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94章 司马懿出征辽东

白话三国志 第94章 司马懿出征辽东

作者:诗韵拾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4 来源:小说旗

公孙渊的官属们见主公如此忧虑,心中也十分焦急。大司马长史郭昕、参军柳浦等七百八十九人经过商议,决定联名上书给魏明帝,为公孙渊辩解。他们在信中写道:“陛下,公孙渊一直以来都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辽东这片土地,对陛下更是恪尽职守,勤勉侍奉,从未有过丝毫懈怠。他一心为朝廷尽忠,可如今却无端遭受祸患,这实在是让人痛心。就像《小弁》和《离骚》中所写的那样,忠臣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反而遭受谗言的陷害。”

“就算朝中有人进献谗言,用甜言蜜语迷惑陛下,陛下也应当明察秋毫,即使憎恶一个人,也要看到他的优点。那些谗言看似正直,实则迷惑陛下的视听。我们希望陛下能仔细调查,了解事情的真相。如果公孙渊真的有罪,陛下也应当按照律法,给予他多次宽恕的机会;如果他不知悔改,再根据他的功劳大小,适当减轻处罚,毕竟他的情况也在八议的范围内。可如今,朝廷却暗中派军偷袭,大军突然杀到,长驱直入,进攻辽东。就算是犬马都害怕死亡,更何况是人呢!我们辽东的官吏和百姓,在生死关头,被迫抵抗王师,实在是无奈之举。”

“公孙渊虽然深感冤枉,身处危境,但他依旧对陛下心怀希望。他曾说,汉安帝建光元年,辽东属国都尉庞奋接到三月乙未诏书,要收押幽州刺史冯焕、玄菟太守姚光。后来查明并没有乙未诏书,朝廷便派侍御史到幽州查办假传圣旨的奸臣。公孙渊怀疑如今的刺史是不是也误信了假诏书才兴兵来犯。我们经过商议,认为刺史兴兵,震动天下,不太可能是假传圣旨,应该是陛下的诏命。公孙渊听后,只能无奈地叹息,为自己的无辜感到哀伤。”

“公孙渊深知土地是用来养育百姓的,他私下里十分仰慕古公亶父杖策去岐的故事,甚至想要放弃官职,归隐山林。但我们这些臣子坚决不同意,我们发誓以死守护他,守在府门之外,不让他离开。就在这时,七营的虎士和五部的蛮夷,他们平日里就对公孙渊感恩戴德,虽然没有商量,却同心协力,奋臂高呼,冲破大门,准备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近郊的农民们,也纷纷放下手中的农具,砍伐树木制成武器,将案几改成盾牌,奔赴战场。他们毫不畏惧,就算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公孙渊虽然被朝廷孤立抛弃,但他心中虽有怨恨,却并未发怒。他多次下令,禁止士兵们主动挑衅,还亲自写信告诫将士们,言辞恳切。然而,士兵们个个凶悍勇猛,一心求战,根本不听从命令。公孙渊担心士兵们不听指挥,会造成更大的伤亡,于是亲自骑马赶到军中,费尽周折才将他们劝住。”

“哪怕只是一顿饭的恩情,普通人都会以死相报,更何况公孙渊世代都与百姓结下深厚的情谊,他的恩情早已铭刻在百姓心中。从先帝创业开始,一直到陛下您即位,公孙渊家族屡受朝廷的恩宠,他们的丰功伟绩在朝堂上被众人传颂。百姓们从小就听闻这些事迹,对公孙渊家族充满敬仰。如今,却要对他们赶尽杀绝,这实在是让人寒心。古人都以掩埋后又挖掘为耻,齐桓公、晋文公这样的乱世诸侯,都尚且重视诚信,以此来成就霸业。《诗经》赞美周文王能让万邦信服,《论语》中孔子也说宁愿舍弃粮食也要坚守诚信,可见诚信是多么重要的品德。”

“如今,吴、蜀两国称帝,与我曹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天下动荡不安,尚未统一。我们常常为陛下担忧,害怕国家陷入更深的危机。公孙渊占据着坚固的城池,又有和睦的百姓支持,国家富足,兵力强盛,本可以在这乱世中有所作为。但他却一心向魏,坚守正道,尽忠职守,堪称天下的表率。如今,吴、蜀两国虎视眈眈,随时可能来犯,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不防范他们,却要攻打公孙渊,这实在不是明智之举。欺凌弱小、畏惧强大,这绝非王者之道,我们虽然身份低微,但也为这种做法感到羞耻。”

