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67章 献帝沉浮与诸侯落幕

白话三国志 第67章 献帝沉浮与诸侯落幕

作者:诗韵拾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4 来源:小说旗

等到要北渡黄河时,李乐负责准备船只。天子一行人徒步赶到河岸,却发现河岸高耸,难以下去。董承等人焦急万分,想出用马缰绳连接起来,系在天子腰间,把天子放下去的办法。这时,中宫仆伏德搀扶着皇后,他手中还拿着十匹绢。众人见状,便用伏德的绢连接起来,做成了一个简易的“辇”。行军校尉尚弘力气很大,他在前面背着天子,这才让天子顺利下到河边,登上了船。然而,还有很多人没能上船。后来,他们又派船回去接那些没上船的人,大家都争着攀附船只,船上的人为了自保,竟用刀刃砍断了他们的手指,船里的断指多得都可以用手捧起来,场面惨不忍睹。

杨奉、韩暹等人带着天子来到了安邑,由于条件艰苦,天子只能乘坐牛车。跟随在天子身边的,只有太尉杨彪、太仆韩融等十几位近臣。为了稳定局势,朝廷封韩暹为征东将军、胡才为征西将军、李乐为征北将军,他们与杨奉、董承一起把持朝政。

为了缓和局势,朝廷派韩融前往弘农,与李傕、郭汜等人讲和。经过一番艰难的谈判,李傕、郭汜同意归还之前抢走的宫女、公卿百官,以及几乘天子的车马。但此时的天下,正遭遇严重的旱灾,蝗虫肆虐,庄稼颗粒无收。跟随天子的官员们只能靠吃枣子和野菜充饥,生活十分困苦。

在安邑,天子的处境也十分艰难。皇帝居住的地方十分简陋,周围只有荆棘围成的篱笆,门户都无法关闭。天子与群臣开会时,士兵们竟然趴在篱笆上观看,还相互推搡取笑。那些掌权的将领们更是专横跋扈,有的甚至擅自鞭打、杀害尚书。司隶校尉出入时,还会遭到士兵和百姓的投掷攻击。有些将领还派婢女到宫中,或者亲自带着酒食,要求与天子一同饮酒。如果侍中不让他们进去,他们就会大声辱骂,根本无人能阻止。他们还竞相上表,请求封各营壁的百姓为自己的部曲,索要礼物。甚至连医师、走卒都被封为校尉,由于御史刻印来不及供应,竟然用锥子在木头上刻画,来表示官职,有的人还不能及时得到官职。

由于将领们各自心怀鬼胎,无法团结协作,整个朝廷上下一片混乱。很快,粮食也吃光了。无奈之下,杨奉、韩暹、董承等人只能再次护送天子返回洛阳。他们从箕关出发,沿着轵道前行。张杨得知天子的困境后,在路边献上食物,还被天子封为大司马。相关事迹在《张杨传》中有记载。

天子终于回到了洛阳,可眼前的景象却让众人痛心不已。曾经繁华的洛阳城,如今宫室被烧毁殆尽,街道荒芜,杂草丛生。百官们只能在荆棘丛中艰难前行,依靠着残破的丘墙勉强栖身。各地的州郡长官都拥兵自重,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没有一个人前来救援。朝廷的处境越来越艰难,饥饿和贫困笼罩着每一个人。尚书郎以下的官员,只能亲自出去砍柴采野菜,有些甚至饿死在了墙壁之间,一片凄凉悲惨的景象。

在天下大乱、汉室衰微的艰难时刻,曹操敏锐地察觉到了时机,果断做出决定——迎接汉献帝,将都城迁至许昌。这一举措,让曹操在政治上占据了极大的优势,他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日后成就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时的韩暹和杨奉,早已没了往日的威风。他们在之前的混乱中,虽曾短暂掌握权力,但却肆意妄为,根本不遵守朝廷的律法,所作所为完全背离了臣子的本分。如今曹操迎天子都许,他们自知无法在曹操的掌控下立足,只能各自逃窜。两人一路流窜到徐州、扬州之间,依旧贼心不改,四处侵扰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地百姓苦不堪言,对他们恨之入骨。

刘备此时正屯兵于此,他见韩暹、杨奉如此作恶,心中十分愤慨,决心为民除害。刘备心生一计,他假意邀请杨奉前来相见,杨奉不知是计,大摇大摆地赴约。就在杨奉毫无防备之时,刘备果断出手,在宴席上一举将他擒获。失去杨奉的韩暹顿感孤立无援,势力瞬间瓦解。他心中害怕,打算逃回并州,寻求一线生机。然而,命运却没有给他机会。在途中,韩暹遭遇了杼秋屯帅张宣的截杀。张宣早就听闻韩暹的恶行,对他恨之入骨,见他落单,哪能放过这个机会?一番激战过后,韩暹命丧黄泉,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董承跟随曹操一年多,却暗中谋划着一场针对曹操的行动。他企图联合各方势力,推翻曹操的统治,恢复汉室的权威。可惜,他的计划被曹操察觉。曹操向来行事果断,绝不允许有人威胁自己的地位。很快,董承便被曹操诛杀,他的这场谋划也以失败告终。

