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 > 第86章 《师说》余波荡南淮

一纸《师说》,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青溪县的文人圈中激起的涟漪,非但没有随着时间平息,反而愈演愈烈,向着更广阔区域扩散。

墨韵斋的刘掌柜无疑是这波浪潮中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

自从那篇《师说》经他手刊印传播,并“不慎”泄露了作者乃是小河村神童陈平安之后,墨韵斋的生意便肉眼可见地好了起来。

不光是《师说》的单行本——刘掌柜后来又灵机一动,将陈平安之前那几首广为流传的诗作也一并附录其后,稍作装裱,便成了抢手货。

甚至连带着店里的笔墨纸砚都比往日多卖了不少。

许多外地来的行商,或是途经青溪的学子,听闻此事,都少不得要来墨韵斋打探一番,顺便买上几份《师说》,回去也好作为谈资或赠礼。

这一日,刘掌柜正春风满面地在柜后盘着账簿,一名小厮快步从外面跑了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兴奋。

“掌柜的,掌柜的,大喜事。”

刘掌柜抬起头,略带不满地瞥了他一眼:“何事如此慌张?没看到我正忙着吗?”

小厮嘿嘿一笑,凑近了些,压低声音道:“掌柜的,您猜怎么着?方才府城那边来的商队,带来个天大的好消息。说是南淮府学的一位大儒,好像是姓周,周夫子,公开发声了。”

“哦?周夫子?哪个周夫子?”刘掌柜放下手中的算盘,来了兴趣。

南淮府学的大儒,那可都是在整个江南道都排得上号的人物,等闲不会轻易评论一县之事。

“就是那位以治学严谨、眼光毒辣着称的周博通周大儒啊。”小厮眉飞色舞地说道,“听说周大儒在府学的一次文会上,当众品评了咱们陈平安写的那篇《师说》。”

“他如何说?”刘掌柜身子微微前倾,追问道。

“还能如何说?自然是赞不绝口。”小厮一拍大腿,“听说周大儒称赞《师说》一文‘立意高远,振聋发聩,足以匡扶师道,矫正时弊’。还说……还说咱们陈平安是‘南淮麒麟子’,前途不可限量。更表示,十分期待他在即将到来的科举中能有上佳表现呢。”

“南淮麒麟子?”刘掌柜倒吸一口凉气,眼中精光一闪。

这个评价,可就非同小可了。

周博通大儒在南淮府学乃至整个江南文坛都极有分量,他的一句话,往往能决定一个年轻学子的声名走向。

如今他竟给了陈平安如此高的赞誉,这无疑是将陈平安的名字,直接送到了府一级所有高层文人士子的视野之中。

“此事当真?”刘掌柜有些不敢相信。

“千真万确。那商队的人亲耳听说的,现在府城那边都传遍了。”小厮信誓旦旦地保证。

刘掌柜沉吟片刻,脸上露出了深思的表情。

看来,自己当初选择交好陈平安,并全力推广他的作品,当真是走对了一步棋。

这位小河村的神童,未来的成就,怕是无法估量啊。

与此同时,小河村方敬儒先生的家中,这几日也是门庭若市。

自从《师说》一文传开,方先生的声望便水涨船高。

不仅青溪县内的同道中人纷纷前来拜访,探讨学问,表达敬佩之情。

甚至还有一些邻县的秀才、童生,慕名而来,希望能得到方先生一二指点。

老先生一辈子清贫自守,何曾有过这等热闹光景。

每日里迎来送往,虽然有些疲于应付,但精神头却是前所未有的矍铄。

每当有人提及他的得意弟子陈平安,以及那篇惊才绝艳的《师说》时,方先生总是抚着胡须,脸上露出无比欣慰与自豪的笑容。

“平安那孩子,确有几分悟性。老夫不过是略尽引导之责罢了,主要还是他自己肯下苦功。”

