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168章 贾逵传

白话三国志 第168章 贾逵传

作者:诗韵拾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4 来源:小说旗

贾逵,字梁道,是河东襄陵人。他从小就很聪明,喜欢玩打仗的游戏,还常常组织队伍。他的祖父贾习觉得他与众不同,说:“你长大后一定会成为将领。”于是口授给他几万字的兵法。

贾逵出身名门,但幼年丧父,家里很穷。冬天时,他连裤子都没有。有一次他去妻子的哥哥柳孚家过夜,第二天早上,他穿着柳孚的裤子就走了,因此当时的人们都称赞他豁达豪爽。

贾逵最初担任郡里的小吏,后来成为绛邑的长官。郭援进攻河东时,所到之处几乎都被攻破,但贾逵坚守绛邑,郭援无法攻克。于是郭援联合单于的军队,对绛邑发起猛攻。眼看城池即将失守,绛邑的父老乡亲们和郭援约定,只要不伤害贾逵,他们就投降。绛邑城破后,郭援听说贾逵的名声,想让他投降,派兵劫持他。但贾逵毫不动摇。郭援的手下拉着他让他磕头,贾逵大声呵斥:“哪有国家的官员给贼寇磕头的道理!”郭援大怒,下令斩杀他。绛邑的百姓听说要杀贾逵,都爬上城墙喊道:“你们要是杀了我们的贤明长官,我们宁愿和他一起死!”郭援的手下也被贾逵的气节所感动,纷纷为他求情,贾逵这才幸免于难。

据《魏略》记载,郭援抓住贾逵后,贾逵不肯下跪,质问郭援:“温太守在这里当了这么久的郡守,不知道你到底是什么人?”郭援大怒,下令立即处死他。众将纷纷求情,贾逵被关在壶关的土窖里,上面用车轮盖住,派人严加看守。郭援准备杀他时,贾逵对看守说:“这里难道没有一个好汉吗?难道要让义士死在这种地方?”当时有个叫祝公道的人,和贾逵素不相识,但听到贾逵的话后,被他的正气所感动,于是在夜里偷偷把他救了出来,帮他打开枷锁,让他离开,但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

贾逵曾经路过皮氏,说过:“争夺地盘时,先占据的地方就会获胜。”后来绛邑被围困,贾逵知道难以幸免,就派人偷偷把官印送回郡里,并且告诉他们“一定要抢先占据皮氏”。郭援攻破绛邑后,准备继续进攻,贾逵担心他先攻下皮氏,于是用其他计策迷惑郭援的谋士祝奥,郭援因此停留了七天。郡里按照贾逵的建议行事,最终没有被攻破。

据《孙资别传》记载,孙资曾被推举为河东的计吏,到许都后,向相府推荐贾逵说:“贾逵在绛邑时,带领官吏和百姓与郭援作战,虽然最终失败被俘,但他坚守正道,毫不屈服,他的忠言让众人敬佩,他的气节在当时也广为人知,即使是古代的贤者,也无法超过他。他文武双全,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据《魏略》记载,郭援被打败后,贾逵才知道救他的人是祝公道。祝公道是河南人,后来因为其他事情被判死刑。贾逵尽力营救他,但未能成功,于是为他改穿丧服以示哀悼。

贾逵后来被推举为茂才,被任命为渑池县令。当时高干造反,张琰准备起兵响应。贾逵并不知道张琰的阴谋,还去见他。得知叛乱即将爆发后,贾逵想回去,但又担心被张琰抓住,于是他假装为张琰出谋划策,让张琰相信他也是同谋。当时渑池县寄居在蠡城,城池的防御工事并不坚固。贾逵向张琰请求派兵修筑城墙。那些准备作乱的人都没有隐瞒他们的计划,所以贾逵得以将他们全部处死。随后,他修好城墙,成功抵御了张琰的进攻。张琰最终失败后,贾逵因为祖父去世,辞去了官职。后来,司徒征召他担任掾属,他又以议郎的身份参与司隶的军事事务。

