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天地玄门 > 第187章 游山玩水

天地玄门 第187章 游山玩水

作者:远行者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3 23:26:21 来源:小说旗

此地穷极幽深,石崖相倚成门,复履婉转而入,石桥下溪涧流水,内忽平旷,日月放生潭布列洞口,四面环山,桃林片片;田畴可一、二十亩,真是世外桃源。

徐霞客到得山下,一路游山玩水。在《水经注》里,关于武夷山只写了六个字:天游峰,九曲溪。徐霞客一路打听着,上了天游峰,见这是一条由北向南延伸的岩脊,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削崖耸起,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据说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站在一览台上望云海,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邀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随着时序流转,在这里可以观赏到日出、云雾、佛光、夕阳、明月等天游五绝,从一览台上赁栏远眺,但见群峰点点。俯瞰九曲溪,可见溪水蜿蜒,竹筏轻荡,武夷山水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陶然忘归。峰上有一涧沿崖壁流下峰底,名木古树众多,常绿阔叶林郁郁葱葱。

下山半路,有一个叫“大红袍”的所在。这景致在一条叫“九龙窠”的大峡谷内。谷地深切,两侧长条状单面山高耸、石骨嶙峋的九座危峰,分南北对峙骈列、峰脊高低起伏,有如九条巨龙欲腾又伏。峡口矗立着一座浑圆的峰岩,象一颗龙珠居于九龙之间,势如九龙戏珠,高远眺望,维妙维俏。

谷地中、丹崖峭壁的上下,劲松苍翠,修竹扶陈,绿意葱葱。久负盛名的武夷茶王\"大红袍\"就根植在峡谷的最深底部。

举世闻名的大红袍生长在九龙窠谷底靠北面的悬崖峭壁上。这里叠着一大一小两方盆景式的古茶园,六株古朴苍郁的茶树,挺拔精神、枝繁叶茂。徐霞客与茶农聊天,听他们说道,这茶其成品的色、香、味均在乌龙茶之首,故有“茶中之王”美誉。椐民间传说:前朝有一秀才赶考途经武夷天心永乐禅寺、忽然重病,考期已近,病尚未愈,心焦如焚。寺中方丈以九龙窠崖上之茶叶为药给秀才服用后,病即痊愈。后秀才高中状元,衣锦返乡。为报救命之恩,把钦赐的红袍披于茶树之上,因此得名。

下得山来,到了九曲溪。

九曲溪发源于森林茂密的武夷山内,长过百里。九曲溪水流清澈,从西向东,蜿蜒自如,山绕水转,水贯山行,溪水晶莹,可谓曲曲含异趣,湾湾藏佳景。

曲折萦回的九曲溪贯穿于丹崖群峰之间,如玉带串珍珠,将三十六峰,九十九岩连为一体。由于水绕山行,山临水立,仰角适中,滩潭交错,山不高有高山之气魄,水不深集水景之大成,身临其间,有如漫步奇幻百出的山水画廊。

徐霞客坐上了竹筏入水。坐筏观山,极目皆图画,丹山、碧水、绿树、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沿途看到奇峰相叠、嵌空而立,那高低相错的山峦,如旌旗招展,那气势磅礴的岩峰,如万马奔腾。这竹筏也同样是一奇。它浮力大,吃水浅,轻便灵活,筏工只要用一根竹篙驾驭。它可以平稳地漂过深潭,也可飞快地滑下浅滩;可以灵巧地避开突立中流的礁石,又可急剧地转弯。人坐筏上无遮无拦,全方位地沉浸在碧水丹山之中,抬头可见山景,俯首可观水色,侧耳能听溪声,伸手能触清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刚柔相济。可以说是竹筏水中流,人在画中“看山不用杖而用舟”,即使是白发翁妪,仍可尽情漫游,遍览山水之美。

这一回倒没碰到什么危险,徐霞客反而是坐在竹筏内从撑船人口中听得了两个传说记在了《水经注》之中。

第一个传说:当年有一位大文学家在隐屏峰下的武夷精舍讲学、着书立说。一天夜里在天游峰下的小亭子里面一人对月饮酒。出现一个妙龄女子,自称丽娘。于是对饮相伴。日久天长,两人过起了恩爱生活。其实丽娘是狐狸修炼千年才得以化身的。只是她怕失去爱人,一直不敢提及自己的身世。后来有一对乌龟精,嫉妒丽娘的法力。于是就乘丽娘外出时候,跟那男子说,你妻子是狐狸精,不相信的话,你晚上看她的鼻子。会有意外收获的。那男子虽然不愿意相信,但心里记下了。夜里假寐,后来看见丽娘的的鼻前挂着一双晶莹剔透的玉箸。

在外看热闹的老乌龟夫妇窃笑,那男子闻声而至,急忙落荒而逃。那男子愤然拿起桌上的毛笔,点过去。于是就有了在九曲溪畔的“上下水龟”。丽娘跑了。那男子非常后悔,在后面一直追着。可是已经无法挽回了。在一座小庙里面,看见丽娘安详的躺在百花丛中。再也不会回来了。

