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花屋湘军传奇 > 第11章 霆军哗变

花屋湘军传奇 第11章 霆军哗变

作者:萧一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1 05:03:18 来源:小说旗

湘江的雾气裹着深秋的寒意渗进军帐,挂在帐篷角的马灯在潮湿空气里晕出昏黄的光圈。

赵铁牛盯着掌心里那枚泛着铜绿的\"咸丰重宝\",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边沿的缺口。

铜钱边缘的毛刺刮得指腹生疼,他却像自虐般反复摩挲,这是他三年来领到的第一笔饷银,本该是五两足色的银锭,却变成了八十枚这样的铜钱。

帐外传来马匹不安的响鼻声,混着伙夫剁咸菜的钝响。

赵铁牛数到第三十七枚时,发现有两枚钱面\"寳\"字少了两点——这是长沙官炉私铸的记号。

同治二年的夏天,他在岳州城头见过成筐这样的劣钱,被太平军用投石机抛进城内,砸得守军头破血流。

\"老赵,数清楚了?\"同帐的张小六凑过来,后颈上那道蜈蚣似的刀疤跟着颤动。

赵铁牛注意到他左手缺了无名指,那是三年前在九江被炮弹削去的。

他把铜钱哗啦啦倒进粗布口袋,\"八十三枚,还差十七枚。

马厩的老王更惨,拿的全是私铸的沙板钱。\"

张小六忽然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露出半截熏黑的兔腿:\"粮台库后墙的野狗洞,昨夜叫兄弟们掏开了。\"

赵铁牛嗅到肉香,喉结不自主地滚动。

上次沾荤腥还是端午时节,鲍超将军巡视大营赏下的半碗腊肉。

帐外突然传来喧哗,十几个兵丁簇拥着粮台官往中军帐去。

赵铁牛认得那个粮台官,上月押运粮草时,他亲眼看见对方往漕船上装私盐。

此刻那人紫涨着脸,镶玉的瓜皮帽歪在一边:\"反了你们!这都是按章程办的!\"

\"章程?\"有人冷笑,赵铁牛认出是火器营的胡麻子,\"上个月抚台衙门拨的十万两裁军费,到咱们霆字营就剩这些个铜子儿?\"

话音未落,几个兵丁已经抽出腰刀。赵铁牛注意到他们的右手小指都戴着铜戒——哥老会的暗记。

粮台官的皂靴突然踢到赵铁牛脚边,他弯腰去捡时瞥见靴筒里掉出张当票。

模糊的字迹里,\"翡翠扳指\"、\"纹银二百两\"几个词在火光里跳动。

想起战死的同乡李二狗,临终前托他捎给老母的饷银至今还压在营帐底,赵铁牛攥着当票的手背暴起青筋。

夜半梆子响过三声时,赵铁牛被张小六摇醒。

帐外火光晃动,隐约听见马蹄声在辕门处打转。

\"刘二爷传话,\"张小六压低嗓子,刀疤在火光里忽明忽暗,\"寅时三刻,后山松林。\"

穿过哨卡时,赵铁牛闻到张小六身上飘来淡淡的檀香味——这是哥老会香堂特有的气味。

三年前在鄱阳湖剿匪时,他曾在水贼尸体上闻到过同样的味道。

月光掠过张小六后颈,那道刀疤下隐约显出青龙纹身的鳞片。

松涛声裹着潮湿的雾气,林间空地聚集着百来号人。

赵铁牛看见火把映着十几面\"洪\"字旗,心头猛跳。

刘二爷站在半截树桩上,靛蓝长衫下露出绣金线的马面裙——这是哥老会\"红旗老五\"的装束。

火光照亮刘二爷腰间悬挂的青铜罗盘,盘面刻着\"癸亥年制\"的字样。

赵铁牛猛然想起同治二年在祁门大营,鲍超审讯太平军俘虏时,缴获过同样的罗盘。

当时那俘虏狂笑着喊:\"天父降诏,癸亥当兴!\"

\"弟兄们!\"刘二爷的声音像铁勺刮锅底,\"鲍军门回川奉母,曾大帅要裁咱们。可曾有人问过这些银子往何处去?\"

他从袖中抖出一卷文书,\"武昌道台给两江的密函,要拿咱们的遣散费修黄鹤楼!\"

文书在众人手中传递时,赵铁牛借着火光看见页脚盖着湖广总督官印。

纸面残留的朱砂痕迹让他想起去年在安庆见过的《剿匪纪略》,那些被红笔勾去的名字,最后都变成了长江边的无主荒坟。

人群炸开锅时,赵铁牛瞥见胡麻子正往几个什长手里塞东西。

借着火光,他看清那是刻着\"反清复明\"的桃木符。

突然一声炮响从江面传来,刘二爷抽出腰间的左轮手枪:\"水师营的兄弟得手了!抢了军械库,咱们投汪海洋去!\"

