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天地玄门 > 第31章 美食

天地玄门 第31章 美食

作者:远行者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3 23:26:21 来源:小说旗

乌鸦不知天高地厚跑过去抢着戴,结果把鼻子碰破流血了,连嘴巴都染红了,所以我们现在看见的乌鸦都是红嘴巴的;而喜鹊脖子上有个白色的圈,那就是刘秀当年给它戴上的白玉镯子。从那时起,八哥到潼关连学舌都不会啦,而把喜鹊当着吉祥鸟。在民间,如果谁家门前的树上有喜鹊的窝,便觉得好运来临,非常高兴。”

正讲到这里,却听得堂倌一声吆喝,已经开始上菜了。胡三哥见已经开始上菜,不由得加快了语速:“每逢年过节,人们还喜欢剪贴‘喜鹊登枝’‘喜鹊闹梅等图画来庆祝呢!

刘秀也很感激桑树,因为当年就是吃桑葚才度过了饥荒。所以,他要封桑树为树中之王。可是因为多年过去了,他竟然错把椿树当成了桑树。这下可把椿树高兴坏了,一下子蹦了起来,滚到山沟半崖上;杨树看到后,笑了,笑出了鼻涕;桑树这个树气量狭小,一下子就气破了肚子。

所以,直到现在,我们都管椿树叫树木之王,而且看到的椿树通常都长在山坡或沟崖上;扬树上的扬花真有点像鼻涕一样;那桑树在结果子的时候,树干上就会流出紫红色的‘血水’,桑葚果肉也满是紫红色的汁水。

这些都是因为刘秀是真龙天子,天下万物自然都归他管教的缘故。”

江小玉轻轻打了呵欠,摇头道:“一点也不好听,没意思。”

胡三哥的脸不由的涨红了,一时期期艾艾的说不出话来。

“赵大,给他二两银子。”江小玉吩咐。

赵大应了一声,将早已准备好的二两银子递给胡三哥。

胡三哥大喜,他本以为江小玉既然说了这故事讲的不好,自己是得不到钱的呢,没想到居然能得二两银子,连连称谢,又说道:“江小玉,我再给你讲一个,这一回一定讲得好。”

江小玉连连摇手,说道:“罢了,罢了,你可以走了。”

胡三哥千恩万谢的走了。此时菜已上全,江小玉见堂倌站在一边不走,笑道:“可忘记了你了。”随即吩咐赵大:“给他五钱银子当小费吧。”

堂倌连连摇手,答道:“小姐,我不是这意思。我是看您不是本地人,打算给您介绍一下这几样名菜,您要听着好,就赏我一些儿,要听着不好,我绝不箩索。”

江小玉不由的扑哧一笑,她这才明白,原来堂倌见胡三哥讲了个不好听的故事就赚了二两银子,也想试一试,所以拒绝了小费,想赚个多的。

江小玉笑道:“那好啊,你来讲一讲,要是讲的好,我给你五两银子。”

堂倌心中大喜,向着摆在几人身前的主食一指:“这肉夹馍是陕西着名的风味小吃,但老潼关的肉夹馍却别具一格,似乎比其他地方的更胜一筹。它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一定要用刚出炉的烧饼夹煮好的冷肉,俗称‘热馍夹凉肉’,这是最传统、最爽口的吃法。馍干、脆、酥、香,肉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吃起来咸香适口,回味深长。”

徐霞客听得堂倌这等介绍,他本来就是有些饿了,这一介绍更起了食欲,于是拿起肉夹馍吃了一口,一吃之下只觉得肉香满口,不由得连连点头。

堂倌见徐霞客点头,更受鼓励,接着说道:“据介绍,老潼关肉夹馍原名烧饼夹馍,起源于初唐。传说当年李世民骑马打天下,路过潼关时,品尝过潼关肉夹馍后赞不绝口:“妙妙,吾竟不知世上有如此美食。”千百年来,老潼关肉夹馍让人百吃不厌,咱潼关肉夹馍的制作方法也非常独到:将五花肉放在装有特制的配方和调料的卤锅内浸泡和炖煮,肉质细腻,芳香扑鼻;将精制面粉加温水、碱面和猪油搅拌,和成面团,搓成条,卷成饼,在特别的烤炉内烤制,待花色均匀,饼泛黄色时取出。刚出炉的千层烧饼里边是一层层的,皮薄松脆,像油酥饼。咬一口,掉渣烫嘴,口感极佳。然后用刀切成两扇,夹卤碎凉肉。肉夹馍就大功告成了。吃起来酱香浓郁,风味独特。”