曹操征讨马超时,来到弘农,说:“这里是通往西方的重要通道。”于是任命贾逵为弘农太守。曹操召见贾逵,和他商讨军事事务,非常欣赏他,对身边的人说:“如果天下的太守都能像贾逵这样,我还担心什么呢?”后来,贾逵怀疑屯田都尉藏匿逃犯。都尉认为自己不属于郡里管辖,态度傲慢。贾逵大怒,将他逮捕,列举他的罪状,打断了他的腿。结果贾逵被免职。但曹操心里还是喜欢贾逵,任命他为丞相主簿。

据《魏略》记载,曹操准备征讨东吴,但当时天降大雨,三军很多人都不愿意出征。曹操知道这种情况,又担心外面有人劝谏,于是下令:“现在我下令戒严,不知道要做什么,谁敢劝谏就处死。”贾逵接到命令后,对他的三位同事说:“现在确实不能出征,但曹操的命令是这样,我们不能不劝谏。”于是他起草了一份劝谏书,让三人都签了名,然后去禀报曹操。曹操大怒,将贾逵等人抓了起来,准备送进监狱,还要求找出主谋。贾逵立刻承认是自己主谋,然后主动去监狱。狱吏知道贾逵是主簿,没有立刻给他戴上刑具。贾逵对狱吏说:“快给我戴上刑具。上面的人可能会怀疑我还在附近,向你求情,现在肯定有人会来查看。”贾逵刚戴上刑具,曹操果然派人来监狱查看。后来曹操下令:“贾逵没有恶意,恢复他的职务。”贾逵年轻时是读书人,他广泛涉猎经典,只选取有用的部分。他最喜欢《春秋左传》,担任地方官时,常常亲自督促自己阅读,每月读一遍。贾逵在弘农时,和典农校尉因为公事发生争执,没有占到理,于是生了气,长了瘿瘤。后来病情加重,他请求医生为他手术切除。曹操很看重贾逵的忠诚,担心他活不下来,说:“我听说‘十个人割瘿,九个人会死’。”但贾逵还是坚持做了手术,结果瘿瘤越来越大。贾逵本来叫贾衢,后来改名为贾逵。

曹操征讨刘备时,先派贾逵去斜谷查看地形。在路上,他遇到水衡部门载着几十名囚犯的车队。贾逵因为军事紧急,下令释放了其中一名重刑犯,其余的都放了。曹操听说后,非常赞赏他,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和夏侯尚一起负责军事谋划。

曹操在洛阳去世后,贾逵负责丧事。据《魏略》记载,当时太子曹丕在邺城,鄢陵侯曹彰还没有赶到,士卒和百姓都苦于劳役,加上又有疾病流行,军中一片骚动。众官员担心天下会发生变故,想暂时隐瞒曹操的死讯。贾逵建议说不能隐瞒,于是公开发丧,让内外官员都来吊唁,吊唁结束后,各安其位,不得乱动。但青州军擅自击鼓准备离开。众人认为应该禁止他们,不服从的就讨伐。贾逵说:“现在先王的灵柩还在,新王还没有即位,应该趁机安抚他们。”于是他写了一篇檄文,告知各地为他们提供粮食。

当时鄢陵侯曹彰担任越骑将军,从长安赶来,他问贾逵曹操的玺绶在哪里。贾逵严肃地说:“太子在邺城,国家有储君。先王的玺绶不是您应该问的。”于是他护送灵柩返回邺城。

曹丕即位后,因为邺县有几万户人家在都城附近,很多人都不守法,于是任命贾逵为邺县令。一个多月后,他又被提升为魏郡太守。据《魏略》记载,最初,魏郡的官员因为公事紧急,都来到县门外。等到贾逵的任命书到达后,他走出门,郡里的官员都跪在车下迎接。贾逵摆摆手说:“去治所吧,何必这样呢?”

