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193章 曹植传(中)

白话三国志 第193章 曹植传(中)

作者:诗韵拾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4 来源:小说旗

我私下里读到《相鼠》这篇诗,想到其中‘无礼则死’的意思,感到非常惭愧。我孤身一人,形影相吊,内心十分愧疚。如果因为有罪而放弃生命,那就违背了古贤‘日夕改过’的劝诫;如果忍着耻辱苟且偷生,又会受到诗人‘有何面目’的讥讽。

陛下啊,您的恩德如同天地一般广阔,如同父母一般深沉。您的恩泽如同春风一般温暖,如同时雨一般滋润。正因为如此,那些不辨荆棘的人,才能享受到庆云的恩惠;那些像尸鸠一样养育七子的人,才能享受到平等的仁爱;那些赦免罪人、要求立功的人,才能得到明君的赏识;那些怜悯愚昧、爱护贤能的人,才能得到慈父般的恩宠。正因为如此,我这个愚笨的臣子才会在陛下的恩泽中徘徊,不忍心放弃。

以前接到诏书,说我不能再朝见,我心灰意冷,以为自己老了,再也没有朝见陛下的机会了。没想到陛下又下诏召见我,我激动万分,急切地盼望着能见到陛下。我住在西馆,还没能进入朝堂,内心十分焦急,日夜不安。现在,我恭敬地呈上两首诗,表达我的心情。”

第一首诗是这样的:

“伟大而显赫的父亲,就是武皇。他受命于天,拯救了四方。他的红旗所到之处,九州大地都被扫荡。他的教化如同水流,远方的国家也来朝拜。他的功绩超越了商周,与唐尧相比也毫不逊色。我们伟大的皇帝,世代聪明。他武勇而严肃,文治而和谐。他接受了炎汉的禅让,统治着万邦。万邦已经教化,遵循着旧的法则。他广泛地任命亲人,来保卫国家。皇帝说你是诸侯,统治着青州的土地。你拥有海滨,就像周朝的鲁国一样。你的车马有光辉,旗帜有秩序。众多的贤才,辅佐着你。我这个小孩子,倚仗着宠爱,骄傲自满。我的行为触犯了法律,扰乱了国家的秩序。我作为藩王,却违背了祖先的规矩。我傲慢地对待皇帝的使者,违反了朝见的礼仪。国家有法律,我被削去官职,将被处以刑罚。伟大的天子,你怜悯你的同类,不忍心对我施以刑罚,让我在朝堂上出丑。你违背了执法的官员,怜悯我这个小孩子。你把我改封到兖州,在黄河边上。我没有辅佐的大臣,只有君主没有臣子。我荒淫的过错,谁来辅佐我?我孤独地住在仆人的房子里,在冀州的北方。唉,我这个小孩子,遭受了这样的灾难。伟大的天子,你的恩惠无处不在。你给我戴上黑色的帽子,系上红色的腰带。红色的腰带闪闪发光,让我感到荣耀。你给我符节,给我玉玺,让我成为国王。我抬头看着金玺,低头拿着圣旨,皇上的恩宠太过丰厚,我感到害怕。我这个小孩子,愚昧而凶恶,死后感到羞愧,活着也感到羞愧。我不是敢傲慢,实在是依赖陛下的恩宠。陛下的威严和恩宠,足以让我终身铭记。天是无穷无尽的,我的生命是无法预料的。我常常担心自己会跌倒,抱着罪恶死去。我愿意冲锋陷阵,建立功勋,用微小的功劳来赎我的罪。我愿意献出生命,我知道这样可以避免灾难。我愿意去江湘,去吴越。上天启发了我,让我来到京都。我急切地想见到陛下,就像饥渴难耐一样。我的心如此渴望,感到悲伤。天高听卑,陛下能否看到我的微小之处?”

