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91章 公孙度称雄辽东

白话三国志 第91章 公孙度称雄辽东

作者:诗韵拾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4 来源:小说旗

在公孙琙的支持下,公孙度勤奋学习,积累了不少学识。后来,他凭借自身的才学被举荐为有道之士,进入朝廷担任尚书郎。此后,他的仕途一路顺遂,逐渐升迁至冀州刺史。然而,官场风云变幻,不知何时就会陷入困境。不久后,他因一些流言蜚语被罢官免职,无奈之下只能赋闲在家。

命运的转折总是出人意料。同郡的徐荣,当时在董卓麾下担任中郎将。徐荣深知公孙度的才能,便向董卓举荐了他,公孙度因此得到了出任辽东太守的机会。

初到辽东任职时,公孙度不过是从玄菟小吏做起,当地的人都瞧不上他。此前,属国公孙昭担任襄平令,还曾征召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做伍长,这对公孙度一家来说,无疑是一种羞辱。公孙度上任后,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他立刻下令将公孙昭抓起来,在襄平的集市上对其施以笞刑,直至公孙昭气绝身亡。这一举动,让整个辽东郡都为之震惊。

公孙度深知,要想在辽东站稳脚跟,就必须打压那些为非作歹的豪强大族。郡中像田韶这样的名豪大姓,平日里仗着权势鱼肉百姓,对他们毫无恩情可言。公孙度毫不手软,以各种罪名对他们进行惩处,一口气就灭掉了一百多家。这一番铁血手段,让郡中的人都对他心生畏惧,再也不敢肆意妄为。

公孙度不仅在治理地方上手段强硬,在军事上也颇有建树。他向东征伐高句骊,向西攻打乌丸。每一次出征,他都身先士卒,带领着士兵们冲锋陷阵。在他的指挥下,辽东军队势如破竹,所到之处敌人闻风丧胆。公孙度的威名,很快就传遍了海外。

初平元年,公孙度看着中原地区陷入一片战乱,各路诸侯纷争不断,心中有了更大的野心。他对亲近的官吏柳毅、阳仪等人说:“汉朝的国运眼看就要到头了,我要和你们一起谋划称王大业!”此时,恰好襄平延里的社坛旁长出了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长达一丈多,下面还有三块小石头作为支撑。有人趁机对公孙度说:“这可是汉宣帝时期冠石出现的祥瑞之兆啊,而且这个里的名字和您父亲的名字相同。社坛代表着土地,这预示着您将会拥有大片土地,还有三公来辅佐您成就大业!”公孙度听后,心中大喜,更加坚定了自己称王的决心。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支持公孙度的所作所为。河内太守李敏,在郡中颇有名望,他看不惯公孙度的种种行径,担心自己会遭到迫害,于是带着家人乘船逃到了海上。公孙度得知后,恼羞成怒,他派人掘开李敏父亲的坟墓,劈开棺材,焚烧尸体,还将李敏的宗族全部诛杀,手段极其残忍。

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公孙度将辽东郡一分为二,新设了辽西中辽郡,并任命了太守。他还跨海收复了东莱的各个县,设立营州刺史。随后,他自封为辽东侯、平州牧,追封父亲公孙延为建义侯。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他在襄平城南仿照汉室的规制,建立了汉高祖和汉世祖的庙宇,还搭建祭坛,举行祭祀天地的仪式。他亲自参与藉田活动,训练士兵,出行时乘坐着装饰华丽的鸾路马车,车上插着九旒旗帜,还有手持旄头的羽骑护卫。

曹操得知公孙度在辽东的所作所为后,为了安抚他,上表朝廷封他为武威将军、永宁乡侯。公孙度却对此不屑一顾,他傲慢地说:“我要在辽东称王,这个永宁乡侯的名号对我来说有什么用!”说完,他便将印绶扔到了武库之中。

公孙度死后,他的儿子公孙康继承了他的位置,并将永宁乡侯的爵位封给了弟弟公孙恭。这一年,是建安九年。

建安十二年,曹操亲自出征,征讨三郡乌丸,在柳城展开了一场大战,曹军大获全胜,屠城而还。袁尚等人在战败后,狼狈地逃到了辽东。公孙康深知曹操的厉害,为了向曹操示好,他果断地斩杀了袁尚,并将其首级送给曹操。曹操大喜,封公孙康为襄平侯,拜为左将军。

公孙康去世时,他的儿子公孙晃、公孙渊都还年幼,众人便拥立公孙恭为辽东太守。曹丕称帝后,派使者前往辽东,任命公孙恭为车骑将军、假节,封平郭侯,还追赠公孙康为大司马。

公孙恭继承兄长公孙康的位置后,本想好好治理辽东,可命运却对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他患上了一种怪病,导致身体虚弱,失去了生育能力,逐渐变得无法掌控辽东的局势。

时光流转到了太和二年,公孙恭的侄子公孙渊,看着叔叔日益衰弱,心中的野心开始膨胀。他再也按捺不住对权力的渴望,凭借着自己的心机和手段,胁迫公孙恭交出了太守之位,自己取而代之。

