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64章 董卓死后的乱象

白话三国志 第64章 董卓死后的乱象

作者:诗韵拾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4 来源:小说旗

董卓死后,长安的天空仿佛都变得晴朗起来,原本阴沉的天气瞬间变得日月清净,微风都不再吹拂,仿佛连老天爷都在为这个恶人的死去而感到高兴。董卓的弟弟董旻、侄子董璜以及董氏宗族里的老弱病残,当时都在郿坞。他们得知董卓的死讯后,急忙往回赶,结果半路上就被董卓的旧部们砍杀、射死。董卓的母亲已经九十高龄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惊慌失措地跑到坞门口,哭着哀求:“求求你们饶我一命啊!”可还是没能逃过一劫,被当场斩首。

曾经受过袁家恩惠的门生故吏们,纷纷来到郿坞,将那些死在郿坞的袁家人重新安葬。他们还把董氏一族的尸体收集起来,放在袁家人的坟墓旁边,一把火烧了个干净。董卓的尸体被拉到集市上示众,他向来肥胖,死后尸体里的油脂流了一地,连地上的草都被染成了红色。守尸的小吏看到这一幕,突发奇想,把董卓的肚脐当成灯芯,插上一根大蜡烛,点燃后,那光亮竟然能通宵达旦。就这样,董卓的尸体被当作蜡烛烧了好几天。后来,董卓的旧部们把烧剩下的骨灰收集起来,用一口棺材装了,埋在了郿坞。据说,董卓在郿坞里积攒的财富多得惊人,光是黄金就有两三万斤,白银**万斤,至于那些珍珠、美玉、绸缎以及各种奇珍异宝,更是堆积如山,数都数不清。

董卓一死,长安的百姓们纷纷走上街头,互相庆祝。那些曾经阿谀奉承董卓的人,也都被抓进了监狱,最终死在了狱中。

当时,蔡邕正好在王允家里做客。听到董卓的死讯后,蔡邕忍不住发出了一声叹息。王允听到后,非常生气,指责蔡邕说:“董卓是国家的大贼,他杀害君主、残害大臣,天地都不会保佑他,人神共愤。你身为朝廷大臣,世代都受汉朝的恩惠,国家有难的时候,你不挺身而出也就罢了,如今董卓被上天惩罚,你竟然还为他叹息?”说完,王允就下令把蔡邕抓起来,送到廷尉那里治罪。

蔡邕连忙向王允谢罪,说道:“我虽然算不上忠诚,但也懂得大义。从古至今的安危之事,我听得多了,也常常思考。我怎么会背叛国家去向着董卓呢?刚刚那声叹息,实在是无心之失,希望您能看在我一片忠心的份上,哪怕是在我脸上刺字、让我受刑,也请留下我的性命,让我继续完成汉朝的史书。”很多公卿大臣都爱惜蔡邕的才华,纷纷为他求情。

王允却不为所动,他说:“当年汉武帝没有杀司马迁,结果司马迁写了《史记》,里面有诋毁朝廷的内容,流传到了后世。如今国家正处于衰落时期,战乱不断,我不能让这样的佞臣在年幼的皇帝身边执笔,否则以后我们这些人都会受到他的诋毁。”最终,蔡邕还是被王允杀害了。

不过,对于这件事,后世的史学家裴松之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觉得蔡邕虽然被董卓亲近任用,但他肯定不会与董卓同流合污。蔡邕难道不知道董卓的奸恶吗?他是天下人都痛恨的大恶人,蔡邕听到他的死讯,按道理是不会叹息的。就算真的叹息了,也不应该在王允面前表现出来。裴松之认为这可能是谢承记载有误。司马迁所着的《史记》,对后世有着巨大的贡献,王允说汉武帝应该早点杀了司马迁,这根本就不是有见识的人会说的话。司马迁只是如实记录了汉武帝的过失,并没有诋毁他。王允一向忠诚正直,本不该因为担心被诋毁就冤枉杀害蔡邕这样的好人,这些记载实在是太荒谬了。

在张璠所着的《汉纪》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当初,蔡邕因为上书谈论政事而被流放,他的名声却因此传遍了天下,很多有志向的人都被他的忠义所感动。后来他被赦免回来,却遭到宫中宠臣的厌恶。蔡邕害怕受到迫害,就逃到了海滨地区,在太山羊氏那里寄居了十年。董卓担任太尉的时候,征召蔡邕为掾属,因为他才华出众,很快就被提拔为侍御史、治书御史,短短三天就做到了尚书。后来又被调任为巴东太守,董卓又上奏把他留在朝中,任命为侍中,到了长安后,又担任左中郎将。董卓非常看重蔡邕的才华,对他优厚相待。每次朝廷有大事,常常让蔡邕起草诏书。等到王允要杀蔡邕的时候,很多名士都为蔡邕求情,王允后来也后悔了,想要停止行刑,可那个时候,蔡邕已经死了。

