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 第142章 抚恤章程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第142章 抚恤章程

作者:东林先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5:27 来源:小说旗

一场秋雨一场寒。

“天气骤冷,你们要注意添置衣裳。”周怀民披着蓑衣,进了任庄平安堂。

“好,正要和你说,我和昌鹤已核算完,这次从李际遇那里清扫了粮食两千三百石,白银四千六十四两,另有金银首饰、器具等物,咱们的棉被还剩一百多条。”

周怀民叹了口气:“那不多,李际遇多是搜刮富户,这人还是讲些道义的,粮食和棉被是真分给投靠百姓,不像杜二,大字不识,完全就是个憨货。”

周昌鹤道:“煤矿厂那边原有的矿民改为护矿队,在任庄和山上,一共抓获一千一百二十六人,我已押送到矿上。”

黄必昌道:“山上还有几十户人丁齐全的村民,并未下山,只是逃难者,已打散编入各农会,给他们包税。”

周怀民点了点头,道:“好,咱们还需商议一下,死伤社兵如何抚恤。”

周怀庆道:“我这边已清点,我们社兵共死亡二十一人,其中有五人重伤不治,另有轻伤者五十九人。农兵及村民死亡三十八人。”

“李际遇那边呢?”

“他们逃散入山,伤者无算,只能算尸体。桂花庙、马家庄、车井村外、任庄四处,一共九百九十三人,其中有六成都是死在火炮之下。”

周怀民给一人发一张纸:“我们起草一下抚恤章程,我先说下我的意见,抚恤可分三方面,一、抚恤金。二、亲属供养。三、荣誉优待。”

社长周怀民、保民营总务参议张国栋、辎重参议周昌鹤、操练参议周怀庆、农会总务堂知事黄必昌,平安堂五人经过大半天的协商,制定抚恤暂行章程如下。

《保民营抚恤章程》

第一章:总则

崇祯八年,秦贼过境巩县,山河板荡,血火弥天。

贼兵如蝗,流寇若鸮,劫掠钱粮,裹挟男女,焚毁村户而绝生路。

巩县生员周怀民于正月初五,在周家沟组建保民社,下辖周记、农会、保民营、保民报社。

凡入保民社,均以‘保家卫民’为第一要务,秉承有饭吃,有衣穿,有工做,有钱赚。

于是征附近乡勇为社兵,以图保家卫民。

朝为农夫,夕为社兵,一朝披甲,竟成虎贲。

为保妇孺老幼免于战火,军阵间有克敌之勇,刀光中见赴难之心,忠义之魂倒毙他乡,浩荡千古。

此等克敌赴难之社兵,应为:克难英烈。

为保克难英烈之父母有养,克难英烈之子嗣不绝,特制定保民营抚恤章程。

第二章:抚恤金

凡保民营社兵阵殁者,分三级抚恤:

