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 第76章 七彩琉璃手串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第76章 七彩琉璃手串

作者:东林先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5:27 来源:小说旗

刘梅从正月起,每日从白窑到周家沟往返两趟。

见雪融河淌,见春暖花开,见田野苍绿。

见周家沟每天都有变化。

初来时,头次见有东家愿意一直烧煤球,只怕女工做工冻着。

再后来,做工时开始听到孩子们稚嫩的读书声,有时会听的入神。

不知不觉,又有了煤渣路和铁桥,不用再多绕道七八里,一刻功夫就到家。

自己家里也有了变化。

在福王府里服役回家后,不仅婆婆与儿子已双亡,而且还误了农时,存粮已空,且无银买粮。

自从担任织造坊主事,现在已领十几两工食银,如今家里购置的各种锅碗瓢盆、吃的用的几乎都有。

但她自认为根本没为东家做什么,一直心里很愧疚。

这乡下购买成衣的人家很少,大多都是购买布匹自己给家人做衣服。

自己比不过纺纱坊的黄素娥,也比不过杂货店的李升,他们每天都是货来货往。

织造坊大多还是接周记自己的订单,给保民营做衣服,给农会做衣服。

丈夫陈家茂也有了变化。

刚做工时,丈夫担心自己路上不安全,现在出了村就到白窑铁桥,乡道上不仅人来人往,还有社兵一直在巡逻,社兵见了自己,都喊刘主事,根本就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陈家茂之前只是打短工,一个月挣不了几钱银子。

自从陈家茂自告奋勇成为白窑农会会长,现在两个人每个月能挣五六两。

唯一不足的,就是差个孩子。

两人也商量过,若是菩萨保佑,这辈子有幸还能再生养一个孩子,无论男孩女孩,一定让他到周家沟小学也念书去。

这一切,都因眼前这个正查看手串的小伙子而改变。

周怀民拿起一个手串,这手串是由玻璃珠和七彩丝线编制而成。

刘梅赞叹道:“琉璃坊的师傅们不愧是老窑工,有陶瓷的塑形经验,这玻璃也是很快就摸索到了窍门。”

玻璃珠是两色玻璃浆或多色浆混合交织,用耐高温的陶瓷模具压制,铁丝打孔,冷却制成。

而丝线是刘梅发挥自己的手艺,用了好多种丝带编织花型。

周怀民抓了一把:“刘梅,你这手艺真是没得说,我竟然都没见过。你抽出两三人,以后专做这种首饰,我们要大卖。”

张元秀见周怀民进了美妆店,还挺吃惊。

笑道:“民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何事?”

周怀民伸开手:“瞧瞧这是什么?”

张元秀眼睛一亮,急忙拿起:“哟?咱们琉璃的式样现在做的是越来越好!”

又翻来翻去看这丝带的编织款式:“这必是刘主事的手艺。”

“这个就是我要给你店里铺的新货,全县只有你的店能卖。”

张元秀惊喜道:“你说话算话。”

周怀民哈哈大笑:“当然,这个送给你了。”

张元秀头一歪,眼神上挑:“真的不要钱?你怀里还有是不是?”

周怀民不答,径直回了主院,大嫂正在带着几个孩子打扫庭院。

忙招呼停下,给大嫂、三妹、小翠一人发了一个。

三妹和小翠第一次拥有这么漂亮的首饰,周怀民蹲下给她们系好,两人满怀期待,抬着胳膊,一边照着太阳,一边蹦。

看着这两个孩子这么开心,周怀民哈哈大笑:“大嫂,这种首饰怎么样,能卖不。”

大嫂翻来覆去的瞧,也拿着玻璃珠照着太阳,连连点头:“不错,不错,这个应该好卖,我是挺喜欢的,好看。”

禹允贞正在厢房给冶铁工换药,刚出门,就见周怀民拉着胳膊带她主屋,关上门。

禹允贞脸色微红,问道:“你关门干嘛?”

“你院里女工太多,我分不过来啊。”说着拿出一个手串塞她手里。

“这是?”禹允贞拿着手串靠近窗户看,“哇~好看!琉璃我见过,不过这般七色璀璨的琉璃球我还是首次见。”

现在大家还是习惯性的称呼琉璃。

禹允贞又仔细抚摸了丝带:“丝带编织的也好,是梅婶的手艺对吧?”

还没待周怀民回答,就见正屋门被推开,付喜枝进门就喊:“贞姐,咱的……”

付喜枝见周会长和允贞姐在靠着窗户不知道在看什么,猛的一愣神,急忙要往外跑。

“喜枝,回来!”周怀民喊住她。

“周会长,我……”

“我什么我,你把门关上,过来。”付喜枝听话,关好门靠近窗。

周怀民又从怀里拿出一个手串:“喜枝,送你一个,你对着窗户看看,漂亮不漂亮。”

付喜枝受宠若惊,看着这么亮晶晶的七彩手串,知道这种琉璃非常名贵,小心问道:“周会长,这真的是送给我的么?”

周怀民笑道:“当然,见者有份。”

禹允贞看着付喜枝,咯咯笑了起来,问道:“这是咱们的新货?”

周怀民道:“正是,这个价格比较高,是为临清那边出货准备的,咱们这都是乡下人家,卖不了多少,只有元秀那里能卖。”

禹允贞一边系着手串,头也不抬:“他们该回来了吧?我也不知道哪是哪,只感觉走了好久,比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都慢。”

周怀民打开门,透透光:“刘叔他们已经很快,从这里到临清有八百里地呢。这一来一回最起码一个月。”

八百里外,临清。

这临清原是一小县,自元明以来,借运河之利,快速崛起。

如今汇聚南北之货,分散天下,已然成为天下第一码头,享天下粮仓之誉。

此地此时正是富庶甲齐郡,繁华压两京。

“前方便是临清,看远处的舍利宝塔!”

商队众人听刘敬说,果真看到远处有一个八角塔顶,矗立在城北。

宝塔下是两条运河,绕着临清城而过,运河上船帆如过江之鲫,两岸纤夫喝号,码头间骡马来往,小贩脚夫,官宦商贾交织,人声鼎沸。

众社兵大多是山沟村民,第一次见这般繁华景色,四处张望,处处惊叹。

过了钞关,便进入临清城。

临清城内有马市街、锅市街、白布巷、羊市口、碳厂……。

而市场则有棉花市、绵绸市、猪市、柴市、粮市……。

与市集贸易并存的是大量的铺店贸易,如粮食店、盐店、茶叶店、典当铺、酒肆、塌房、邸店等。

商队一行,花了两天功夫,终于在马尾巷租了间门面。

刘敬也是挑选再三,实在找不到好位置。此处虽偏僻,但胜在门店后有三进院,多有厢房库房,当下最要紧之事,是先安顿下来,以后若是有更合适的,再租便是。

天色已暮,商队及社兵众人一人手里拿着一张纸,气喘吁吁的跑回马尾大院。

刘敬和张国栋给他们都倒上水,急问道:“如何,可有找到东家所要的番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