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避难所:谨慎的我建起一座城 > 第85章 灾后救援与医疗系统

在陨石袭击前,方大宝并没有因为岚山城安全性更高,就把尽量多的人招进来。对于招人这件事,除了基地急需的专业人才,一般都比较随缘。

人们都是在挣扎求生,这件事既需要团体的协作,但同时又是件很私人的事。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做出的选择负责,并承担相应后果。

而陨石袭击这种事,多少是看点运气的。

就像博览园避难所,虽然因为核心人员都迁到了西部数据中心,导致其实力和底蕴有所下降,但是规模和设施在南部新区都还是拔尖的。

但是看现在的样子,即便是通过地铁隧道转移了部分人,肯定也逃不过一个损失惨重的结果,反而不如那几个现在还有人员活动的小避难所运气好。

方大宝也是担心自己气运逆天,招来什么大玩意,好心干了坏事,反而是把人害了。

但现在自然是没有了这种顾虑,而且就像她跟付小秋说的,基地也需要部分人从事地面的工作。将这些人放在眼前,也有利于他后续对他们的观察和研究。

既然地上指挥中心的隔离设施已经完善,也确定了要接收部分的难民,方大宝也就没再耽搁,第二天一早就安排李锋带着五人特战一起出动去接人。

考虑到陨石袭击后地面情况复杂,而且很多地方都被融雪积水淹没。虽然可以升级履带运输车或者基地指挥车做为水陆两栖交通工具,但是总没有用无人机走空中简单、便捷。

基地原来有的两座无人机蜂巢,包含2架大型和15架中型无人机,以及上百架的小型机。在陨石袭击中,岚山城损失了无人机蜂巢和大半的无人机。

现在需要大量的转移大量人员,方大宝只能选择用部分无人机配件和部分复合材料,将3架无人机升级为大型分布式电推进无人机。

通过翼身融合设计,翼展达到了7米,载重效率提升了100%,达到了4吨,一次性可以运载三十人左右。

飞行速度也从80公里\/小时,提高到了150公里\/小时,通过更换标准模块,可以用于人员、物品和无人机蜂巢的搭载。

同时,因为无人机表面积的增大,方大宝在无人机翼身布置了薄膜电池,可以利用太阳能为无人机充电,大大增加了续航时间。

李锋和特战小组共六人,分乘三架无人机向方大宝发现的几家避难所飞去。

以李锋六人的实力装备着方大宝专门给他们用生存点升级的作战服和冷热兵器,对于一般的小型避难所来说,基本可以实现无损碾压。

而且只要他们不是瞬间被控制住,基地这边电磁炮的支援按照指引,瞬间就能抵达。

事实上,李锋等人到达第一个幸存避难所时,麻烦是没有遇到,但是避难所里的情况比他们预想的还要糟糕。

本来有800人的避难所,幸存下来的有600人左右,但由于地下室的围护结构局部被损毁,幸存者中有80%已经出现了呕吐、腹泻等重度辐射病的状况。

除了4名觉醒者还保留了基本的行动能力,其余人也出现了恶心、虚弱的症状。

根本不用李锋等人表达来意,询问他们的意向。看到李锋等人出现,难民就已经围了上来,用渴求的目光看着他们。

得,啥也甭说了,直接开始接人吧。

还是按照老弱病残优先的原则,将基地的人员迅速搬上无人机,快速往岚山城转移。

方大宝通过李锋他们作战头盔上的摄像头,及时看到了避难所内部的惨状,也是头皮发麻。当几百名辐射病人聚集在一起,慢慢的走向死亡,那种绝望,甚至超过面对无法抵御的陨石袭击。

起码碎片直接击中,还能得个痛快。

岚山城虽然还有博览园避难所在陨石袭击前提供的碘化钾和普鲁士蓝等应对内污染的药物。

但且不说数量只能满足应急情况下的使用,这些药的效果也不足以挽救这些重症辐射病患者的生命。

本来是打算先完成全息生物扫描仪,来对陨石碎片,空气中的病毒进行分析。但看现在的情况,却需要优先将全基因编辑舱升级出来。

基地的医疗系统涉及的技术范围很广,可升级的设备也很多。

但是医疗技术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相应的,这些设备很多都需要配合使用,没有哪种设备或者技术可以包治百病。起码在基地LV3级别的技术里面还没有。

这也是方大宝在前期一件医疗系统的设备都没升级的原因。主要还是升级了也没啥用,单一的设备、技术超前,只能适用于极少数的疾病,适用性太差。

全息生物扫描仪,可以非接触方式扫描空气、体液、生物组织,实时生成3d病毒\/细菌的模型,也可以检测辐射诱导的dNA断裂。

全基因编辑舱,可以在48小时内编辑基因,生成靶向抗体,并且可以激活端粒酶,逆转dNA断裂的损伤。

纳米制药工厂,可以按需要合成抗病毒药物、辐射防护药剂及基因疗法制剂,支持自动化生产。

还有类似全维度病原分析仪、纳米虫群体内探测、生物打印机、疫苗合成反应堆、纳米虫群注射剂等等设备。

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医疗级相关科研体系,需要投入几万点生存点和大量的设备。

即便只是全基因编辑舱,也需要超过两千的生存点。再看看自己刚刚一千冒头的生存点和区区5.2的精神强度。即使将全基因编辑舱拆分为高精度编辑酶、多基因同步编辑系统、靶向纳米载体、自动化细胞工厂四项,完成所有升级,也需要五天左右的时间。

“希望他们能撑过来吧”方大宝也只能祝愿他们好运。

四十分钟之后,第一批难民来到岚山城,从指挥中心一层的升降平台直接进入安全隔离区后按病情严重程度分别安置。

由地下基地的工业机器人送来了食物和药品,在白阳的远程指挥下,先使用了应急的辐射治疗药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