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长生路漫漫,吾上下求索 > 第1章 传世的鼎,长生的鼎

长生路漫漫,吾上下求索 第1章 传世的鼎,长生的鼎

作者:封侯书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0 16:01:27 来源:小说旗

【因为部分读者反映本书设定有问题,所以我先把部分人捋不清楚的设定摆在前面,觉得没必要提前了解的读者可以直接看正文。】

【为了这本书,我光是细纲就弄了快十万字,真的很用心,大家可以多看会儿、多品品再说,不要人云亦云。】

【第一,本书世界设定很大,有七界以及四十九处类似小世界的洞天福地,打从有天地以来,便有气运在累积,当气运累积到一定程度,又恰好赶上有人证道,气运便会流向这个人,得到天地气运加持后,这个人会变得非同一般的强,但他还是会死,因为时代会终结。若是时间不凑巧,达到峰值的气运无处宣泄,便会溢出,由天下众生分润。】

【第二,七界各有一个证道名额,七个证道时代都是以十万年为限,彼此相接但不相交,如果他在时代刚开始的时候证道,那他能再活十万年,如果是五万年才证道,就再活五万年。】

【第三,道尊是开天辟地以来第一个证道的第十境高手,她的道是大道万千,无所不包,之后传道,功成而不居,类似留下道德经、定鼎道之法统的老子,所以她的证道神器是九尊各有所用的鼎。】

【第四,证道神器是证道之人的道的体现,所以也会得到气运加持,就好像物理学家发现一条公式,这条公式会被奉为真理,物理学家会死,但这条公式不会,所以主角穿越成道尊的证道神器之一的紫鼎后可以永生不老,相当于卡了个bug。】

【但因为他是后世的人族灵魂穿越,所以他本身也影响了紫鼎的部分特性,修炼同样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包括某位读者吐槽的淬骨、煅筋。说白了,他的身体根基虽然配置拉满,但本身并没有修为和战斗力,就好像孙悟空也要拜师菩提老祖才能闹天宫、闹地府。金手指方面,他具备唯一的长生不老体,且五行齐全,修炼神速,同时拥有一个时停且储存空间天下第一大的紫鼎空间(我个人真没觉得紫鼎空间这个设定很low)。】

【顺便一提,某位读者觉得道尊炼制的紫鼎没有杂质,所以主角化形过程中不需要淬骨、煅筋这些步骤,按理说确实是这样,但问题是修炼的过程并不只是字面意义上的打坐,同时还需要接引灵气伐骨洗髓,就好像一台手机突然连上了无线网,那自然可以打游戏看小说了。所以我才说得到功法,开始修炼,是他化形的可选择方式之一。】

————————————

“长生真是世上最美妙的事情。”

篱笆围成的小院里,诸葛玄一手拿书,一手背在身后,抬头看着被秋风吹落的枯黄梧桐叶,淡淡笑道。

诸葛玄是他上一世的名字。

这一世的他是一尊鼎。

鼎名紫鼎,乃太皇九鼎之一,蒙尘状态仅高三尺,四足双耳,看起来像是紫铜打造。

在封侯书生的书评区扣了个‘666’后,他就穿越成了紫鼎。

太皇九鼎是道尊证道之物,象征其对大道包罗万象之领悟,得天地气运而升格成传世神器,具备永恒的特性,故诸葛玄一穿越就是永生体质。

道尊香消玉殒后,遗留的九鼎因种种动乱而失落各地,渐渐不为人所知。

紫鼎之所以出现在大悟寺院子里,被当做插高香的香炉使用,纯属巧合。

刚穿越时,诸葛玄是在一个摊贩手上,跟一堆做旧的所谓古董一起售卖。

决定重建大悟寺并定居的老和尚和小和尚一眼相中他,就把他买了回来。

九鼎虽是一套法宝,却也各有特性,就好像大道在不同领域的不同体现。

紫鼎明面上的特性是储物,也就是空间,实际上是不朽,也就是时间。

虽然力分则弱,紫鼎只是九鼎之一,但依旧强于其余八鼎之外的世间所有法宝。

单就储物空间大小而言,得天地气运加持的它是绝对的第一。

而时间特性能让储物空间里的东西始终保持原样,哪怕地老天荒。

因为这一特性,他不仅可以永生,还永远不会老。哪怕其它八鼎同样被人穿越,或是自主化形,也还是差他一些。

毕竟老的太狠,却死不掉,反而是一种折磨。

上一个拥有紫鼎的似乎是个立志封侯的书生,储物空间被他放了许多书。

诸葛玄对这个世界的初始了解便源于这些书。

这些书的存在,也让意识只能在紫鼎方圆三尺内活动的他不至于无聊,甚至感到惬意。

无需忧虑生死,甚至不会饥饿,拥有万千藏书,像是世间过客,又实打实见证着,啧啧。

除了需要等待时机化成人形,诸葛玄心无挂碍。

“其他那些扣666的读者们又正经历着怎样的遭遇呢?真让人好奇。”收回目光,诸葛玄喃喃道。

“狮虎狮虎,你再给我讲个故事吧。”梧桐树下,百灵鸟一般的童音响起。

诸葛玄笑了。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个小和尚。

他们在干什么?