甲级(阵前克敌战亡):三年兵饷,银一百零八两。

乙级(守寨护民遇害):两年兵饷,银七十二两。

丙级(积劳病故伤残):一次性抚恤银三十两。

另有丧葬费五两。

为免贼盗,其中甲级、乙级亲属可选按月发放,也可以选一次性发放。

第三章:亲属供养

子女抚育:男丁婚娶、女方及笄时嫁妆各补贴十两。

遗孀安置:守节者月领供养金一两五钱,安排入纺纱坊做工,如若改嫁不可携男丁,并停发供养金,供养金由男丁领取。

父母安置:如若独子,父母月领供养金一两五钱,由杂货堂安排在家做零工。如若父母尚有子,无供养金,分抚恤金三成。

伤残赡养:由保民营、农会、周记优先安排厂坊、服务站、马车行及其他公共服务处做工。

第四章:荣誉优待

荣誉称号:院门悬挂保民社【克难英烈】挂牌。

农会优待:家中农田两种、两收,由农会安排协助,日常提供优待保护。

义务教育:如有男丁女童,满七岁入保民学堂,学满十五岁,免除一切费用。

其他优待:日后若有其他优待,克难英烈亲属及子女均享优先。

以上便是五人初步商定的抚恤章程,和明军比起来,堪称十分优厚。

明朝士兵的阵亡抚恤标准非常低。

中级将领,指挥一级的只有十两,千总八两,把总六两,百总五两,普通士兵只有三两。

普通士兵的月饷普遍在一两五钱至二两之间。

当然,这么低的抚恤标准是有原因的,因为明军还有另一套抚恤制度。

即军户制度。

军官可父死子继,洪武十九年规定“将校阵亡,其子世袭,加一秩”,例如指挥佥事陈德成战死后,其子承袭千户。

而普通士兵,可军功转授,成化五年规定阵亡士兵无子嗣者,军功可由直系亲属承袭,如父升二级、兄弟补役。

同时也承担丧葬费,并授遗属免税军田。

周怀民以为,依托田地、军户之实物抚恤制度,有很大的缺点,这也是农耕时代的局限性。

土地亩数不变,但随着人口的繁衍,土地兼并的自然规律,只需两三代,会滋生许多人地矛盾和破产村户。

而折算银两,引导军属为工人,杜绝父死子继这种埋雷操作,相对来说,容错率会更高一些。

当然,所有的事物都具有矛盾性,不可能绝对的好,也不可能绝对的坏。

只是相对于目前的实际情况,发挥保民社工商业的优势,进行转移矛盾。

五人再次审议无误,张国栋汇总抄写正式章程,各自盖章签押。

周昌鹤问:“那阵亡的农兵,该如何办?”

周怀民沉思片刻:“按丙级执行如何?”

五人敲定,委托保民报社,把抚恤章程全民宣讲。

即日起,抚恤一事由周昌鹤负责,即刻为各克难英烈一一抚恤。

周家沟、铁炉堡、杨家庄、洛尾湾、桂花庙、马家庄、百叶村、任庄、车井村、孙店村,村村都有披麻戴孝,送葬入土者。

杨家庄的杨君敬家门口,安装了【克难英烈】荣誉牌。

周怀民、周昌鹤、张国栋,及杨家庄会长杨君岳,来到杨君敬家。

慰问家属,详细讲解了社兵抚恤章程,并发放抚恤金。

杨君岳劝慰道:“嫂子,君敬哥在马家庄之战,作战勇敢,没有为杨家宗族丢面。这两日咱们也都听了宣讲,咱保民营抚恤如此优厚,又有我农会照护,还请节哀顺变。”

杨君敬婆娘高贞宜泣不成声,搂着两个孩子,只是点头。

君敬爹喝道:“别哭!这流贼土寇,不知杀死多少人家,我之前曾在乔北沟做工,那整个村子的人都没了,我儿一命能保一家吃喝不愁,也值。”

君敬娘擦着眼泪:“只是苦了这孩子,自小就没了爹。”

周怀民抚着孩子的头,道:“咱们马上要办学堂,凡克难英烈儿女,不收一文钱束修。能写会算后,长到十五,包安排做工,每个孩子都能挣个二三两养活自己。”

杨君敬长子十岁,次子六岁。

君敬爹道:“这也是咱县的乡民运气好,遇上了周会长,我瞧偃师、登封的村民,死了就死了,一死就是一家,都是白死。咱们出人出力,才能不绝后嗣!”

周昌鹤点头道:“正是这个理,叔是个明白人。”

保民营几人,一家一家的亲至,发放抚恤金,讲明道理,大多人家见抚恤如此优厚,甚为欢喜。

自古以来,哪怕是后世二十一世纪之前,都是人命不值钱,不成的弃婴、生三成一、患病忽去,都习以为常。

反倒是保命之物,更为稀缺珍贵。

有个别村妇,讲不通道理的,只有让本村农会会长出面,以入社兵时自当遵从,若再闹事则拒绝发放抚恤金为由,方才罢休。

巩南几个村子,经过一场大战,农兵的作战经验都比其他村子长进许多。

周怀民等人也撤出保民大营,重新回到周家沟办公。

周家沟平安堂。

取暖的煤炉又在各房燃起,室内周怀民五人在复盘三场大战。

“社长,咱们现在已多达二十个哨,有时每个哨长的名字,我都要想一想。我觉得该如赵至庚的炮营,重新划营,方好上传下达。”

周昌鹤道:“正是,如果这次没有炮兵营,我们估计会伤亡殆尽。”

周怀民提着水壶,坐到煤炉上:“我正有此意,咱们几场战下来,也涨了经验,发现很大不足,你们说说,该如何重新规划保民营的建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