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92章 公孙渊诈降斩吴使

白话三国志 第92章 公孙渊诈降斩吴使

作者:诗韵拾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4 来源:小说旗

孙权听闻公孙渊有意归附,心中大喜,觉得这是拓展势力范围的好机会。他立刻派遣张弥、许晏等使者,带着大量的金玉珍宝,浩浩荡荡地前往辽东,准备册封公孙渊为燕王。这一趟行程,孙权可是下了血本,满心期待着公孙渊能成为自己在北方的有力盟友。

公孙渊这边,心里却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一方面担心孙权远在江东,相隔甚远,一旦有难,根本指望不上孙权的援助;另一方面,又实在贪恋孙权送来的那些奇珍异宝。思来想去,他决定使出一计,先把孙权的使者骗来,再将他们一网打尽。

公孙渊之前就派了校尉宿舒、郎中令孙综前往东吴,用甜言蜜语和丰厚的礼物迷惑孙权。孙权果然上钩,毫无防备地派出了张弥、许晏等人。这一行人抵达沓津时,声势浩大,除了张弥、许晏,还有中郎将万泰、校尉裴潜带着四百多名士兵,他们带着册封的文书、官服以及各种物品,准备在辽东举行盛大的册封仪式。另外,军将贺达、虞咨则率领着其余的士兵留在船上。

公孙渊原本打算等天气凉爽些再动手,可张弥等人带来的士兵众多,见公孙渊对接受东吴的册封似乎不太积极,心中起了猜疑。公孙渊担心夜长梦多,万一他们先动手,局面就难以控制了。于是,他当机立断,立刻调兵遣将,将张弥、许晏、万泰、裴潜等人团团围住。一番激战之后,公孙渊成功斩杀了这几人,还把他们的首级砍下来,准备送给曹魏,以此来表明自己对曹魏的忠心。

公孙渊斩杀张弥等人后,又把目光投向了留在船上的贺达、虞咨。他派韩起等人率领三军,快速赶到沓津。同时,让长史柳远以宾主之礼邀请贺达、虞咨上岸,还故意驱赶着一群马和货物,装作要和他们交易的样子。贺达、虞咨果然起了疑心,没有立刻下船,只派了五六百人上岸交易。就在这时,韩起一声令下,金鼓齐鸣,曹军的弓箭手万箭齐发。这突如其来的攻击让东吴士兵措手不及,当场就有三百多人被斩首,还有二百多人受伤后掉进水里淹死。剩下的人四处逃窜,有的躲进山谷,有的前来投降,还有些人因为饥饿或伤病死在了荒野之中。这一战,公孙渊大获全胜,不仅缴获了大量的银印、铜印、兵器和物资,还成功地给孙权来了个下马威。

公孙渊得意洋洋地向曹魏上表,详细地汇报了自己的“功绩”:“陛下,之前我派宿舒、孙综去东吴,用计引诱吴贼。幸亏上天庇佑大魏,让那些贼寇昏了头,不听众人的劝谏,相信了我的话,还派了这么多人前来册封我。我总算是达成了心愿,虽然心里也担心会因此获罪,但私下里还是很高兴的。他们原本号称有一万人,据宿舒、孙综观察,大概有七八千人。到了沓津后,张弥、许晏带着四百多人来到我郡,还带着各种文书、官服和财物。万泰、裴潜另外还带着不少货物,打算用来买马。贺达、虞咨则带着其余的人留在船上。我本想等天气凉快些再收拾张弥他们,可他们人多势众,还对我产生了怀疑。我怕他们先动手生事,就赶紧出兵把他们围起来,砍下了张弥、许晏、万泰、裴潜的首级。他们手下的那些士兵,大多是普通的士卒,只是奉命行事,没有什么自主权。他们向我投降,我不忍心杀害,就把他们都迁徙到边城去了。我又派韩起等人率领三军赶到沓津,让柳远设下圈套,引诱贺达、虞咨。等他们派人上岸交易时,我们就发动攻击,又斩杀了三百多人。这一战,我们缴获的财物数不胜数。现在,我派西曹掾公孙珩把孙权给我的节杖、印绶、符策、九锡以及张弥等人的伪节、印绶和首级都送过来,还请陛下过目。”

公孙渊顿了顿,接着写道:“宿舒、孙综到东吴后,孙权还问起我家里的情况,得知我有三个儿子,其中一个过继给了亡弟。他居然擅自给我儿子封官,真是太放肆了!我把他给的印绶、符策都封好送过来,让陛下看看他的丑恶行径。我虽然没有古人许由洗耳的高洁品德,但被孙权这样的贼寇玷污,实在是感到羞愧。如今我替天行道,杀了他的使者,可心里还是觉得不解气。”

“我父亲公孙康,以前也杀过孙权的使者,我们和孙权早就结下了仇。这次我用计诱使他派使者来,让他倾尽国力,派上卿来册封我,给了我极高的礼遇,在南方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他对待宿舒、孙综也是关怀备至,君臣之间相处得十分融洽。可如今他的四个使者都被我杀了,首级还被高悬在万里之外示众,士兵们四处逃亡,在津渚惨遭屠戮,他肯定是又羞又怒,对我恨之入骨。如果上天要让他衰败,让他早早丧命,那他肯定会因为愤怒而死。要是他运气好,还能继续作恶,肯定会像毒蛇一样来报复我。徐州的各个屯兵之处和城阳的各个郡,都和辽东离得很近。如果以后有东吴的船队驶向海门,还请陛下能尽快通知我,让我做好防备。”

