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飞予长安 > 第135章 贡院血墨

飞予长安 第135章 贡院血墨

作者:双蝶梦浮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4 06:28:43 来源:小说旗

沈予乔撕下衣襟包裹证物,袖口露出的银镯在烛火下泛着冷光,那是李偃飞特意为她改良的机关,表面刻着长安城防图,暗扣一按便能弹出三根淬毒细针。此刻她指尖捏着沾血的宣纸边角,油墨渗进指缝,混着尸身的凉气直往骨子里钻。三具尸体保持着跪拜的姿势,脊背弓成绷紧的弓弦,仿佛临死前还在向案几上的圣贤牌位行大礼——只是牌位早被推倒,朱砂写的\"文曲星\"三字歪在砚台旁,像被抽了脊梁骨的傀儡。

\"大人,仵作房送来了初步验状。\"衙役捧着漆盘进来,青瓷碗里盛着从三具尸体鼻腔取出的黑色粉末,\"三具尸身的天突穴至膻中穴皮下均有灼伤,像是被人用烧红的细针反复戳刺过。\"沈予乔接过验状扫了两眼,瞳孔骤然收缩——三人均是舌骨断裂,却非外力所致,倒像是吞咽了某种腐蚀性药粉后剧烈抽搐的结果。她忽然想起《千金方》里记载的\"墨喉散\",以松烟墨混合砒霜、马钱子熬制,服下后会让人喉管溃烂却面不改色,正是当年长安酷吏用来逼供的秘方。

李偃飞的玉带扣在案几上磕出轻响,她盯着那碗黑色粉末,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皮质手札上的墨梅暗纹——那是二十年前寒门书院的信物。\"二十三年前,寒门七子在春闱前夜被人诬陷私藏反诗,他们的老师徐文远为保学生,在贡院当众吞下墨喉散,血喷在监考官的朱砂笔上。\"她的声音忽然低下去,像是被岁月磨出了毛边,\"后来那场大火烧了书院藏书阁,徐先生的尸身被烧成焦炭,唯有握在手里的半枝墨梅拓片,墨色竟连火星都没染上。\"

沈予乔的手指猛地顿在验状上。现代案件里的\"人牲诅咒\"讲究\"取其形,困其魂\",而眼前的三具尸体,伤口在天鼎穴(肺经)、鼻腔有墨粉(对应文气)、舌骨断裂(断其言路),分明是在用《黄帝内经》的经络理论,将受害者生生做成\"文冤鬼\"的活祭。她忽然想起在现代法医实验室见过的一桩案例:凶手将受害者的指甲、头发混入油墨,制成印泥盖在死亡通知书上,声称这样能让死者魂魄永远困在字里行间。

\"去查这三人的户籍。\"沈予乔突然抓住衙役的手腕,惊得对方差点打翻漆盘,\"重点查他们是否曾在'永安门书肆'购过书,或是与'墨香楼'的绣娘有过往来。\"李偃飞挑眉看着她,手札\"啪\"地展开,露出里面画满的墨梅图案:\"永安门书肆是寒门书院旧徒聚集之地,墨香楼的绣娘专给举子绣笔袋,七年前被人放火烧了铺子——你怎知这些?\"

沈予乔心中暗叫不好,面上却不动声色:\"当年在剑南道查案时,曾听老仵作说过,墨喉散的配方只有长安墨香楼的楼主知晓。\"她指尖划过验状上的死亡时间,三人均在子时一刻毙命,正是贡院夜禁换班的时辰,\"凶手能避开十六名巡夜武侯,还在尸体旁布置阵法,必定熟悉贡院布局。李大人,二十年前参与焚书案的官员,如今可还有在长安城任职的?\"

李偃飞的手札\"唰\"地合上,玉带扣上的獬豸纹在烛光下投出狰狞的影子:\"刑部侍郎韩琦,当年是监考官;太府寺丞周明远,负责清点查抄的书籍;还有......\"她忽然盯着沈予乔的袖口,那里沾着些许碎发,正是从砚台墨汁里捞出来的,\"徐先生有个关门弟子,名叫陈墨,当年只有十二岁,传闻被人救走时,怀里还抱着半幅《寒梅赋》的残卷。\"

更夫的梆子声在远处敲响,亥时三刻。沈予乔忽然闻到窗外飘来若有若无的松烟墨香,比案发现场的墨汁更腥甜些。她猛地起身推开雕花窗,只见贡院西侧的槐树下,有个青衫身影正往墙根贴什么东西。月光被乌云遮住半角,那道身影的右手举着烛台,左手执笔的姿势却让沈予乔瞳孔骤缩——是左手握笔,手腕翻转的角度分明是在画墨梅的枝干!