第二个传说:有一年,御茶园里震天的喊山祭茶的声音,惊动了天庭玉帝仙茶园里专门为茶树浇水的金龟。这老龟原在青云山云虚洞里修炼千年,原想成了正果后,上天也可谋取一官半职。

没想到上了天庭,那无情的玉帝老儿却派它专门为仙茶园茶树浇水。开始他倒也觉得清闲自在,干久了,却也闷得慌。

这天它猛然间听到人间传来“茶发芽,茶发芽!”的喊声,不禁偷偷地跑到南天门往下偷看:只见武夷山九曲溪畔御茶园里,正在祭祀茶神。红烛高照,金鼓齐鸣,茶农们齐刷刷地跑在地上,顶礼膜拜。金龟看到凡人对茶如此敬奉,不由得啧啧称赞。

一想到自己长年在天庭事茶,却无人问津,气就不打一处来。“罢了,罢了,我这千年金龟还不如人间一株茶,我何不也到人间去作一株茶呢!”金龟的目光从九曲溪畔慢慢地移到山北牛栏坑。这里奇峰突兀,千岩竞秀。

金龟长叹一声,飞身而去,化成了龟石。

从南平前行,徐霞客一路平安到了永安。

《水经注》中对永安城没什么记载,徐霞客主要是查访了一番民俗。

永安的小吃十分有名,均以米、麦、豆、蕨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其风味以甜、咸、香为主,特别喜欢蒜头辣味。做工尚称讲究,食之回味久留,其中最具特色的小吃有煨豆腐、叉叉果、粿条、米冻峰、糍粑等。

那炉煨豆腐号称冬夜佳食,是永安着名小吃之一,通常称之烫嘴豆腐。其制法是将豆腐块置大铁锅内,加目鱼、猪脚、排骨、清水等,以炭火久煨,将豆腐煮成蜂窝状,使之入味。煨好后,热豆腐小块蘸酱油、蒜头、冰糖等做成的调料食用,味道香甜。

叉叉粿又叫竹叉果条,特点是色白细嫩、蘸食鲜美。其做法:选用生产期长的稻谷、细加工碾白纯片,磨成浆水,再将浆水调匀倒入铁圆盘内,浮于大锅开水上蒸熟,卷成圆柱形,即成果条筒。可蘸酱油、蒜头、辣椒、芝麻油等做成的调料食用,也可炒食。既价格便宜,又清凉可口,是永安城乡居民普遍所喜爱的小吃。

糍粑则是把糯米用木制饭甑蒸熟,倒入石臼舂打至烂,取出揉成一个个大小适度的糍粑团,加糖即可食用。或滚粘上一层糍粑粉也就是黄豆炒熟磨成粉,掺入红糖制成,还有红豆粉,红豆粉是咸的,或者花生粉末加糖,某人那么喜欢甜食,应该会喜欢,即可。大凡有喜事,当地人都要做红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

永安芋包的主料为菜芋和木薯粉。菜芋洗净入锅煮熟去皮,与木着粉揉搓至软硬适度不沾手,制成芋包坯,包上瘦肉、香菇、笋、虾米、酱油、五香粉等做成的熟馅,置入已沸的水中煮到膨胀并浮于水面即熟,蘸酱油、老酒、猪油、味精、葱花等,也可以有葱油加芝麻撒在上面即可食用。芋包软润滑香,为永安民间传统小吃。

艾果是有特别的时间吃的。

每年的阳春三月,都兴做艾叶米果,材料是有艾草和大米做成的,工序比较复杂,永安人的馅最喜欢笋,是不能少的,还有香菇,肉,葱,虾米,可以做成饺子型、圆形。

至于永安的风景倒也不少。

第一是桃花涧。桃花涧发源于永安市上坪乡龙贡村和荆坪村的高山,自东向西流经铜盘村,进入桃源洞景区后注入沙溪。桃花涧幽寂深邃,原始古朴,象一条银色的缎带,缠绕在群峰碧岭之间。桃花涧两侧盛长桃树,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满涧流红,因而得名。小涧两侧青山若屏,山环水绕,相映成趣。

第二是九龙湖。因溪流九龙十八滩而得名。第三是安砂双塔,在安砂镇下游五里外的九龙溪两岸山头,左为步云塔,右名仰世塔,两塔隔河相望,其势威而美,故有“双塔挺立锁九龙”之说。第四是桃源洞。桃源洞一带山上有许多栟榈树,所以历史上又称为栟榈山。据有关记载,唐代就有头陀僧结庐于葛里,

此外,又有一线天,乃是一道大山裂缝,就象用刀劈出一样,绝壁裂处,直透崖端,徐霞客在《水经注》上是这样写的:“上辟山巅,远透山北,中不能容肩,盖之乃受,累级斜上,直贯其中。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武夷、黄山、浮盖,未曾见若此之大而逼、远而整者”。

