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下嫁后,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 第60章 私密话

下嫁后,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第60章 私密话

作者:欣星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3 02:07:06 来源:小说旗

杨穗眨巴眨巴眼睛看向眼前的人,唔,好像有点熟悉。

在杨穗思考的这会儿,杨北和林歆也到了花园。

夫妻俩第一时间将目光看向女儿,也顾不得先和嫂子寒暄了:“穗穗,还记得爹爹和娘亲吗?”

杨穗的视线从杨濯脸上移到杨北和林歆身上。

想了一会儿,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委屈的瘪了瘪嘴,将头埋到舅母的怀里,小声的呜呜哭起来。

要是杨穗嚎啕大哭,林歆和杨北的心还不会那么难受。

但是她是呜呜的小声哭泣,那可怜的模样,让林歆心都碎了。

她现在小声哭泣的模样,就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却找不到人倾诉,更没有人替自己做主一样。

本来是为了孩子的身体着想才不带她一起去的,因为她才几个月大,但是现在林歆却后悔了。

女儿在林家肯定能得到很好的照顾,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再好的照顾也不如在自己亲娘身边有安全感,这回是她考虑不周了。

连忙将女儿从大嫂怀里接过来,亲亲她的小脸,安慰:“穗穗不哭哦,都是娘不好,娘不该将你独自抛在外祖家里去府城的,是娘的错,以后娘去哪儿都带着你好不好?”

又安慰了一会儿,小人儿才好一些,不再哭泣,但是脸上的泪水不少。

杨北想替女儿擦擦,但是他今天赶了半天的马车,身上沾了很多灰尘,也没有带帕子的习惯,正手忙脚乱的不知如何是好。

孔氏看出来了,轻笑一声,走到林歆身边,将专门给杨穗准备的帕子从杨穗衣服的小兜兜里掏出来,递给杨北:“喏,好好替你闺女擦擦,好好安慰她一下,几天见不到爹娘,可不得委屈坏了!”

杨北看到递到眼前的帕子,眼睛亮了亮,对着孔氏感激道:“多谢大嫂!”

孔氏摇头,表示没什么,就拉着自己的两个孩子走了,将空间留给一家人,让他们好好处处。

一家四口在花园里好好温存一番,杨穗才重新喜笑颜开。

看她恢复成以往一样,另外三人都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吃过晚饭后,孔氏和林父林母开口让一家四口直接留宿,林歆想着自家的房子虽然来的时候收拾过了。

但也有好几天没住人了,索性就直接答应下来。

一家人有时候会在林家住,所以都有衣服备着,不用忧心洗漱的问题。

翌日,吃过早饭后,杨北和林歆就向家人提出一会儿打算带两个孩子回镇上了。

这次出来已经有六天,再不回去帮忙,恐怕连一心过自个儿日子的王芳都会有意见。

林母虽有不舍,但也没有挽留,孩子在这里待了这么些天已经很好了,再不回去说不得她那偏心的亲家母又要编排她女儿女婿的不是。

濯哥儿以后是打算走科举的,所以在名声方面要注意一些。

这也是林母不知道夫妻俩是用什么借口来的县城,所以才会有此顾虑。

要是知道俩人用的是孩子健康的名义,肯定是要将两人好好说教一番的。

孩子是不能乱说的。

她听她婆婆提过,她丈夫小时候胃口很好,很能吃,后面有一个亲戚看到了,就说了句:“这孩子可真能吃!”

当时谁都没将这句调侃的话放在心上。

谁知道在那亲戚离开后,一向吃嘛嘛香的丈夫胃口突然就不好了,后面还生了一场病。

这场病后,丈夫的胃口小了很多,再也不像以往一样能吃。

连带着人也瘦了许多,不像之前一样肉乎乎,圆滚滚。

她婆婆后来仔细思索一番,发现这些都是在那亲戚说了那句话后导致的。

所以她婆婆就觉得她丈夫肯定是被什么冲撞到了。

在她生了林牧兄妹几个后,她婆婆特意和她提了这件事,让她以后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孩子吃得多的话。