\"追!\"李偃飞的玉带钩已经出鞘,她踩着窗沿就要翻出去,却被沈予乔一把拉住。\"对方敢在案发后现身,必有埋伏。\"沈予乔从袖中抖出银镯,细针在月光下泛着青芒,\"通知武侯封锁贡院四角,重点看守存放历年落第卷的奎文阁——凶手要的,恐怕不是人命,而是......\"她忽然想起三具尸体紧攥的血书,\"墨冤\"二字的笔锋里,藏着极浅的墨迹分层,像是先用淡墨写了别的字,再用血覆盖上去。

当衙役们举着火把冲进奎文阁时,阁中二十年前的落第卷宗已经散落满地。沈予乔蹲下身,捡起一本封面画着半枝墨梅的卷子,封皮上的\"陈墨\"二字让李偃飞猛地吸气。卷子里的文章被人用朱砂圈得面目全非,最后一页贴着张字条,用松烟墨写着:\"徐师血,弟子墨,二十三年未干;寒门卷,贵人笔,九重天上谁看?\"字条右下角,半枝墨梅的枝干上,分明沾着新鲜的血渍。

\"大人!西跨院发现可疑人物!\"武侯的呼喊声惊破夜色。沈予乔跟着李偃飞冲进西跨院时,只见一个青衫男子背对着他们站在井边,右手提着的灯笼正在滴水,水珠落在地上竟发出\"滋滋\"的响声——是血水!男子缓缓转身,左脸上有道从眉骨划到下颌的伤疤,像道翻开的墨色书页,而他手中握着的,正是三具尸体案几上失踪的狼毫笔,笔杆上刻着半枝墨梅。

\"陈墨?\"李偃飞的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你不是......\"话未说完,男子突然将笔杆塞进嘴里,咔嚓咬碎。沈予乔眼尖地看见他舌根处纹着细小的墨梅,立刻大喊:\"别让他吞毒!\"但为时已晚,男子眼中泛起诡异的墨色,嘴角溢出黑血,踉跄着撞向井栏。李偃飞伸手去拉,却只抓住半片青衫,布料上绣着的,正是寒门书院的院徽——五片梅瓣围着中间的砚台。

井里传来重物落水的声响。沈予乔趴在井沿上,借着火把光芒看见井底沉着个木盒,盒盖上的墨梅图案与卷宗上的分毫不差。当武侯们七手八脚将木盒捞上来时,周围的墨香突然浓得化不开,像是有千万支毛笔同时在空气中泼墨。木盒打开的瞬间,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七支狼毫笔,每支笔杆上都刻着名字,第三支正是\"徐文远\",笔锋处还沾着暗红的痕迹,像凝固的血痂。

\"大人,户籍科的人查清楚了!\"又一个衙役气喘吁吁跑来,手中捧着卷竹简,\"那三个死者,都是近三年春闱的监考官!最年轻的那个,正是当年焚书案中,亲手烧掉寒门书院藏书的典吏之子!\"沈予乔猛然抬头,看见李偃飞的指节因用力过猛而泛白,手札上的墨梅图案被指甲划出深深的痕迹。原来不是被顶替的举子,而是当年加害者的后代,被当成了复仇的祭品。

更漏声突然停了。沈予乔这才发现,不知何时起,贡院的夜风里传来若有若无的吟诵声,像是无数个声音重叠在一起,念的正是《寒梅赋》的片段。她数着木盒里的狼毫笔,正好七支,对应着当年的寒门七子,而徐文远的那支笔,笔杆内侧刻着极小的字:\"以吾血为墨,以吾骨为笔,写尽天下冤\"。突然,她想起三具尸体砚台里的指甲碎屑——那不是受害者的,是凶手自己的,就像古代匠人刻碑时,会留下自己的指甲血来祭石。

