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90章 陶谦曹操徐州争雄

白话三国志 第90章 陶谦曹操徐州争雄

作者:诗韵拾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4 来源:小说旗

其实,在这场战争爆发前,朝廷曾下诏书,要求各州郡罢兵休战。诏书中提到,如今天下大乱,各州郡纷纷起兵,士兵们疲惫不堪,可贼寇的祸乱却仍未平息。有些将领和官吏品行不端,借着征讨贼寇的名义,欺压百姓,致使许多人深受其害。百姓们流离失所,被迫离开家乡,在荒野中艰难求生,老人们在山野间叹息,孩子们被遗弃在沟壑之中,他们回望故乡,悲痛流涕,生活困苦到了极点。诏书希望各州郡能罢遣士兵,让他们回家务农,只留下必要的官员维持官府的运转,以此来安抚百姓。

陶谦接到诏书后,心中却有着自己的考量。他认为,要想安抚远方的百姓、使他们归服,没有高尚的品德是不行的;而要想战胜困难、平定叛乱,没有军队更是万万不能。从古至今,像涿鹿、阪泉、三苗之野,五帝曾率军征战;有扈、鬼方、商、奄四国,也曾受到王者的讨伐。若此时按照诏书的要求解甲罢兵,徐州这个本就不强大的州郡就会变得更加虚弱,放下武器只会助长贼寇的气焰,削弱官府的威严,一旦罢兵,恐怕第二天灾祸就会再次降临。这不仅对不起朝廷的信任和任命,还会让贼寇的势力日益壮大。于是,陶谦上书朝廷,表明自己虽愚笨,但心怀忠诚,实在不忍心做出这样的事。他要整顿军队,加强戒备,对外奋力讨伐贼寇,对内宣扬朝廷的恩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守护徐州。

同时,陶谦还在奏疏中提到,如今天下动荡不安,许多地方都未能按时向朝廷进贡,他日夜为此担忧,一刻也不敢安宁。他本想着等局势稳定,能顺利向朝廷进贡后,再解甲归田。之前他已经调集了百万斛粮食,存放在水边,正准备派兵护送运往朝廷。

曹操得知陶谦拒绝罢兵的消息后,更加坚定了要打败陶谦的决心。他再次整顿军队,对彭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一时间,彭城城内喊杀声震天,百姓们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曹操的军队在城中大开杀戒,许多无辜的百姓惨遭杀害。陶谦看着曹操如此残忍,心中悲愤交加,他亲自率领军队出城迎战,青州刺史田楷也赶忙率军前来救援。在众人的奋力抵抗下,曹操见难以取胜,只好再次引兵退回。

时光流转,到了兴平元年,曹操再次东征。他的军队势如破竹,一路平定了琅邪、东海等诸多郡县。陶谦面对曹操的再次进攻,心中充满了恐惧。他知道自己已无力抵抗,徐州也即将落入曹操之手。此时的他,满心想着逃回自己的家乡丹杨,寻求一丝安宁。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曹操的部将张邈突然背叛,迎接吕布进入兖州。曹操得知这个消息后,不得不放弃攻打陶谦,回军去对付吕布。就在这一年,心力交瘁的陶谦,在忧愁与恐惧中一病不起,最终病死在了徐州。

陶谦,这位在东汉末年的徐州曾叱咤风云的人物,终究没能熬过命运的捉弄。六十三岁那年,他带着满心的遗憾与不甘,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徐州城中,一片缟素,百姓们听闻陶谦的死讯,纷纷陷入了悲痛之中。张昭等人怀着沉痛的心情,为陶谦撰写了哀辞,言辞间满是对他的追思与赞誉。

“猗欤使君,君侯将军,膺秉懿德,允武允文,体足刚直,守以温仁……”哀辞中这样写道,称赞陶谦品德高尚,兼具文韬武略。他在舒县和卢县任职时,就给当地百姓留下了诸多善政,深受百姓爱戴;后来担任幽州刺史和徐州牧,更是将恩泽如同甘棠般播撒在每一寸土地上。那些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因他的治理而生活安宁;猖獗的贼寇,也因他的打击而有所收敛。天子念他功绩卓着,封他为溧阳侯,又升任安东将军。本指望他能平定乱世的灾难,扞卫国家的安宁,可他却英年早逝。如今他一去,徐州百姓仿佛失去了依靠,五郡之地也陷入了混乱。人们仰望苍穹,悲痛地呼喊着,对他的思念无穷无尽。

