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避难所:谨慎的我建起一座城 > 第16章 无人机蜂巢和空中小秋

在灾难降临后第10天,暴风雪开始后的第6天,风雪逐渐减小。

博览园站避难所的管理层终于协调好了物资和人员,安排改造后的车队出发往周边分散探查,寻找失去通讯联系的避难所,搜寻幸存者。

其中有几支队伍是向着南边过来的。

搜索队的的动向是付小秋在前出侦查的过程中发现的。

在暴风雪逐渐减小,搬运物资的过程中,方大宝在确认过付小秋的能力后,就让暂时没有侦查任务的付小秋,前往离基地更远的几个民间避难所和6号线博览园站避难所盯梢观察。

而这也是方大宝第一次见到付小秋展示他的能力。

付小秋的能力绝不像她自己鬼扯的那样,只是利用身体敏捷、速度强化后潜伏、突袭技巧。

倒更像是对阴影或者空间能力的一种运用。

只见付小秋做了一个向下跳跃的动作,然后人直接就掉进自己影子里消失,然后几乎是瞬间,就在更远的一处阴影里出现。

付小秋自己将能力命名为阴影跳跃,这能力使他可以在阴影中穿行或者躲藏。

这能力怎么看怎么高端,明显属于是加权值比较高的能力,应该没那么容易被识破。

暴风雪后的市政的通讯网络破坏的比较严重,室外的监控几乎全毁,只是通过监控通信设备得到的信息还是不够直观,方大宝担心出现遗漏。

而且随着时间的过去,付小秋能力的逐渐增强,20公里对她来说也就是不到半个小时的事。

果然,付小秋这几天一直在博览园避难所活动,甚至还进避难所里面转了一圈都没有人能够发现他。

在确认了博览园派出的搜索小队的行动速度后,方大宝才叫付小秋撤了回来,和大小梁一起边清理痕迹,边撤回了基地。

连续几天的暴风雪,导致室外的积雪很厚,博览园避难所能提供的车辆以改造后的卡车为主,虽然轮胎加宽,载重尽量减轻。

但是在现在的极端环境下,远不如方大宝升级的履带式运输车,而且搜查队伍以寻找幸存者为主要目的,搜查的很细致,进展也就很缓慢,所以方大宝撤退的并不匆忙。

在零下70度的天气,1-2米厚的积雪下,寻找幸存者,可不是简单的事。但他们又不能不找,速度自然快不起来。

地铁站和岚山城之间,中间有几个大大小小的城市湿地公园,工业园、物流园,即便博览园派出几支队伍分区域搜索,要搜到岚山城附近,估计3-5天就过去了。

但自己这边,那可是一天一个样子。

......

撤回基地后,各人就都回房间休息了,梁江和梁小军住在22栋的102,和付小秋是隔壁邻居。

考虑到毕竟不能让付小秋一直在基地外围巡逻,超能力牛马也不能这么用啊。

正好生存点已经有富裕,方大宝决定优先把无人机蜂巢系统升级出来,从工业园区找回的无人机正好能派上用场。

“小美,显示无人机蜂巢系统的升级需求”

安全系统(LV1):无人机蜂巢系统,需消耗生存点142点,灵魂强度1.42点,是否确认升级。”

“确认”。

无人机蜂巢系统已升级。生存点数剩余142-3,精神强度2.7-1.28。

无人机蜂巢系统包括无人机集群和智能巢穴两部分。

方大宝将22栋住宅左右两侧的叠墅顶层设置为无人机的智能巢穴,负责对无人机进行充电和例行维护。智能巢穴的防护外壳,也能保证它在极端天气下不会破坏。

无人机集群则由17架大中型工业无人机改造的具有光学伪装功能的母舰无人机为核心。

母舰无人机的极限升高可以达到7000米,续航时间超过24小时,可以搭载中小型无人机,且抵抗恶劣天气的能力很不错。

由母舰无人机中继信号,理论上无人机集群的侦查范围只受限于无人机的数量和续航能力。

方大宝将部分母舰派出,交替对博览园避难所的搜索重建队伍进行监视。

剩余的无人机则使用配备的激光雷达,开始从岚山城开始往周边扩展,进行建筑和地形的测绘工作。

相关数据可以用来建立基地和周边的三维模型,为以后小美的精确指挥积累数据情报。

由于搜索队中有点规模的队伍都可能会配置感官强化的觉醒者,方大宝并不敢明目张胆的让无人机抵近观察。

虽然他本身的出发点也只是以防范为主,并没有什么恶意。但是被逮到了,没恶意也变成有恶意了。

所以无人机监视以有光学伪装的母舰无人机远距离观察为主,无人机观察不清楚的,再由付小秋利用阴影能力近距离观察。

母舰无人机分大型和中型两种,大型母舰载重达到了2吨,中型的也有500公斤。飞行速度也能达到80-120公里。所以基地内经常能看见一个景象:无人机吊着一个小团子飞来飞去。。

虽然空中飞人有点滑稽,而且也不好飞的太高,但还是大大加强了付小秋的机动能力,省了不少力气。只是付小秋被冻的有点惨兮兮,强烈要求将母舰改造成运输无人机。

对此,方大宝只能说“吊票都是要靠抢的好吧。而且吊着视野更好,遇到危险你主动跳下来生存几率还更高。。”

然后坚决地拒绝了他的要求,是什么给了你错觉,让你觉得老板会有良心这种狗不要的东西?

按照实地观测和小美窥屏得到的信息,博览园避难所派出的队伍有9支,其中规模比较大的5支队伍,基本已经选定了自建避难所的位置,而且得到了城市避难所的支持。

陆续有施工队伍后续过去,帮助他们进行地下室改造。

其中两队人选择了地铁附近的商业综合体。商业综合体因为地下停车和布置大型超市的原因,地下室层数一般都在三层以上,还有做五层地下室的。

而且商场里还会有大量的物资,确实非常适合拿来建立避难所。这两队也是人数最多的,负责人看着像是商人,估计是原来这些商业的管理团队。

另外的三队,一队选择了地铁附近的一个高端住宅小区,这个小区当时以环保、节能为卖点,设置有地热系统。领头的是一对外貌差异很大但兄弟相称的觉醒者兄弟。

一队选择了大型连锁超市的新区旗舰店,与超市周边的超高层办公楼组团连通,设有一条地下商业街,虽然地下室只有两层,但物资无疑是很丰富的,负责人是位30岁左右的职业女性。

特殊的是五队搜索队的最后一队,有大量的人入住了西部云计算中心。这可不是盆地的云计算中心,而是周边几省最大的云计算中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