“我公孙家世代受朝廷的大恩,实在是厚重无比。自从我接管辽东以来,又接连受到陛下的荣宠,这份恩情我无以为报。我本应该拼死效力,可之前因为行事不够果断,没有及时抓住贼寇,让陛下对我产生了怀疑。我之前上表所说的那些计划,其实只是想让孙权的势力疲惫不堪,自行灭亡,我真的不敢背叛朝廷,去依附孙权这样的僭越之贼。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却趁机诬陷我,编造各种罪名,让陛下产生了误会。幸亏陛下仁慈,多次宽恕我,让我有机会弥补过错,免除罪责。要是陛下当初没有宽恕我,我早就粉身碎骨,辱没祖先了,又怎么能立下这样的功劳呢?我既为这次的胜利感到高兴,能让我有机会向陛下表明忠心,又为之前的变故感到悲伤。现在我心里还是很害怕,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还请陛下能像春天一样仁慈,消除对我的怨恨和疑虑,体谅我的一片苦心,让我能一直为朝廷效力,就算是死了也会感恩戴德。”

“陛下对我的恩宠,让我倍感荣耀,可我还未来得及报答,就因犯下过错,惹得陛下震怒。我本应被立即处死,以儆效尤。但我之所以做出违背常理、假装与东吴相通的举动,实在是因为当时处境艰难,我一心想为国家效力,却还未立下功劳,又害怕受到陛下的严惩,担心自己还没来得及洗刷罪名就身首异处。所以,我才冒险谋划了一年,派人引诱东吴使者前来。我深知孙权一直想拉拢我,对我辽东郡虎视眈眈,之前我对他的示好从未回应,这次他得知我派使者去,肯定不会起疑。结果正如我所料,他派来的使者阵容庞大,不仅有上卿率领众多人马,还带来了堆积如山的财物,给予我极高的礼遇。可他们万万没想到,一到辽东就被我一网打尽,这一战,他们死伤逃亡的有一千多人,真是大快人心!我这一举动,狠狠地打击了孙权这个狡猾贼寇的嚣张气焰,挫败了他的阴谋,也向天下人展示了他的无能,让他颜面扫地。我一心想着为国家效力,虽然犯下了严重的过错,但这次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还望陛下能原谅我逾越规矩的罪过,看到我这点微不足道的功绩,让我能继续蒙受国恩,为国家尽忠到底。”

魏明帝看了公孙渊的表章后,权衡再三,觉得公孙渊虽然行事有些莽撞,但毕竟斩杀了孙权的使者,也算对曹魏忠心耿耿。于是,明帝任命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依旧让他持节、统领辽东郡。

中领军夏侯献得知此事后,向明帝上表进谏:“公孙渊之前竟敢违抗王命,不向朝廷进贡,他心怀二心,妄图在曹魏和东吴之间周旋。他既倚仗着辽东的险峻地势,又想借助孙权的势力,所以才如此嚣张跋扈,在海外肆意妄为。不过,宿舒亲眼见识过孙权的军队和府库,知道他实力并不强大,不足为惧,公孙渊这才下定决心斩杀孙权的使者。而且,高句丽、濊貊与公孙渊素有仇怨,时常侵扰他。如今公孙渊外无东吴的援助,内有胡寇的威胁,他心里明白,朝廷随时都能从陆路对他发起进攻,肯定会心怀恐惧。在这个时候,陛下应该派遣使者,向他阐明利害关系。奉车都尉鬷弘,早在武皇帝时期就开始奉命出使,为朝廷开辟道路。文皇帝即位后,想与各地互通往来,派鬷弘带着妻儿回乡,还赏赐给他车马、耕牛和百匹绢。鬷弘感恩朝廷的厚恩,一心想为朝廷效命,甚至请求留下妻儿,自己独自承担出使的重任。公孙康就是因为鬷弘的出使,才向朝廷称臣。鬷弘因出使有功,还被赐爵关内侯。他性格果敢刚烈,一心为国,日夜操劳,只想为朝廷竭尽所能。他出身名门望族,从小就喜好学问,博览群书,见识广博,能言善辩且谈吐不俗,引经据典就如同从自己心中流出一般自然。他在本郡任职时,能力出众,常常名列前茅,当地的士人都对他十分敬重。如果要派使者前往辽东,我认为鬷弘是最合适的人选。他对辽东的风土人情十分熟悉,能言善辩,足以打动公孙渊;他目光敏锐,能看清局势;他才能出众,足以完成使命;他言辞恳切,足以让人信服。如果他出使成功,就算是当年郦生说服齐王、陆贾劝说尉佗,也比不上他。陛下若想成就大业,就不应舍弃像鬷弘这样的人才;若想医治重病,就不应放弃像扁鹊这样的良医。还望陛下能采纳我的建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