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86章 公孙瓒与刘虞的乱世风云

白话三国志 第86章 公孙瓒与刘虞的乱世风云

作者:诗韵拾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4 来源:小说旗

东汉末年,辽西令支,一个看似平凡的边陲之地,却孕育着一段段不平凡的故事。公孙瓒,就出生在这片土地上。他生得一表人才,身姿挺拔,声音洪亮,走在人群中总是格外引人注目。

起初,公孙瓒在郡里担任门下书佐一职。这工作虽不算起眼,可他凭借着自身的才能,很快就引起了侯太守的注意。侯太守见公孙瓒聪慧过人,办事又极为得力,心中十分赏识,甚至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不仅如此,侯太守还送公孙瓒去涿郡,拜在卢植门下研读经书,期望他能有更广阔的发展。

在卢植门下学有所成后,公孙瓒又回到郡里继续担任吏职。命运似乎总爱给人出难题,刘太守因事获罪,被朝廷征召前往廷尉处受审。公孙瓒得知后,毫不犹豫地决定为刘太守驾车,一路上亲自照料刘太守的生活起居,哪怕是粗重的杂役,他也毫无怨言。后来,刘太守被判流放日南。在刘太守启程前,公孙瓒带着酒肉来到北芒,祭祀祖先。他神情庄重,举起酒杯,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往昔我为人子,如今身为臣子,刘太守蒙冤流放日南。那日南之地,瘴气弥漫,此番前去,生死未卜,或许再也无法回来。今日,我便在此与祖先告别。”说完,他跪地拜了两拜,然后毅然起身,眼神中透着决然。在场的人看到这一幕,无不为之动容,纷纷感叹公孙瓒的忠义。

幸运的是,刘太守在流放途中得到赦免,得以平安归来。公孙瓒也因自身的品德和才能,被举荐为孝廉,成为了郎官,之后又被任命为辽东属国长史。

有一次,公孙瓒带着数十名骑兵外出巡视边塞。突然,前方出现了数百名鲜卑骑兵。敌众我寡,情况万分危急。公孙瓒当机立断,带着众人退入一座空亭中。他看着身边略显慌乱的骑兵们,眼神坚定地说道:“今日若不主动出击,我们都得死在这里!”说罢,他手持一支特制的长矛,矛的两头都装有利刃。公孙瓒一马当先,纵马疾驰而出,直冲向鲜卑骑兵。他在敌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手中的长矛上下翻飞,一时间,鲜血四溅。这一番激烈拼杀,公孙瓒杀伤了数十名鲜卑人,可他的骑兵也折损了近半。好在最终成功突围,捡回了一条命。经此一役,鲜卑人见识到了公孙瓒的勇猛,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再轻易入侵边塞。公孙瓒也因这次战功,被调任为涿县县令。

时光流转,到了光和年间,凉州地区贼寇四起,局势动荡不安。朝廷紧急从幽州征调三千突骑,任命公孙瓒为都督行事,让他率领这支部队前去平乱。当大军行至蓟中时,渔阳的张纯却暗中勾结辽西乌丸的丘力居等人发动叛乱。他们在蓟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张纯更是自封将军,妄图割据一方。叛军还接连攻打右北平、辽西属国等地的城池,所到之处一片狼藉,百姓苦不堪言。

公孙瓒带领着自己的部队,与叛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一次次的追讨中,公孙瓒屡立战功,很快就被升任为骑都尉。就连属国乌丸的贪至王,都被公孙瓒的威名所震慑,率领族人前来归降。公孙瓒因功再次升迁,被封为中郎将、都亭侯,随后进驻属国,与胡人展开了长达五六年的对抗。然而,丘力居等人十分狡猾,他们四处流窜,侵扰青州、徐州、幽州、冀州等地,百姓深受其害,公孙瓒虽奋力抵抗,却始终难以彻底将其制服。

此时,朝堂之上也在商议应对之策。众人认为,宗正东海刘伯安,也就是刘虞,此人德高望重,曾经担任过幽州刺史,在当地恩信卓着,深受戎狄的爱戴。若能派他前去镇抚幽州,或许不用大动干戈,就能平定叛乱。于是,朝廷任命刘虞为幽州牧。

