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65章 李郭之乱祸长安

白话三国志 第65章 李郭之乱祸长安

作者:诗韵拾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4 来源:小说旗

吕布兵败后,在青琐门外驻马,焦急地对王允说:“大人,局势已经无法挽回,您快走吧!”王允却一脸坚定地回答:“安定国家,是我一生最大的心愿。如果不能实现,我愿意以身殉国。如今朝廷的幼主只能依靠我,在这种危难时刻,我怎能苟且偷生?你替我向关东的各位豪杰致谢,希望他们以国家为重。”李傕、郭汜等人攻入长安城后,屯兵在南宫掖门,他们疯狂地屠杀朝廷官员,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都惨遭杀害,死于这场战乱的官吏和百姓更是不计其数。

王允带着天子登上宣平城门,想要躲避战乱。李傕等人来到城门下,假装恭敬地伏地叩头。汉献帝愤怒地斥责他们:“你们怎能如此作威作福,放纵士兵肆意妄为?到底想干什么?”李傕等人却狡辩道:“董卓对陛下忠心耿耿,却无缘无故被吕布杀害。我们只是为董卓报仇,不敢有叛逆之心。等事情结束,我们愿意到廷尉那里去接受惩罚。”王允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能出城与李傕相见,结果李傕毫不留情,将王允以及他的妻子、宗族十多口人全部杀害。长安城中的百姓,无论男女老少,看到这一幕,都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王允,字子师,是太原祁人。他年少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气节,名士郭泰见到他后,对他的才华和品德大为赞赏,惊叹道:“王生前途无量,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啊!”郭泰虽然在当时已经是声名远扬的前辈,但还是主动与王允结交为好友。后来,三公纷纷征召王允,他先后担任豫州刺史等重要官职,还曾征召荀爽、孔融为从事,之后又升迁为河南尹、尚书令。等到他成为司徒,一心扶持王室,坚守大臣的气节,从天子到满朝文武,都对他十分倚重。董卓也曾信任他,将朝廷的事务交给他处理。华峤曾评价说,士人凭借正直立身,依靠谋略成事,秉持大义成就功名。王允当初接近董卓并分化他的权力,寻找时机揭露他的罪行,在当时那种复杂的局势下,他的做法看似与董卓合作,实则是为了拯救天下。他的出发点是忠义,所以接近董卓并非失去正道,分化权力也不算不义,寻找时机更不是奸诈,正是因为他的谋略和大义,才让他的行动最终回归到正道上。

李傕等人在报复完之后,将董卓安葬在郿地。可没想到,葬礼当天,突然狂风暴雨大作,董卓的坟墓被雷电击中,雨水灌进墓室,他的棺椁都被冲走了,仿佛连上天都在对他的恶行表示愤怒。

李傕因这次叛乱,被封为车骑将军、池阳侯,还兼任司隶校尉,持节都督军事;郭汜被封为后将军、美阳侯;樊稠被封为右将军、万年侯。他们三人掌控了朝政大权,在长安城中肆意妄为。而张济则被封为骠骑将军、平阳侯,屯兵在弘农。自此,长安又陷入了李傕、郭汜等人的黑暗统治之下,百姓们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看不到一丝希望。

这一年,韩遂、马腾等人率部归降,来到了长安。朝廷为安抚他们,封韩遂为镇西将军,命他返回凉州;封马腾为征西将军,让其屯兵郿地。然而,看似平静的局势下,一场新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

侍中马宇、谏议大夫种邵和左中郎将刘范等人凑在一起,秘密谋划着一场大事。他们打算让马腾率军突袭长安,自己则在城中作为内应,一举诛杀李傕、郭汜等人,从而夺回朝廷大权,拯救汉室于水火。

马腾接到计划后,立即率领大军向长安进发,很快就抵达了长平观。可没想到,他们的计划泄露了。李傕等人得知消息后,迅速做出反应。马宇等人见事情败露,吓得赶紧逃出长安,躲到了槐里。

樊稠奉命出击,迎战马腾。双方在战场上展开了激烈厮杀,喊杀声震天。马腾的军队虽勇猛,但樊稠指挥有方,马腾渐渐抵挡不住,最终战败,只能带着残兵败将退回凉州。樊稠乘胜追击,又攻打槐里。在他的猛烈进攻下,马宇等人孤立无援,最终都死在了这场战乱之中。

此时的长安及周边地区,也就是三辅之地,原本还有数十万户百姓。但李傕、郭汜等人掌权后,放纵士兵烧杀抢掠,所到之处,城邑被洗劫一空。百姓们陷入了极度的饥饿和困境,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很多人甚至被迫相互残食,人口锐减,曾经繁华的三辅地区变得一片荒芜,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和饿殍遍野的凄惨景象。

