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 第145章 八九会议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第145章 八九会议

作者:东林先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06:59:13 来源:小说旗

周怀祺道:“自开封那边来了许多流民,建筑厂、木材厂等都已满工,现在我这边的问题不再是缺工人,而是缺工人住的地方。”

一说起明末的旱灾,大多人就认为一整年滴雨不下,哪里都是干裂。

其实不然,旱灾,是特指庄稼该浇水时无雨,导致歉收。

自古至今,哪怕是后世2025年,北方几乎年年都有大小旱灾。

主要特点是从立春至芒种,三个月间如果缺雨无雨,那么这一季冬小麦就会歉收绝收。

现在无抽水设备、明末水利失修、市场调配能力差、流贼又来去劫掠,再赶上小冰期,真是bUFF叠满。

可以说明末的北方对旱灾毫无缓冲能力,一旦缺雨,必定饿殍遍野。

开封、归德一带的村民,在崇祯八年这一年,就过的极惨。

黄泛区自古就是如此。

一旦大饥荒,开封、延津、封丘、中牟、阳武一带的饥民就往西跑。

如今在北边县城官道上,农会总务堂参议李登第、书办高文珍、协同商务堂几个干事,在路旁设工棚,招收流民安置。

周怀民叹了口气,这真是按住葫芦飘起瓢,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付惟贤见他叹气,笑道:“流民有闹事偷盗的,被农兵抓住都让我送到了煤矿上。”

陈世俊嘴角直抽搐。

付惟贤道:“现在保民家园的施工快了许多,这也得益咱们厂坊都起来了。只要有钱,买沙、买砖、买板车、铁锹,都不用去拉,这些厂都是直接送到工地。”

周怀民笑道:“那你们快点,周家沟的家园里,我可是许诺过国栋、李升,都有一个院子。”

又问黄必昌:“总务堂的农会典册,和惟贤交接的如何?”

自从成立了保户堂,之前总务堂大包大揽的粗糙工作,已开始分工细化,转由保户堂来负责登记管理农会户册,统计盘算。

黄必昌道:“正在办理,现在外来流民已占本县人丁十中有三。这几日书办们安置豫东的流民,忙的很。”

李升苦笑道:“建筑厂工人招满,保户堂是开心了。但我这边每日往杂货店投粮越来越多,安置的流民第一天就拿安置银到店购粮。”

李升是个人才,别看年纪不大,自小就跟着同村的李大有当牙商收货卖货。

他道:“咱们总仓里,小麦存粮都是夏收缴纳的三成,跌的很快,我估摸着按照目前的情况,撑不到两个月。”

周怀民点了点头,这能理解,本县的县民,自从不用卖粮折色交税,手里粮食能落下七成,即使是佃户,也能落手里四成。

所以本地村民不会到杂货店买麦。

麦都被安置的流民买走了,然后到杨家庄老丘磨坊磨成面。

从临清运来的小麦,都是麦种,并不是主食。运来的主食是大米。

大米比小麦耐存储,容易烹饪。所以目前优先投放小麦。

周怀民道:“那你可以从总仓里搬大米了,往店里投放大米,红薯干和红薯叶子卖的如何?”

“我这里有一个情报。”陈应魁打断了话。

陈应魁看了看李升,道:“记实从几个要好的大娘们那里听来,有村民从店里低价购了红薯干,卖给流民,买养小子、少女。更有甚者,再高价卖给人牙子。”

付惟贤点了点头,说道:“这事我也知道,付喜枝的娘也买了一个三四岁的小子。”

众人见周怀民沉吟,半天不语。

周怀民能理解,人只要吃饱了饭,就立刻想花心思去满足别的**。但这买卖人口的事,决不能忍,否则长此以往,民风败坏。

解决这种事,说难也不难,周怀民最擅长的,还是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

对陈应魁道:“下期头条,你们就宣讲这个事,如果是收养个小子,不鼓励不反对。如果是贩卖人口,逐出农会,禁售杂货,家属从厂坊清退,所有村民可监督举报给报社,举报者可到厂坊空出的职位做工。”

众人心道,这一招太狠了。

李升道:“咱们店里的粮价,是和市场价齐平的,目前倒没多少人采买,代买大量的粮。即使有,各村杂货店大多都和村民熟识,能认出来。”

周怀民点头,问黄必功:“农事堂这边的玻璃大棚如何了?”

