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快穿之敛财圆梦之旅 > 第50章 饥饿的底色(三)

快穿之敛财圆梦之旅 第50章 饥饿的底色(三)

作者:阿珍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3 13:21:19 来源:小说旗

毕业后,金财财一直跟阚明春和裴自芳保持着联系。

阚明春在北大,裴自芳去了外国语大学,两个人在大学里都交到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但是也没忘了以前的同学,毕业后还举办过一次同学聚会,可惜金财财去乡下助农没赶上参加。

夏天的时候,阚明春突然寄来了信件,说是想要借一点粮票。

她这人最是自尊自强,从来都是照顾别人,从没有这样示弱于人的时候,金财财接到信件就去北大找她。

“真的是太感谢了。”阚明春红了眼眶。

她的眉毛修长浓密,眼睛大而真诚,本是舒朗大气的长相,如今却带着愁绪。

“我爸爸得了肝炎和浮肿病,家里的亲戚都借遍了,想给他买点营养品,却什么也买不到。”她说着就落泪了。

如果不是到万不得已的地步,她也不会病急乱投医,连年纪最小的金财财都寄予希望。

“我来得急,也不知道是什么事,身上没带什么钱,这是三斤粮票,你先拿着吧。”金财财把粮票放进好朋友的手里。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听说这种病要是营养够了就好得快,我回去试着帮你问一问,过两天再来找你送粮票。”

“谢谢!谢谢你!”阚明春抱着她哭了起来。

再继续下去,爸爸的性命说不定都不保了,她压力太大了。

金财财回家拿了二十斤粮票和20元钱,借给了阚明春,让她先用着。

“太感谢你了,等我家缓过劲,一定立刻还给你!”

不料老同学给了这么大的支持,阚明春喜极而泣,但随即又担忧地问,“那你还够吃吗?”

“我前些日子给人帮了忙,这是人家给我的粮票,你也知道我在校办工厂都是大师傅了,有补贴而且饭量小,现在也够吃呢。”

这理由说服不了她,粮票可不光能买粮食,有多余的票难道不能去饭馆儿吃点好的么?

这是小金在体贴她,不愿意叫她顾虑太多。看着金财财如春日小树一般的模样,她用力点头,把老同学的情谊记在了心里。

回到学校,班里有学生情绪激动地辩论,陆炜安抚着两边,忙的不可开交。

“他们在进行大辩论呢,”高玉兰叹气,“有的同学家属和家里人来了京城工作,有的是临时工,有的是合同工,现在都被精简、遣返,劳动部还发布了通知,严格控制这两类工人转正,他们都很焦虑。”

有的同学认为地方不应该给中央添麻烦,应该主动要求回乡恢复生产劳动,有的同学家在外省,认为旱灾和各种原因导致生活困难,来京城工作不光能解决口粮问题,也会为首都的建设增添力量。

两边争论不休,说起来都有些情绪激动,陆炜为了防止冲突,一直在调解双方情绪。

“从去年开始,市里有的厂子不经上级同意就开始招工,然后被劳动局遣返很多人,南河省和北河省以及京郊的学生和农民来市里 参加招工和进行工作的好些人都被收容遣返了。”

吴砚的消息来源更多一点,去年被精简应该回乡的近两万人里,有一万五千人仍在单位工作,正因为有这个情况,所以劳动局才会转发劳动部关于现有职工严格控制转正的通知。

大家从邻省各地来到祖国的心脏,为的是挣口饭吃,找条活路,但是一旦开了口子,各地都往京城涌,也确实是负担不起这么多人。

说到底,还是粮食紧张,加上数省连续干旱的缘故。

这段讨论最终不了了之,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开始。

高玉兰私下里说,想要快点毕业。

京城各大单位厂矿,甚至通县都动员一千多人回乡生产,显见城中人口压力有点大,他们这些大学生应该不至于下乡,会分配个差不多的工作,到时候挣了工资,家里的情况也能改善一些。

金财财心说,一个萝卜一个坑,单位就那么多,学生们却一直在毕业,等到66年,情况可不一样了,大学生都延迟分配了,高中生更别提。

她们这些毕业早的,也算是幸运的。

不然她为什么要努力表现,坚持跳级呢?

三人接下来十分留心报纸上的消息,果然,接下来的很多文件和会议都与精简职工和压缩城市人口有关。

无论是抽调各企业的人员到农场参加生产,还是不许各单位私自招用京城郊县和外省市社员,都代表着这项工作的推进。

高玉兰每次看到这些,神情就更凝重一分。

她破天荒地求了吴砚,想要请她帮忙问问部队的事情。

“我就是问问,家里周边也没有在部队的亲戚,弟弟也大了,家里待不住,爸妈都想着叫他去部队去。”

她爸妈之前的孩子找来了,一个在村里,一个在乡里,都已经结婚生子了,日子过不下去了,才来京城找人。

家里养活三个弟妹,都上着学,本来就不宽裕,钱票只能凑出来一点点。

未谋面的哥哥姐姐也难,“要不是为了孩子,我们都这么大了,也不能来给你们添麻烦。”

怎么办呢?高玉兰想着,弟妹能送走一个是一个。

弟弟去当了兵,衣食住行就归国家管了,她明年就能毕业,家里总能喘口气。

“当兵是没问题的,只要政审通过体检合格。”吴砚说。

高家的政治背景是工人阶级,身体方面只要没有传染病,视力和体重达标,一点点的营养不良是不妨碍的。

于是高玉兰的大弟弟就去当了兵,二弟弟去了技工学校,妹妹画画不错,转到了美术学校,将来跟着姐姐在校办工厂实习一下,混个工作还是没问题的。

高家夫妻就把工作交给了头生儿子和女儿,自己在家打打零工,给人修缮房屋,或者做做零活儿。

“这是我们全家一起同意的。”高玉兰低着头。父母都身体不好,在家做做木匠活儿也轻松一点。

快毕业吧,毕了业就会好起来的。

这个暑假谁也没有回家,校办工厂增加了“高温作业补贴”,吹制琉璃、玻璃工艺品需要在车间里、火炉旁,汗流浃背,不是开玩笑的。

金财财不惧寒暑,高玉兰和吴砚是实打实的付出了汗水的。

其他同学也铆足了劲工作,一是为了出口创汇,为国家争光,二是为了补贴。

“发了工资再也不要去小饭馆喝那个一毛钱的汤了,我要大吃一顿!”很多同学都这样嚷嚷。

但是后面还是写信给家里寄去,或者是买几个馒头花卷解馋,就继续攒了起来。

今年还是这么旱,可能直到明年夏天,情况才会好转,日子不精细着过,怎么能撑下去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