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 > 第28章 家底渐厚,田契之议

随着《白蛇传》话本持续带来分成收入(虽然被克扣,但积少成多),再加上之前卖草药、套兔子的积蓄,以及陈山李秀省吃俭用的积攒,陈家的钱袋子终于渐渐鼓了起来。

虽然远谈不上富裕,但至少,那笔压在心头如同巨石般的债务,终于有了着落。

这天,陈平安仔细清点了家里的所有铜钱和少量碎银(话本分成有时会给碎银),确认数目已经足够偿还陈屠户的本金和那高得离谱的利息,甚至还能略有盈余。

将钱用粗布包好,郑重地交给父亲陈山。

“爹,这钱够了。您明天…就去把陈屠户的债还了吧。”

陈山接过那沉甸甸的布包,手指都在微微颤抖。

多少个日日夜夜,这笔债如同梦魇般缠绕着他,压得他喘不过气。

如今,终于可以还清了。

这个家,终于可以摆脱这沉重的枷锁了。

“好…好。爹明天一早就去。”陈山的声音带着哽咽,眼眶泛红。

李秀也在一旁默默擦着眼泪,脸上是如释重负的笑容。

第二天,陈山揣着钱,昂首挺胸地去了村东头陈屠户家。

这一次,面对陈屠户,他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低声下气的欠债人。

腰杆挺得笔直,声音也洪亮了许多。

将钱款当面点清,连本带息,一文不少地还给了陈屠户。

看着陈屠户那惊讶又有些不甘的表情,陈山心里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畅快。

无债一身轻。

这种感觉,真好。

还清债务的消息,很快在小河村传开了。

村民们看向陈家的眼神,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以前是同情,是怜悯,甚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轻视。

现在,则多了几分惊讶、羡慕,甚至…敬畏。

一个原本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家庭,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仅让“痴傻”的儿子“开了窍”,还能写书挣钱,还清了陈屠户那么一大笔“阎王债”。

这简直就是个奇迹。

陈山和李秀走在村里,明显感觉到周围人态度的不同。

以前躲着他们走的人,现在会主动笑着打招呼。

以前说话阴阳怪气的人,现在也变得客客气气。

就连村里的族老,见到陈山,也会和颜悦色地聊上几句。

这种无形的变化,让陈山夫妇走路的腰板都挺直了许多,脸上也多了几分自信的光彩。

而这一切改变的核心,正是那个年仅六岁,却已然成为全家顶梁柱的儿子——陈平安。

还清了债务,手里还有一些余钱。

新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这笔钱该如何使用?

是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还是…用来做点别的?

这天晚饭后,陈平安主动跟父母谈起了这件事。

“爹,娘,咱们现在手里还有些余钱。光放着也不是办法,不如…”

“不如啥?”陈山问道,他现在对儿子的意见非常重视。

“不如…买几亩地吧。”陈平安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买地?”李秀愣了一下,“平安,咱家不是有地吗?虽然不多,也够种了。”

“娘,地不怕多。”陈平安解释道,“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咱们多买几亩地,多种点粮食,就算年景不好,也能多些收成,心里踏实。”

“而且,”声音顿了顿,“有了田地,才是咱们家真正的恒产。以后…就算我读书要花钱,家里也有个稳定的根基。”

在这个以农为本的时代,土地就是最可靠的财富,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拥有自己的田产,比手里攥着随时可能贬值的铜钱要稳妥得多。

陈山和李秀听着儿子的话,觉得很有道理。

是啊,手里有地,心里才不慌。

而且,儿子以后读书还要花大钱呢,家里多几亩地的出息,也能减轻不少负担。

“买地是好。”陈山点点头,又有些犹豫,“可…村里哪有那么多地卖啊?好地都攥在人家手里呢。”

“我知道。”陈平安显然早有考虑,“我打听过了,村西头王老五家,他儿子前阵子赌钱输了不少,正急着想卖掉那几亩靠河边的薄田呢。”

王老五家的那几亩薄田,因为地势低洼,容易受水淹,收成一直不太好,算是村里比较差的地。

但陈平安心里却有别的盘算。

那几亩地虽然是薄田,但胜在靠近水源。

如果…利用图书馆里关于简易水利和土壤改良的知识,稍加改造…

未必不能变成好田。

而且,正因为是薄田,价格肯定不会太高,正好符合他们目前的购买力。

“王老五家那几亩地?”李秀皱了皱眉,“那可是孬地,年年收成都不行。”

