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66章 献帝的逃亡困境

白话三国志 第66章 献帝的逃亡困境

作者:诗韵拾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4 来源:小说旗

汉献帝得知赵温写信的事后,忧心忡忡地问侍中常洽:“李傕分不清好歹,赵温的话又说得太直白,真让人担心。”常洽安慰他说:“李应已经劝住李傕了,陛下不用担心。”汉献帝这才稍稍安心。

李傕和郭汜在长安城中的争斗愈演愈烈,双方僵持不下。李傕想通过和谈来结束这场争斗,于是派公卿大臣去郭汜那里求和。可郭汜根本不领情,反而把这些公卿大臣全部抓了起来。

杨彪在被郭汜扣留期间,曾试图劝说郭汜停止争斗。他义正言辞地说:“大臣们相互争斗,一个劫持天子,一个扣押公卿,这像话吗?”郭汜听后,恼羞成怒,拔出刀来,想要亲手杀死杨彪。幸好中郎将杨密和其他左右侍从纷纷劝阻,郭汜才没有动手,把杨彪放了回去。

李傕和郭汜就这样在长安城中相互攻击,持续了好几个月,无数百姓和士兵在这场战乱中丧生,死亡人数多达数万。李傕这个人还迷信鬼怪和旁门左道之术,他的军营里经常有道士和女巫击鼓唱歌,祈求神灵降临,祭祀六丁神,使用各种符劾、厌胜的器具。他甚至还在朝廷省门外为董卓设立神位,经常用牛羊祭祀。祭祀完后,他还会到省阁询问皇帝的起居情况,想要进宫面见皇帝。李傕身上常常带着三把刀,手里还握着鞭子和一把刀。侍中、侍郎们看到他带着兵器,都吓得惶恐不安,也纷纷带上刀剑,守在皇帝身边。李傕在和皇帝交谈时,一会儿称呼“明陛下”,一会儿又喊“明帝”,还不停地向皇帝诉说郭汜的种种不是,皇帝也只能顺着他的意思回应。李傕听了皇帝的话后,心里十分得意,还自言自语地说:“明陛下真是贤明圣主啊!”他自以为很得皇帝的欢心。即便如此,他还是很忌惮皇帝身边的近臣带着刀剑,对身边的人抱怨说:“这些人是不是想图谋不轨?怎么都带着刀!”侍中李祯和李傕是同乡,平时关系也不错,他赶忙解释说:“军中规矩就是这样,大家带刀是为了防身,这是国家的惯例。”李傕听了,这才打消了疑虑。

汉献帝见局势混乱不堪,便派谒者仆射皇甫郦去调解李傕和郭汜的矛盾。皇甫郦出身凉州名门,口才出众,善于应对。他先去见了郭汜,郭汜表面上接受了皇帝的诏令。可当皇甫郦去见李傕时,李傕却坚决不肯和解。他傲慢地说:“我有讨伐吕布的大功,辅政这四年,让三辅地区变得安宁清静,这天下人都知道。郭汜就是个盗马的贼,他凭什么和我平起平坐?我一定要杀了他!你也是凉州人,你看看我的兵力和谋略,对付郭汜还不是轻而易举?郭汜还劫持扣押公卿大臣,他做出这样的事,你居然还想帮他说话。我李傕可不是好惹的!”皇甫郦毫不畏惧,反驳道:“从前有穷国的后羿,仗着自己箭术高超,不考虑后患,最终落得个悲惨的下场。就说最近的董卓,他那么强大,你也亲眼所见。他在朝中依靠王公大臣,在外有董旻、董承、董璜等人辅佐,可吕布却忘恩负义,背叛了他,转眼间,董卓的头就被挂在了竹竿上,这就是有勇无谋的下场。如今你身为上将,手握兵权,子孙掌权,宗族也享受着荣华富贵,国家的高官厚禄都被你占据了。郭汜劫持公卿大臣固然不对,可你却胁迫天子,你们俩谁的罪过更大呢?张济和郭汜、杨定有勾结,很多官员也依附他们。杨奉只是白波军的首领,他都知道你做得不对,虽然你封他官职,想要拉拢他,可他都不肯为你尽力。”李傕根本听不进去皇甫郦的话,反而大声呵斥他,让他滚出去。

皇甫郦离开后,来到省门,向皇帝报告李傕不肯听从诏令,言辞还十分无礼。侍中胡邈是李傕的亲信,他赶紧叫传诏的人修改皇甫郦的话,还对皇甫郦说:“李将军对你不薄,你能当上太尉,也多亏了李将军的帮忙。你可别不识好歹!”皇甫郦义正言辞地说:“胡敬才,你身为朝廷的重臣,本应辅佐皇帝,可你说的都是什么话?你这样的人还能被重用吗?我家世代受朝廷的恩惠,我又一直在皇帝身边侍奉。君辱臣死,如果因为李傕而死,那也是我的天命!”汉献帝听到皇甫郦的回答后,担心李傕知道后会更加恼怒,赶紧下令让皇甫郦离开。皇甫郦刚走出军营大门,李傕就派虎贲王昌去追他。王昌知道皇甫郦为人忠诚正直,便故意放走了他,回去后向李傕报告说没追上。

