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花屋湘军传奇 > 第10章 曾老九的玉带缠腰

花屋湘军传奇 第10章 曾老九的玉带缠腰

作者:萧一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1 05:03:18 来源:小说旗

同治三年霜降,湘乡群山笼罩在铁灰色的雾霭中。

曾国荃的马车碾过虎形山大坪村的青石板时,车辕上悬着的鎏金铃铛叮当碎响,惊起寒鸦无数。

十六匹滇马鼻孔喷着白气,蹄铁上凝结着从安庆到天京一路沾染的血痂,在青石板上踏出暗红斑纹。

车轮碾过之处,金丝楠木屑混着朱砂,在泥泞中拖曳出龙鳞状的纹路。

他伸出布满刀茧的手指掀开织锦车帘,山风裹挟着硝烟味灌入鼻腔,那是天京城墙在炮火中崩裂的气息,是秦淮河水被鲜血染红的腥甜。

三个月前,他亲手将太平天国的黄龙旗掷入火海,如今那焦黑的旗杆化作百车金银,正在身后蜿蜒的山道上叮当作响。

三十辆铁皮包角的骡车上,装着从圣库掠来的东珠用苏州缂丝裹着,玛瑙以金陵云锦衬着,最深处压着整箱鎏金铜钉,那是天王府大门上生生撬下的门钉,每颗钉帽都嵌着半片指甲盖大小的翡翠。

\"九帅,这就是虎形山大平村。\"亲兵队长赵黑子指着云雾中若隐若现的谷地,黧黑的面庞在暮色中泛着青铜光泽。

他腰间别着的短铳还沾着金陵城墙的朱砂,那是破城时飞溅的痕迹。

枪管暗纹里卡着半粒人牙,在暮色中泛着森白的光。

曾国荃眯起被硝烟灼伤的眼角,望见山涧蒸腾的雾气里,数丈高的金丝楠木正被匠人们拖拽着往坡上挪动。

八百名**上身的苦力被铁链串联,肩头溃烂的皮肉与麻绳粘连,每挪一步都在青石板上留下月牙状的血印。

远处山坳间,三百名石匠正抡锤敲打汉白玉阶,铁锤落处,石屑中不时迸出带血的碎骨——这些采自洞庭湖底的巨石,需用童男童女的血肉做祭才能凿开,老石匠们都说石料里养着精魄。

\"太和殿的规制...\"他抚摸着檀木匣中的营造法式图,羊皮卷上朱砂勾勒的飞檐斗拱刺痛双目。

匣底压着半枚染血的铜纽扣,那是天京城破时从幼天王衣襟上扯下的战利品。

纽扣背面刻着细如蚊足的\"天父\"二字,此刻正被他拇指摩挲得发烫。

突然一声惨叫撕裂暮色。两名抬梁的力夫被倒下的金柱压住下肢,鲜血从楠木龙纹的凹槽里汩汩涌出。

赵黑子策马上前,马鞭在空中炸响:\"晦气东西!快拿糯米灰浆来填缝!\"几个亲兵立刻将尚在抽搐的躯体拖入基槽,掺着朱砂的灰浆倾泻而下,瞬间将惨呼声封死在石缝之间。

冬至前夜,大雪封山。天子坪深处却燃着百盏气死风灯,将新落成的五进院落照得恍如白昼。

二十名苏州匠人跪在青玉阶前,手中刻刀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他们脚下铺着的猩红氍毹,是用天京绣锦衙掠来的百匹红绸缝制,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未洗净的血渍。

\"九帅要的云龙纹,今夜必须现形。\"赵黑子抽出腰刀,刀锋映着雪光划过匠人们苍白的脸。

刀刃上细密的锯齿痕,是劈砍天京城门铁锁留下的印记。

他靴底还沾着金陵城砖的碎屑,那是破城时踩踏万具尸体留下的纪念。

老匠头陈三手捧三尺见方的缅甸青玉,沟壑纵横的额头渗出冷汗。

玉料上隐约透出的血色纹路,让他想起天京屠城时秦淮河泛起的猩红。

刻刀落下瞬间,龙鳞在青玉上绽开,每一片都嵌着湘军刀锋的寒光。

玉屑纷飞中,他突然瞥见玉心处有一抹游动的暗红——这哪是玉石天然纹路,分明是被活埋祭玉的冤魂精血!