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林母想着都是为了孩子好,也就应下了。

在孩子面前说话会注意一些。

有什么事也不用孩子当借口,就怕有一天孩子会成说的那个样子。

林母生养了几个孩子,养孩子的经验比只当了几年父母的杨北和林歆多了很多经验和教训。

所以在几人离开前,特意将林歆拉到一旁说些母女间的私密话。

“穗姐儿现在也有六个月了,可以慢慢给她吃点辅食,她现在已经开始慢慢长牙齿了,牙根可能会痒,回去你让女婿找花椒木做个磨牙棒,花椒木的木质软硬适中,用它当磨牙棒能有效缓解穗姐儿长乳牙时引起的牙龈疼痛。”

林母一一向女儿说明,之前濯哥儿这么大的时候见得少,她也就没想起来和女儿叮嘱。

林歆确实没想到还能这么干,杨濯那时候确实是经常流口水,抓到一个东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嘴里送。

咬不到还会干嚎。

也会啃自己的小手。

那时候她每次看到孩子啃手都以为孩子饿了。

但是喂他母乳他又不喝。

现在听林母这么一说,她才反应过来是因为什么。

况且乡下人养孩子没这么精细,不会想到这些。

加上杨老太对自家的孩子一向不关心不关注,就算知道怎么喂养照顾孩子也不会多说什么。

杨老头对底下的子孙有关爱之情,但他一个大男人,认为女主内男主外,照顾孩子是家里女人的事,不懂这些,自然也不会说起。

杨奶奶疼爱杨北,但她活了那么几十年,都只在十里八乡走动,接触的都是只会种地的农家人,见识有限,自然也不懂这些。

所以,如果林母不提,林歆也不会知道。

“还有,等孩子乳牙长出来一些,你喂母乳的时候就要小心一些了,你别看孩子小,认为她力气不大,但是实际上咬人会很疼。”

“更别说那个地方是娇弱的,要是穗姐儿开始咬人,你就将母乳挤到碗里,再用勺子喂她,或者喂她吃辅食也可以。”