\"李大人,当年徐先生的尸身......\"沈予乔忽然抓住李偃飞的手腕,\"是不是没有找到舌头?\"李偃飞浑身一震,瞳孔里映着木盒中狼毫笔的影子:\"仵作说,焦尸的口腔里有半片梅瓣,墨色浸透了牙龈......\"话未说完,井里突然传来\"咚\"的一声闷响,像是有什么东西撞在了井壁上。沈予乔探头看去,只见井底的水面上,不知何时漂着三张血书,正是三具尸体手中的\"墨冤\",只是被水浸透后,下面的淡墨字迹显了出来——是三个名字,正是二十年前焚书案中离奇失踪的三个寒门学子。

吟诵声突然变成了哭声,尖细的、含混的,像是从无数个喉咙里挤出来的。沈予乔觉得太阳穴突突直跳,银镯上的细针突然发出蜂鸣,指向奎文阁的方向。她来不及多想,拽着李偃飞就往回跑,刚转过月亮门,就看见奎文阁的屋檐上站着个人,手里举着盏灯笼,灯笼上画着的,正是半枝墨梅。月光穿透灯笼纸,将那人的影子投在地上,影子的右手分明握着支巨大的狼毫笔,笔尖滴着血,在青石板上写着个\"冤\"字。

\"那是......\"李偃飞的声音卡在喉咙里。沈予乔看清那人的衣着,正是唐代官服的样式,却比寻常官服多出几分陈旧,衣摆处绣着的墨梅已经褪色,却依然清晰。当那人转身时,沈予乔终于看见他的面容——与木盒中徐文远的狼毫笔杆上刻的画像分毫不差,只是面色青白,嘴角还沾着墨渍,就像刚从二十三年前的火场里走出来。

\"徐先生?\"沈予乔下意识地开口,声音却在发抖。那人忽然露出笑容,举起灯笼晃了晃,沈予乔这才发现,灯笼里根本没有蜡烛,而是用三张人皮卷成,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正是寒门七子当年的课卷内容。更惊人的是,那人的左手手腕处,有道陈旧的刀伤,伤口形状与三具尸体颈侧的针孔状伤口完全吻合——他就是用自己的手腕,磨出了能刺破人天鼎穴的利器。

\"二十三年了,终于有人记得寒门书院的墨香。\"那人开口,声音像生锈的齿轮在转动,\"当年他们烧了我们的书,断了我们的笔,现在我就用他们的血,在贡院的青砖上重写科举——让天下人看看,这被墨汁泡烂的官场,究竟有多脏!\"他忽然举起狼毫笔,笔尖对准自己的心口,而地上的\"冤\"字血痕突然像活了过来,沿着青砖缝隙向四周蔓延,所过之处,传来武侯们的惊叫和重物倒地的声音。

沈予乔感觉银镯在剧烈震动,细针几乎要弹出。她突然想起现代案件里的心理暗示法,凶手通过布置特定的场景和符号,让目击者产生集体幻觉。眼前的\"徐文远\",很可能是陈墨易容假扮的,而那木盒里的狼毫笔,笔杆中空,装着能让人产生幻觉的药粉。她猛地扯下腰间的荷包,里面装着验尸时收集的朱砂和蒜汁,混合着洒向\"徐文远\"站立的方向。

\"砰\"的一声,灯笼坠地,人皮卷遇火即燃。在火光中,沈予乔看见\"徐文远\"的面容开始剥落,露出下面年轻的疤痕——正是刚才投井的陈墨。他踉跄着后退,踩碎了地上的\"冤\"字血痕,嘴角扯出疯狂的笑:\"没用的......徐师的墨魂已经入了贡院的地基,等明日太阳升起,所有看过血书的人,都会变成新的墨笔......\"话未说完,他突然抽搐着倒地,七窍流出黑血,左手紧攥着半片梅瓣,正是当年徐文远尸身里的那片。

李偃飞立刻蹲下身检查,发现陈墨舌根处嵌着枚墨锭,上面刻着\"冤\"字,显然是服毒自尽。沈予乔盯着地上未烧尽的人皮卷,发现上面除了课卷,还有密密麻麻的名单——近三年来,所有通过舞弊获得功名的举子,名字都被红笔圈住,旁边画着半枝墨梅。她忽然想起三具尸体砚台里的青丝,那是年轻女子的头发,而墨香楼的绣娘,正是寒门书院女弟子的掩护身份。

