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明远回家 > 第9章 归鸿

明远回家 第9章 归鸿

作者:林和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0 10:27:23 来源:小说旗

四月的雨敲打着窗户,许明远在地下工作室里仔细研究\"归鸿\"风筝的设计图。灯光下,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标注显得格外清晰——蓝志远工整的黑色笔迹与许建国洒脱的红色修改意见交织在一起,像是两位父亲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抗风性能测试:7级风条件下骨架变形率0.3%...许兄,这个数据可靠吗?\"蓝志远的笔迹旁画着一个小小的问号。

\"实验室模拟12次,实地测试3次,数据一致。材料问题已解决,见附件。\"许建国的回复干脆利落。

许明远翻到附件页,发现那里本该有材料样本的位置空空如也。他找遍整个文件夹,只在最后一页发现一行小字:\"样本随信寄出,藏于《机械设计手册》扉页夹层。\"

那本《机械设计手册》!许明远三步并作两步冲上楼,从书房取出养父的遗物。书的扉页看起来毫无异常,但当他用手指轻轻摸索时,察觉到了几乎不可感知的厚度变化。用裁纸刀小心挑开,一层近乎透明的薄膜出现在眼前。

它薄如蝉翼,却无论如何折叠都能瞬间恢复原状。许明远想起养父临终前说的话:\"那个人...眼里有和我一样的眼神...\"现在他明白了,那是执着于同一个梦想的眼神。

\"爸爸,这是什么?\"小满不知何时站在了门口,手里拿着半成品的龙风筝。

\"这是...一种很特别的材料。\"许明远小心地将薄膜展开,\"轻得像空气,却比钢铁还结实。\"

小满伸出小手轻轻触碰:\"星星爷爷说,这是用'月光和蜘蛛丝'做的。\"

许明远的手顿住了:\"爷爷在梦里告诉你的?\"

\"嗯!\"小满认真点头,\"他说这是他和许爷爷一起发明的,可以让风筝飞过大海,去找姑奶奶。\"

姑奶奶?许明远脑中闪过一个念头。他迅速回到地下室,重新检查那些信件。在一封泛黄的信封里,他找到了答案——1988年,蓝志远收到一封辗转来自香港的信,寄信人署名\"雅芬\",信中称呼蓝志远为\"大哥\"。

\"...自民国三十八年一别,已近四十寒暑。母亲临终前仍念叨着你的名字,将你儿时做的竹蜻蜓紧握手中。我现居高雄,每年清明都在西子湾放飞写有你名字的风筝,盼它能飘过海峡...若大哥得见此信,请务必回音...\"

信封里还夹着一张照片:一位面容与蓝志远有七分相似的中年女子站在海边,手中举着一只简易的燕子风筝。照片背面写着\"1987年摄于高雄西子湾\"。

许明远的心脏狂跳。他竟然在台湾有位姑妈!父亲从未提起过,也许是因为那个两岸隔绝的年代,相认只会给双方带来麻烦。

\"明远?\"李玉芹的声音从楼梯传来,\"我煮了银耳羹,你们...\"她的目光落在许明远手中的照片上,话语戛然而止。

\"妈,您认识这位女士吗?\"许明远举起照片。

李玉芹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雅芬!志远的小妹!\"她快步走过来,手指轻抚照片,\"志远平反后一直想联系她,但那时候...\"她的声音低下去,\"太难了。\"

\"他们后来联系上了吗?\"许明远追问。

李玉芹点点头,转身走向卧室。片刻后,她拿着一个铁盒回来:\"志远从不让我看这些,说知道得越少对我越好。\"她打开铁盒,里面是一叠用橡皮筋捆着的航空邮件。

许明远小心地解开橡皮筋。最上面一封的邮戳显示\"1992年\",寄件人地址是\"台湾高雄\"。

\"...大哥,收到你的信我哭了整整一夜。四十三年了,我终于不是没有根的人...随信附上我和丈夫、儿子的全家福。儿子取名'思远',就是思念大哥的意思...\"

信中还提到,蓝雅芬的丈夫是高雄风筝协会的理事,她每年都会组织\"海峡风筝节\",用这种方式寄托对大陆亲人的思念。

许明远一封封翻阅,时间跨度从1988年到2015年。信件内容从最初的激动相认,到后来的家常琐事——雅芬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开了家风筝工艺品店;蓝志远评上了高级工程师,收养了一个男孩...

