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121章 荀攸传

白话三国志 第121章 荀攸传

作者:诗韵拾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4 来源:小说旗

荀攸,字公达,是荀彧的侄子。他的祖父荀昙,曾任广陵太守。(据《荀氏家传》记载:荀昙字元智。他的兄长荀昱,字伯修。《张璠汉纪》称赞荀昱、荀昙都是才智出众、有着非凡才能的人。荀昱与李膺、王畅、杜密等人号称“八俊”,官至沛相。荀攸的父亲荀彝,担任州从事。荀彝与荀彧是从祖兄弟。)荀攸年少时便失去了父亲,成为孤儿。等到荀昙去世后,荀昙的旧部张权请求为其守墓。当时年仅十三岁的荀攸,对张权的行为产生了怀疑,他对叔父荀衢说:“这个小吏神色异常,恐怕暗藏奸邪!”荀衢听后恍然大悟,于是对张权进行审问,果然发现他是个杀人犯,为了躲避追捕才前来请求守墓。从此,荀衢对荀攸的聪慧刮目相看。(《魏书》记载:荀攸七八岁的时候,荀衢曾在醉酒后误伤了荀攸的耳朵;此后,荀攸在日常出入玩耍时,总是刻意避开荀衢,不想让他看到自己受伤的耳朵,以免叔父愧疚。荀衢后来得知此事,惊叹于荀攸竟有如此早慧的心智。《荀氏家传》记载:荀衢的儿子荀祈,字伯旗,与族父荀愔都很有名气。荀祈曾与孔融就肉刑展开辩论,荀愔则与孔融探讨圣人的优劣,相关内容都收录在孔融的文集中。荀祈官至济阴太守;荀愔后来被征召为有道之士,官至丞相祭酒。)

何进掌权期间,征召了包括荀攸在内的二十多位天下名士。荀攸到任后,被任命为黄门侍郎。董卓之乱爆发,关东各路诸侯纷纷起兵,董卓为躲避锋芒,将都城迁至长安。荀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商议道:“董卓行事残暴无道,比夏桀、商纣有过之而无不及,天下人都对他怨恨不已。他虽然手握强兵,但实际上不过是个独夫民贼罢了。如今我们可以直接将他刺杀,以此向天下百姓谢罪,然后占据崤山、函谷关的险要地势,辅佐天子,凭借天子的诏令来号令天下,这可是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壮举啊!”然而,就在计划即将实施的时候,事情败露了,何颙、荀攸被逮捕入狱。何颙因忧虑恐惧,最终自杀身亡。(《张璠汉纪》记载:何颙字伯求,年少时便与郭泰、贾彪等人在洛阳游学,郭泰等人与他意气相投,关系交好。何颙在太学中声名远扬,朝中名臣太傅陈蕃、司隶李膺等都与他交往密切。等到党锢之祸兴起,何颙也被牵连其中,于是他隐姓埋名,逃亡到汝南一带,所到之处,都与当地的豪杰结交。何颙十分赏识曹操,同时也了解荀彧的才能。袁绍仰慕他的名声,与他结为志同道合的好友,为他奔走效力。当时,天下士大夫大多遭受党锢之祸的牵连,何颙常常每年多次秘密潜入洛阳,与袁绍商议对策,为那些陷入困境的士人排忧解难。而袁术同样以豪侠自居,与袁绍争夺声名。何颙从未主动拜访过袁术,袁术因此对他怀恨在心。《汉末名士录》记载:袁术曾在众人面前数落何颙的三条罪状,说道:“王德弥(王畅)是先觉的贤才,德高望重,而伯求却疏远他,这是第一条罪状。许子远(许攸)是个凶狠**之人,品行不端,伯求却与他亲近,这是第二条罪状。郭泰、贾彪家境贫寒,没有什么资产,而伯求却骑着肥壮的马,穿着轻暖的皮衣,在路上招摇过市,这是第三条罪状。”陶丘洪为其辩解道:“王德弥虽然是大贤之人,但在济世方面有所欠缺;许子远虽然品行不纯,但在危难之际却不畏惧艰险。伯求推举贤才时以王德弥为首,救助危难时则以许子远为主要依靠。况且伯求曾为虞伟高亲手报仇,义名远扬。他的仇家积累了万贯家财,有上百匹毛色漂亮的马,却想让伯求骑着瘦弱的牛马,在道路上奔波受苦,这就好比是敞开胸膛,把刀递给仇敌啊!”袁术听后,心中仍然愤愤不平。后来,何颙与南阳的宗承在宫阙下相遇,袁术愤怒地说:“何伯求,是个品德败坏的人,我一定要杀了他!”宗承劝说道:“何生是英俊之士,您应该善待他,让他在天下留下美名。”袁术这才罢休。后来党锢之祸解除,何颙被司空府征召。每次三府的属官集会商议事务时,何颙总是智谋过人,参与议论的人都自愧不如。他后来升任北军中候,董卓掌权后,任命他为长史。后来荀彧担任尚书令,派人迎接叔父司空荀爽的灵柩,并将何颙的尸体一同安葬在荀爽的墓旁。)

