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63章 董卓之死

白话三国志 第63章 董卓之死

作者:诗韵拾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4 来源:小说旗

当时,太尉黄琬、司徒杨彪、司空荀爽一同去见董卓。董卓又提出迁都的事,还说:“昔日高祖定都关中,历经十一代后汉室中兴,便迁都洛阳。从光武帝到现在,又历经十一代,按照《石苞室谶》的说法,应该再次迁都回长安。”众人听了,都惊愕得不敢出声。杨彪再次站出来反对:“迁都改制是天下大事,应当顺应民心,根据时势来决定。当年盘庚五次迁都,百姓都满心怨言,盘庚作了三篇文章才让大家明白。以前王莽篡逆,更改五常,更始帝和赤眉军时期,长安被焚烧,百姓惨遭杀害,流离失所,如今百不存一。光武帝顺应天命,迁都洛邑,这才是正确的选择。现在刚刚拥立圣主,想要光大汉室,却无缘无故舍弃宫庙、抛弃园陵,恐怕百姓会惊恐不安,无法理解,必定会引发骚乱。《石苞室谶》不过是妖邪之书,怎能轻信?”董卓恼羞成怒,喝道:“杨公是想阻挠国家大计吗?关东方乱,贼寇四起。崤山和函谷关地势险要,是国家的重要防线。而且从陇右获取木材,建造宫室也不难。杜陵南山下有汉武帝时期的陶窑旧址,制作砖瓦很快就能完成。建造宫室官府根本不是问题!百姓无知,不必与他们商议。要是有人敢反对,我就用大军驱赶,看他们还敢不敢不听话!”百官们听了,都吓得脸色惨白。黄琬赶紧劝道:“这可是大事,杨公的话,您不妨再仔细想想!”董卓却根本不听,当天就命令司隶校尉弹劾杨彪和黄琬,将他们二人免官。

随后,董卓便胁迫天子迁都长安。他还下令让自己的部队烧毁洛阳城方圆百里的地方,自己更是亲自带兵烧毁了南北宫、宗庙、府库以及百姓的房屋,洛阳城内被洗劫一空。他又将城中的富户们抓起来,随便给他们安个罪名,就没收他们的财物,许多无辜之人因此丧命,不计其数。

董卓对待俘虏的手段更是残忍至极。他抓到山东的士兵后,会用十几匹涂满猪油的布缠在他们身上,然后点火焚烧,从脚开始烧起。袁绍的豫州从事李延被他抓住后,更是被他下令煮杀。董卓有个宠爱的胡人,平日里仗着董卓的宠爱肆意妄为,被司隶校尉赵谦杀了。董卓得知后,暴跳如雷,怒吼道:“我心爱的狗,我都不许别人呵斥,更何况是人!”于是,他下令将司隶都官抓来,当场打死。

迁都长安后,董卓自封为太师,还想让别人尊称他为“尚父”。他询问蔡邕的意见,蔡邕委婉地说:“当年武王受天命,太公担任太师,辅佐周室讨伐无道之人,所以天下人尊称他为‘尚父’。如今您的功德确实巍巍然,不过最好还是等关东平定,天子东归之后,再商议此事。”董卓这才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后来,京师发生地震,董卓又向蔡邕询问原因。蔡邕回答说:“地动是因为阴气太盛,大臣超越了礼制所导致的。您乘坐青盖金华车,远近的人都觉得不合适。”董卓听后,这才换了金华皂盖车。

董卓得势后,他的弟弟董旻被封为左将军、鄠侯;哥哥的儿子董璜担任侍中、中军校尉,掌管兵权;董氏宗族内外的人都在朝廷中担任要职。董卓的侍妾怀中抱着的孩子,都被封侯,还赏赐给他们金印紫绶。他的孙女董白,还未到及笄之年,就被封为渭阳君。董卓在郿城东面筑起一座高坛,长宽各有两丈多,高五六尺。他让董白乘坐着轩金华青盖车,命令在郿的都尉、中郎将、刺史等二千石官员,都乘坐轩车,簪笔陪从,簇拥着董白来到高坛上,让董璜作为使者,为董白授予印绶。