后来,汉献帝为了安抚李傕,派左中郎将李固持节任命李傕为大司马,地位在三公之上。李傕却认为这是自己得到了鬼神的庇佑,于是大肆赏赐那些道士和女巫。

李傕在长安的暴行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他的部将杨奉和军吏宋果等人暗中谋划,想要杀死李傕,结束这场祸乱。然而,计划不幸泄露,杨奉见事情败露,当机立断,带着自己的军队背叛了李傕。随着杨奉的离去,李傕的势力开始逐渐衰弱。

此时,屯兵弘农的张济从陕地赶来,试图调解李傕和郭汜之间的矛盾。在张济的周旋下,汉献帝终于有了逃离长安的机会。天子的车队缓缓离开长安,来到了新丰、霸陵一带。

当队伍行至宣平门,准备过桥时,却遭遇了郭汜的数百士兵阻拦。这些士兵手持兵器,大声喝问:“车上的是天子吗?”车队顿时停了下来,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李傕的数百士兵也不甘示弱,他们手持大戟,紧紧护卫在天子乘坐的马车左右。关键时刻,侍中刘艾挺身而出,他大声呼喊:“这就是天子!”同时,他让侍中杨琦高高举起车帷,让天子的面容显露出来。汉献帝威严地对着那些士兵说道:“你们还不退下,怎敢如此逼近朕?”郭汜的士兵们听了,这才缓缓退去。车队顺利过桥后,周围的士兵和百姓们都激动地高呼万岁。

本以为危机就此解除,可郭汜贼心不死,他又打起了歪主意,妄图再次胁迫天子迁都郿地。汉献帝得知消息后,惊恐万分,急忙逃向杨奉的军营寻求庇护。杨奉得知天子遭遇危险,立刻率军出击,与郭汜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杨奉的奋力抵抗下,郭汜的军队被打得大败,只能狼狈地逃往南山。

杨奉和将军董承保护着汉献帝,一路奔波,终于回到了洛阳。然而,李傕和郭汜得知天子逃脱后,后悔不已,两人又再次联合起来,率领大军在弘农的曹阳追上了天子一行。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杨奉深知自己兵力不足,难以抵挡,于是急忙派人征召河东地区原白波军的首领韩暹、胡才、李乐等人前来救援。很快,援军赶到,他们与李傕、郭汜的军队在曹阳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闪烁,双方士兵都杀红了眼。但由于李傕、郭汜的军队人数众多,且作战经验丰富,杨奉的军队渐渐抵挡不住,最终战败。

李傕、郭汜的军队趁机纵兵大肆屠杀公卿百官,还抢走了宫中的宫女,一路劫掠,进入了弘农。在这场战乱中,尚书令士孙瑞不幸被乱兵杀害。士孙瑞,字君荣,扶风人,他家世代书香门第。士孙瑞自幼传承家业,博学多才,无所不通,在仕途上也担任过许多重要的职位。董卓被杀后,他升任大司农,成为为国三老。每次三公之位空缺,他都在候选人之列。太尉周忠、皇甫嵩,司徒淳于嘉、赵温,司空杨彪、张喜等在被任命为三公时,都曾推辞并举荐士孙瑞。后来,天子迁都许昌,朝廷追论士孙瑞的功劳,封他的儿子士孙萌为澹津亭侯。士孙萌,字文始,也很有才华学问,与王粲交好。在士孙萌即将前往封国时,王粲还作诗相赠,士孙萌也有回应之作,收录在王粲的诗集中。

汉献帝在这场惨败中,只能匆忙逃离。他一路逃到陕地,为了躲避李傕、郭汜的追击,决定北渡黄河。慌乱之中,天子的队伍丢失了大量的辎重,众人只能徒步前行。跟随在天子身边的,只有皇后和几位贵人。他们历经艰辛,终于到达了大阳,暂时在一户人家的屋子里安顿下来。

当初,有人提议让天子乘船顺河东下。太尉杨彪坚决反对,他说:“我是弘农人,从这里往东,有三十六处险滩,实在不适合天子的车驾通行。”刘艾也附和道:“我以前当过陕令,深知那里的危险,就算有军队护送,都有可能遭遇倾覆,更何况现在没有军队,太尉的谋划是对的。”于是,众人放弃了乘船东下的计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