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 > 第121章 刘备来访

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 第121章 刘备来访

作者:辛西娅158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0 16:01:26 来源:小说旗

次日清晨,王镜踏入陶谦府邸,空气中弥漫着苦涩的药香。

屋内昏暗,陶谦半靠在榻上,脸色苍白,眼窝深陷。

“陶公。”王镜轻声唤道,在榻边坐下。

陶谦缓缓睁开眼,浑浊的目光落在她脸上,嘴角勉强扯出一丝笑:“仙……使君来了。”

王镜微微颔首,仔细打量着陶谦的气色。

“陶公近日可有好转?”

王镜伸手搭上他的脉搏,指腹下的跳动微弱而紊乱,仿佛一盏即将燃尽的油灯,只剩最后几缕残焰。她心中了然,油尽灯枯,药石无医。

陶谦重病,一是因年近六十身体衰弱,二是徐州内外交困,长期重压拖垮了他。

即便拥有妙手回春之能,王镜对此也无能为力。

陶谦苦笑着摇头:“年岁不饶人啊。自开春以来,这身子骨就一日不如一日。”

他咳嗽两声,继续道:“如今州务都劳烦王使君代管,实在过意不去。”

“陶公言重了。”

王镜收回手,仍温声道:“多思无益,忧虑伤身,陶公安心休养。我已派人去寻访名医华佗。他医术高明,定能助使君早日康复。”

陶谦目光微动,望向窗外熹微的晨光:“华佗……”

仙人之术尚且无用……凡人的医术,又能如何?或许……只有将死之人,才能窥见天机。

他顿了顿,似是想说什么,最终只是轻叹:“有劳使君费心了。”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疲惫地合上眼,仿佛连说话的力气都已耗尽。

王镜注意到他欲言又止的神情,却也不便多问。

片刻后,她起身告辞。

……

午后,王镜策马来到城郊的田野间。

她利落地翻身下马,靴子踩在松软的田埂上,发出轻微的沙沙声。沿途的农人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恭敬地向她行礼致意。

田野里散布着数十个竹编的围栏,里面挤满了毛茸茸的小鸡小鸭,正叽叽喳喳地啄食着农人撒下的谷粒。几只胆大的小鸭子扑棱着翅膀凑到围栏边,歪着小脑袋好奇地打量着这位陌生的来客。

王镜蹲下身,伸出食指轻轻点了点一只小黄鸭的喙。小家伙不但没有躲闪,反而亲昵地蹭了蹭她的手指。

“多吃点。”王镜一边说着,一边亲手将桑叶撕碎撒进食槽里。

用桑叶拌谷喂鸭,能让它们长得更壮实。这些小家伙可是将来对付蝗灾的主力军,自然要好生照料。

一旁的农官恭敬禀报:“使君,这批雏鸭长势极好,再过半月就能散养了……”

王镜面露欣慰之色,微微颔首,正要开口,忽听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她抬眼望去,只见官道尽头尘土飞扬,三骑疾驰而来。

三人勒马停驻,翻身而下,朝她快步走来。

为首一人约莫三十岁上下,身量修长,面容温润,双耳垂肩,他头戴素色纶巾,身着褐色长衫,腰间只系一条寻常布带,虽衣着简朴,眉宇间却自有一股沉稳气度。

在他左侧,站着一个身高九尺的魁梧大汉,面如重枣,长须及胸,一双丹凤眼炯炯有神,不怒自威。他身披绿袍,腰悬宝刀,气质凛然不可侵犯。

右侧同样是一个肩宽背阔的壮汉,身长八尺有余,剑眉星目,鼻若悬胆,一身玄色劲装,腰间别着一对镔铁短戟,行走时龙行虎步,整个人犹如一柄出鞘的宝刀,锋芒毕露却又英气逼人。

王镜瞳孔微微收缩。

这般形貌,这般气势——刘备?关羽?张飞?

她面上不动声色地问道:“三位是……”

为首的男子恭敬一礼:“平原相刘备,见过王使君。这两位是某的结义兄弟,关羽、张飞。”

身后二人随之行礼。

果然!

王镜虽然早有猜测,但亲耳听到这三个名字,仍感到惊讶。

历史上的蜀汉之主,威震华夏的武圣,还有那喝断当阳桥的猛将。

她的目光在三人身上不着痕迹地扫过。刘备谦逊,关羽雄武,张飞豪烈,此刻他们尚是初出茅庐,但已然显露英雄气概。

王镜语气平和:“原来是刘府君。不知三位远道而来,所为何事?”