第二首诗是这样的:

“恭敬地接受陛下的诏书,我应该去京都。星星排列着,我早早地驾起车,喂饱马匹,涂上油脂。命令那些掌管徒众的人,整顿我的队伍。早晨从鸾台出发,晚上住在兰渚。广阔的原野,众多的男女,经过公田,享受着稷麦。有那低垂的树木,浓荫不是休息的地方;虽然有干粮,但饥饿时也来不及吃。望着城市却不进去,面对城镇也不游玩,仆人警觉地鞭策着,沿着平坦的道路前进。黑色的马车,飞扬着马鞭和马沫;流动的风托起衡木,轻云托起车盖。沿着山涧的边缘,沿着山的角落,沿着河边,黄阪是台阶。向西渡过关谷,有时下降有时上升;马匹疲倦了道路,再次休息再次起床。将要朝见圣皇,不敢悠闲自在;收起车节,长驱直入,指向太阳快速前进。前驱举起火炬,后车高举旗帜;车轮不停运转,鸾鸟没有停止声音。于是到达帝宫,停在西墙;嘉奖的诏书尚未赐下,朝见无法进行。仰望城门,俯视朝堂;长久思念,忧心如醉。

皇帝赞赏他的言辞和义理,下诏书安慰和鼓励他。(《魏略》记载:当初曹植还没到关内,自己觉得有错,应该向皇帝谢罪。于是他让随从官员留在关东,只带着两三个随从,微服前往,想见清河长公主,希望通过公主向皇帝谢罪。然而,关吏把这件事报告了皇帝,皇帝派人阻止他,不让他见公主。太后以为曹植自杀了,对着皇帝哭泣。后来曹植剃光了头,背着斧头,光着脚来到宫门前,皇帝和太后才高兴起来。等到见到他,皇帝还是板着脸,不和他说话,也不让他穿鞋戴帽。曹植伏在地上痛哭流涕,太后也因此不高兴。皇帝才下诏让他恢复王服。《魏氏春秋》记载:当时对待诸侯的法律很严格。任城王突然去世。诸侯们怀着兄弟之情,感到悲痛。曹植和白马王彪回到封地,想一起东归,以便倾诉离别之情,但监国使者不允许。曹植愤怒地写了一首诗,表达了离别的痛苦:“拜见皇帝在承明庐,将要回到故乡。清晨从皇城出发,傍晚经过首阳。伊水和洛水广阔而深邃,想要渡过却没有桥梁。乘船越过汹涌的波涛,怨恨那东去的路途漫长。回头眷恋着城阙,引领着内心的伤感。大谷多么空旷,山上的树木郁郁苍苍。大雨泥泞了道路,水流纵横。中途道路断绝,改变路线登上高冈。长长的山坡直入云霄,我的马匹疲惫不堪。马匹还能前进,我的思绪却郁结难解。郁结难解又能想些什么?亲爱的人们离别居所。本想一同前往,中途却不能同行。鸱枭在车前鸣叫,豺狼挡在路中央;苍蝇混淆黑白,谗言破坏了亲情。想要回去却没有道路,拉住缰绳徘徊不前。徘徊又能停留多久?思念之情永无尽头。秋风带来微凉,寒蝉在我身边鸣叫。原野多么萧条,太阳忽然西沉。孤独的野兽寻找同伴,衔着草来不及吃。归鸟飞向高林,翩翩振翅。感物伤怀,抚心长叹。叹息又能怎样?天命与我相违。为何思念同胞,一去不复返!孤独的灵魂徘徊在故土,灵柩寄存在京都。活着的人不再相见,死去的人自然衰败。人生在世,如同朝露般短暂。年老时,影子无法追回。自顾不是金石之躯,叹息令人心悲。心悲触动了我的精神,放弃这些不再陈说。男子汉志在四海,万里如同近邻。只要恩爱不减,在远方也会更加亲近。何必同床共枕,才能表达深情。仓促之间,骨肉之情,怎能不痛苦?痛苦之中,又怎能不思念?天命真是可疑。追求成仙,松子早已欺骗了我。变故在瞬间发生,百年谁能把握?离别永无再会,何时才能执手?愿你爱惜身体,共同享受长寿。擦干眼泪踏上长途,挥笔从此告别。”)

