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避难所:谨慎的我建起一座城 > 第86章 陨石碎片的奇特作用

通过设在安全隔离区内的监控,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些难民身上已经普遍出现了红斑与脱皮,类似严重的晒伤,皮肤泛红。

少部分接触过严重辐射的,病情则更加的严重,皮肤已经开始出现严重的损伤,接触过放射性物质的身体部位,已经出现皮肤坏死,呈现焦黑色。

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是全面和持久的,皮肤损伤虽然看起来严重,但其实对人健康的伤害还是最小的。

更大的麻烦还是在于,辐射对于造血系统、体内器官的损害都是更长远和严重的。

可能导致多种癌症的患病风险提升,基因变异导致遗传损伤,使后代先天畸形和染色体异常的风险上升,肝、肾等器官的功能性丧失等等。

随着外部避难所的难民陆续转移到岚山城,本来空荡荡的安全隔离区内慢慢多了些烟火气息。虽然条件简陋,只有一些钢架床和简单的隔断,看起来就像应急医院一样。

而且没有充足的医护人员,只有少量的履带式工程机器人,每天运送物品,然后带走垃圾。

但是这些难民总算是有了一个安稳的地方治疗,而且起码不会加重辐射的伤害。基地的辐射隔绝效果还是非常优秀的,用盖革计数器几乎无法测出。

由于基地内抗辐射药物存量不足,方大宝又专门调派了一架无人机,配合几个避难所中的觉醒者在已经变成了建筑废墟的避难所内搜集药品和物资,搜索的重点就是博览园避难所。

随着岚山城持续的供给食物和药品,虽然病痛还在时时折磨着他们,难民的心态还是逐渐稳定了下来。

但也不断的有一些本身就带着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开始逐渐出现器官衰竭的迹象,短短几天,已经有超过十人去世。

幸好按照病情的不同,人员是分区安置的,加上几个小避难所管理层积极配合安抚工作,暂时还没有闹出什么乱子。

毕竟成长于和平年代,从未见到如此密集的死亡,这无形中也给方大宝带来了一些心理压力,连每天例行的泡澡都没办法改善他的心情。

这时候,李锋带来了一个消息,南部新区一家幸存避难所内,居民的情况虽然也不好,但是并没有发生严重的辐射病。辐射带来的伤害被陨石碎片逐渐吸收了。

是的,并不是辐射被陨石碎片吸收。而是陨石碎片作用于人体,使辐射病的症状持续在减轻。

这家位于住宅小区内的避难所因为陨石袭击,避难所被摧毁了大半,建筑几乎完全丧失了保护的功能。

也使避难所中的居民同时面临着辐射和低温的伤害。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在发现陨石碎片会提升周围环境的温度后,他们找到了一块陨石碎片,并搬回了避难所。

本来冒着风险做这事,只是想着起码先把环境温度先升上来,解决一个生存需要面对的麻烦。结果一直面临辐射病折磨的居民的症状居然也慢慢好转了起来。

因此,避难所的负责人程澈又寻找到了不少的陨石碎片,搬回了避难所。这也让这个避难所成为南部新区避难所中,少有的人员健康情况比较理想,没有重症辐射病人的避难所。

“既然已经实测有效,那就把这个情况跟隔离区里的重症患者说一下吧,治疗辐射病的设备还需要三天才能修好。

如果他们已经坚持不下去了,愿意豁出去搏一把,就需要直接面对陨石碎片带来的未知影响,后果也需要他们自己承担。”

方大宝没有想太久,就跟白阳说了这个消息,同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他不是医生,并不需要为病人的生命负责。

只要作为主治医生的白阳也同意,这些病人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方大宝都会表示支持。

“但是,原则上只同意在三天内有生命危险的重症患者选择这个实验方案,而且使用陨石碎片的人,需要单独隔离,接受我们的观察”方大宝补充了一下。

“好的,我去通知。“白阳接受任务,挨个跟隔离区中的重症病人沟通。

李锋这时候正在帮助程澈的避难所人员转移到岚山城来,虽然他们发现了陨石碎片的作用,短时间内没什么危险,但是避难所破坏严重,也只是勉强用于栖身。所以当李锋给出邀请的时候,他们还是爽快的同意了。

但是,对于这些普遍接受了陨石碎片长时间影响的居民,方大宝还是要求将他们单独安置,与其他难民隔开,同时也让他们自己选择是不是继续用陨石碎片减小辐射病的伤害。

经过白阳的检查和问询,基地2000多名辐射病患者中,有61名重症患者愿意尝试新的治疗方案。而最后的结果也还是比较理想,在将收集的陨石碎片放进他们所在的病区后,相关的症状逐渐减轻。

这样,安全隔离区中就被分成了三个分区,各个分区之间采用物理隔绝的方式,所有的对外出口也都额外增加了一道气密封闭装置,避免互相之间产生干扰。

直到方大宝在天灾降临后的第197天,终于完成对全基因编辑舱的升级时,重症患者中,只有5人因为器官衰竭无法逆转,也缺乏必要的抢救条件而死亡,这个比例已经远低于方大宝的预期。

全基因编辑舱某种程度上算是对辐射和变异类疾病特攻,通过对身体损伤的分析,可以针对性的对基因进行修复,豁免疾病带来的伤害。

虽然针对病人的基因编辑需要6个小时的时间,但是这个时间主要是用于基因的分析,对于同种生物的同种疾病,部分特化的基因编辑也是可以通用的。

除了第一列重症病人在全基因编辑舱中待满了6个小时,后续的病人仅需要10分钟就能完成基因修复的治疗,日处理量可以达到144人。当然,后续激活端粒酶,逆转dNA断裂损伤还需要3-7天的恢复期。

但是这对于这些辐射病患者来说,无疑是带来了巨大的希望,根据病人的病情合理的安排入舱时间,基本控制住了隔离区中病人的病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