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 > 第112章 蛙声一片夏夜思

夏夜,月朗星稀。

晚风带着一丝田野的清香,吹散了白日的暑热。

陈家小院里,陈平安搬了张竹椅,坐在葡萄架下乘凉。

不远处的池塘和田埂间,蛙声此起彼伏,喧闹不已。

“呱呱——呱呱——”

一声声,一阵阵,仿佛在争先恐后地宣告着夏夜的到来。

陈平安静静地听着这片蛙鸣,思绪却有些飘远。

白日里在镇上遇到的那一幕,依旧在脑海中盘旋。

那些形迹可疑的汉子,究竟是何来路?

是陈老爷不死心,又派来的探子?

还是普通的蟊贼,见财起意?

无论如何,都给自己提了个醒。

这个世界,并非表面看上去那般平静。

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想要在这世道安身立命,除了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联想到白日里在田间看到的那些辛勤劳作的农人。

烈日当空,汗流浃背,一年到头,却也只能勉强糊口。

再想到镇上那些官府胥吏的嘴脸。

颐指气使,索拿卡要,视百姓如草芥。

心中便不由得生出几分感慨。

自己如今虽然有了些许奇遇,学了些粗浅的内功医术。

但与这庞大的世道相比,依旧渺小如蝼蚁。

未来的路,还很长,也很艰难。

科举之路,看似光明,实则充满了竞争和倾轧。

官场沉浮,更是步步惊心,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还有那虎视眈眈的陈老爷,以及潜藏在暗处的未知危险。

这一切,都像是一座座大山,压在陈平安的心头。

“呱呱——呱呱——”

蛙声依旧喧闹,似乎在嘲笑着世人的烦恼。

陈平安心中一动。

何不借这蛙声,抒发一下胸臆?

一来,可以排遣心中的郁结。

二来,自己“神童”的名声在外,也需要时不时地“创作”一些诗词,以维持人设,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怀疑。

毕竟,一个曾经才华横溢的少年,若是长时间沉寂,默不作声,反而会显得有些古怪。

想到这里,陈平安微微一笑。

脑海中,浮现出一首前世记忆中关于咏蛙的诗词。

稍作修改,使其更符合当下的心境和语境。

陈平安清了清嗓子,望着池塘的方向,低声吟诵起来。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声音不大,却带着一丝莫名的气势。

仿佛那池塘中的青蛙,不再是聒噪的小虫,而是一只只蓄势待发的猛虎。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吟到此处,陈平安的嘴角微微上扬。

诗句中,既有夏夜蛙鸣的喧闹景象,也暗含了一丝警醒之意。

那些虚张声势、聒噪不休的青蛙,终究只是池塘中的过客。

真正有抱负的,当如那跃龙门之鲤,一飞冲天,改变命运。

陈平安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却没注意到。

院墙外,一个瘦小的身影,正悄悄地扒着墙头,竖着耳朵倾听。

是邻居家的小石头。

这孩子平日里就喜欢听陈平安讲故事,对陈平安这位“神童哥哥”崇拜不已。

今晚,小石头被蛙声吵得睡不着,便溜出来玩耍。

无意中听到陈平安在院子里吟诗,便好奇地凑了过来。

虽然听不太懂诗句的意思,但小石头觉得,平安哥哥念的诗,真好听,真有气势!

“哇!平安哥哥又作诗了!”

小石头兴奋地小声嘀咕了一句,然后一溜烟地跑回家,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的爹娘。

很快,陈平安新作《咏蛙》诗的消息,便在小河村的小范围内传播开来。

村民们大多不识字,也不懂什么格律意境。

但他们都觉得,陈平安这孩子,就是有才华。

随随便便就能作出这么好听的诗,真不愧是咱们小河村的“神童”。

陈山和李秀夫妇,听闻儿子又作了新诗,自然是与有荣焉,脸上都笑开了花。

柳柔柔更是满眼崇拜地看着陈平安,觉得自己的平安哥哥,就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

这首《咏蛙》诗,自然也传到了方敬儒的耳中。

方敬儒特意将陈平安叫到家中,仔细询问了这首诗的由来和创作心境。

听完陈平安的解释后,方敬儒捻着胡须,沉吟了片刻。

“平安,你这首《咏蛙》,气势倒是不凡。”

方敬儒缓缓开口说道。

“尤其是那句‘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颇有几分睥睨天下之意。”

“只是……”

方敬儒话锋一转,眉头微微蹙起。

“为师觉得,此诗虽有气势,却也略显张扬,似乎……带着一丝杀伐之气和不加掩饰的野心。”

“平安啊,你年纪尚轻,有此雄心壮志,固然是好。”

“但为文之道,当以平和中正为贵。”

“尤其是科举场上,考官们更看重的,是文章的教化之功,而非锋芒毕露的个人意气。”

方敬儒语重心长地劝诫道。

“你如今已是童生,即将参加府试,更要注意这一点。”

“文章要写得稳健老成,藏锋守拙,方为上策。”

“太过张扬,反而容易引起考官的反感,于科举不利。”

陈平安闻言,心中一凛。

方先生的这番话,可谓是金玉良言。

自己这首改编的《咏蛙》,确实带了些前世的记忆和个人的情绪。

在抒发心志的同时,也忽略了古代文人所讲究的“温柔敦厚”。

若是放在科举场上,恐怕真的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多谢先生教诲,学生受教了。”

陈平安躬身行了一礼,真心实意地说道。

“学生日后为文,定当谨记先生今日之言,力求平和中正,不露圭角。”

方敬儒见陈平安一点就透,孺子可教,欣慰地点了点头。

“你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好。”

“为师相信,以你的才华和悟性,只要戒骄戒躁,潜心向学,府试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