建安二年,朝廷局势逐渐稳定,但还有一些残余的乱臣贼子需要清理。汉献帝派遣谒者仆射裴茂,率领关西的诸位将领,共同讨伐李傕。李傕在之前的战乱中作恶多端,早已成为众矢之的。这一次,他再也没有往日的威风,面对裴茂率领的大军,毫无还手之力。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李傕被击败,他的三族也被全部诛杀。李傕的首级被砍下后,送到了许昌,汉献帝下诏,将其首级高悬示众,以儆效尤,让天下人都知道背叛朝廷、祸乱百姓的下场。

郭汜的结局也同样悲惨。他被自己的部将五习暗中算计,遭到突然袭击。在一场混战中,郭汜不敌五习,最终死在了郿地。曾经不可一世的他,到死也没能逃脱命运的惩罚。 张济则因为军队缺粮,陷入了困境。为了获取食物,他带着军队来到南阳,四处掠夺百姓。当地百姓对他的行为忍无可忍,纷纷奋起反抗。在一次掠夺行动中,张济被穰地的百姓杀死。他死后,他的侄子张绣接管了他的军队,继续在乱世中挣扎求生。

胡才和李乐留在了河东。胡才平日里作恶多端,得罪了不少人,最终被仇家寻仇杀害。而李乐则染上重病,在病痛的折磨下,不久后也病死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各方势力,就这样在乱世的浪潮中逐渐消散。

韩遂和马腾回到凉州后,本应休养生息,保一方安宁。但他们却没能放下彼此的争斗,为了争夺地盘和权力,双方再次兵戎相见。后来,马腾接受朝廷征召,进入朝廷担任卫尉一职,他的儿子马超则接管了他的部队。

建安十六年,马超与关中的诸位将领,以及韩遂等人联合起来,起兵反叛曹操。他们的反叛引起了曹操的高度重视,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征讨。在战场上,曹操指挥有方,他的军队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马超等人的反叛军被曹操击败。马超带着残兵败将,狼狈地逃往金城。而韩遂则在逃亡途中,被自己的部将杀害,结束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马超逃到金城后,又辗转占据了汉阳。但他的反叛行为给马家带来了灭顶之灾,马腾受到牵连,被曹操下令夷灭三族。赵衢等人对马超的恶行深感愤慨,他们组织起义兵,共同讨伐马超。马超在众人的围攻下,渐渐难以支撑,最终只能逃离汉阳,前往汉中投奔张鲁。后来,他又离开张鲁,投奔刘备,最后在蜀地去世。

至此,董卓之乱引发的一系列动荡终于逐渐平息,曾经在乱世中呼风唤雨的各方势力,都迎来了属于他们的结局。在这场长达数年的战乱中,无数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天下满目疮痍。而曹操在这场乱世中崛起,逐渐成为了北方的霸主,为日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埋下了伏笔。

东汉末年,在汝南汝阳的一片广袤土地上,袁绍,字本初,诞生于一个显赫无比的世家大族。他的高祖父袁安,曾官至汉朝司徒,位极人臣。自袁安之后,袁家四代人都在三公之位上任职,权势滔天,可谓是“门生故吏遍天下”,袁家的威名与权势,几乎达到了能左右天下局势的地步。

袁安,字邵公,他自幼勤奋好学,为人威严持重。汉明帝时期,袁安担任楚郡太守。当时,楚王刘英因牵涉谋反案,许多无辜之人受到牵连。袁安在审理这起案件时,秉持公正,为四百多家蒙冤受屈的人申理昭雪,使他们得以保全性命。经此一事,袁安声名远扬,成为了人人敬仰的名臣。到了章帝时期,袁安凭借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一路升迁,最终坐到了司徒的高位。袁安育有子嗣,其中蜀郡太守袁京,便是袁绍父亲一辈的人物。袁京的弟弟袁敞官至司空,袁京之子袁汤更是做到了太尉之职。袁汤有四个儿子,长子袁平、次子袁成、三子袁逢、四子袁隗,这四人在当时也都颇有作为。可惜袁平、袁成早逝,袁成曾任左中郎将;袁逢、袁隗后来也都位列三公。袁家一门,世代为官,且为人宽厚,广纳贤才,无论贤能之士还是普通宾客,只要踏入袁家大门,都能得到他们的礼遇和帮助,因此袁家深受天下人的尊崇和归附。袁绍便是袁逢的庶子,袁术的异母兄长,后来过继给了袁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