江风送来火药与血腥的混合气息,赵铁牛跟着人群冲向武库。

路过中军帐时,他看见粮台官的尸体倒挂在旗杆上,镶玉的瓜皮帽不知去向,发辫末端系着的铜钱在风中叮当作响——正是白天发给他们的\"咸丰重宝\"。

黎明前的武昌城在血色中醒来。赵铁牛跟着人流冲进武库时,闻到了熟悉的硝烟味。

二十门克虏伯后膛炮整齐排列,木箱里的雷明顿步枪还裹着油纸。

他突然想起同治元年打安庆时,鲍超亲自示范如何装填西洋火帽,铜制的击砧在阳光下闪着冷光。

手指抚过冰冷的炮管,赵铁牛发现其中三门炮的铭文被刻意磨平。

这是湘军惯用的手段——将缴获的太平军武器改头换面。去年在庐州,他们就这样处理过三十门太平军的\"九节炮\"。

\"老赵!发什么呆!\"张小六扔给他一杆恩菲尔德步枪,\"赶紧装弹药,绿营的马队出城了!\"

铅弹入膛的瞬间,赵铁牛听见城头传来熟悉的梆子声。

那是湘军夜巡的讯号,此刻却被叛军用来指挥劫掠。

他想起三年前初入军营时,教头演示的\"五更轮哨法\",如今倒成了反攻官军的利器。

逃亡第七日,他们在鄂西的深山里撞见了周宽世的斥候。

那是个下着冻雨的黄昏,赵铁牛蹲在溪边灌水囊时,听见对岸林子里传来金属碰撞的脆响。

他刚要示警,三支弩箭已经钉进身旁的树干。张小六的刀疤脸在雨幕中扭曲:\"是湖南新军的快枪队!\"

雨水顺着恩菲尔德步枪的膛线流淌,赵铁牛在岩石后窥见对方装弹的动作——不是湘军传统的纸包弹,而是闪着铜光的金属定装弹。

这种弹药他只在江南制造局的展示中见过,当时洋匠人夸口说\"一弹抵十勇\"。

炮声是在子夜响起的。赵铁牛从未听过这样的轰鸣,仿佛天雷贴着地皮滚动。

他趴在乱石堆后,看见曳光弹划破雨夜的轨迹——那不是湘军惯用的劈山炮,而是带着白烟的榴霰弹。

周宽世居然调来了江南制造局的新式火炮。

爆炸掀起的泥土里混着发黑的碎骨,赵铁牛认出半块刻着\"霆\"字的腰牌。

那是火器营王把总的遗物,三天前此人还吹嘘要夺回武昌城。

如今腰牌上的红缨已被烧焦,像条蜷缩的死蛇。

\"轰!\"一团火球在三十步外炸开,气浪掀翻了两个正在装弹的兄弟。

赵铁牛感觉有温热的液体流进眼睛,分不清是血还是雨。

他摸索着去抓那杆恩菲尔德,却摸到半截冒着热气的断臂。

断指上戴着的铜戒滚落脚边,内侧刻着\"地振高冈\"四字——这是哥老会山堂的切口。

赵铁牛突然想起刘二爷举旗那夜,林中响起的不是寻常炮声,而是水师营特制的\"水底龙王炮\"。

晨光初现时,赵铁牛看见了那个站在炮车上的身影。

周宽世穿着西洋式呢子军服,胸前的千里镜反射着冷光。

十二门克虏伯野战炮排成新月阵,炮手们正在用标尺测量射角。

在他们身后,三百名快枪手呈散兵线展开,铜壳子弹在弹夹里叮当作响。

新军阵中飘来淡淡的煤烟味,赵铁牛看见炮兵阵地后方停着两台蒸汽动力的弹药车。

这种洋机器去年才在天津港卸货,没想到这么快就投入战场。

他突然明白那些精准的炮击从何而来,有蒸汽机驱动,装弹速度比人工快了三倍不止。

最后的冲锋号响起时,赵铁牛跟着十几个袍泽跃出掩体。

他记得鲍超说过,面对火炮要快速近身。

但这次不同,炮弹落点像长了眼睛,每一发都在人群最密集处炸开。

冲到百步距离时,他听见周宽世冷峻的命令:\"换霰弹,全炮齐射。\"

铅丸穿透身体的瞬间,赵铁牛竟想起同治元年的那个冬夜。

在安庆城外,他亲手点燃太平军火药库时,也是这般灼热的疼痛。

不同的是那次他胸前挂着鲍超赏的功牌,此刻却嵌着自家火炮的碎片。

世界在那一刻变得很慢。

赵铁牛看见无数铅丸在晨光中织成银网,看见张小六的刀疤脸像瓷器般碎裂,看见自己胸前的\"霆\"字营牌被击穿。

倒地瞬间,他恍惚望见长江上的白帆,想起三年前那个雾霭沉沉的清晨,鲍超站在旗舰上宣读圣谕,湘军水师的龙旗在朝阳中猎猎作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