林母结合自己的经历,仔细叮嘱女儿,并为她提供建议。

林歆前面还有些不好意思,毕竟和自己母亲说这些私密的地方,实在是难为情。

听到后面,则是对母亲的一片慈母之心所感动。

“娘,我都记住了,谢谢您!”说着,抱住了自己母亲。

对于母亲说的这些,林歆很感动,感动之余则是想起了杨濯长牙时喂他吃母乳时的痛苦。

作为一个母亲,喂养孩子她是自愿并且乐意之至的,这也是她的责任。

但是她仍然不想回忆起那时候刺骨的疼。

这也是为什么她生了杨濯五年后才重新有孕的原因。

好好养身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杨北心疼她一边喂养孩子一边哭得眼泪汪汪。

就想着有一个孩子也可以,所以在后面的夫妻生活中都很注意。

因此林歆才在后面五年的时间里未曾有孕。

也因为整整五年没有再孕,身边有些人认为自己生杨濯的时候伤了身子。

风凉话杨老太没少说,但林歆都当成了耳旁风,也没想着向一个不是真心疼自己的人解释。

那时候杨北不是没想过让她将母乳挤到碗里再喂给孩子。

但是她不放心,挤到碗里就凉了,孩子再喝进去不知道会不会生病。

杨濯是她的第一个孩子,是她怀胎十月辛苦生下来的,她很爱她,不想让他有一点儿的不舒服。

所以忍住疼痛将他喂养到一周岁才给他吃辅食。

夫妻二人也没想着去问问长辈这些问题,因为林歆觉得向长辈说这些,实在是难为情。

私密话说完后,林歆和杨北带着孩子向林家人告辞。

林母和孔氏目送一家人走远的背影,直到不见了才返回家中。

差不多午时,几人到了镇上,知道家里不会给他们留饭,于是一家人在镇上吃了午饭才回去。

到村里的时候,路上没有几个人,因为现在每家每户都在为春耕做准备。

要不就是趁着现在春天野菜多,挖一些野菜回去用水煮过再晒干,能保存很久,冬天万物凋零的时候也能为家里添一道菜。

偶尔能遇见一些送饭菜去地里的半大孩子或者是妇人。

孩子看到四人后,只是看了一眼就快速移开视线,加快速度往地里去。

因为去慢了,可能会挨骂。

一些妇人看到杨北夫妻,则会和他们寒暄几句,询问孩子身体好了没有。

杨北夫妻带着孩子在县城待了这么些天没回来,村里人这两天都嘀咕是不是孩子病得很严重,所以才这么久不回来。

住在一个村里,相互间有一些矛盾是很正常的事,但是那些矛盾也不至于让人狠毒到诅咒一个孩子没了。

所以即便是和杨老太不和的唐婆子和王大花,也没有恶毒的想着让孩子怎么怎么样。

更没有说孩子的一句不好。

一个孩子能好好长大,是不容易的,在孩子彻底长大成人之前,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导致孩子夭折。

可能是一次小小的风寒,也有可能是一次再平常不过的戏水。

所以此刻妇人的询问是带着善意的。

别人对自己释放善意,杨北也不会不识好歹,于是也笑着回答:“多谢你挂心,孩子已经好了,一点事儿也没有。”

“是不是啊穗穗。”杨北颠了颠怀里的女儿问她。

杨穗知道爹爹喊的是自己,于是咯咯笑起来。

妇人看到孩子这样子,也眉开眼笑。

“那你们先回家,我去地里送饭,家里人都等着呢!”

说着,不等杨北夫妻回答,快步离开。

林歆也笑,乡下人虽然不富裕,或许也有一些私心,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满村子吵架,但是大部分都是朴素且善良的。

而且私心这玩意儿,每个人都有,不是什么大事儿!

到家的时候,家里没人,大人小孩都去地里忙活了,正方便杨北将买回来的东西藏自己屋里。

要是家里有人东西被看到了再让杨老太知道,不归公中肯定有一番闹腾。

杨北检查了门锁和屋里,看都没有被翻动过的痕迹才放心。

他娘肯定是有翻他屋里的想法,但是他爹要脸,认为家里好歹这么多的读书人,家里也有二十几亩的土地,也勉强算是耕读之家。

万一有一个能往上考,祖坟就算是冒青烟了。

清楚科举之人注重名声,所以不允许家里有小偷小摸的现象出现。

也正因为杨北清楚他爹多想让家里改换门庭,所以才会安心将一家人的一些银子藏在自己屋里。

等将东西归置好后,杨北让林歆带着孩子好好在家待着,他再去镇上一趟:“要是爹娘问起我去哪了,你就说我去山上看看有没有什么野味,想着几天没回来,家里的活都是其他兄弟在忙活,我没出一点儿力怎么行。”

林歆点头,做了这么几年的夫妻,也大概清楚他要去干什么,叮嘱他小心点儿,别让人发现和抓到把柄。

杨北:“我办事,你放心。”

他可没忘自个儿闺女是因为什么导致生了这么一场病。

现在事情办好了,人也回来了,当然要偷摸报复回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再说刚刚和杨北夫妻俩寒暄的妇人,去地里给家人送饭,路过杨家地里的时候,想着他们都是一家人,孩子出去了这么些天,肯定也是担心的。

所以想了想,还是和杨家人提一嘴,杨北夫妻带着孩子回来了:“杨二叔杨二婶,你家杨北和她媳妇儿回来了。”

周边地里的人听到这话,连忙询问:“回来了?那孩子呢?好好儿的吧?”

妇人笑眯眯,一边往自家地里走一边回答:“都回来了,一家四口,整整齐齐的!”

众人听到人都好好的,也就没有继续问其他的,低下头忙地里的活了。

杨老头听到这话也松了一口气,人没事儿就好,回来好啊,回来就能多一个人干活,他也能轻松点儿。

转头吩咐二房的小子:“小林,你现在回家将你小叔叫到地里干活,现在回来了,可不能再偷懒。”

杨培林兴奋答应,锄地实在是太累了,相比锄地,他宁愿回家喊人。

而且他力气比不上大人,用尽全力才翻起一小块泥土。

平时家里大人一锄头就能翻好,他要两三锄头才能干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