黄必功道:“只要有钱,干起事就简单。自从你提议把农棚工钱涨到二两,无需识字,有许多本地的从建筑厂辞工,来到了农棚,几日便招满。目前已盖了十七个了,都已栽种好番薯,其他的陆续都在盖,那几百亩够盖不少。”

周怀民道:“要包产到户,我们只负责建设,咱不可能去管每个大棚。只包给本地村户,优先给伤残社兵、英烈家属。”

黄必功道:“这是自然,报社也要帮忙宣讲。另外,咱的抽水机坏的太频繁了,要么磨损过快,抽不上水。要么炸裂了。格物堂那边能不能再改进改进,不要老坏。”

格物堂知事苏绍喜尴尬道:“这个……,我们之前一直在忙着炼钢、弄炮,还没时间弄。”说完看向周怀民征询意见。

周怀民笑道:“这不怪格物堂,这段时间他们忙的很,现在可抽出身,联动厂坊几百个工匠,好好钻研一下,改进蒸汽机,让蒸汽机更有劲一点,不要动不动就爆裂。”

又道:“最近天凉,一定要减少村民患上伤寒,特别是厂坊之中,如瘟疫般更容易传染。保安堂把大蒜素的萃取之法,教给西林酒厂,让他们找玻璃厂定制玻璃瓶,生产大蒜素再卖给保安堂。”

年邦弼补充:“可由报社宣讲,如有伤寒,尽快到保安堂医治,这大蒜素成本低,花不了多少钱,别为了省钱不看病。另外让其他几个县的老爷看到此药。”

周昌鹤问周怀祺:“我想向白窑的陶瓷厂,下单采买五万个陶制大型拒马,赶到十月底做完,你感觉可行不?”

周怀祺惊异道:“你们现在都和民哥学会了啊,五万个啊!这是要把洛河岸边都扎满吗?”

这就是在本土防守的优势,可以直接烧窑,用陶泥代替木头,制作拒马。

木头多费啊,陶制的就简单了,黄土丘陵地貌就不缺泥。

周怀民笑道:“咱们的老本行也不能丢,商务堂可以招商,看看谁还想在我们这一带挖土建窑。现在流民不是充足么,可以多建一些陶瓷厂。吸纳就业。陶瓷制品是民生必须品,我们把价格打下来,可让附近几县百姓受益。”

目前整个保民社的资金流转是这样的。

周记下有三个部分创造利润收入,分别是直属厂房、临清商队、控股厂坊。而支出便是转移支付给保民营,算是保民营唯一的股东。

农会总部的收入是收缴的三成粮食,一成的村办厂坊利润、商务堂收缴的利润、杂货堂的利润。

村级农会有创办的厂坊,利润缴纳商务堂三成,缴纳农会总部一成。剩下六成为村农会所有。

村农会还有房屋租赁收入,完全归村农会所有。

村农会手里没钱,屁事都干不成。但有钱,也会有许多贪腐之事。

所以村农会的会长和分事需共同签字盖章,可对村农会的财产进行灵活分配,大多用来赡养孤寡、修盖公共房舍、支付给队长工钱等。

商务堂的收入依赖各个厂坊缴纳的三成利润。这些利润商务堂截留五成,剩下五成缴纳给周记。

杂货堂属于周记的零售门面,利润直接归周记,各个门面职工统一发放工钱。李升采买支取银两都是走周记的账。

而保民营,就是一个花钱如流水的地方,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缴获。

创造收入的知事,均有当年利润收入分红,没有创造收入的,每月领工钱和嘉奖金。

周怀祺听了激动,笑道:“这个好,我前些天还正想,是不是应该把祖传的手艺继续做大。”

陈世俊今天算是开了眼界,怪不得这些人从不防备自己,这不是一个人能玩的呀。

周怀民道:“好,那咱们就按今日讨论,各自做事。既不能让流贼祸害乡里,又要继续吸纳流民和附近县民,做好衣食住行之保障。为了保障我们家人安全,保障我们安稳挣钱。”

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各堂的干事、书办、厂坊又动起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