刘虞出身不凡,乃是东海恭王的后人。他一生经历坎坷,虽身处乱世,却始终坚守本心。早年在县里担任户曹吏时,就因治身奉职、清正廉洁而声名远扬,后被征召为郡吏,又凭借孝廉的身份成为郎官。在担任幽州刺史期间,他以礼义教化百姓,与戎狄相处融洽,深得民心。后来,他因病辞官回乡,即便身处民间,也从不以名位自居,总是与乡亲们同甘共苦,大家对他都十分敬重。邻里之间若有纠纷,都不去找官府,而是来找刘虞评判。刘虞总是依据情理进行裁决,大家都心服口服。曾经有个人丢了牛,看到刘虞的牛与自己丢失的那头极为相似,便认定是自己的,刘虞也不辩解,直接就把牛给了他。后来,那人找到了自己的牛,深感愧疚,赶忙前来向刘虞谢罪。刘虞在担任甘陵相时,把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之后,他又先后担任尚书令、光禄勋,因其身为公族,却谦逊有礼,被调任为宗正。

刘虞一到幽州,便立刻派遣使者前往胡人部落,向他们阐明利害关系,要求他们交出张纯的首级。丘力居等人听说刘虞来了,心中大喜,纷纷派遣翻译前来表示愿意归附。公孙瓒见刘虞如此轻易就取得胡人信任,心中嫉妒不已,担心刘虞的功劳会盖过自己。于是,他暗中派人在半路上截杀胡人使者。胡人得知此事后,对公孙瓒恨之入骨,但他们对刘虞依然十分信任,便悄悄绕过公孙瓒,前往刘虞处。

刘虞了解情况后,认为叛乱已基本平定,便上奏朝廷,请求裁撤各屯兵,只留下公孙瓒率领的一万步骑屯守右北平。张纯见大势已去,只得抛下妻子儿女,逃入鲜卑。不久后,他被手下的门客王政所杀,王政将他的首级献给了刘虞。朝廷为嘉奖王政,封他为列侯,刘虞也因平叛有功,被拜为太尉,封襄贲侯。后来,董卓进入洛阳,掌控了朝政大权。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对朝廷官员进行了一番大换血,刘虞被调任为大司马,公孙瓒则被封为奋武将军、蓟侯。

东汉末年,朝堂**,董卓专权,搅得天下大乱。关东各路豪杰纷纷举起义兵,意图讨伐董卓,匡扶汉室。董卓见势不妙,竟劫持汉献帝,强迫他西迁长安。在这混乱之际,朝廷征召刘虞为太傅,可由于道路被战火阻断,诏令根本无法送达。

此时,袁绍和韩馥等人商议,觉得当今天子年幼,被奸臣董卓掌控,天下人心惶惶,不知该归附何人。而刘虞身为宗室,声名远扬,在百姓心中威望极高,他们便想推举刘虞为皇帝。于是,袁绍和韩馥赶忙派使者前往幽州,向刘虞表明来意。刘虞一听,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他义正言辞地拒绝道:“你们怎能说出这般大逆不道的话!我深受国家的恩典,如今天下大乱,我未能竭尽全力为国除害、洗刷耻辱,只盼着各州郡的忠义之士能齐心协力,西进救援天子。你们却妄图谋反,难道要玷污我这忠臣的名声吗?”使者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地回去复命。

袁绍等人仍不死心,又劝说刘虞暂领尚书事,秉承皇帝旨意封官拜爵,刘虞依旧坚决不从。不过,考虑到局势复杂,他还是选择与袁绍等人保持联合的关系。袁绍和韩馥不死心,派故乐浪太守甘陵张岐带着劝进的文书去见刘虞,再次劝他称帝。刘虞厉声呵斥张岐,张岐吓得浑身发抖,只能狼狈退下。

当时,有不少怪异之事发生。天上有四星汇聚在箕尾星宿的位置,韩馥便称这是祥瑞之兆,预示着神人将在燕地出现。还有人说,济阴有个叫王定的男子得到一枚玉印,上面刻着“虞为天子”四个字。更有甚者,说在代郡看到两个太阳同时升起,认为这是刘虞即将取代汉献帝的征兆。袁绍将这些消息告诉了袁术,可袁术心中早有自己的盘算,他暗自怀有不臣之心,并不希望国家有一个年长且贤明的君主,于是表面上打着正义的旗号,拒绝了袁绍的提议。袁绍不死心,又私下派人劝说刘虞,刘虞态度坚决,认为国家正统不可随意更改,身为臣子,绝不能有这样的念头,甚至打算逃到匈奴去,以表明自己的决心,袁绍等人这才作罢。此后,刘虞依旧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向朝廷进贡,态度愈发恭敬。就连外国的羌、胡部落送来的贡品,哪怕道路险阻,他也想尽办法派人送到京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