公卿大臣们见到董卓,都要在他的车下参拜,可董卓却从不还礼。他还常常召呼尚书台以下的官员到自己的府上汇报事务。当年,董卓担任前将军,皇甫嵩担任左将军,两人一同征讨韩遂,互不相让。后来董卓被征召为少府、并州牧,他的军队本应归属皇甫嵩,董卓为此大怒。等到董卓成为太师,皇甫嵩担任御史中丞,皇甫嵩在董卓车前参拜。董卓得意地问:“义真,你现在服气了吗?”皇甫嵩回答:“我怎么会想到您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董卓大笑道:“鸿鹄向来就有远大志向,只是燕雀自己不知道罢了。”皇甫嵩巧妙地回应:“过去我和您都像鸿鹄,没想到如今您变成了凤凰。”董卓听了,笑着说:“你要是早点服气,今天就不用拜了。”还有一次,董卓拍着手问皇甫嵩:“义真,你害怕了吗?”皇甫嵩回答:“您若能以德行辅佐朝廷,那是国家的福气,我有什么可害怕的?要是您滥用刑罚,肆意妄为,恐怕天下人都会害怕,又何止我一个呢?”董卓听了,沉默不语,之后便与皇甫嵩和解了。

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董卓还在郿地修筑了一座坞堡,这座坞堡的高度和长安城一样,里面储存的粮食足够吃三十年。董卓曾大言不惭地说,要是他能成就大业,就雄踞天下;要是失败了,守着这座坞堡也能安度晚年。有一次,董卓前往郿坞,公卿大臣们都到横门外为他送行。董卓事先在那里设置了帐幔,大摆宴席。宴会上,他诱降了几百个北地的反叛者,当着众人的面,他残忍地先割掉这些人的舌头,接着有的被斩断手足,有的被挖去眼睛,还有的被丢进大锅里煮。那些人还没断气,就在桌子间翻滚惨叫,参加宴会的人都吓得浑身发抖,连手中的筷子都拿不住了,而董卓却像没事人一样,照常饮酒作乐。

当时,有太史观察天象后说,将会有大臣被杀害。董卓一直对故太尉张温心怀怨恨,因为张温向来与他不和。正好赶上天象有变化,董卓便想拿张温来顶罪。他派人诬陷张温与袁术勾结,然后将张温抓起来,用鞭子活活打死。 在董卓的统治下,法令严苛残酷,他随心所欲地施行刑罚,看谁不顺眼就给谁安个罪名。一时间,互相诬陷之风盛行,冤死的人数以千计。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痛苦不堪,在路上相遇都不敢交谈,只能用眼神示意。

不仅如此,董卓还下令将铜人、钟虡全部椎破,把五铢钱也毁掉,重新铸造成小钱。这些小钱只有五分大小,上面没有文字图案,边缘和中间的孔洞也没有轮廓,也不打磨。这样一来,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一斛谷子竟然涨到了几十万钱。从此,货币几乎无法在市面上流通,整个社会经济陷入了一片混乱。

初平三年四月,长安城中暗流涌动,一场针对董卓的惊天密谋正在悄然展开。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以及董卓的部将吕布,三人凑在一起,共同商议着如何除掉这个祸国殃民的大贼。

此时,天子刚刚病愈,准备在未央殿举行盛大的朝会。王允等人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吕布找来同郡的骑都尉李肃,带着十几名亲兵,让他们穿上卫士的衣服,伪装成守卫掖门的士兵。吕布则怀揣着诛杀董卓的诏书,等待着董卓的到来。

终于,董卓大摇大摆地来了。他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还像往常一样威风凛凛。当他走到掖门时,李肃等人立刻冲上前去,对着董卓就是一阵攻击。董卓惊慌失措,大声呼喊:“吕布在哪里?快来救我!”这时,吕布从一旁走了出来,大声说道:“奉天子诏令,今日就是你的死期!”说完,手起刀落,董卓顿时倒在了血泊之中。随后,吕布又下令将董卓的三族全部诛杀。

董卓一死,他的主簿田景见状,急忙跑过去查看董卓的尸体。吕布担心他有什么异动,毫不犹豫地将田景也杀了。这一番举动下来,周围的人都被吓得不敢动弹,现场一片死寂。

在董卓还活着的时候,民间就流传着各种预示他死亡的谣言。有人传唱着“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犹不生”,“千里草”合起来是“董”字,“十日卜”则是“卓”字,意思就是董卓快要灭亡了。还有一首《董逃之歌》,也在大街小巷传唱。甚至有个道士,在布上写了个“吕”字给董卓看,可董卓却没明白这指的就是吕布。

那天,董卓前往未央殿参加朝会,他带着大批的步兵和骑兵,从自己的营帐一直排到宫殿,自己则穿着朝服,在众人的簇拥下前行。结果,他的马突然不肯前进,董卓心里觉得很奇怪,想要回去。可吕布却在一旁劝说他继续前行,董卓这才没有起疑,还在衣服里面穿上了铠甲,以防万一。没想到,这一切都是吕布等人设下的圈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