有一次,汉献帝看到宫中的宫女们大多没有衣服穿,心生怜悯,想要打开御府,拿出丝绸布匹分给她们。李傕却坚决反对,他不耐烦地说:“宫里面不是有衣服吗,干嘛还要再做?”后来,汉献帝下诏卖掉宫中一百多匹马,让御府和大司农拿出两万匹杂色丝绸,用卖马的钱和这些丝绸,赏赐给公卿大臣以及那些生活困苦、无法生存的贫民。李傕却贪心不足,他声称自己的仓库储备不足,把这些财物全部拉到了自己的军营。贾诩劝他:“这是皇上的旨意,不能违抗。”可李傕根本不听。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傕、郭汜等人内部的矛盾也越来越深,为了争夺权力,他们之间的争斗愈发激烈。

樊稠在追击马腾、韩遂的过程中,曾与韩遂有过一番交谈。韩遂对樊稠说:“这天下局势变幻莫测,谁也说不准以后会怎样。我们之间本来就没有私人恩怨,都是为了朝廷的事。咱们又是同乡,虽然现在有些小分歧,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应该齐心协力。我想和你好好聊聊,再道个别。万一以后有什么变故,咱们还能再见面吗?”说完,两人都下马,走到一起,手臂相交,交谈了很久才分开。

李傕的侄子李利当时也跟着樊稠,他回去后,把看到的这一幕告诉了李傕,还添油加醋地说:“韩遂和樊稠交头接耳,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看起来关系很亲密。”李傕听后,心中顿时起了疑心,怀疑樊稠和韩遂私下勾结,有了异心。

后来,樊稠想要带兵东出函谷关,便向李傕请求增加兵力。李傕觉得这是个除掉樊稠的好机会,于是假意邀请樊稠来开会。就在会议上,李傕突然下令,将樊稠杀害,并吞并了他的军队。

樊稠死后,郭汜和李傕之间的矛盾也彻底爆发了。李傕经常设宴请郭汜喝酒,有时还留他在自己府上留宿。郭汜的妻子担心李傕会和郭汜的婢妾有染,从而夺走郭汜对自己的宠爱,便想着要离间他们。有一次,李傕派人给郭汜送食物,郭汜的妻子趁机把豆豉当成毒药,在郭汜准备吃的时候,她赶紧阻拦说:“这食物是外面送来的,说不定有问题!”还把所谓的“毒药”拿给郭汜看,挑拨道:“一只栖息的鸟窝容不下两只雄鸟,我就知道你太轻信李傕了。”

后来,李傕又请郭汜喝酒,郭汜喝得大醉。他想起妻子的话,心里怀疑李傕在酒里下了毒,吓得赶紧喝了些粪汁来解毒。从那以后,两人之间的嫌隙越来越深,各自整顿兵马,在长安城中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李傕为了掌控局势,竟然将汉献帝劫持到自己的军营里。他命人烧毁宫殿城门,抢夺官署,把皇帝的乘舆、服饰、御用物品等全部搬到自己家中。汉献帝被困在军营里,生活十分困苦。当时正值盛夏,天气炎热,可李傕却不给皇帝和随行的侍臣们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汉献帝向李傕索要五斛米、五具牛骨,想分给身边的人,李傕却不屑地说:“早晚都有饭吃,要米干什么?”然后只给了一些腐臭的牛骨,这些骨头臭气熏天,根本无法食用。汉献帝大怒,想要斥责李傕,侍中杨琦赶忙劝阻说:“李傕是边地之人,习惯了蛮夷的风气。他现在也知道自己犯下了大逆不道的罪行,心里一直很不安。他还想把陛下您带到黄白城去,以发泄心中的怨恨。陛下您还是先忍耐一下,不要轻易暴露他的罪行。”汉献帝无奈,只好听从了杨琦的建议。

李傕把司徒赵温也关在了军营的坞中,因为赵温不与他同流合污。赵温得知李傕想把皇帝转移到黄白城,便写信劝他:“你之前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实际上却屠城陷池,杀害大臣,天下人都对你的所作所为看得清清楚楚。现在你和郭汜为了一点小事就结下深仇大恨,百姓们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朝廷多次下诏,希望你们和解,可你们却置若罔闻。你现在还想把皇帝带到黄白城,我实在是想不明白。《易经》里说,一次犯错是过错,两次犯错就是过分,三次还不知悔改,就会招来灭顶之灾。你不如早点和郭汜和解,带兵回营屯守,这样对上能安定皇上,对下能保全百姓,这难道不是一件大好事吗?”李傕看完信后,气得暴跳如雷,想要派人去杀害赵温。幸好赵温以前的属吏、李傕的堂弟李应极力劝阻,过了好几天,李傕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