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40章 明帝第九章

白话三国志 第40章 明帝第九章

作者:诗韵拾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4 来源:小说旗

十二月壬子日,冬至来临,曹叡在新建的圜丘举行首次祭祀大典。这场祭祀仪式庄重肃穆,曹叡带领一众大臣,按照严格的礼仪程序进行祭祀,祈求天地神灵保佑魏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丁巳日,朝廷对襄阳地区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从襄阳郡分出临沮、宜城、旍阳、邔(邔,音其己反)四县,设置襄阳南部都尉,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己未日,有关部门上奏,建议在京都为文昭皇后甄氏建立宗庙,以表达对她的追思和尊崇。同时,将襄阳郡的鄀叶县划分到义阳郡,进一步优化地方行政管理。

(《魏略》记载:这一年,曹叡下令将长安的各种钟虡、骆驼、铜人、承露盘等物件迁往洛阳。在搬运承露盘时,盘子折断了,铜人又太重无法搬运,只好留在霸城。之后,朝廷大规模开采铜矿,铸造了两个铜人,称为翁仲,放置在司马门外。还铸造了黄龙、凤凰各一只,龙高四丈,凤凰高三丈多,摆放在内殿前。又在芳林园西北角落堆起一座土山,让公卿大臣们都去背土堆山,在山上种植松竹、杂木和各种花草,还捕捉了许多山禽野兽放在里面。《汉晋春秋》记载:曹叡迁移承露盘时,盘子折断,断裂的声音传出数十里,铜人好像还流下了眼泪,所以就留在了霸城。《魏略》还记载,司徒军议掾河东人董寻上书劝谏说:“我听说古代的正直之士,为了国家敢于直言,不惧死亡。所以周昌曾把汉高祖比作桀、纣,刘辅把赵后比作婢女。天生的忠直之士,即使面对白刃和沸水,也会勇往直前,这实在是为君主爱惜天下。建安以来,战争不断,很多人战死沙场,有的家庭甚至全家都死光了,即便有幸存者,也多是遗孤、老人和体弱之人。如果现在宫室狭小,确实应该扩建,但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不能耽误农事,何况是制作黄龙、凤凰、九龙、承露盘、土山、渊池这些没有实际用处的东西,建造它们耗费的人力物力是建造宫殿的数倍。三公九卿、侍中尚书,都是天下品德高尚的人,他们都知道这样做不对,却不敢进言,是因为陛下正年轻气盛,他们害怕陛下发怒。如今陛下给群臣尊贵的地位,让他们戴着冠冕,穿着华服,乘坐华丽的车子,使他们与普通人不同;却又让他们挖土堆山,弄得面目漆黑,浑身是泥,衣冠不整,损害国家的形象去做这些无益之事,实在不应该。孔子说:‘君主按照礼仪任用臣子,臣子以忠诚侍奉君主。’没有忠诚和礼仪,国家怎么能存在!如果君主不像君主,臣子不像臣子,上下沟通不畅,人们心中郁结,就会导致阴阳失调,灾害频发,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就会趁机作乱,到时候谁还会为陛下直言进谏呢?又有谁会冒着生命危险向陛下进谏呢?我知道说出这些话肯定会死,但我觉得自己就像牛身上的一根毛,活着对国家没什么贡献,死了也没什么损失。我流着泪写下这些话,做好了赴死的准备。我有八个儿子,我死后,就只能麻烦陛下照顾他们了!”董寻准备上奏时,先洗了澡,像是在为赴死做准备。奏书呈上后,曹叡说:“董寻难道不怕死吗!”主管官员上奏要逮捕董寻,曹叡却下诏不再追究。后来董寻担任贝丘令,他为官清廉,治理有方,深得民心。 )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的正月,魏国的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公孙渊公然反叛,自立为燕王,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这让曹叡怒不可遏。为了维护魏国的威严,收复辽东失地,曹叡当机立断,诏令太尉司马懿率领大军前去讨伐公孙渊。

在出征之前,曹叡召见了司马懿,君臣二人在宫中密谈。曹叡神色凝重地问道:“依爱卿之见,公孙渊会用何种计策来应对你的大军?”司马懿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公孙渊若弃城而逃,此乃上策;凭借辽水天险抵御我军,算是中策;倘若龟缩在襄平城中死守,那他就只有被我军生擒的下场了。”曹叡微微颔首,继续追问:“那你觉得他会选哪条路?”司马懿分析道:“只有明智且能准确权衡敌我形势的人,才会预先舍弃一些东西,主动撤离。公孙渊并无这般见识与魄力,而且他必定认为我军远道而来,难以持久作战,所以他定会先凭借辽水抗拒我军,而后再退守襄平。”曹叡又关切地询问:“此次出征,往返需要多久?”司马懿自信满满地回答:“行军需百日,攻城需百日,返程需百日,再加上六十日的休整时间,如此算来,一年时间足矣。”