刘备再次拱手,诚恳道:“备久闻王使君协理徐州,防旱治蝗,仁德之名远播。备虽在平原,亦心向往之,故特来拜会,还望使君不吝赐教。”

“刘府君过誉了。民生多艰,在其位谋其政罢了。”

王镜微微一笑:“来者是客,此处日头正烈,不如移步遮阳之地详谈。”

刘备眼中闪过一丝喜色:“如此,叨扰了。”

几人来到一间简朴的农舍,农人奉上粗茶。

王镜端起粗陶茶碗,轻轻吹散热气,浅啜一口。她神色自若,丝毫不显嫌弃。

刘备见状,心中更添几分敬意。他见过不少官吏,稍有身份者便讲究排场,非名茶不饮,非精器不用。而眼前这位王使君,却能坦然接受乡野粗茶,足见其心性。

王镜放下茶碗,四人开始闲谈。

茶香袅袅中,刘备叹了口气道:“……说来惭愧,备本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然家道中落至织席贩履为生。这些年来辗转各地,却始终未能建功立业,如今见使君勤政爱民,更觉汗颜。”

“如今天下动荡,备每思及高祖创业之艰,未尝不痛心疾首……”说罢,眼中竟隐隐泛起泪光。

王镜摆了摆手道:“刘府君忧国忧民,有此心志,他日必成大器。汉室能有你这般忠良之后,实乃幸事。”

刘备微微一笑,继续道:“使君此言,备愧不敢当。”

“备早年曾拜在卢植先生门下求学,与公孙伯圭同窗数载。说来也巧,听闻卢师如今正在使君治下的丹阳担任太学令,伯圭兄亦与使君素有往来。”

王镜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她自然明白刘备这番话的用意——既是表明自己的师承渊源,又巧妙地拉近彼此关系。

王镜不动声色地点头道:“原来刘府君是卢公高徒,又与公孙将军同窗,这倒是难得的缘分。”

“卢公在丹阳讲学,常与我论及天下大势。公孙将军镇守北疆,去岁还曾来信呈献贺仪……不想今日竟能得见卢公另一位得意门生。”

刘备见王镜态度和善,语气更加恳切:“卢师常教导我们,为官当以民为本。今日见使君体察民情,亲力亲为,方知何为真正的心怀仁义,爱民如子。”

就这样,在看似随意的闲谈中,双方的关系不知不觉拉近了许多。

茶过三巡,刘备目光投向窗外,长叹一声,声音低沉而诚恳:“备虽蒙公孙伯圭收留,然蹉跎至今,未能一展抱负。每每思及先祖基业,未尝不辗转反侧。”

关羽、张飞闻言,眼中俱是闪过一丝黯然。

随后,刘备看向王镜,定定道:“今日得见使君,方知何为真豪杰。使君治下百姓安居,五畜兴旺,此等治世之才,实令备钦佩不已。”

他忽然整衣正坐,郑重其事地拱手道:“徐州乃天下要冲,备虽才疏学浅,愿效犬马之劳,助明公安民济世。若有驱使,万死不辞!”

王镜闻言,指尖在茶碗边缘轻轻摩挲。

刘备在向她投诚。

他此刻正处于事业低谷,正在寻找新的出路。而自己的出现,显然给了刘备新的选择。

王镜的目光在刘备三人身上细细打量,心中权衡:刘备素有仁德之名,关羽、张飞皆是难得的将才,若能善用,确实可保徐州安宁。但想到他们毕竟是公孙瓒旧部,贸然收留恐有不妥。

王镜斟酌着,缓缓开口:“刘府君,公孙将军那边……”

刘备会意,立即拱手道:“使君不必多虑。伯圭帐下猛将如云,赵云、田豫等皆当世英才,多我们兄弟不多,少我们兄弟不少。”

“……况且在伯圭处虽好,终究不如在使君麾下海阔天空。”

王镜闻言轻笑,这刘备果然善于言辞。她注意到关羽微微颔首,张飞更是连连点头,显然三人早有共识。

“既如此……”王镜略作沉思,随后沉吟道,“不如这样,刘府君可暂以客将之名驻守小沛。此地乃徐州北境门户,既可练兵备灾,又不至让公孙将军面上难堪。”

刘备眼中精光一闪,立即明白这是两全之策。他郑重拜谢:“使君安排周全,备定当尽心竭力!”

王镜起身相扶,顺势在刘备耳边低语:“玄德且安心练兵,待时而动,自有大任相托。”

这话说得意味深长,既暗示将来重用,又留有余地。

刘备心头一震,深深一揖:“备必不负使君厚望!”

随后,他正色道:“使君容禀,二位贤弟与备当年在涿郡桃园结义,誓同生死,云长善使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有万夫不当之勇。翼德丈八蛇矛使得出神入化,所向披靡……今日既决定追随使君,自当让使君知晓我等斤两。可否容他们略展身手?”

王镜饶有兴致地点头:“正想一睹二位将军风采。”

关羽闻言起身,丹凤眼精光乍现。他走到院中,将长袍下摆掖在腰间,突然一声清啸,青龙刀化作一道青光。但见刀影重重,刀锋凌厉,竟将飘落的柳叶尽数劈为两。

张飞抄起院中的石碾子舞得呼呼生风。忽然暴喝一声,竟将碾子抛向三丈高空,待其落下时,以丈八蛇矛将碾子打得粉碎。

王镜看得真切,不禁抚掌赞叹:“真乃虎将!有关张二位将军相助,何愁徐州不固?”

刘备见王镜神色,知事已成,清了清嗓子:“从今往后,我兄弟三人任凭使君差遣!”

“关某愿效犬马之劳!”

“飞愿誓死跟随。”

后续,王镜安排刘备部曲暂编入徐州军,拨付粮械,令刘备督小沛屯田、剿匪。关羽巡淮水防务,张飞训新兵,皆授校尉之衔以安其心。

【叮——成功获得信仰值30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