黄初六年,皇帝东征,返回时路过雍丘,驾临曹植的宫殿,增加了五百户的封地。太和元年,曹植被改封到浚仪。太和二年,他又被改封回雍丘。曹植常常感到愤懑和怨恨,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于是上疏请求皇帝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能够为国家效力,内容如下:

“我听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对内要孝顺父母,对外要忠于君主。孝顺父母,最重要的是让父母感到荣耀;忠于君主,最重要的则是为国家建功立业。所以,慈爱的父亲不会溺爱没有用的儿子,仁慈的君主也不会养着没有用的臣子。根据德行来授予官职的,是能够取得成功的君主;根据能力来接受爵位的,是能够善终的臣子。因此,君主不会随意授予官职,臣子也不会随意接受。随意授予官职被称为错误的举荐,随意接受官职被称为尸位素餐,这就是《诗经》中‘白吃饭’的由来。从前,虢仲和虢叔不推辞治理两个国家的重任,是因为他们的德行深厚;周公旦和召公奭不推辞燕国和鲁国的封赏,是因为他们的功劳巨大。如今,我蒙受国家的重恩,到现在已经是三代了。正逢陛下治理国家的太平时期,我沐浴在陛下的恩泽之中,受到陛下的教化,可以说是极为幸运了。然而,我却在东方的藩国窃居高位,享受着丰厚的俸禄,身上穿着轻暖的衣服,嘴里品尝着各种美味,眼睛看着华丽的装饰,耳朵听着美妙的音乐,这些都是因为我的爵位高、俸禄厚。我回想起古代授予爵位和俸禄的情况,和现在大不相同,他们都是凭借自己的功绩和勤劳来为国家效力、辅佐君主、造福百姓的。而我呢,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道,也没有什么功劳可以记录。如果我这样无所作为地过完一生,对国家毫无益处,那就会被后人嘲笑为‘那个无用的人’。因此,我感到非常惭愧,对上愧对我的官职,对下愧对我的俸禄。

如今,天下一统,九州安宁,然而在西方,还有不听从命令的蜀国;在东方,还有不臣服的吴国。这使得边境的将士们还不能脱下铠甲,谋士们还不能高枕无忧,这都是因为陛下想要统一全国,实现天下太平。从前,夏启消灭了有扈氏,夏朝的功绩就显现出来了;周成王消灭了商朝和奄国,周朝的德行就彰显出来了。现在陛下以圣明的智慧统治天下,想要完成文王、武王的功业,继承成王、康王的盛世,选拔贤能的人才,让像方叔、召虎这样的大臣来镇守四方,作为国家的支柱,这是非常恰当的。然而,高飞的鸟儿还没有被轻巧的弓箭射下来,深渊里的鱼还没有被鱼钩钓上来,这恐怕是因为钓鱼和射箭的技巧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吧。从前,耿弇没有等待光武帝的命令,就急切地去攻击张步,他说不能把贼寇留给君主去对付。所以,车右在战车上拔剑自刎,雍门在齐国边境刎颈自杀,这两个人难道是厌恶生而崇尚死吗?不是的,他们实在是因为愤怒那些人对君主的不敬和对君主的欺凌。君主的宠臣,想要为国家消除祸患、带来利益;臣子侍奉君主,必定要以身殉国、平定动乱,用功绩来报答君主。从前,贾谊年纪轻轻就请求去管理边疆,要抓住单于的脖子,控制他的命运;终军年轻时出使越国,想要得到长绳,把越王捆绑起来,带到皇宫的北门。这两位臣子,难道是喜欢夸耀自己的功绩、炫耀于世吗?不是的,他们的志向被压抑,想要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圣明的君主效力。从前,汉武帝为霍去病建造府邸,霍去病辞谢说:‘匈奴还没有消灭,我怎么能够考虑自己的家呢?’忧国忘家,牺牲自己来拯救国家的危难,这是忠臣的志向。现在我虽然居住在外地,生活条件并不差,但我仍然睡不安稳,吃不下饭,这是因为我时刻惦记着西方和东方还没有被攻克。