散骑常侍何曾听闻此事后,向曹叡上表进谏:“臣听闻先王制定法规,必定周全审慎。任命官员时会设置副手辅助,出兵作战时会安排监军,派遣使者时会配备副使,临敌交战时会安排参御。这都是为了充分集思广益,防范各种突发状况。在危险艰难之际,副手能助力主帅;主帅遭遇意外,副手也可及时顶上,以此巩固防线,深谋远虑。汉朝时也遵循此制,如韩信伐赵,张耳为副手;马援讨越,刘隆为副将。这些先例皆记载于史册。如今司马懿奉命讨伐公孙渊,率领数万步骑,路途遥远且险阻重重,长达四千多里。虽说凭借陛下的天威,或许能不战而胜,但敌人也可能潜藏逃走,拖延时间。战争胜负难料,归期不定。人非金石,为长远计,应当给司马懿安排副手。如今北方边境的将领和司马懿所统领的部下,名位相当,没有明确的主次之分,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恐怕难以相互制衡。居安思危,乃圣人所戒。陛下应挑选威望高、经验丰富的大臣名将,给予优厚的待遇,派去司马懿军中,战时共同谋划,平时作为副手。如此,即便出现意外,也能确保军中指挥不中断,便可高枕无忧了。”据《毋丘俭志记》记载,当时朝廷任命毋丘俭作为司马懿的副手。

二月癸卯日,曹叡任命大中大夫韩暨为司徒,期望他能在新的职位上为朝廷分忧解难。然而,就在癸丑日,夜空出现了奇异的天象,月亮先是靠近心宿的距星,之后又逼近心宿中央的大星。在古代,天象异常往往被视为吉凶的预兆,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的种种猜测和担忧,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夏四月庚子日,刚担任司徒不久的韩暨不幸去世。韩暨为官勤勉,他的离世让朝堂众人深感惋惜。壬寅日,朝廷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从沛国划出萧、相、竹邑、符离、蕲、铚、龙亢、山桑、洨(洨音胡交反)、虹(虹音绛)十县,设立汝阴郡;将宋县、陈郡的苦县都划归谯郡;又把沛、杼秋、公丘、彭城丰国、广戚这五个县合并,成立沛王国。庚戌日,曹叡为了彰显皇恩,稳定民心,宣布大赦天下。

五月乙亥日,诡异的天象再次出现,月亮又一次靠近心距星,接着侵犯心宿中央大星。这种频繁出现的异常天象,让百姓们人心惶惶,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纷纷,猜测着这一系列天象背后的深意。(《魏书》记载,戊子日曹叡下诏说:“从前汉高祖开创帝业,光武帝实现汉室中兴,他们一心铲除残暴势力,功绩显赫,四海皆知。但如今他们的陵墓却破败不堪,连孩童和牧童都在上面践踏,这绝非我大魏尊崇前朝、承接汉统的本意。现在下令,在汉高祖、光武帝陵墓四周百步范围内,禁止百姓耕种、放牧和砍柴。” )

六月,朝廷对渔阳郡进行了调整,撤销狐奴县,重新设立安乐县。

秋八月,边关烽火又起。烧当羌王芒中、注诣等人,悍然发动叛乱。他们的铁骑在边境肆虐,烧杀抢掠,百姓们苦不堪言。凉州刺史得知消息后,不敢有丝毫懈怠,迅速集结诸郡兵力,向叛军发起了进攻。在激烈的战斗中,凉州刺史身先士卒,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最终,他们成功斩杀了注诣,暂时平定了这场叛乱,让边境百姓稍稍松了一口气。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癸丑日,夜空中出现了一颗彗星,它拖着长长的尾巴,出现在张宿附近。这一异常天象,让人心生不安。(《汉晋春秋》记载,史官惊慌地向曹叡奏报:“张宿对应的是周朝的分野,而洛阳与周朝渊源颇深,这颗彗星恐怕预示着洛阳将有灾祸降临。”曹叡听后,忧心忡忡,赶忙下令举行各种禳祷仪式,希望能借助神灵的力量,消除这场潜在的灾祸。《魏书》记载,九月,蜀国阴平太守廖惇也趁机反叛,他率领军队,攻打善羌侯宕蕈的营地。雍州刺史郭淮得知后,立刻派遣广魏太守王赟、南安太守游奕率兵前去讨伐。郭淮信心满满地上书说:“王赟、游奕已经分兵,从山的东西两面夹击,将贼军包围,打败他们指日可待。”曹叡却认为:“兵势最忌分散。”于是赶紧下诏,让郭淮命令游奕把各营中不是处于关键位置的兵力撤回,集中占据有利地形。然而,诏书还没送到,游奕的军队就被廖惇打败,王赟也不幸被流箭射中,当场身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