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借着《天仙配》的热度和村民的议论,暂时压下了地主陈老爷的气焰。
但陈平安知道,像陈老爷这种在乡里横行惯了的人,绝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舆论的压力只能让他暂时收敛,却无法根除他心中的怨恨和贪念。
果然,没过多久,新的麻烦又悄然而至。
这一次,陈老爷学聪明了,不再直接针对陈平安本人,而是将矛头对准了陈家的根本——田地和日常生产。
手段也更加隐蔽,更加符合“规矩”。
先是村里那条灌溉水渠的管理。
掌管水渠分流闸口的,是陈老爷的一个远房侄子。
最近几天,轮到陈家田地用水时,那闸口放出的水量总是时大时小,极不稳定。
有时甚至直接以“上游缺水”为由,关闭闸口。
眼看着自家田里的秧苗因为缺水而有些发蔫,陈山急得嘴上起泡,去找那管闸口的人理论。
对方却拿出各种理由搪塞:“哎呀,陈山叔,不是我不给你放水,实在是今年天旱,上游下来的水就这么多,下游还有好几家等着呢。我这也是按规矩办事,总得让大家都沾点雨露不是?”
话说的冠冕堂皇,滴水不漏。
陈山虽然憋了一肚子火,却也无可奈何。
紧接着,村里又要修缮祠堂,按照惯例,各家都要按人头或田亩摊派一定的钱粮或劳役。
负责此事的村正,恰好也是陈老爷的心腹。
结果,摊派到陈家的钱粮和劳役,明显比其他同等情况的人家要重上不少。
理由也很“充分”:“陈山家如今日子好过了,平安又是读书人,将来前途无量,理应为宗族多尽一份心力嘛。”
**裸的道德绑架,却又让你挑不出太大的毛病。
陈山和李秀气得够呛,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跟他们硬顶?人家拿着“宗族大义”压你。
忍气吞声?那以后还不得被他们拿捏得死死的。
陈平安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冷笑。
这陈老爷,还真是阴魂不散。
明面上不跟你冲突,就用这些沾染着人情世故、村规民约的小手段,一点点地蚕食你,刁难你,让你有苦说不出。
这种手段,比直接的暴力威胁更难对付。
因为它们往往披着一层“合规”、“合理”的外衣。
怎么办?
直接去找陈老爷?他肯定不会承认。
闹到官府?为这点灌溉用水和摊派不公的小事,官府未必会管,而且没有确凿证据。
硬抗?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甚至被扣上“不敬宗族”、“不服村规”的帽子。
看来,还得用点巧劲。
解铃还须系铃人。
既然对方是利用“规矩”来刁难自己,那自己就得从“规矩”上找到突破口。
脑海中的图书馆再次启动。
搜索关键词:“大夏律例·农田水利篇”、“宗族乡约”、“村规民约”。
相关的法律条文和各地乡约范本迅速呈现。
仔细研读对比。
很快,陈平安就找到了对方做法中的程序瑕疵和不合情理之处。
比如,关于灌溉用水的分配,虽然乡约里规定要“兼顾各家”,但也明确了要“按照田亩顺序,保证时效”,绝不能随意克扣或拖延。
再比如,关于祠堂修缮的摊派,虽然强调要“量力而行,富者多助”,但也规定了基本的摊派标准和上限,不能因为某家“日子好过”就随意加码。
而且,所有村务摊派,都应该由村中耆老共同商议决定,并进行公示,而非村正一人说了算。
找到了法理依据,接下来就是如何运用了。
直接拿着律例去找管闸口的人或村正理论?
效果未必好。
人家可以说自己不识字,不懂法,或者干脆耍无赖。
必须找到一个既能主持公道,又让对方无法辩驳的人。
这个人选,陈平安心中很快就有了答案——村里的族老,陈氏宗族的大家长,那位平日里还算公正、也受过陈家小恩惠(比如陈平安送过他两本话本解闷)的老爷子。
第二天,陈平安没有让父母出面,而是自己一个人,捧着一本(图书馆里找出来的、符合时代背景的)关于乡约的旧书,恭恭敬敬地来到了族老家。
族老正在院子里晒太阳,看到陈平安来了,有些意外:“平安娃儿,今儿怎么有空来我这老头子这儿了?”
