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的一天,天刚破晓,陈家村口的路边早早搭起了两溜长桌,上面摆满了瓶装蜂蜜、三种口味的水果罐头——山楂、苹果、橘子,一应俱全。村支书陈老顺手拿着喇叭来回吆喝:“今天是咱村第一回群众试吃会,供销社副食店的老采购亲自来,谁家人手闲着的,都给我过来尝尝!”
芳兰披着一件旧外套,一大早就在蜂场指挥,安排工人分批运货、摆放、擦瓶,动作利索得像个“老业务员”。
“标签朝前,瓶身擦净,蜂蜜瓶底不能有糖霜沉积!”她一边指挥一边自己弯腰擦拭,身后几个女社员也跟着忙前忙后。
陈鹏飞走过来,朝她递了一瓶温水:“歇歇吧兰子,这活都快变成你的专场了。”
芳兰没接水,只低头用额头抵了下他的肩膀,轻声说:“今天争口气,争下个大单。”
上午九点,县供销系统的采购代表团到了。
为首的是副食店的采购老王,一边拍照一边感慨:“你们这包装都赶得上厂货了,关键是料实在。”他打开一瓶蜜,舀一小勺放嘴里,嘴角立刻上扬,“嗯,这是真蜜!”
旁边的山楂罐头一打开,酸香扑鼻。几个代表一尝,全都眼睛一亮。
“这苹果片不硬,甜而不腻。”
“这橘子罐头汁多,颜色还正。”
“你们这罐头,是家里老人的最爱!”
老王当场就拍了板:“鹏飞,我们副食店一个月先要三批,每批各类罐头一千瓶,蜂蜜一百箱。你们供得上不?”
陈鹏飞眼神一凛:“只要你们别压价,质量保证、供货保证,月底就能第一批交货。”
老王笑了:“价格好说,只要你们不掺假,不涨价,副食店长期收。”
村里人围观的越来越多,听说要下这么大订单,纷纷鼓起掌来。
陈鹏飞趁热打铁:“我宣布,从今天起,罐头厂、蜂场将招收第二批工人,原来记工的按等级涨分,做得好的,还要选作生产骨干,年底再评先进!”
“我家儿媳妇干得可好了!”刘秀华第一个喊出来。
“我家老头子剥果皮快,我也报个名!”
人群沸腾起来。
老王见状,满意地点点头:“人心齐,这活就成。陈厂长,你们这个村啊,不像村,是个准厂子。”
——而这句话,也被记者同行随手记进了本子。当天县广播站就放了出去,题目就叫:
《陈家村的副食奇迹:罐头和蜂蜜点亮新农村》。
试吃会结束那天,芳兰坐在蜂箱边的石墩上,一口气没歇下来,脸上却写满了骄傲。
陈鹏飞把工人们送走后,走过来蹲下看她:“累吗?”
芳兰看了他一眼,轻轻摇头:“不累,这一天,我一口气能吃下两碗面。”
“走,回家。我给你下面吃。”陈鹏飞咧嘴笑。
太阳照在他们身上,两人的影子在蜂箱间拉得很长。
而这场“副食奇迹”,才刚刚开始。下一步,是镇里、是县里、是未来更大的市场——但对陈家村来说,他们已经迈出了最艰难的第一步。
陈鹏飞搀着芳兰往回走,村道两边还有人三三两两议论着今天的试吃会,不少人干脆围了上来,边问边拍肩:“鹏飞,你说副食店那边要几千瓶罐头,这得多少人手啊?咱家那小子闲着呢,能不能也去干点?”
陈鹏飞边走边点头:“都能来,明天我把岗位贴出来,谁愿意干、谁能干、谁干得好,明明白白写清楚,谁也不吃亏。”
旁边一个大爷眯着眼笑:“我寻思着你小子这几天走路都带风,跟咱早些年村长带民兵修坝那劲儿一样。”
“哪有那么夸张!”陈鹏飞憨笑着,“我也就想着,咱这辈子不能就一辈子种田卖柴嘛,是吧?这蜂蜜、罐头,要真能卖出去了,说不定咱村明年还真能修条柏油路!”
“柏油路?”人群又是一阵喧哗。
“真的假的?”
“那得多少钱呐?”
“修路还得批文呢!”
陈鹏飞一顿,回头扫了一圈,眼神坚毅:“你们记着吧,咱陈家村今天能卖蜂蜜、卖罐头,明天就能修路、通车,再往后,咱们的货能上火车、上飞机!”
“哎哟喂,那我得赶紧多干点,争个工分头牌!”有人高声嚷道。
陈鹏飞带着芳兰进了家门,陈奶奶早就端着饭等着:“兰子你今天别下地了,饭我做好了,菜是你最爱吃的酸菜粉条。”
芳兰接过碗,一脸不好意思:“奶,我还得去蜂场交班……”
“交啥班,饭都不吃?这村里现在谁不晓得你是‘李主任’,你主任也得吃饭!”
一家人围在热腾腾的饭桌前,陈建祖夹了口菜说:“鹏飞啊,我今天出去转了一圈,听说镇上的干部也准备来看看你们这套流程,说是想搞个‘乡村产业观摩会’。”
“观摩会?”陈鹏飞一愣,“咱村这点事也能观摩?”
“怎么不能?”周霞哼了一声,“你们现在是‘样板村’,供销社那边都发话了,说你这蜂蜜罐头是‘优中选优’,镇里不来沾点光都说不过去。”
“行啊。”陈鹏飞咧嘴一笑,眼神却变得认真,“那我得准备准备,得把流程板子、工人排班、产品展示再精细点,让人家一看就信服。”
饭后,芳兰一边擦碗一边说:“鹏飞,咱家那两箱蜂该分箱了,你要不抽空和我去一趟?”
“明早去,我亲自去。等厂那边交接完,我带上陈东一块,干脆也把后山那块地标出来,看看能不能扩建个蜂箱场地。”
“嗯。”芳兰点点头,又笑着补了一句,“到时候你别说我瞎折腾啊。”
“你折腾得对。”陈鹏飞走过去,在她额头轻轻一点,“你现在可不是我媳妇,你是李主任,是带着全村女工往前走的主心骨。”
芳兰脸红了,转过头去:“去你的,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夜幕降临,窗外星星点点,陈家村静了,但空气中却仍弥漫着蜜香和**辣的希望。
第二天一早,陈鹏飞把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岗位安排贴在村口的墙上,大喇叭响起:
“陈家村罐头厂、蜂场第二批工人正式招募,凡愿参与者,按贴示报到,岗位有赏,干得出色者年底评优,待遇另计!”
试吃会的热度还未消散,陈家村,已经在奔向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