我看到先帝手下的武将和老臣,年纪大了,已经去世的也有不少了。虽然贤能的人不会断绝,但那些老将和旧部,仍然熟悉战争的阵势。我自不量力,也想为国家效力,希望能够立下一点微小的功劳,来报答陛下对我的恩宠。如果陛下能够下达非常时期的诏令,让我发挥一点微不足道的作用,让我能够隶属于大将军,担任一个校尉的职务;或者隶属于大司马,统领一支小船队,我一定会在危险的环境中冲锋在前,驾驭战船,奋勇向前,冲破敌人的防线,为士兵们做出表率。虽然我可能无法活捉孙权、诸葛亮,但我希望能够俘虏他们的将领,消灭他们的士兵,一定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胜利,来消除我一生的羞愧,让我的名字能够被史官记录下来,我的事迹能够被朝廷传颂。即使我的身体被分割在蜀国的边境,我的头颅被挂在吴国的城门上,我也觉得这是生而无憾的。如果我的微小才能得不到施展,一生默默无闻,只是让自己的身体得到荣耀,生活得丰衣足食,活着对国家没有益处,死了对国家也没有损失,白白地占据高位,享受丰厚的俸禄,像鸟儿一样苟且偷生,直到老死,这就像圈养的牲畜一样,不是我的志向。我听说东边的军队失去了防备,军队遭受了小小的挫折,我立刻就停止吃饭,扔下碗筷,捋起袖子,露出胳膊,手抚宝剑,向东望去,我的心已经飞到了吴国和会稽郡。

从前,我跟随先帝南征北战,到过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关,北出玄塞,我亲眼目睹了先帝用兵的神妙之处。所以,用兵之道不能预先说定,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我立志要在圣明的时代为国家效力,在圣明的君主手下建立功勋。每次阅读史书,看到古代的忠臣义士,接受一天的命令,就去为国家的危难而牺牲,虽然身体被肢解,但功绩却被铭刻在鼎钟之上,名字被记载在竹帛之上,我常常为此而叹息。我听说,英明的君主不会因为臣子的过错而废弃他们。所以,秦国和鲁国都任用了失败的将领,从而成就了他们的功业;楚国和赵国都赦免了那些绝缨盗马的臣子,从而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我常常感念先帝早早去世,威王也离开了人世,我是什么样的人,能够长久地活在这个世上呢?我常常担心自己会在朝露中死去,填满沟壑,坟墓的泥土还没有干,我的身体和名声就会一起消失。我听说,千里马长嘶,伯乐就能够发现它的才能;猎狗悲号,韩国就能够知道它的才能。所以,把千里马放在齐国和楚国的道路上,让它施展千里奔腾的才能;把猎狗放在狡兔的面前,来检验它捕捉猎物的能力。现在,我希望能够像千里马和猎狗一样,发挥一点微小的作用。我常常自问,我最终还是没有遇到伯乐和韩国那样的人来发现我的才能,所以我感到非常痛苦,常常为此而叹息。”

“当人们在搏斗中踮起脚尖,听到音乐时偷偷拍手,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懂得欣赏音乐,理解其中的道理。从前,毛遂只是赵国的一个普通随从,但他用锥子和袋子的比喻,让赵王明白了他的才能,从而立下大功。更何况如今大魏朝人才济济,难道就没有愿意为国家慷慨赴死的臣子吗?