最后一封信写于2015年:\"...大哥,医生说我的帕金森病在恶化,可能没多少清醒时间了。思远答应会继续我们的风筝之约。如果有一天'归鸿'真的飞过海峡,请告诉它,小妹一直在等...\"

信纸上有明显的泪痕。许明远翻到信封背面,发现父亲用铅笔写着一行小字:\"材料突破在即,一定要完成。\"

雨不知何时停了,一束阳光穿过窗户,正好照在工作台上未完成的\"归鸿\"风筝上。许明远突然明白了父亲和养父毕生追求的是什么——不仅是一项技术突破,更是一座跨越海峡的亲情之桥。

\"妈,我想完成'归鸿'。\"许明远说,声音有些哽咽,\"然后带它去厦门。\"

李玉芹的眼睛湿润了:\"志远常说,等'归鸿'完成,要带我去鼓浪屿看日落...\"她轻声哼起《鼓浪屿之波》,调子有些走音,却格外动人。

接下来的周末,许明远全身心投入到\"归鸿\"的制作中。养父留下的新型材料完美契合设计要求,而父亲的结构图精确到每一根骨架的弧度。小满成了得力助手,她能准确指出哪些部分需要调整——\"星星爷爷说这里要再弯一点点\"。

最神奇的是,当许明远为如何在风筝上装载信件发愁时,小满拿着龙风筝跑过来:\"爸爸,爷爷说可以像这样!\"她按下龙眼睛处的机关,风筝腹部弹出一个微型舱室。

许明远立刻检查\"归鸿\"的设计图,果然在不起眼的角落发现蓝志远标注的\"信件舱\"三个字,旁边画着和龙风筝机关相似的简图。按照提示,他在风筝主体内部找到了隐藏的机关,完美解决了信件装载问题。

四月底,\"归鸿\"终于完工。翼展两米的风筝主体呈鸿雁造型,通体银白中透着淡淡的蓝。最精巧的是双翼结构——采用许建国的材料科学理论,能够根据风力自动调整角度;而骨架则完全按照蓝志远的设计,在保持轻巧的同时具备惊人的抗风能力。

\"它真漂亮。\"李玉芹抚摸着风筝的翼面,眼中闪着泪光,\"志远和建国会为你骄傲的。\"

许明远在信件舱里放了三样东西:一张蓝志远、许建国和他三人在西北的合影;一封写给蓝雅芬的信;还有一小包家乡的泥土——这是李玉芹的主意,\"让雅芬能摸摸故乡的土\"。

五一假期,许明远带着\"归鸿\"和李玉芹、小满来到厦门。他们选择了距离金门最近的环岛路沙滩作为放飞地点。天气格外晴朗,海风平稳,正是放风筝的理想条件。

\"爸爸,星星爷爷也来了!\"小满突然指着天空说,\"他在那朵云里朝我们笑呢!\"

许明远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确实有一片形似笑脸的云朵。他深吸一口气,举起\"归鸿\":\"准备好了吗?\"

海风迎面吹来,许明远松开手,\"归鸿\"立刻腾空而起,像一只真正的鸿雁般冲向蓝天。他小心地放着线,看着银蓝色的风筝越飞越高,渐渐变成海天之间一个小点。

\"再高些...\"许明远喃喃自语,继续放线。就在这时,一阵突如其来的强风袭来,风筝线猛地绷紧。

\"小心!\"李玉芹惊呼。

许明远感到线轴剧烈震动,线绳在手指上勒出深深的红痕。他本能地抓紧线轴,却听见\"啪\"的一声脆响——线断了。

\"不!\"许明远眼睁睁看着\"归鸿\"随风飘向大海深处,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两位父亲毕生的心血,承载着两岸亲人思念的风筝,就这样消失在茫茫海天之间。

小满却拍起手来:\"星星爷爷说,断线的风筝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许明远望着空荡荡的天空,一种奇怪的感觉涌上心头。也许小满是对的,也许有些联系不需要线来维系。

回到酒店,许明远辗转难眠。深夜,手机突然响起——是一个陌生的国际长途。

\"请问是许明远先生吗?\"电话那头是带着台湾口音的男声,\"我是高雄风筝协会的蓝思远。\"

许明远猛地坐直身体:\"蓝...思远?\"

\"是的。今天下午,有一只银蓝色的鸿雁风筝落在我们协会门口。\"对方的声音有些颤抖,\"风筝里有封信和照片...我看到我母亲的名字,还有舅舅的照片...\"

许明远感到眼眶发热:\"那是'归鸿',我父亲和养父设计的...\"

\"我知道!\"蓝思远激动地打断他,\"母亲生前常说,舅舅总有一天会让风筝飞过海峡...许先生,我能叫你表弟吗?\"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海上,银光洒满房间。许明远走到窗前,仿佛看见海峡两岸,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仰望着同一片星空,他们的手中各握着一根断掉的风筝线,而线的另一端,终于在四十年后重新系在了一起。

\"当然,表哥。\"许明远轻声回答,泪水无声滑落。

电话那头传来压抑的抽泣声,然后是蓝思远哽咽的话语:\"表弟,欢迎回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