这一席介绍说的赵大和江小玉也都食欲大盛,两个人纷纷拿起肉夹馍品尝起来,果然是香气扑鼻。

堂倌查颜观色,看到众人吃的香甜,心想这五两银子是有希望的,继续介绍道:“吃老潼关肉夹馍时一定要配鸭片汤的。这鸭片汤并不是由鸭子肉烹制而成,而是用猪的里脊肉制作,原名叫‘烩里脊片’。它是把鲜里脊肉先竖后横切成小片,放入碗中用鸡蛋清调和,炒锅加热后,盛入清油,不等冒烟,将调和好的肉打芡放锅内,炒勺不断搅拌,旺火升温,即‘热锅凉油’。待肉片徐徐泛大,稍变色即可出锅,去掉余油置放碗中,用白汤适量,放入锅内煮沸,加盐、姜末、葱片,盛入品碗,加上香油少许即成。”

江小玉边吃边笑道:“你这可把你们饭馆的手艺都说漏了啊。”

堂倌笑道:“这几道菜的做法满潼关都知道,关键是做菜的手艺,倒也没什么保密的。”

一边上,赵大喝了一勺鱼汤,赞叹道:“这汤可真香!这汤可有什么说道?”

堂倌笑道:“这可是大大有名的黄河鲶鱼汤啊。咱潼关位于黄、洛、渭三河交汇处,丰富的水产资源使得沿河的人们自古以来都是以打鱼为生。潼关的又一名吃——黄河鲶鱼汤便诞生在老潼关的黄河古渡口。它是以黄河鲜活鲶鱼为主料,佐以秘制调料,经慢火炖、熬半个时辰左右方可食用,味道鲜香醇厚,且有滋补强壮之功效。吃时配以焦黄酥脆的油炸馍片,味道鲜美异常。各位客人们等了这么久,主要就是这个黄河鲶鱼汤费时间。”

“为什么要那么久啊?”江小玉奇怪的问道。

堂倌道:“这里可有个故事呢。据说很久以前,几位渔民打鱼收工后在岸上架锅做饭。大家舍不得吃卖价高的鲤鱼之类的,只挑了几条不值钱的鲶鱼炖煮。趁着烧水煮鱼的功夫,他们在沙地上玩开了‘狼吃娃’的游戏。玩性甚浓,一时间大家就把炖在锅内的鲶鱼忘得一干二净。等到想起时,连忙揭开锅盖,顿时香气扑鼻,一锅牛奶般的醇厚的鱼汤便呈现在大家眼前,而大块的鲶鱼肉早已不见了踪影,全都化成了小渣渣。哪里见过这等鱼汤?大家争先恐后地拿着勺子舀着品尝。一看惊喜,一尝就更惊喜,几人竟不约而同地连声叫好:‘好喝,真好喝!’、‘吃了半辈子鱼,还从没喝过这样美的鱼汤!’、‘这哪里是鲶鱼汤呀,这简直就是神仙喝的汤呀!’歪打正着,潼关黄河鲶鱼汤这一金牌特色汤,就这样因几位渔民的一时疏忽而被他们创作出来,现在已成为闻名遐迩的美食,吸引得周围的人们在闲暇之余纷纷前来品尝。”

江小玉越听越感觉这一桌子菜很有味道,她连喝了几口鱼汤,笑道:“果然好喝,只是这又是鱼又是肉的,却有些腻了呢。”

堂倌立刻答道:“您稍等,咱这就去拿一个小菜来。”说着转身入后厨,不一时端过了三个小小的酱菜碟。这碟里装着一些酱菜,主要是一些酱笋,奇怪的是那笋居然没有削了皮。

赵大眉毛一皱。

他轻斥道:“你们做菜怎么这么不经心啊?”