那些自我炫耀、自我推荐的行为,是男女之间的丑行;那些急于求成、追求名利的行为,是道家所忌讳的。然而,我敢于向陛下表达我的想法,是因为我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共同承担着忧患。我希望像尘埃和雾气一样,为高山和大海增添一点微小的贡献;像微弱的烛光一样,为日月的光辉增添一点微弱的光芒。因此,我敢于冒昧地表达我的忠诚。(《魏略》记载:曹植虽然上了这份表,但仍然担心自己不会被重用,所以他说:“人们之所以看重生命,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保养身体、享受美食,直到寿终正寝,而是因为他们能够代替上天治理万物。爵位和俸禄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只有有了功德,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这是理所当然的。没有功劳却得到丰厚的爵位,没有德行却享受丰厚的俸禄,有些人可能觉得这是荣耀,但真正的壮士却觉得这是耻辱。所以,最高的境界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因为功业和德行是能够流传千古的。名声是不朽的,这是士人所追求的。所以孔子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论断,孟子有‘舍生取义’的主张。他们难道不想长寿吗?只是他们的志向没有得到施展。因此,他们感慨地要求得到机会,一定要建立功业。唉!我的话没有被采纳,希望后世的君子能够理解我的想法。”)

太和三年,曹植被改封为东阿王。太和五年,他又上疏请求允许他探望亲戚,表达了他的想法:

“我听说,天之所以被称为高,是因为它无所不覆盖;地之所以被称为广,是因为它无所不承载;日月之所以被称为明,是因为它们无所不照耀;江海之所以被称为大,是因为它们无所不容纳。所以孔子说:‘尧作为君主,真是伟大啊!只有天是伟大的,只有尧能够效法天。’尧的德行对于万物来说,可以说是极为宽广的。尧的教化,先从亲近的人开始,然后才是疏远的人,从身边的人开始,然后才是远方的人。《尚书》中说:‘能够发扬崇高的德行,使家族和睦;家族和睦之后,再使百姓安定。’周文王也继承了这种教化,《诗经》中说:‘从自己的妻子开始,到自己的兄弟,再到治理国家。’因此,国家和睦,百姓安定,诗人们歌颂这种美好的景象。从前,周公因为管叔和蔡叔的叛乱而感到痛心,所以广泛地分封同姓诸侯,以保卫王室。《左传》中说:‘周朝的宗族联盟,异姓排在后面。’这说明骨肉之情是不能割舍的,亲情是应该被重视的。没有谁会在道义上背叛自己的君主,在仁爱中忘记自己的亲人。陛下继承了唐尧的光明正大之德,体现了周文王的谨慎仁爱之心,恩泽遍及后宫,恩情昭示九族。各位诸侯和百官们,轮流休假,轮流上朝。执政的人不会耽误公事,下层的人也能在私底下表达自己的情感。亲情和道理的道路是畅通的,喜庆和吊唁的情感能够得到表达,这可以说是推己及人,施惠于人了。至于我,却失去了人伦之道,被禁锢在光明的时代,我私下里感到非常悲伤。我不敢奢望能够和同辈交往,修养人伦,叙说亲情。最近,连婚姻和亲属关系都被切断了,兄弟们也疏远了,吉凶之事的消息被阻塞了,喜庆和吊唁的礼节也被废弃了。亲情的背离,比路人还严重;隔阂的差异,比胡人和越人还大。现在我因为特殊的制度,永远失去了朝见陛下的希望。然而,我对陛下的忠诚之心,对紫禁城的向往之情,神明是知道的。然而,这是天意,又能怎么办呢?我退而思考,各位王公们常常有这种忧伤的心情,希望陛下能够下诏,让各位诸侯能够互相问候,每个季节都能表达自己的心意,以增进骨肉之间的亲情和友情。妃子和妾室的家人,每年能够得到两次问候,与贵族宗室平等对待,与百官们享受同样的恩惠。这样,古人所感叹的,风雅所歌颂的,就会重新出现在圣明的时代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