大军出征时,贾逵又担任丞相主簿祭酒。有一次,他因为别人的过错被曹丕责备,曹丕说:“叔向的后代还可以被宽恕十代,何况贾逵的功绩和品德就在他本人身上呢?”后来他跟随军队来到黎阳,看到渡河的人乱成一团,贾逵下令斩杀了一些人,秩序才得以恢复。到了谯县,曹丕任命他为豫州刺史。

据《魏略》记载,贾逵担任豫州刺史后,对曹丕说:“我在宫门守卫了六年,现在宫门刚刚开放,我就被派到外地。希望殿下为百姓着想,不要违背天意和民心。”当时天下刚刚安定,州郡的管理大多松懈。贾逵说:“州刺史本来是派出去监督各郡的,用六条诏书来考察二千石以下的官员。所以他们的职责都是严格执法,有督察的才能,而不是以宽厚仁爱着称。现在地方官吏无视法律,盗贼横行,州里知道却不去纠正,天下还能从哪里得到公正呢?”他上任几个月后,兵曹从事才回来,贾逵审查了那些阿谀奉承、不依法办事的二千石以下官员,全部上奏免职。曹丕说:“贾逵才是真正的刺史。”于是向天下宣布,以豫州为榜样,赐贾逵关内侯的爵位。

贾逵担任豫州刺史时,豫州南部与东吴接壤。他加强了边境的侦察,修缮兵器和铠甲,做好了防守和作战的准备,使得吴军不敢轻易侵犯。他在对外加强军事防御的同时,对内积极治理民事,修建水利设施。他堵塞了鄢水和汝水,修建了新的水坝,还截断了山间的长谿水,建造了小弋阳陂。此外,他还开通了二百多里的运输渠道,这就是后人所说的“贾侯渠”。

黄初年间,贾逵与诸将一起征讨东吴,在洞浦击败了吴将吕范,因此被晋封为阳里亭侯,加封为建威将军。曹叡即位后,又增加他的食邑二百户,加上之前的共四百户。

当时,孙权驻扎在东关,位于豫州南部,距离长江四百多里。每次吴军发动进攻,总是从西边的江夏或东边的庐江出发。而魏国的征讨也主要通过淮河和沔水进行。当时豫州的军队驻扎在项地,汝南、弋阳等郡的军队只能守卫边境。孙权没有北方的后顾之忧,一旦东西两线有紧急情况,他可以集中兵力互相支援,因此魏军常常处于劣势。

贾逵认为,应该开辟一条直通长江的道路。如果孙权选择自守,那么吴军在东西两线就无法互相支援;如果吴军无法互相支援,那么东关就可以被攻取。于是,他把军队转移到潦口,提出进攻东关的计划,曹叡认为这个计划很好。

吴将张婴、王崇率众投降后,太和二年(228年),曹叡命令贾逵率领前将军满宠、东莞太守胡质等四支部队,从西阳直接向东关进军;曹休从皖地出发,司马懿从江陵出发。贾逵到达五将山时,曹休上报说吴军有投降的迹象,请求深入敌后进行支援。曹叡下令司马懿暂停进军,贾逵向东与曹休会合。

贾逵估计吴军在东关没有防备,一定会集中兵力在皖地。如果曹休深入敌后作战,必然会失败。于是,他部署各将领,水陆并进,行军二百里后,抓到了吴军的俘虏。俘虏说曹休战败了,孙权派兵切断了夹石的退路。其他将领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人提议等待后续部队。贾逵说:“曹休在外战败,退路又被切断,进不能作战,退不能返回,生死存亡就在一天之内。吴军以为我们没有后续部队,所以才切断了退路。我们现在快速前进,出其不意,这就是所谓的先发制人,打击敌人的士气。吴军看到我们的军队一定会撤退。如果等待后续部队,吴军已经占据了险要之地,即使我们兵力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加快行军速度,多设旗帜和战鼓作为疑兵。吴军看到贾逵的军队,果然撤退了。贾逵占据了夹石,用粮食和兵力支援曹休,曹休的军队这才恢复了士气。

