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129章 国渊田畴传

白话三国志 第129章 国渊田畴传

作者:诗韵拾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4 来源:小说旗

国渊,字子尼,是乐安盖人。他早年拜郑玄为师,跟随其学习。(据《郑玄别传》记载:国渊起初并未声名远扬,郑玄却称赞他说:“国子尼是个难得的人才,以我对他的观察,他日后必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后来,为躲避战乱,国渊与邴原、管宁等人一同前往辽东。(《魏书》中提到:国渊极为好学,对古代的文化典籍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辽东时,他常常在山间岩畔讲学,当地的士人大多对他推崇仰慕,他也因此声名渐起。)

回到故乡后,曹操征召国渊为司空掾属。在朝堂之上,国渊每次参与议论,都秉持公正,言辞恳切,态度严肃,退朝之后也从不私下议论政事。曹操计划大规模推行屯田制,便让国渊负责此事。国渊尽心尽力,多次向曹操陈述屯田制度的利弊得失,他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安置百姓,依据百姓的数量设置官吏,还明确了考核的方法。在他的努力下,仅仅五年时间,仓库就储备充实,百姓们也竞相勉励,安居乐业。

曹操征讨关中时,任命国渊为居府长史,让他统管后方的各项事务。当时,田银、苏伯在河间发动叛乱,叛乱被平定后,对于剩余的党羽,按照惯例都应依法处死。但国渊认为这些人并非首恶,便向曹操请求不要对他们行刑。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因此得以活命的有一千多人。以往,上报击败贼寇的文书时,常常会虚报斩获的数量,通常是把实际数字夸大十倍。而国渊在上报斩杀贼寇的首级时,却如实统计。曹操对此感到疑惑,询问他这样做的原因。国渊回答道:“在征讨外部敌寇时,夸大斩获数量,是为了彰显武功,向百姓展示军威。但河间地区本就在国家的疆土之内,田银等人的叛乱是内部的祸乱,即便平定叛乱有功,我内心也感到羞耻。”曹操听后十分高兴,随后将国渊升任为魏郡太守。

当时,有人写匿名信诽谤朝政,曹操对此深恶痛绝,决心查出写信之人。国渊请求留下这封匿名信,并且不向外透露此事。他发现信中多处引用了《二京赋》的内容,于是吩咐功曹说:“魏郡地域广阔,如今又处于都城附近,然而有学问的人却不多。你挑选几个聪明且尚未完全开蒙的年轻人,我打算送他们去拜师学习。”功曹挑选了三个人,在他们临行前,国渊亲自接见并教导他们:“你们所学还不够,《二京赋》是一部知识渊博的书籍,世人常常忽略它,懂这部书的老师也很少,你们要去找能读懂它的人,向他们学习。”同时,国渊又暗中向他们透露了自己的真实意图。没过多久,他们就找到了能读懂《二京赋》的人,并前去学习。之后,官吏让这几个年轻人试着写笺,通过比对笔迹,发现其中一人的笔迹与匿名信的笔迹相同。于是,将此人逮捕审问,事情的真相也随之水落石出。凭借着出色的才能,国渊后来又升任太仆。

国渊身居列卿之位,却始终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简单的饭菜。他把自己的俸禄和赏赐都分给了旧友和宗族之人,一直坚守着恭敬节俭的品德,最终在任上去世。(《魏书》记载:曹操任命国渊的儿子国泰为郎官。)

田畴,字子泰,是右北平无终人。他自幼喜爱读书,同时擅长击剑,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初平元年,各地义兵纷纷兴起,董卓却将汉献帝挟持到长安。幽州牧刘虞感叹道:“贼臣祸乱朝政,致使朝廷动荡不安,天下局势瞬间变得混乱不堪,人心惶惶,没有谁能坚定地守护国家。我身为皇室宗族的遗老,不能与众人一样置身事外。如今我想要奉命出使,以尽臣子的气节,可到哪里才能找到不辱使命的人呢?”众人商议后一致认为:“田畴虽然年轻,但很多人都称赞他才能出众,或许他可以担当此任。”那时,田畴年仅二十二岁。

刘虞于是准备了丰厚的礼物,邀请田畴前来相见。见面之后,刘虞对田畴的才学和见识大为赞赏,当即任命他为从事,并为他准备了车马。就在即将出发之时,田畴却说道:“如今道路被阻断,贼寇到处横行。如果以官方使者的身份出行,很容易被众人盯上。我希望能以私人身份前往,只要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就好。”刘虞听从了他的建议。田畴回到家中,挑选了自家门客以及二十名勇敢健壮、仰慕他并愿意追随的年轻人,一同踏上了行程。刘虞亲自出城为他们饯行。(据《先贤行状》记载:田畴临行前,私下与刘虞商议。田畴对刘虞说:“如今皇帝年幼,奸臣独揽大权,我们上表奏事等待回复,恐怕会错失良机。而且公孙瓒拥兵自重,残忍不仁,如果不早点想办法对付他,日后必定会后悔。”但刘虞并未听从田畴的建议。)

上路之后,田畴没有选择寻常道路,而是改道西关,出了边塞,沿着北山,直奔朔方,沿着小路前行,历经艰难险阻,最终成功抵达长安,完成了使命。朝廷下诏,任命田畴为骑都尉。然而,田畴认为天子刚刚遭遇流亡之苦,还未安定下来,自己此时不应接受荣耀和恩宠,于是坚决推辞,不肯接受任命。朝廷上下都对他的高风亮节表示钦佩。此后,三公府同时征召他,他都没有赴任。

田畴完成任务后,快马加鞭往回赶。还没等他回到幽州,就得知刘虞已被公孙瓒杀害。田畴赶到后,前往刘虞的墓前祭拜,他打开之前准备呈给朝廷的奏章,在墓前宣读,然后痛哭着离去。公孙瓒得知此事后,极为恼怒,悬赏捉拿田畴。抓到田畴后,公孙瓒质问他:“你为什么私自去祭拜刘虞的墓,却不把奏章呈递给我?”田畴回答道:“汉室衰落,人心各异。只有刘公始终坚守忠诚的气节。奏章里的内容,对将军您来说并不是什么好听的话,我担心您听了不高兴,所以就没有呈给您。况且将军您如今想要成就大业,实现自己的野心,却杀害了无罪的君主,又把坚守忠义的臣子视为仇人。如果真的继续这样做,那么燕、赵之地的义士都会宁愿投身东海而死,又怎么会忍心追随您呢!”公孙瓒被田畴的这番话所震撼,觉得他是个有胆识的人,便没有杀害他,只是将他囚禁在军中,禁止他的旧友与他往来。有人劝公孙瓒说:“田畴是个忠义之士,您如果不能以礼相待,反而囚禁他,恐怕会失去众人的支持。”公孙瓒听后,便释放了田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