“给族爷爷请安。”陈平安先行了个礼,然后才说明来意,“族爷爷,学生近日读书,看到些关于乡约规矩的地方,心里有些疑惑,想向您老请教请教。”
姿态放得极低,将自己定位为虚心求教的晚辈。
“哦?什么疑惑?说来听听。”族老来了兴趣,示意他坐下。
陈平安便将书翻到相关页面(当然是他提前做好的标记),指着关于灌溉用水和村务摊派的条文,用一种请教的口吻问道:
“族爷爷您看,这书上说,引水灌溉要按次序,保证水量。还说村里摊派要大家商量着来,不能偏颇。可…可最近我们家用水,好像总是轮到最后,水也小得很。还有修祠堂摊派的钱粮,似乎也比别家多了不少…”
只陈述事实,不做任何指控,语气里带着孩童的困惑和不解。
“学生就想问问族爷爷,是不是…咱们村现在的规矩,跟这书上写的不太一样了?还是…学生理解错了?”
将问题巧妙地转化为“规矩是否改变”或“自己理解错误”,把判断权交给了族老。
族老听完,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并不糊涂。
陈家最近遇到的那些“小麻烦”,他也有所耳闻。
现在听陈平安这么一说,再结合乡约的规矩,心里哪还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明显是有人在利用手中的一点小权,故意刁难陈家。
而这个人,多半就是陈老爷那边的人。
族老心里有些不悦。
陈平安现在可是村里唯一的“神童”,将来前途不可限量,是整个陈氏宗族的荣耀。
陈老爷因为一点私怨就暗中打压,实在是有**份,也有损宗族颜面。
更重要的是,陈平安是以“请教乡约”的名义来的,还拿出了“书本依据”。
作为维护宗族规矩、主持公道的族老,他不能坐视不理。
否则,不仅无法向陈平安交代,更会损害自己在族人心中的威信。
“嗯…”族老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平安娃儿,你这书读得好啊。这乡约规矩,确实是如你所说。看来…是下面有些人办事糊涂了。”
轻轻一句话,就定了性。
“这样吧,”族老站起身,“你先回去。这事儿,我老头子知道了。该按规矩办的,就得按规矩办。”
“多谢族爷爷指点。”陈平安目的达到,立刻起身告辞。
当天下午,族老便拄着拐杖,亲自去了村正家,又叫上了几个在村里有威望的老人,一起核查了修缮祠堂的账目和摊派记录。
随后,又将那个管水渠闸口的陈老爷侄子叫来,当众询问了灌溉用水的分配情况。
在族老和众位老人的压力下,再加上陈平安之前引用的乡约条文作为依据,村正和那个管水人哪里还敢狡辩。
很快就承认了自己“考虑不周”、“办事疏忽”。
族老当场便让他们将多摊派给陈家的钱粮退回,并责令管水人以后必须按照规矩,公平分配用水,不得再故意刁难。
一场由陈老爷在背后操纵的风波,就这么被陈平安借着族老这股东风,四两拨千斤地化解了。
整个过程,陈平安甚至没有直接出面与对方争执。
手段隐蔽而有效。
事情的结果很快传遍了全村。
村民们对陈平安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这孩子,不仅有才华,还有头脑,有手段。
小小年纪,就能在复杂的乡里人情和规矩中周旋,还能让族老都为他出头。
真是了不得。
而地主陈老爷得知此事后,气得在家里摔了好几个杯子。
他没想到自己精心布置的、自以为天衣无缝的小动作,竟然这么轻易就被那小子给破了。
而且,还搬动了族老这尊大佛,让自己吃了哑巴亏。
怨恨,如同毒蛇般在他心底滋生,变得更加深沉。
他知道,这小子,已经不是他能轻易拿捏的了。
再想对付他,恐怕…得用更狠、更绝的手段了。
陈平安自然也明白这一点。
这次虽然赢了,但与陈老爷的梁子,算是彻底结死了。
对方的怨恨加深,下一次出手,恐怕就不会是这种小打小闹了。
提升实力,获得功名,变得更加迫在眉睫。
同时,通过这次事件,他在村中的影响力也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族老的好感,村民的敬佩…
这些,都是他未来可以利用的资源。
如何在不得罪整个宗族的前提下,巧妙地利用规则和人情,保护好自己小家庭的利益,甚至…为乡邻争取一些权益?
陈平安站在新买的田埂上,望着远处陈老爷家那高大的院墙,眼神深邃,陷入了沉思。
这条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