\"天亮前,把所有带墨梅标记的卷宗和证物封存,用朱砂在贡院四角画止墨阵。\"沈予乔扯下脖子上的玉佩,那是现代带来的指南针,此刻指针正疯狂旋转,\"通知仵作,给陈墨验尸时注意他的指尖——他应该就是用自己的指甲和头发,混合松烟墨制成了杀人的墨汁。\"李偃飞看着她有条不紊地指挥,忽然发现这个来自现代的女子,此刻眼中倒映着跳动的火光,竟与记忆中徐先生在讲学时的眼神出奇地相似。

当第一缕晨光爬上贡院飞檐时,沈予乔站在奎文阁前,看着地上未干的血痕,突然发现\"冤\"字的最后一捺,竟与三具尸体血书的拖痕重合,形成了完整的狼毫笔尖形状。木盒里的七支狼毫笔,此刻正躺在验尸房的白绢上,徐文远那支的笔锋处,沈予乔终于发现了极小的刻字——\"墨魂不泯,笔锋向贪\"。原来二十三年前的火场,徐文远并没有死,他用自己的身体做笔,让弟子陈墨带着墨魂存活下来,只为在科举前夜,用仇人后代的血,重写当年的冤案。

\"沈姑娘,韩侍郎的人来了。\"李偃飞的声音里带着疲惫,她看着远处驶来的官轿,玉带扣上的獬豸纹似乎蒙上了一层墨色,\"他们要带走所有证物,说这是......妖邪作祟。\"沈予乔转身,看见她眼底的挣扎,忽然想起前几日在市集看见的景象:寒门子弟跪在贡院门前,用自己的血磨墨写状纸,却被武侯当作妖人驱赶。

\"让他们带吧。\"沈予乔忽然笑了,指尖划过木盒上的墨梅,\"但陈墨衣袋里的名单,你可曾看过?\"李偃飞一怔,从袖中摸出半张被血浸透的纸,上面第一个名字,正是刑部侍郎韩琦的嫡子。沈予乔凑近她,压低声音:\"二十年前的焚书案,烧的不是反诗,是寒门学子联名弹劾贪腐的折子。徐先生吞的墨喉散,其实是用自己的血写成的证词,藏在墨汁里——现在,该让这些墨魂,见见光了。\"

晨风卷起地上的碎纸,一张血书飘到沈予乔脚边,\"墨冤\"二字在晨光中褪去血色,露出下面淡墨写的\"伸冤\"。她忽然想起现代实验室的显影技术,原来凶手早就在血书里用了双重笔墨,当鲜血氧化后,真正的诉求才会显现。而贡院的这场血案,哪里是什么诅咒,分明是一群被斩断笔杆的文人,用自己的骨血做笔,在大唐的科举史上,写下最凄厉的控诉。

李偃飞忽然将木盒塞进沈予乔手中,转身走向官轿,玉带在晨风中发出清脆的响声:\"韩大人,昨夜贡院走水,烧了些旧卷宗,不过......\"她回头看了眼沈予乔,后者正将名单塞进贴身荷包,\"下官倒是在井里捞到些有趣的东西,不如移步县衙,咱们边看墨梅边聊?\"

沈予乔摸着木盒上的刻纹,忽然听见远处传来读书声,是寒门子弟在背诵《寒梅赋》:\"墨梅一绽,敢教日月换新篇\"。她抬头望向贡院匾额,\"天下文宗\"四个大字被晨雾笼罩,却遮不住墙角新冒的梅枝,细小的花苞上沾着血珠,像极了狼毫笔尖的朱砂。这一夜的血墨,终将干在长安城的卷宗里,但有些东西,已经在墨香里种下了新芽——就像陈墨衣袋里那张没写完的字条,最后一句是:\"待我磨尽贪官骨,换得寒门笔重生\"。

晨钟响起时,沈予乔看见奎文阁的阴影里,有个青衫身影一闪而过,袖口露出半枝墨梅的刺绣。她摸了摸银镯,细针已经归位,却在掌心留下淡淡的墨痕。这大唐的科举,从来不是干干净净的文墨之争,而是寒门与权贵的笔锋相向。而她,作为穿越者,终将成为这墨色迷局里,那支不肯低头的狼毫笔——哪怕笔尖沾血,也要在历史的宣纸上,画出真相的轮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