堂倌笑道:“这位爷,您先尝上一口,要是不好吃,咱就不收你们的饭钱。”

赵大听得堂倌这样说,有些将信将疑,一边夹菜入口一边说道:“笋子连着皮还会好吃?难道。。。。。。”

他突然不说话了。

他的神色变的有些奇怪,那酱菜在口中反复咀嚼了几回,他突然又伸筷,夹了一大口酱菜入口,菜一入口才想起,身边还有两个人呢,他脸上一红,嘴里含含糊糊的说道:“江小姐,徐公子,你们来尝尝看,这菜真的很香。”

江小玉和徐霞客见赵大吃的香甜,也纷纷夹菜入口,一尝之下,个个色变,三个人六双筷子齐下,不一时居然将三碟小菜吃了个干净。

“堂倌,再来三碟!”江小玉毫不犹豫的叫加菜。

堂倌大乐,乐呵呵的又上了三碟,看着三人吃,在一边介绍道:“说起潼关酱菜,连皮酱笋是它的珍品。我们这里有这样一个传说。早年间,潼关城里住着一对年轻夫妻,丈夫叫刘二,媳妇叫秀姑。夫妻相依为命,靠卖面酱和蔬菜维持生计,日子倒也过的不错。

有一年夏季时节,风调雨顺,地里的菜长的十分喜人。菜农不断给刘二的铺子送来多种绿油油、水凌凌的蔬菜,两人一天到晚都卖不完。卖不出去的菜,隔天就叶蔫皮皱,白白地糟蹋了。看着烂掉的菜,两口子既心痛又着急。于是,他们把屋里的坛坛罐罐收拾到一起,又把洗好的菜装进去,照往常的做法,撒些盐腌上。到了冬天,市面上新鲜蔬菜没有了,城里人只能吃点埋在土里的萝卜,想换换口味,该吃啥呢?这时,刘二两口子把腌的莴笋拿出来卖,让大伙一抢而光,连他们自己吃的都没有了。

他们走进酱坊,拿了把木勺,揭开瓮盖正想舀面酱时,看见面酱里好象有啥东西,捞上来一看,竟是两根腌得酱红的莴笋,高兴的连忙洗净切好。”

“只见莴笋片透明发亮,放到嘴里一尝,味道鲜脆香甜,十分爽口,又放些辣椒面,用热油一泼,顿时香味扑鼻,又炒了一盘辣子酱,一块端上桌。刘二用热馍夹上吃了一口,喜滋滋地说:‘热馍夹辣子,一口能吃半拉子。我看这腌酱菜的买卖,再不愁菜烂了亏本啦!’

第二年,刘二两口子低价买回来一批菜,又买了几个大瓮,先把各种菜,什么苤蓝、杏仁、花生仁、莴笋、黄瓜、洋生姜、滴榴、萝卜之类的用盐腌一下,再放如酱瓮里,四倒缸,三翻动,日光爆晒,下雨盖瓮,忙的不亦乐乎!

严冬出菜上市,不用说,生意分外红火,做的供不上卖,买卖越做越兴隆。两口子一合计,雇了几个人帮忙,把小铺改名“万新合酱园”,还常常琢磨出一两个新花样,手艺越来越精,品种越来越多。慢慢地“万新合”的名声就传开啦!

潼关城里有的人早就眼红“万新合”的生意红火,就花钱说情,刘二两口子也乐于助人叫“万新合”的师傅传授技艺。这样,几年的功夫,潼关城做酱菜的越来越多,古城到处飘散着酱菜的香味,人称“十里芳香----八宝酱菜”。

消息传到朝廷,皇亲国戚更想食用民间珍品,品尝后,果然名不虚传。之后,就把潼关酱菜列为皇室贡品。流传至今,潼关人还把办事没问题办的好俗称:八宝酱菜,么麻瘩!”