这里每当午时,晴空丽日,阳光直射,翘首仰望,只见天光一线,壮丽无比。

另一个景致是鳞隐石林。此景致依地势分为两大片:其一为“别有天”,这里有石门初步、妙哉亭遗址、十笏山河、仙猴抱桃、地下迷宫等;其二为“卧龙潭”,有吟风弄月、远眺台、揽胜窗、点额、独乐洞等。沿螺旋形石阶而下,潭口仅容一人,洞厅宽敞,可容四、五十人,相传为龙王居所,洞顶钟乳似莲花,游客到此大有探幽寻古之慨。

附近远有翠屏峰、丈人峰、骆驼峰,山顶有回雁峰、飞石叠林,耳环石、象鼻石、仙人浴室等奇观异景。在距石林二里的地方,还有洪云洞,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幽静安适。又距石林二里的阶山,顶上是小石林,洞中有大厅,可容百人,壁光滑,地平坦。石上有类似手指,脚踩的印模。“十八洞”在黄狮岩中,大小孔无数,高者十余丈,可容百人,小者只能匍匐而入。

离开永安,过龙岩,经韶关,到达了梧州。

梧州,早在虞舜时代就属“荆州南境”之地。夏商周时代,梧州属百越地。周安王十五年,楚悼王十五年,梧州属楚。汉高后五年,赵佗称南越武帝,封赵光为苍梧王。同年,建苍梧王城,这是梧州建城之始。元鼎六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在其原属地上分置七郡: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苍梧郡设置九个县:广信、谢沐、高要、封阳、临贺、端溪、冯乘、富川、荔浦。元封五年增置辖猛陵县。郡治广信县苍梧王城。汉武帝元封元年至元帝建昭四年,设儋耳、珠崖两郡,元封五年,武帝将交趾刺史部移治苍梧郡广信县,统辖岭南的苍梧等九郡,梧州成“岭南要地”,为岭南首府。

梧州人有拜“龙母”的习俗。

龙母,是战国时期南方百越民族中的一位女首领,有“利泽天下”的德行,备受人们的爱戴和拥护。梧州是龙母的故乡。为纪念龙母,梧州在城北桂江河畔建成龙母太庙。

梧州龙母太庙枕山面水,舆地通灵,员由山门、前殿、后殿、左右廊房、交亭、牌坊、行宫、龟池、观音亭等主要建筑。庙内有石龟和状元伦文叙题写的石龟碑刻“总府题名记”,龟池上的大型雕塑“五龙喷水壁”,太庙内还有一传世之宝——龙洗盆,传说曾是皇帝御用之宝,只要你用手掌摩擦它的双耳,立即就会发出嗡嗡的奇妙音响,并且水花四溅,大有龙泉喷珠之妙。千百年来,西江流域的民众把龙母信奉为\"水神\",在龙母诞这个日子里,众多的信众聚集在一起朝拜。

不过,这一回徐霞客不是来探访民俗的,事实上《水经注》里对这些都有详细记载,除了龙母传说不大详细,其他的都很详细,但,在《水经注》里却有一条奇怪的记载:“世传,梧州有金龙四条,奇哉!”

的确“奇哉”,不但有龙,还是金的,不但是金的,而且有四条,这可真够奇的。徐霞客要探访的,就是这个传说。

不过比这个传说更奇的是一件真事。

徐霞客一入梧州,就看到街头贴着的广告:

“兹征求真正长白山出产之野山人参,每枝需重二两以上,焙制保养情况良好,愿意出让者只要开价合理,立即成交,地址──”那个地址所在地,倒也在梧州。徐霞客看着大感好奇,心想这极南之地居然征求极北之地的人参,很有趣。

他正自看着,身边却来了一对青年男女,一看就是一对恋人,二人也看着这广告,聊了起来:“什么人会用这种方式得到人参?”那女子问道。男子笑了一下:“一定是中国人……”那女子白了男子一眼,拖长了声音,“唔”了一下。那男子又说道:“咱们中国人对人参有异样的喜爱,甚至相信成形的人参,会变成小孩子,满山乱走。”

那女子像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事,格格娇笑起来:“重二两以上的人参,十分名贵?”男子点头:“如果是真正的野山参,相当罕见,越重的越难得,每两的价值,可以超过十万纹银,还根本得不到,不然,也不用这样来征求了!”那女子看来对人参一无所知:“那只不过是某种植物的根部!”

男子则很懂得要得到一支天然的人参是如何不易,所以他反手抚摸着女子的头发,解释着:“如果你知道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才能采到一支人参的话,你就不会说这只不过是植物的根了。而且,人参确然有十分神奇的功效,它和人的生命之间,有一种奇妙的联系!”女子轻啜了男子一下:“什么事,听你说来,都有大条道理的!”

男子高兴地笑:“这是我确知真实的一个故事,发生在若干年之前,一大帮人逃避兵灾和天灾,其中有一个把十分之九的财产,向一个参商换了一枝手指般粗的老山参,其余的人都说他傻,结果在最困苦的环境之中,他口中一直咬着那枝老山参,支持着他的体力,使他在恶劣到了无水无食的环境下挣扎出去,逃出生天,而其余的人满怀金银珠宝,都全死了,身边的金银珠宝,自然也归他所有了!”女子睁大了眼:“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