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回六零开网店,我带全家丰衣足食 > 第52章 镇里来人·观摩团震惊陈家村

三天后,陈家村再一次热闹非凡。

早晨八点不到,村口小路就被清扫得干干净净,两侧挂起了用红布写的大字横幅:“热烈欢迎镇党委领导莅临指导!”、“蜂蜜罐头双线出击,陈家村产业兴村!”——这些话,都是陈鹏飞昨晚亲自提笔写的。

陈支书换上了一件平时不穿的蓝制服,站在村口搓着手:“这次镇里不光书记要来,还有供销系统、农业站、镇企业办、妇联都派人来,听说连咱片区那个市里的指导员都一起带下来了。”

“这么多部门?”陈鹏飞惊了一下,“那得安排接待啊,祠堂那边布置得怎么样了?”

“芳兰早就去盯着了。”陈支书眯眼一笑,“你媳妇这人啊,是块宝。”

上午九点整,一辆中巴车慢慢驶入村口,车门一开,镇党委书记带头下车,后头一溜人,穿着制服的、拎着文件包的、拿着相机的,一下走出十多位干部。

“欢迎欢迎!”陈支书带头迎上去,“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到咱陈家村视察指导!”

镇书记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姓韩,眼睛不大却炯炯有神。他下车第一句话就笑道:“早就听说你们陈家村搞出动静了,这次我们可不是来挑毛病的,是来取经的!”

“那敢情好。”陈鹏飞连忙上前,递上自己刚打印好的试点介绍材料,“这上面是咱村目前蜂场、罐头厂的运行流程、人员架构和财务估算,领导们先看看。”

“哟,还整得这么规范?”供销社副站长翻了几页,不住点头。

“来,我们先去蜂场看看!”陈支书带头往后山走。

蜂场那边早就整理得一丝不苟,几十口蜂箱一字排开,旁边有简易操作棚、清洗区、晒瓶区,妇女们穿着统一围裙,正忙着处理当天的蜜脾。

芳兰正在跟几个女工讲解蜂巢判断:“你们看这个,封盖整齐,说明蜜熟得好,剪下来;这个湿的还多,得再等几天。”

镇妇联主任一听,连连点头:“这队伍带得有模有样啊!”

“李主任,我们能不能请你去镇里女工会上做个交流?”有人现场提议。

芳兰一愣,看了眼陈鹏飞,他朝她点点头。

“我……我可以试试。”她略带羞涩地答应。

镇书记转了一圈,忍不住道:“这个蜂场,已经超过不少镇办企业的标准化水平了。”

“咱还在发展期,等过了这个秋天,准备扩建一批新蜂箱。”陈鹏飞补充说。

“好!我们镇里这次就拿你们作样板,下周就开会推广你们的模式!”书记拍了拍他的肩,“不过你得准备好一份详细流程材料,等会上给其他村做介绍。”

“明白!”陈鹏飞应得干脆。

一行人又去了罐头厂,手工加工区里依旧热火朝天,新装瓶的一排山楂罐头刚摆好,甜酸的果香扑鼻。

镇农业站那边连拍了好几张照片,有人感慨:“这哪里像农村罐头?这直接能进城!”

巡视结束后,书记临走前在村口做了个简短讲话:

“陈家村用蜂蜜和罐头,打开了一条新路子!我们鼓励全镇各村学习陈家村经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掌声雷动。村民们围着看热闹,有人小声嘀咕:“陈家村,真成样板了?”

陈鹏飞站在人群边上,看着镇书记上车离开,芳兰站在他身侧,眼神有些恍惚。

“怎么了?”他低声问。

芳兰摇摇头,低声回:“没什么……只是有点不敢相信,咱俩真就把这摊子撑起来了。”

陈鹏飞看着远去的车影,语气平静却坚定:“别不信,这才刚开始。下一个,是村企合作、乡镇订货、统一品牌、镇办加工。我们得把陈家村三十年后的人路,都修出来。”

芳兰抬头看他,轻轻笑了:“那你陈厂长,得加油了。”

“你李主任,不能掉链子啊。”

阳光洒在他们脸上,远处的蜂箱闪着金光,风从山那头吹过来——新陈家村,正走在振兴的路上。

陈鹏飞话音刚落,身后便传来一阵热闹的脚步声。回头一看,是几个村里的年轻人拉着一车新到的果子,大声嚷嚷着:“厂长,橘子到了!后山那块地今年收得早,果子皮薄汁多,您瞅瞅!”

他赶紧上前翻了两筐,果子颜色正,分量足,不由点头:“这批橘子拿去罐头组那边,今天就试加工。”

说完,他看了一眼芳兰,低声道:“你盯着这边,我去祠堂那边把流程板再修一修,明儿可能还有记者来拍。”

“嗯,你去吧。”芳兰也不抬头,正用记号笔在台账上标注各批次标签分配数量。

陈鹏飞转身一路小跑,心里盘算着这几日的进度。镇里来人是喜,但也是压。他知道,一旦成了“样板”,就得担着这份“样子”走到底,干不得半点虚的。

祠堂加工区此刻也没闲着。陈东带着几个年轻人正在调试新到的灶台,陈强站在外头擦瓶、码货。见陈鹏飞来了,笑着喊:“哥,老王家送来的玻璃瓶到了,足足两麻袋,个头比以前大点,但封口更紧实。”

“好,先别动,拿两个来我看看。”陈鹏飞蹲下身,接过一个瓶子,对着阳光细看一圈,满意地说,“这批可以,灌果子切块大小要重新定个标准,回头你把数据写下来,交芳兰那边归档。”

“成。”陈强应了一声,继续忙活。

陈鹏飞走进祠堂内部,那块用来展示罐头制作流程的黑板被擦得干干净净。他掏出粉笔,重新写下五个大字:“陈家村标准”,下面一条条标注罐头流程、消毒规范、标签管理、工人排班……写着写着,他忽然想起了当年学校里的班级荣誉栏,那时候他只是个吊车尾的学生,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在村里写下一块“标准”。

外头的风吹进来,把屋角的布帘轻轻掀起,阳光斜照在他字迹密密的黑板上。他站在那里,怔了好一会儿。

一声熟悉的呼喊打断了他的沉思:“鹏飞!蜂场那边来电话,说镇里的女工队要派代表来跟芳兰取经!”

“啥?”陈鹏飞一愣,“刚走三天,就回头要人?”

“不是要人,是想请李主任下周去镇里搞个经验分享,还说要让她带样品过去展示!”

陈鹏飞忍不住笑了出来:“行,这回芳兰出风头了。”

他快步走回蜂场,在半路上远远看见芳兰正拿着一沓纸和两个镇干部说话,那神态、那从容,哪里还有一丁点儿从前那个村妇的影子?

陈鹏飞站在路口,看着她一边讲着蜂蜜品控流程,一边转身指挥身边女工操作。那一瞬间,他忽然明白了——他们不是在办什么“蜂蜜厂”、“罐头厂”,他们是在把一整条村的命运,一点一点,从土里翻上来,晒干净,熬成果酱,封进瓶子里,贴上标签,然后送出去,换回来一条崭新的路。

“李主任!”他高声喊了一句。

芳兰回头,冲他挥了挥手:“干啥?”

“回家吃饭!”

她笑了笑:“不饿,我再干一会儿。”

“那我等你。”

风吹过山口,带着蜜香与桂花香。陈鹏飞站在山坡上,望着那一排排蜂箱与一瓶瓶新蜜,心里头只剩一句话——

这村,真的活过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