魏明帝得知辽东易主的消息后,为了稳定局势,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任命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公孙渊虽然表面上接受了朝廷的册封,但他的内心却另有打算。

公孙渊深知,在这乱世之中,想要站稳脚跟,就必须寻找强大的盟友。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远在江东的孙权。公孙渊派出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穿过茫茫大海,前往东吴示好。孙权得知后,也有意拉拢公孙渊,双方你来我往,频繁地互通使者,互相馈赠财物。

公孙渊在给孙权的表章中,言辞恳切地诉说着自己的遭遇:“我深感如今天地颠倒,命运无常,国家的道路充满坎坷,天下动荡不安。自先人们开始,我们公孙家就一直侍奉汉朝、曹魏,凭借着各种机缘,为国家效力,世代享受着朝廷的任命,得以镇守边疆。可如今,魏家却听信谗言,不能明辨忠善,对功臣之后也不加以褒奖。幽州刺史和东莱太守的不实之言,竟然让他们轻易兴兵,妄图谋害我辽东郡。我对魏家忠心耿耿,却遭到这样的对待。我听闻,为人臣子,应当懂得去留的道理。田饶离开鲁国前往齐国,乐毅离开燕国投奔赵国,皆是因为无法侍奉明主,所以才去追随有道之君。陈平、耿况也是看清了时势的变化,最终归汉,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陛下您圣德无双,这样的时代机遇更是千载难逢。我怀着满心的敬仰与期待,希望能得到您的庇佑。我衷心祝愿陛下早日成就大业,率领六军,收复河、洛之地,成为天下的共主,那便是天下百姓的福气啊!”

而曹魏这边,也察觉到了公孙渊的两面派行径,担心辽东的官吏和百姓被公孙渊误导。于是,朝廷向辽东发布公文,赦免众人的罪过,并严厉斥责道:“通告辽东、玄菟的将校吏民:逆贼孙权趁着天下大乱,凭借着先辈劫掠州郡积累的势力,纠集一群凶徒,割据江东。朝廷原本希望他能改过自新,便割地封王,让他南面称孤,授予上将军的职位,给予他极高的礼遇。孙权也曾假意表示臣服,恭敬地北向叩首。可他终究是狼子野心,本性难移,最终还是背信弃义,背叛君主,公然称帝,犯下了滔天罪行。近年来,他又派遣船只远渡大海,携带大量货物,欺骗诱惑边境百姓。边境的百姓无知,与他们往来交易,而当地的官吏也不加禁止。周贺甚至率领百艘船只,停靠在岸边进行贸易,你们不仅不加以怀疑和拒绝,还赠送名马,又让宿舒跟随周贺前往东吴交好。哪怕是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会有忠信之人,可你们却任由孙权为非作歹,这可是《春秋》中所批判的行为。如今辽东、玄菟的官员们,享受着朝廷的恩宠,身居高官,却没有一句匡正劝谏的话。这就如同龟甲和美玉在匣中被毁,猛虎和犀牛从笼子里逃出,这是谁的过错呢?朝廷都为你们感到羞耻!昔日狐突曾说:‘父亲教导儿子怀有二心,又如何能侍奉君主?既然已经委身侍奉君主,怀有二心便是罪过。’如今你们却顺从公孙渊的邪谋,被他的奸计迷惑,这难道仅仅是父兄教导不周、子弟行为不端的问题吗?这就像杂草危害田地,一旦燃起大火,灵芝和艾草都会被一同烧毁,又怎能分辨清楚呢?而且,这样的道理显而易见,历史上的成败教训也有记载。江南和海北相隔万里,辽东的君臣本不该有忧患,可你们却贪图不该贪图的利益,追求不该追求的富贵,舍弃安乐的生活,去招惹危亡的灾祸,轻视忠贞的气节,看重背叛的恶名。就连蛮、貊的首领都懂得崇尚礼仪,你们这样做,又有何颜面呢?宿舒本是无罪之人,却被公孙渊逼迫前往东吴,充当不义的使者。他与家人诀别时,泪流满面地踏上行程。等到周贺被杀之时,东吴的船只和士兵损失惨重,宿舒虽然侥幸逃生,却也吓得魂飞魄散。到底是什么样的逼迫,才让他落到如此地步!如今忠臣烈将们,都对辽东的反复无常和心怀二心感到愤怒,他们都想乘船渡海,去教训公孙渊。朕作为天下百姓的父母,考虑到天下刚刚安定,既不想兴师动众,让士兵们长途跋涉、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又不忍心看到边陲的百姓受到公孙渊的蒙蔽。所以,朕先派遣郎中卫慎、邵瑁等人传达诏令。如果你们能忠心耿耿,为朝廷效力,改正错误,建立大功,那将是莫大的福气。倘若你们因为害怕被公孙渊的恶行牵连,不敢表明立场,心中必然会永远充满悔恨。现在,凡是与东吴使者有过交往的人,朝廷都赦免你们的罪过,给你们重新开始的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