荀攸在狱中却表现得镇定自若,饮食起居都和往常一样。恰逢董卓被杀,他才得以获释。(《魏书》中记载是荀攸派人游说董卓从而获免,与这里的说法有所不同。)荀攸获释后,便辞去官职回到家乡。之后,他又被公府征召,因考核成绩优异而被推举,被调任任城相,但他并未赴任。荀攸认为蜀汉地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于是请求担任蜀郡太守,然而由于道路阻塞,未能抵达,只好暂留在荆州。

曹操迎奉天子并定都许昌后,给荀攸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当今天下大乱,正是有智谋的人施展才华、劳心费力的时候,而你却在蜀汉地区静观其变,这时间也太久了吧!”于是,曹操征召荀攸为汝南太守,后来又将他调入朝廷担任尚书。曹操早就听闻荀攸的大名,与他交谈之后,大为高兴,对荀彧、钟繇说:“公达可不是一般人啊,我能与他一同谋划大事,那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随后,曹操任命荀攸为军师。

建安三年,荀攸跟随曹操征讨张绣。荀攸向曹操建议道:“张绣与刘表相互依靠,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但张绣的军队是流动的,粮草要依靠刘表供应,刘表一旦供应不上,他们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我们不如暂且按兵不动,等待时机,这样可以引诱张绣前来;如果我们急于进攻,他们势必会相互救援。”曹操没有听从荀攸的建议,直接进军穰城,与张绣交战。张绣陷入困境后,刘表果然出兵救援。曹军作战失利,曹操对荀攸说:“没听你的话,才落得如此下场。”于是,曹操采用荀攸的计策,设下奇兵再次与张绣交战,最终大败张绣。

同年,曹操从宛城出发,征讨吕布。(《魏书》记载:有人认为刘表、张绣在后方,此时回师袭击吕布,必然会陷入危险。荀攸却认为,刘表、张绣刚刚被击败,短时间内不敢轻举妄动。吕布勇猛善战,又有袁术作为后盾,如果让他在淮水、泗水一带肆意纵横,当地豪杰必定会纷纷响应他。如今趁着他刚刚反叛,军心还未稳定,我们出兵前往,定能将他击败。曹操说:“说得好。”等到曹军出发时,吕布已经打败了刘备,臧霸等人也纷纷响应吕布。)曹军抵达下邳后,吕布战败,退回城中坚守。曹军久攻不下,且连续作战导致士卒疲惫不堪,曹操便打算撤军。荀攸和郭嘉劝谏道:“吕布有勇无谋,如今接连三次战败,他的锐气已经大减。军队以将领为核心,将领的气势衰落,士兵们自然就缺乏斗志。陈宫虽然有智谋,但反应迟缓。现在趁吕布士气还未恢复,陈宫的计谋还未确定,我们加紧进攻,一定能够攻克吕布。”曹操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引来沂水、泗水灌入下邳城,最终城破,生擒了吕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