在讲故事。

讲的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

……

日子一天一天过。

梧桐树的叶子绿了黄,黄了绿。

扫落叶的小和尚一开始还没有笤帚高,扫着扫着他就长大了。

大多数时候,小和尚都在老和尚的教授下背诵、理解诸佛经。

老和尚的教室不在别处,就在距离诸葛玄不远处的凉亭里,无论春夏秋冬。

这方世界不乏修行者,但老和尚和小和尚都只是普通和尚,根本看不见他。

佛经看似枯燥,实则真听进去的话,也蛮有趣。

诸葛玄偶尔也会跟着听讲。

除了老和尚和小和尚,诸葛玄隔三差五也会看到其他人。

大悟寺所在的山没有名字,山脚下的镇子则叫李家镇。

李家镇的百姓都很朴实,拎着一斤大米白面或一小罐蜂蜜、一块豆腐,就敢求佛祖保佑自己发财致富,阖家平安。

小和尚经常背地里笑话他们痴心妄想。

老和尚却道此乃人之常情,不必苛责。

非但不苛责,老和尚甚至不会带小和尚下山去化斋,生怕给香客增添负担。

来这儿的第一年,他们自己开垦了田地菜园,倒也吃喝不愁。

逢年过节,也会有城里的达官显贵过来郊游。

路过大悟寺时,他们中有些人会进去上炷香。

大多数人则不相信这荒山野庙的佛能有什么佛力,只在外头等着。

进寺上香的人中,大多也不会真的进殿给佛祖磕头烧香。

他们只花钱从小和尚那儿买一柱高香,点燃后站在院子里朝着佛像三鞠躬,插入诸葛玄的‘肚子’便算了事。

人情种种,可见一斑。

老和尚见了,但笑不语。

小和尚见了,暗暗腹诽。

诸葛玄见了,感觉蛮有意思,甚至想跟香客搭话,问问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可惜他们也只看得见他的本体。

又是一个黄昏。

下山去买豆腐的小和尚蹦蹦跳跳进了院子。

放下豆腐他便嚷开了:“师父,豆腐涨价了,要两文钱一块儿。”

坐在梧桐树下打坐的老和尚悠悠叹了口气:“这可不是个好兆头,世道要乱了啊。”

年仅十四岁的小和尚无法理解师父的话,天真的说道:“会不会只是豆腐西施想多收点钱?听说她儿子要考乡试了。”

据诸葛玄十年来光明正大的偷听所知,这个世界也有科举考试,并且和前世历史上的明清时期一样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过了乡试便是举人,具备做官资格。

要考乡试,需要去省里,来回路费、住宿、考费等可想而知不是个小数,对于豆腐西施这种独自养大儿子的寡妇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

豆腐西施是个勤勤恳恳的妇人,同时也是一个不信神佛的人。

她从没来过大悟寺。

诸葛玄却久闻她的大名。

十二岁那年,小和尚照常被师父吩咐去山下买豆腐。

豆腐倒是买回来了,可小和尚的心却没有一起回来。

一起被他落在豆腐西施那里的还有本该找零的七十九个铜钱。

注意到徒弟通红的脸和闪躲眼神,老和尚哈哈一笑,什么也没说。

转天,老和尚说他要做身衣服,让小和尚去镇上李家布庄买点布。

小和尚心不在焉的去了,回来时脸再次红通通的。

老和尚问他李家布庄的老板娘好看吗?

小和尚不会撒谎,说很好看。

老和尚又问他是不是比豆腐西施好看?

小和尚虽然本能觉得喜新厌旧不好,但还是诚实点头。

老和尚这才讲起‘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

小和尚幡然醒悟。

打那之后,豆腐西施就有了一个豆腐西施的外号。

老和尚亲自起的。

他们以为这个外号只有他们知道。

其实诸葛玄也知道。

“这小子如今居然也能平静喊出豆腐西施这四个字,看来真是看破了情关。”

“亏我一直想着以后化形了去看看豆腐西施到底长什么样。”

“论长情,你还不如我一个铁石心肠的鼎。”

这天之后,小和尚依旧经常被老和尚派下山买东西。

每次回来,小和尚都会抱怨东西又涨价了。

而老和尚脸上的哀愁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诸葛玄看得出来,久经世事的老和尚应该是预料到了什么。

两年后。

十六岁的小和尚刚从山下回来便直冲厨房。

用瓢从水缸里舀了一瓢水,小和尚‘咕嘟咕嘟’喝了个精光,这才对正在摊杂粮饼子的师父道:“师父,一块豆腐涨到十文钱了。”

老和尚叹了口气,没有应声。

诸葛玄也听见了小和尚的话。

“小和尚买的一直是水豆腐,水豆腐里一大半都是水,怎么会卖到这个价格?”

“是因为这两年黄豆产量低?还是因为物价飞涨?”

两个月后,一群涌上山的香客给了诸葛玄答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