“如果这世上没有天理,那我们辽东郡的吉凶祸福还未可知;但如果有天理,我们又有什么可害怕的呢!我们这些人,世代生活在这偏远的辽东,出身卑微,在曹魏也没有强大的靠山,一直以来都效命于公孙氏。公孙氏对我们有生养之恩,我们愿意以死相报。昔日蒯通言辞直率,汉高祖赦免了他的死罪;郑詹言辞恭顺,晋文公也原谅了他。我们虽然愚笨,不懂得大道理,但我们一片赤诚,斗胆向陛下倾诉,就算触犯了陛下,罪该万死,也在所不惜。还望陛下能宽宏大量,体谅我们的苦衷,让我们这些偏远之地的臣子,能继续得到朝廷的庇佑。”

景初二年的春天,曹魏朝堂之上弥漫着肃杀的气息。魏明帝看着日益坐大且公然反叛的公孙渊,终于下定决心,派遣太尉司马懿率领大军出征辽东,务必平定这场叛乱。

司马懿,这位身经百战、智谋超群的将领,接到诏令后,立刻着手点兵出征。他深知此次任务艰巨,公孙渊经营辽东多年,势力根深蒂固,但他毫无畏惧,精心筹备着每一个作战计划。

消息传到辽东,公孙渊心中大惊失色。他明白司马懿的厉害,赶忙召集麾下将领商议对策。最终,他派将军卑衍、杨祚率领数万步骑,屯兵于辽隧。为了抵御曹军的进攻,他们在辽隧周围挖掘了长达二十多里的围堑,构筑起坚固的防线。

六月,司马懿的大军抵达辽东。看着公孙渊布置的防线,司马懿眼中闪过一丝坚毅。他并没有立刻发动正面进攻,而是派将军胡遵等人前去挑战卑衍。胡遵作战勇猛,率领士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军。卑衍仓促应战,被胡遵打得节节败退。

首战告捷后,司马懿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他命令大军绕开辽隧的防线,佯装向东南方向进军,就在敌军被迷惑之时,突然转向东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逼襄平。卑衍等人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他们担心襄平守备空虚,一旦被曹军攻破,后果不堪设想,于是连夜率军回援。

司马懿早料到他们会有此举动,在首山设下埋伏。当卑衍等人赶到首山时,曹军突然杀出,喊杀声震天。公孙渊的军队本就疲惫不堪,又遭遇突袭,顿时阵脚大乱。司马懿指挥大军奋勇杀敌,再次大破卑衍的军队。这一战,公孙渊的军队损失惨重,士气低落。

曹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襄平城下。司马懿下令在襄平城外挖掘围堑,将襄平城围得水泄不通。然而,天公不作美,此时正值雨季,连续三十多天的暴雨倾盆而下。辽水暴涨,原本运输物资的船只顺着水流,直接抵达了襄平城下,为曹军提供了充足的补给。

而襄平城内的公孙渊,日子却越来越不好过。随着曹军的围困,城中的粮食逐渐耗尽,百姓们陷入了饥荒,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饿死、病死的人不计其数。将军杨祚等人见大势已去,为了保命,纷纷出城向曹军投降。

八月丙寅夜,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道奇异的景象。一颗巨大的流星,拖着数十丈长的尾巴,从首山东北方向划过,坠落在襄平城东南。这一异常天象,让城中的百姓惊恐万分,他们都觉得这是不祥之兆,预示着辽东即将灭亡。

公孙渊看着城中的惨状,心中焦虑万分,但他仍心存侥幸,试图坚守城池。然而,命运似乎不再眷顾他。壬午日,襄平城内的公孙渊军队终于支撑不住,全线崩溃。公孙渊带着儿子公孙修,率领数百名骑兵,拼死突围,向东南方向逃窜。

司马懿怎会轻易放过他们,立刻派大军紧追不舍。在流星坠落的地方,曹军追上了公孙渊父子。一番激战之后,公孙渊父子被斩杀于乱军之中。曹军攻破襄平城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杀戮,斩杀了相国以下官员的首级数以千计。公孙渊的首级被快马送往洛阳,向魏明帝报捷。至此,辽东、带方、乐浪、玄菟等地全部被曹魏平定。

其实,早在公孙渊叛乱之前,他家就频繁出现怪异之事。家中的狗戴着头巾、穿着红色衣服爬上屋顶,做饭时竟然有小孩在甑中被蒸熟致死。襄平北市还莫名长出一块肉,这块肉长宽各有数尺,有头有眼有嘴,却没有手脚,还会自行晃动。当时的占卜者说:“有形却不成完整的形状,有身体却没有声音,这预示着这个国家即将灭亡。”从公孙度在中平六年占据辽东开始,历经公孙康、公孙恭,再到公孙渊,一共传了三代,历经五十年,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