话虽谦逊,但那份发自内心的喜悦,却是怎么也掩饰不住的。

对于即将到来的县试,方先生对陈平安更是寄予了厚望。

他相信,以陈平安的才学和心性,定能在考场上脱颖而出。

而作为这场风波中心的陈平安,在最初的喧嚣过后,却迅速恢复了平静。

对于外界的赞誉和关注,他表现得异常低调。

除了必要的拜访和感谢,他婉拒了大部分不必要的应酬和登门拜访的陌生人。

每日里,依旧是晨起温书,日间习作,夜晚默诵。

偶尔会去柳家,和柳柔柔说几句话,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温馨。

他心中清楚得很,眼前的这些名声,如同水面上的浮萍,看似光鲜,却无根基。

唯有通过科举,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去,将这些虚名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地位和力量,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也才能更好地守护自己想要守护的人和事。

府学大儒的关注,对他而言,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压力在于,一旦自己县试表现不佳,恐怕会沦为笑柄,辜负那些看好自己的人。

动力则在于,这让他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也更坚定了他要走出青溪,走向更高舞台的决心。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乐于见到陈平安声名日隆。

青溪县城,地主陈老爷大宅内。

陈老爷听着管家陈三的禀报,脸色阴沉得能拧出水来。

“南淮麒麟子?哼,好大的名头。”陈老爷将手中的核桃捏得咯吱作响,“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畜生,也配得上这样的称呼?”

《师说》的事情,让他颜面尽失,沦为整个青溪县的笑柄。

他本以为,这件事过去也就过去了。

没想到,余波竟然还越来越大,甚至惊动了府学的大儒。

这让他心中的妒火与怨毒,如同浇了油一般,越烧越旺。

“老爷息怒。”陈三小心翼翼地劝道,“那陈平安不过是走了狗屎运,写了篇歪理文章,恰好对了那些酸儒的胃口罢了。等到了真正的考场上,比的是真才实学,他一个小娃娃,未必就能翻出什么浪花来。”

“未必?”陈老爷冷哼一声,“上次就是因为你们这些废物办事不力,才让他侥幸逃脱。这次县试,若是再让他得意,我这张老脸往哪儿搁?”

陈三连忙跪倒在地:“老爷放心,小的这次绝不会再失手。已经按照您的吩咐,联络了县衙户房的钱书吏。那钱书吏与咱们家素有往来,也曾受过方敬儒那老东西的气,答应会在县试的流程上,给那陈平安好好‘关照关照’。”

“另外,小的还找到了一个叫做赵三癞子的落魄秀才。此人当年也曾是方敬儒的学生,后因品行不端被逐出师门,对方敬儒和那陈平安一直怀恨在心。小的许了他些好处,让他在考生中散布一些不利于陈平安的言论,扰乱其心神。”

陈老爷听着,脸色稍霁,但依旧阴沉。

“光是这些,还不够稳妥。”他沉吟道,“科举考场,终究还是要看主考官的意思。本县的张知县,素来以公正自诩,怕是不容易被这些小手段左右。”

“那老爷的意思是……”

“你再去打听打听,看看这次襄助张知县阅卷的,都有哪些人。若是有与咱们家相熟,或是与方敬儒那老东西有过节的,设法送些‘程仪’过去,让他们在阅卷的时候,‘秉公办理’。”陈老爷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他就不信,在自己这天罗地网的布置下,那陈平安还能顺利过关。

即便考上了,也要让他名次靠后,狠狠地挫一挫他的锐气。

就在这明枪暗箭的交织之中,青溪县县试的日期,终于在一片紧张而又期待的氛围中,正式公布了。

考场,依旧设在县城贡院。

消息一出,整个青溪县仿佛都提前进入了临考状态。

客栈爆满,书铺里的《四书集注》和各类范文选本销量大增。

茶馆酒肆里,讨论最多的,便是本次县试的题目会是什么,以及那位因《师说》而名声大噪的小河村神童陈平安,能否在真正的科场上一鸣惊人,再创奇迹。

万众瞩目之下,一场关乎无数青溪学子命运的龙门之试,即将来临。

而对于陈平安而言,这不仅是一场学识的较量,更是一场心智的考验。

他能否顶住压力,识破阴谋,顺利过关?

一切,都将在那小小的考场之内,见分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