“娘,地是死的,人是活的。”陈平安神秘一笑,“我有办法让那孬地变好地。而且,买薄田,花的钱也少。”

看着儿子那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陈山和李秀虽然将信将疑,但最终还是被说服了。

“行。那就听你的。明天爹就去找王老五问问。”陈山拍板道。

第二天,陈山便去找了王老五。

王老五正愁钱没处来,听说陈山想买他那几亩没人要的薄田,自然是喜出望外。

双方很快谈妥了价格。

虽然王老五也想趁机抬高点价钱,但陈山如今也是“还得清陈屠户债”的人家了,说话底气足了些,再加上那地确实不好,最终以一个相对公道的价格谈了下来。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

就在陈山准备付钱签契约的时候,村里另一户人家,张屠户(不是陈屠户,村里杀猪的可能不止一家)也听说了消息,横插一杠,表示他们家也想买那几亩地,而且愿意出更高的价钱。

这张屠户家境比陈家稍好,也一直眼红陈家最近的“好运”,存心想别别苗头。

王老五见有人竞争,立刻坐地起价,态度也变得暧昧起来。

陈山老实,不擅长跟人争执,眼看就要到手的田地可能要飞了,急得团团转。

消息传回陈平安耳中。

小小的眉头再次皱起。

又是这种争端。

硬拼财力,自家肯定比不过张屠户。

只能…智取。

略作思索,心中已有了计较。

让父亲先稳住王老五,不要急着答应张屠户。

然后,他亲自出马,去找了那位张屠户。

没有直接谈买地的事,而是绕了个弯子。

“张屠户叔叔。”陈平安找到正在磨刀的张屠户,脸上带着天真的笑容,“我听人说,您杀猪的手艺是咱们村最好的。那猪下水(内脏)处理得最干净了。”

张屠户被这突如其来的马屁拍得一愣,随即有些得意:“那是自然。十里八乡,谁不知道我老张的手艺。”

“那您知道不?”陈平安凑近一步,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我那个白胡子老爷爷(再次出场)跟我说啊,这猪下水啊,虽然好吃,但处理的时候,要是沾了…沾了不干净的地气儿,吃了可是要倒霉的。”

“不干净的地气儿?”张屠户皱眉,“啥意思?”

“就是…比如那地啊,以前淹死过人,或者埋过什么不吉利的东西。那地里长出来的草,养出来的虫,都有秽气。猪吃了那附近的草,那下水啊,就带了那秽气。人吃了…啧啧…”

一边说,一边摇头晃脑,眼神还特意瞟了瞟村西头王老五家那几亩地的方向。

“尤其是那几亩靠河边的地,我阿爷说,以前发大水的时候,淹死过好几个人呢。那水鬼的怨气啊…可重了。”

这番话,半真半假(淹死人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编的),重点是渲染那几亩地的“不吉利”。

对屠户这种常年见血、内心多少有些迷信的人来说,杀伤力巨大。

张屠户听得脸色都变了。

他杀猪卖肉,最忌讳的就是“不干净”、“不吉利”。

要是自己买了那块“凶地”,种出来的粮食喂了猪,那猪肉…谁还敢买?

就算自己不信,传出去也不好听啊。

再说了,为了几亩薄田,沾上这种晦气,犯不着。

“这…这事儿当真?”张屠户将信将疑地问道。

“我也不知道真假,都是听老人家说的。”陈平安耸耸肩,一脸无辜,“张叔叔您是行家,肯定比我懂。我就是…随便说说。”

说完,蹦蹦跳跳地跑开了。

留下张屠户站在原地,拿着杀猪刀,脸色阴晴不定,越想越觉得膈应。

当天下午,张屠户就托人告诉王老五,那几亩地他不买了。

王老五没了竞争者,价格自然也抬不上去了。

最终,陈山以之前谈好的公道价格,顺利地买下了那几亩薄田,并请村里识字的先生(或族老)写了田契,按了手印。

虽然只是几亩薄田,但这象征意义巨大。

它标志着陈家彻底摆脱了赤贫,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可以传承下去的恒产。

陈平安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小目标——“第一桶金”(虽然不是现金,但田地更稳妥),算是初步达成了。

站在新买的田埂上,看着那片略显贫瘠但充满希望的土地,陈平安心里却没有太多喜悦。

农耕收入,终究有限。

想要真正改变命运,想要走得更高更远,还得靠那条千军万马的独木桥。

科举之路,才是根本。

接下来,是时候将重心,真正转移到学业上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