后罩房里,三十名绣娘正在湘绣幔帐上刺金线。

银针穿梭间,五爪金龙在月白色绸缎上渐次浮现。

突然一声裂帛,新来的小绣娘失手刺破龙睛,殷红血珠顺着金线蜿蜒,在幔帐上晕开一朵红梅。

赵黑子闻声闯入,马鞭尚未扬起,老绣娘已跪地哭求:\"军爷开恩!用苏绣双面技法可遮掩...\"话音未落,鞭梢已卷走少女右耳,血珠溅在未完工的龙须上,竟比金线更耀眼。

惊蛰雷动时,九曲金水桥已初具雏形。汉白玉栏板上,太平军俘虏雕刻的缠枝莲纹还渗着血渍——这些被剁去拇指的匠人,只能用腕骨夹着刻刀作业。

曾国荃立在桥头,望着水中自己蟒袍玉带的倒影,恍惚看见紫禁城太和殿的金砖在波光中闪烁。

他腰间佩的羊脂玉带扣,正是用洪秀全九龙冠上的主玉改制而成。

\"曾老九!你当真是要反了天!\"

炸雷般的怒吼惊碎幻影。彭玉麟策马踏碎金水桥头的琉璃影壁,马蹄铁在汉白玉桥面上迸出火星。

这位湘军水师统帅蓑衣未卸,鬓角还挂着鄱阳湖的浪沫,腰间佩刀却已出鞘三寸。

刀鞘上嵌着的七颗东珠,是当年洞庭湖大捷时曾国藩亲赐,此刻正在雨幕中泛着幽蓝的光。

雨幕中寒光乍现,彭玉麟的刀锋劈向桥头楠木龙柱。

木屑纷飞间,五爪金龙断成两截,鎏金鳞片混着雨水淌入沟渠。

他反手用刀背击碎栏板上的云龙纹,汉白玉碎块坠入金水河,激起猩红浪花——那是石匠们雕刻时割破手掌染就的颜色。

\"你可知太和殿檐角走兽九尊?你这里竟敢置十一!\"刀尖指向垂脊末端的嘲风兽,那琉璃烧制的兽眼中,竟镶着从太平军将领眼眶里挖出的夜明珠。

白露时节,七进院落终成气象。虽缩减了规制,但正厅前的九级丹陛仍以福建花岗岩砌就,阶面暗纹是湘军破阵时踩碎的太平军旗残片。

每块石板夹层中都封着阵亡士卒的腰牌,阴雨天能听见铁牌相击的铮鸣。飞檐下三十六盏琉璃宫灯,灯罩上湘绣金龙用天王府帐幔拆出的金线织就,在夜风中鼓荡如血色旌旗。

开府那日,湘乡百里山道车马塞途。各营将领的轿辇上,金陵带来的苏绣轿帘在风中翻卷,露出轿厢内成箱的东珠玛瑙。

永州镇总兵轿中铺着整张白虎皮,眼窝处嵌的猫眼石,原是翼王府门环上的饰物。

宝庆参将的烟枪以人骨为柄,镶着从女馆掠来的玳瑁甲片。

他们望着大夫第门前的鎏金匾额,眼中燃起贪婪的野火。

那匾额边框嵌着的,正是天王府龙凤阁拆下的金丝楠木,木纹中渗着的朱砂,据说是用童女心头血调和而成。

宴至三更,突有亲兵急报:西跨院新砌的影壁渗出黑血。

曾国荃醉眼望去,只见雨水冲刷下,影壁竟显出血书\"天道轮回\"四字,那是砌墙时被活埋的太平军文吏,用指血在砖背写就的诅咒。

赵黑子拔刀欲劈,却被曾国荃拦住:\"拿金箔来!给本帅把这几个字贴成金字!\"

次日,湘乡皆传九帅府影壁能显神迹,却无人知晓三百斤金箔下,封存着怎样狰狞的怨毒。

天京被攻陷一年内,湘乡群山中绽放出百余座花屋。

永丰镇的\"将军第\"用太湖石垒砌假山,石缝间嵌着天京女墙上剥落的碎瓷;

荷叶塘的\"忠勇堂\"梁柱包银,银皮上錾刻着湘军屠城的战阵图;

最奢靡的当属杨家滩的\"师善堂\",那是刘连捷的府第,其地窖藏酒用的竟是金陵明故宫遗址挖出的青花龙缸。

杨家滩镇外三十里,新起的\"凤仪楼\"正在上梁。

工匠们将糯米浆混着人血浇入榫卯,据说这样梁木百年不蛀。

主梁上缠绕的七丈红绸,原是天王洪秀全的龙床帷幔,绸面暗纹里还沾着胭脂香。

当红绸揭开时,围观众人倒吸冷气,那梁木竟是整根紫檀木掏空制成,内里灌满水银,封存着十二对童男童女的尸身,皆作飞天奏乐状。

水银透过木纹渗出,在阳光下泛着妖异的蓝光。

每逢朔望之夜,花屋间的笙箫声能惊散山魈。

湘军老卒们醉卧描金榻上,怀中搂着用战利品换来的扬州瘦马。

他们靴筒里插着的短铳枪管,还残留着天京巷战的硝烟。

雕花窗棂外,山民们望着琉璃瓦上流淌的月光,说那是秦淮河畔未干的冤魂泪。

更有人夜半听见屋宇自语,细辨竟是砖石间嵌着的金饰在低吟,那些熔铸了太平军兵刃的金锭,仍在讲述着被烈火吞噬的故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