陶谦死后,留下了两个儿子,陶商和陶应。或许是看透了这乱世的纷争,又或许是受父亲离世的影响,兄弟二人都选择了远离仕途,过上了平淡的生活。

在陶谦离世的同时,另一位乱世豪杰张杨,也在经历着属于他的跌宕人生。张杨,字稚叔,是云中人,他自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武勇。早年,他凭借着这份武勇在并州任职,担任武猛从事。

灵帝末年,天下大乱,局势动荡不安。灵帝为了巩固京都的防御,任命自己宠信的小黄门蹇硕为西园上军校尉,在京都组建军队,并征召天下豪杰担任偏裨将领。曹操、袁绍等人都在被征召之列,纷纷成为了校尉,归蹇硕统领。

并州刺史丁原接到征召令后,派遣张杨率领士兵前往蹇硕处报到,张杨被任命为假司马。然而,命运的齿轮很快开始转动。灵帝驾崩后,蹇硕被何进所杀。张杨又受何进的指派,回到并州招募士兵。他能力出众,很快就招募到了一千多人。之后,他率领这些士兵留在上党,与山贼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何进在宫廷斗争中失败,董卓趁机作乱,掌控了朝政大权。张杨见此情形,决定率领自己的军队攻打上党太守,试图占据壶关。但壶关城防坚固,他久攻不下,只能转而攻略周边的县城。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军队不断壮大,人数达到了数千人。

随着山东地区的各路豪杰纷纷起兵,意图讨伐董卓,袁绍来到了河内。张杨觉得袁绍是个值得结交的盟友,便率军与袁绍会合。之后,他们又与匈奴单于於夫罗一同屯兵在漳水河畔。然而,於夫罗却心怀异志,想要背叛联军。袁绍和张杨坚决不从,於夫罗恼羞成怒,竟然挟持张杨一同离开。袁绍得知后,赶忙派大将麹义在邺南追击。麹义勇猛无比,率军大破匈奴军队。但於夫罗还是带着张杨逃到了黎阳,在那里,他们攻破了度辽将军耿祉的军队,匈奴的势力再次得到恢复。

董卓为了拉拢张杨,封他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后来,汉献帝流亡到河东,张杨得知消息后,立刻率军前往安邑护驾。汉献帝感激他的忠诚,封他为安国将军、晋阳侯。张杨一心想要迎接天子回到洛阳,可其他将领却不同意,无奈之下,他只能率军回到野王。

建安元年,杨奉、董承、韩暹等人护送天子返回旧都洛阳。由于路途遥远,又缺乏粮草,一行人狼狈不堪。张杨得知后,赶忙带着粮草在途中接应,最终护着天子顺利抵达洛阳。到达洛阳后,张杨看着满是破败景象的京城,感慨万千。他对其他将领说:“天子本就应该由天下人共同守护,如今有公卿大臣在洛阳辅佐,我张杨愿意在外面抵御外敌,又何必一定要留在京都呢?”于是,他再次回到了野王。不久后,朝廷任命他为大司马。

张杨为人性情温和,心地善良,对待下属十分宽厚。即使发现有人谋反,他也只是对着谋反者痛哭流涕,最终选择原谅他们,并不加以惩处。

张杨与吕布交情深厚。后来,曹操围攻吕布,张杨一心想要救援吕布,却因实力不足而无能为力。无奈之下,他只能率军出兵东市,远远地制造声势,试图为吕布解围。然而,他的部将杨丑却心怀不轨,为了讨好曹操,竟然杀死了张杨。

张杨的另一位部将眭固得知此事后,愤怒不已。他杀死了杨丑,收拢了张杨的残部,打算北上与袁绍会合。曹操得知这个消息后,怎能让眭固顺利逃脱,立刻派遣史涣前去截击。在犬城,双方展开了一场激战。史涣勇猛善战,率领曹军大破眭固的军队。眭固在战斗中不幸战死,他的军队也被曹操全部收编。据说,在战斗之前,有个巫师曾告诫眭固:“将军您的字是白兔,而这个地方名叫犬城,兔子见到狗,必然会惊慌失措,您应该赶紧离开这里。”但眭固没有听从巫师的劝告,最终还是命丧于此。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在遥远的辽东大地,公孙度的故事悄然上演。公孙度,字升济,原本是辽东襄平人。他的父亲公孙延,为躲避官吏的追捕,带着一家人来到玄菟生活。在玄菟,公孙度谋得了郡吏的职位。

当时,玄菟太守公孙琙的儿子公孙豹,年仅十八岁就早早离世。巧的是,公孙度年少时也叫公孙豹,而且与公孙琙的儿子同岁。公孙琙见到公孙度后,心中涌起一股亲切感,仿佛看到了自己逝去的儿子,对他格外喜爱。公孙琙不仅送公孙度去拜师求学,还帮他操办婚事,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