的福祉,下诏让有关部门重新审定死刑条款,减少死罪的种类。他希望通过此举,让法律更加宽松合理,展现出自己的仁德之心。

青龙三年春(公元235年)正月戊子日,曹叡为了表彰司马懿在抵御诸葛亮和孙权过程中的卓越功绩,将他晋升为太尉。己亥日,朝廷重新设置朔方郡,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控制。然而,此时京都却爆发了严重的瘟疫,许多百姓染病身亡,街头巷尾弥漫着悲伤的气息。丁巳日,皇太后驾崩,这对朝廷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乙亥日,寿光县有陨石坠落,一时间民间传言四起,人心惶惶。

三月庚寅日,按照皇太后生前的遗愿,在首阳陵涧西为文德郭后营建陵墓并举行葬礼。据说,魏时有人挖开了周王的坟墓,发现里面有个殉葬的女子,神奇的是,过了几天这个女子竟然有了气息,几个月后还能说话,看上去大约二十岁左右。人们把她送到京师,郭太后见她可怜,便将她收养。十多年过去了,郭太后突然驾崩,这个女子悲痛万分,整日哀思哭泣,仅仅一年多就也去世了。

在这风云变幻的时期,洛阳城中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魏明帝曹叡下令大规模修建洛阳宫。昭阳殿、太极殿的建设如火如荼,总章观也在众人的劳作中逐渐高耸起来。然而,这场浩大的工程却让百姓们苦不堪言,许多人被迫放下手中的农活,投入到繁重的劳役之中,误了农时,生计都成了问题。

朝堂之上,正直的大臣杨阜、高堂隆等人忧心忡忡。他们深知百姓的疾苦,也明白过度修建宫殿对国家根基的损害,于是多次向曹叡恳切进谏,希望他能停止这项工程,以百姓为重。尽管曹叡并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但念及他们的忠诚,也并未加以惩处,而是选择了宽容对待。

据《魏略》记载,这一年修建的太极殿等宫殿气势恢宏,总章观更是高达十多丈,顶端还建有翔凤装饰,远远望去,颇为壮观。在芳林园里,曹叡命人开凿了美丽的陂池,让人在池中划船,唱着越地的歌谣,一派奢靡享乐的景象。在列殿的北面,设立了八坊,众多才人按照次序居住其中,贵人、夫人以上的嫔妃,则住在更靠南的地方,她们的俸禄等级和数量都仿照百官设置。曹叡时常在宫中游乐宴饮,为了方便处理宫外事务,他挑选了六位通晓文墨、值得信赖的女子,任命为女尚书,让她们负责处理宫外上奏的事务,决定是否批准。从贵人到尚保,再到在掖庭负责洒扫、学习歌舞的女子,加起来各有上千人。

不仅如此,曹叡还让人引来谷水,流经九龙殿前。用玉石打造井栏,让蟾蜍造型的器具承接水流,再由神龙造型的装置吐出,营造出奇幻的景观。他还让博士马均制造司南车,发明水转百戏,以供自己玩乐。每年年初,都会举行盛大的表演,巨兽舞动、鱼龙蔓延、马戏杂耍,样样俱全,完全仿照西汉长安的规制。此外,在阊阖等宫门的阙楼外,还修筑了罘罳。

此时,吴、蜀两国频繁兴兵,魏国众多将领纷纷出征御敌,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然而,曹叡却醉心于大兴土木,热衷于各种玩物装饰,赏赐也毫无节制,导致国库逐渐空虚。更过分的是,他下令将那些已经嫁给普通吏民的女子强行夺回,许配给士兵。之后虽允许百姓用人口赎回妻子,但条件是年龄、相貌要与原配相当。这一政策使得富人家为了赎回妻子倾家荡产,穷人家则只能四处借债,高价购买人口。而官府名义上是将这些女子许配给士兵,实际上却把其中姿色出众的选入掖庭,相貌普通的才许配给士兵。如此一来,得到妻子的士兵未必开心,失去妻子的百姓却满心忧愁,许多人生活陷入困境,心怀不满。

太子舍人张茂看到国家面临的这些问题,心急如焚。他怀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同情,决定上书劝谏曹叡。在奏书中,他写道:“臣看到诏书,下令将那些嫁给非士人的女子全部夺回,许配给战士。这虽然是权宜之计,但绝非长远的良策。陛下是上天之子,百姓和官吏同样也是陛下的子民。按照礼制,赏赐君子和小人应有所区别,以此彰显贵贱之分。官吏属于君子,士兵属于小人,如今夺取前者的妻子给予后者,这与夺兄之妻嫁予弟弟又有何区别?这是对百姓的不公平,也是对父母之恩的偏袒。而且,诏书允许用年龄、相貌与妻子相当的人口来赎回,这使得富者倾家荡产,贫者举债度日,只为赎回自己的妻子。而官府却以配给士兵为名,实则将美貌女子选入掖庭,将丑陋女子许配给士兵。如此一来,得到妻子的士兵未必满意,失去妻子的百姓却痛苦不堪,他们或是穷困潦倒,或是忧愁烦闷,都不得志。陛下拥有天下,却得不到百姓的拥护,这样下去国家怎能不危险?如今军队在外作战,人数众多,每日耗费巨大,即便倾尽天下赋税,也难以维持。更何况宫廷中还有众多没有编制的女子,以及对后宫亲属的大量赏赐,这些费用几乎占据了军费的一半。昔日汉武帝喜好神仙方术,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园林,那时天下一统,无人敢反对。但如今国家历经战乱,数十年来,百姓生活困苦,战士们征战不休,死伤无数,至今伤痛未愈。况且强敌仍在边境虎视眈眈,图谋颠覆魏国。陛下不兢兢业业,崇尚节俭,思考如何安定天下,却沉迷于奢靡享乐,让宫中制造各种玩物,在后园炫耀,建造承露盘等奢华之物。这些行为虽然能满足一时的耳目之欲,却也会让敌人认为有机可乘。舍弃尧舜的节俭美德,效仿汉武帝的奢靡之举,臣实在为陛下感到惋惜。希望陛下能果断下诏,废除那些对国家无益甚至有害的事务,用节省下来的钱财厚赏将士的家属,关心百姓疾苦,消除他们的怨恨,充实国库,修缮兵器,以恭敬谨慎的态度治理天下。如此,不用出兵讨伐,吴、蜀两国也会主动归降,太平盛世指日可待。陛下无需为远方的战事劳神,将领们可以高枕无忧,战士们也能各司其职。如今大臣们都不敢进谏,而臣之所以敢于直言,是因为臣曾上书进谏,散骑认为臣的谏言切中时弊,陛下也曾认可,并提拔臣为太子舍人。臣曾着书批评为人臣子却不勇于谏诤的行为,如今面对这些问题,如果自己不站出来进谏,那便是言行不一。臣年已五十,常担心至死都无法报答国家,所以才冒着风险上书,恳请陛下明察。”

曹叡看完张茂的奏书后,只是淡淡地对身边的人说了句:“张茂不过是仗着自己是同乡才敢如此。”随后便把奏书交给散骑处理,此事就这样不了了之。张茂,字彦林,是沛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