最初,贾逵和曹休关系不好。黄初年间,曹丕想授予贾逵符节,曹休说:“贾逵性格刚烈,平时就轻视其他将领,不能让他担任都督。”曹丕于是放弃了这个想法。等到夹石之战失败时,如果没有贾逵,曹休的军队几乎无法得到救援。

据《魏略》记载,曹休怨恨贾逵进军迟缓,于是责备他,还让主管官员命令豫州刺史去收拾丢弃的兵器。贾逵仗着自己心直口快,对曹休说:“我本来是为国家担任豫州刺史的,不是来给你收拾兵器的。”于是他带着军队返回了。后来,他和曹休互相上奏朝廷,指责对方。朝廷虽然知道贾逵说得有理,但因为曹休是宗室成员,地位重要,所以没有明确偏袒任何一方。

据《魏书》记载,曹休仍然怀恨在心,想找借口惩罚贾逵。但贾逵始终没有辩解,当时的人们因此更加敬重他。习凿齿评论说:“贤人总是虚怀若谷,内心谦逊,不与他人争执,又怎么会招致怨恨呢?那些有怨恨的人,一定是与他人对立,把胜负看得太重的人。如果因为个人的怨恨而导致国家失败、百姓受苦,那么即使对方失败,对我又有什么好处呢?如果对我没有好处,我又何必去这么做呢?这种想法,不过是小人之心罢了。如今贾逵忍住个人的怨恨,去解决曹休的困境,冒着危险去救援他,让功劳显现在明君面前,恩惠施加在百姓身上,自己也步入了君子的行列,让敌人也感到惭愧。即使是豺狼虎豹,也会因为这种行为而无地自容,更何况是曹休呢?所以说,帮助他人摆脱困境,是为了成就自己的胜利;不计较过去的怨恨,是为了赢得他人的心。这样,公义得以实现,私利也得到了扩大,这可以说是真正的善争。那些不能忘却胜负的人,如果不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胜利,是不可能成功的。”

贾逵病重时,对身边的人说:“我深受国家的厚恩,遗憾的是没能亲手斩杀孙权去见先帝。我的丧事,千万不要大操大办。”他去世后,被追封为肃侯。据《魏书》记载,贾逵去世时五十五岁。他的儿子贾充继承了他的爵位。豫州的官吏和百姓都非常怀念他,为他立了祠堂,刻了石碑纪念他。

青龙年间,皇帝东征时,乘坐辇车进入贾逵的祠堂,下诏说:“昨天路过项地,看到贾逵的碑像,心中十分感慨。古人说,担心的是名声不能流传,而不是寿命不够长。贾逵活着时立下赫赫战功,死后仍被人们怀念,可以说是虽死犹生。现在特地下令通告天下,以此来激励后人。”据《魏略》记载,甘露二年,皇帝东征时驻扎在项地,又进入贾逵的祠堂,下诏说:“贾逵死后仍受人爱戴,几代人都来祭祀他。听说他的事迹后,朕深感欣慰。从前先帝东征时,也曾在这里停留,亲自赞扬贾逵的美德。朕徘徊在这里,感慨万千。按照礼贤下士的传统,有时会清扫先贤的坟墓,有时会修缮他们的门庭,以此表示崇敬。现在请清扫祠堂,如果有损坏的地方,要及时修补。”

贾充在咸熙年间担任中护军。据《晋诸公赞》记载,贾充,字公闾,甘露年间担任大将军长史。在高贵乡公之难中,司马昭依靠贾充才得以免祸。贾充是晋朝的开国功臣,官至太宰,被封为鲁公,谥号武公。《魏略》的列传把贾逵、李孚、杨沛三人合为一卷,现在把李孚和杨沛的生平放在贾逵之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