在董卓权倾朝野之时,他的女婿、中郎将牛辅奉命率领军队,屯驻在陕地。牛辅还派遣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分别攻略陈留、颍川等地的县城。一时间,这些地方百姓苦不堪言,饱受战乱之苦。

然而,随着董卓在长安被王允、吕布等人设计诛杀,局势瞬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吕布派李肃前往陕地,打算凭借天子的诏书,将牛辅就地正法。牛辅得知消息后,毫不畏惧,立即率军与李肃展开激战。李肃没想到牛辅如此顽强抵抗,一番拼杀后,他抵挡不住,只能狼狈地逃往弘农。回到长安后,吕布见李肃任务失败,大怒之下,将李肃斩杀。

其实,牛辅这个人胆小怯懦,董卓一死,他心里就慌了神,总觉得自己随时会有危险,整日坐立不安。他常常把辟兵符带在身边,还把斧锧放在身旁,企图借此给自己壮胆。每次会见客人之前,他都要先让相面的人看看对方有没有反意,再通过占卜来预测吉凶,确定没有问题才肯相见。中郎将董越来找牛辅,牛辅就让人给董越占卜,结果得到“兑下离上”的卦象,占卜的人说:“这是火胜金,预示着外面的人要谋害内部的人。”牛辅听后,想都没想,当场就把董越杀了。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个占卜的人曾经被董越鞭打,所以借此机会报复他。

在这混乱的局势下,牛辅的军营里也不安生。一天夜里,有士兵叛逃,这一突发状况让整个军营瞬间陷入了恐慌。牛辅本就心虚,听到军营里的动静,以为士兵们都要背叛他,吓得不知所措。慌乱之中,他只拿了些金银财宝,带着平日里和自己关系亲近的攴胡赤儿等五六个人,匆忙出城。他们向北渡过黄河,可没想到,攴胡赤儿等人见财起意,看着牛辅携带的大量金宝,心中的贪念瞬间占据了上风。在过河途中,他们趁牛辅不备,残忍地将他斩首,然后带着他的首级,前往长安邀功。

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在外征战,等他们回到陕地时,才发现牛辅已经兵败身亡,他们的军队顿时没了主心骨,士兵们人心惶惶,不知何去何从。众人都想各自解散,回家乡去。可是,朝廷并没有发布赦免他们的诏书,而且他们又听说长安城里有人打算把凉州人全部杀光。这消息就像一颗重磅炸弹,让他们又忧又怕,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就在众人焦头烂额之际,谋士贾诩站了出来,他献上一计:不如率领军队向西进发,沿途收拢士兵,壮大自己的力量,然后再杀回长安。李傕等人听后,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采纳了贾诩的建议。他们带着士兵一路向西,所到之处,不断收编散兵游勇。等到达长安时,军队已经发展到了十多万人,势力变得极为强大。

这里面还有个小插曲。胡文才、杨整修都是凉州有头有脸的人物,可司徒王允一直和他们关系不好。李傕反叛后,王允把他们找来,态度十分傲慢,也没有好脸色,只是对他们说:“关东那些鼠目寸光之辈,到底想干什么?你们去把他们叫回来!”胡文才和杨整修表面上答应,实际上却借此机会召集了更多的士兵,然后回到长安与李傕等人会合。

李傕、郭汜等人带着大军抵达长安后,与董卓的旧部樊稠、李蒙、王方等人合兵一处,将长安城围得水泄不通。他们对长安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经过十天的激战,长安城最终还是没能守住,被他们攻破。进城之后,李傕等人与吕布在城中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吕布虽勇,但寡不敌众,最终战败,只能逃离长安。

李傕、郭汜等人占领长安后,彻底暴露了他们残暴的本性。他们纵容士兵在城中烧杀抢掠,无论男女老少,都不放过。一时间,长安城里尸横遍野,百姓们的哭喊声、惨叫声回荡在大街小巷,场面惨不忍睹。那些参与诛杀董卓的人,都遭到了他们的报复。他们把王允的尸体拉到集市上示众,以此来发泄心中的怨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