堂倌那一口陕西味的结尾,让江小玉、徐霞客和赵大都忍俊不禁。江小玉笑道:“这一回我还真是长了知识,这万新合酱菜,我在京城时倒也真吃过,现在才知是这个由来。”

堂倌的脸色一变,惊道:“这位小姐,你,你在京城吃过万新合酱菜?那可是御供啊,您,您难不成是。。。。。。”他一边说着,额头的冷汗已经冒出来,摇摇晃晃的就要下跪。

江小玉这才意识到自己一不小心失言了。

她是兵部侍郎的女儿,当然吃得到御供,但这一句话也就暴露了她的身份。

赵大反应极快,立刻从身上摸出十两银子往堂倌手里一塞,低声喝道:“别说话!”

堂倌看着手里那十两银子,脸都绿了。十两啊!他不敢说话,只是连连鞠躬,此得四下几个客人纷纷张望。

赵大与徐霞客对视一眼,两个人的眼睛里都写着两个字:快走!

两人拉起江小玉,匆匆出了饭馆。

江小玉咯咯低笑,说道:“这下吃不成啦。”

赵大有些埋怨的说道:“我的大小姐,你可不要再乱说话了。”

江小玉一伸舌头,笑道:“赵大哥教训的是,下次不敢啦。”说着对徐霞客做了个鬼脸。

徐霞客看着感觉好笑,这江小玉全没大小姐的架子,赵大也是耿直直言,一主一仆,还真是相处融洽。

江小玉对徐霞客说道:“徐大哥,我们要回太守的府里去,你也一起去吧,就在这潼关玩儿上几天,正好有个伴儿。”

徐霞客摇头道:“这个只怕不成,我得尽快赶路,走遍全国可要好久呢,总是耽误,等我回到长安,胡子都白了。”

江小玉哈哈一笑,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看着徐霞客,轻声道:“你真勇敢!”她突然转头对赵大说道:“赵大,咱们也跟徐公子一起走遍全国好不好?”

赵大惊的脸都白了,连声道:“不可,绝对不可!小姐要想这样干,必须先通报给老爷,老爷要是同意,赵大愿陪小姐走到天涯海角,老爷要是不同意,小姐绝不可以!”

江小玉嘟起了嘴,叹息道:“好啦,我知道啦,咱们这就乖乖的回太守府吧。徐公子,再见啦。”

徐霞客呆呆的看着江小玉上了马车绝尘而去,心中却涌起一股莫名其妙的滋味,他真的很想再和这个活泼的小姑娘多聊一会儿。不过,这可不是爱意,他可太知道二人的身份地位的差距了。

呆立了一会儿,徐霞客转身去寻找旅店。

次日一早,徐霞客上马,按计划前往下一站:芮城。

才出潼关,却见路边有一个相候,却正是赵大。徐霞客心里奇怪,翻身下马,笑道:“赵大哥今天怎么自己出来了?把江小姐一个人扔下你能放心?”

赵大笑道:“小姐和太守去军营阅兵了,绝对安全。我此来却是有一事相求的。”

“一定办到。”徐霞客立刻答到。

赵大一愣,说道:“你都不知我求你什么事呢。”

徐霞客笑道:“第一,以赵大哥的智慧,绝不会求我办不到的事,第二,赵大哥如果开口,徐某哪有推辞的道理。”

赵大大拇指一挑,赞道:“果然爽快!难怪小姐也夸你。。。。。。”说到这里突然转了话题,说道:“我所求这件事却是有一搭没一搭的事,我是云南人,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只是小时候家里突然来了强盗,把哥哥给抢走了,这些年里天各一方,不知道哥哥的生死,听说公子要周游全国,如果天可怜见碰到我哥哥,可告知我一声。”

徐霞客心中大感后悔。他方才答应的太快了。

这件事却如大海捞针,只是大海捞针还知道要到海里捞,现在这事,却连上哪里捞都不知道。赵大年纪已经四十左右,他小时哥哥被抢走,经过这许多年,天知道他哥哥还活着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