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飞予长安 > 第136章 寒门烬火

飞予长安 第136章 寒门烬火

作者:双蝶梦浮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4 06:28:43 来源:小说旗

西市茶楼的暗格里,老书商的手在油灯下抖如筛糠:“当年寒门书院烧了三天三夜,七个学生被当场绞死,说是私通反贼……”他突然盯着沈予乔腰间的玉佩噤声——那是李偃飞从刑部卷宗里翻出的寒门书院信物,半枝墨梅纹在羊脂玉上泛着冷光。

李偃飞按住剑柄的手骤然收紧。她记得父亲临终前塞给她的血书:“寒门书院案牵连三省官员,若你穿男装做县令,定要查清真凶。”此刻看着沈予乔用银针挑开死者指甲缝里的炭灰,她忽然意识到,这个来自现代的仵作总能在细节处撕开真相:“三具尸体的指甲里都有相同的炭灰,是二十年陈的松树炭——和当年焚烧书院的燃料一样。”

更骇人的发现来自死者胃内残留物。沈予乔在烛火下举起瓷碗:“他们死前饮过墨汁,里面掺了曼陀罗花汁和人血。”她指尖划过《千金方》里的曼陀罗记载,“致人幻觉,却能让人在剧痛中保持清醒——凶手要他们亲眼看着自己流血而亡。”

深夜的刑部档案室,两人在积尘的卷宗里翻出“寒门七子”的画像。当看到第七幅画像时,李偃飞的瞳孔骤缩——画中少年左眉有朱砂痣,与今日第三具尸体后颈的胎记一模一样。

“他们没死。”沈予乔按住她冰凉的手,“所谓绞刑,不过是调包计。凶手用‘替死十三针’制造假死,真正的寒门学子带着恨意活了二十年。”她忽然想起现代解剖过的“假死者”,喉间不禁发紧,“砚秋,当年烧书院的人,现在是不是成了科举主考官?”

李偃飞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父亲血书中提到的“三省官员”,此刻如重锤般敲击着她的太阳穴。她颤抖着翻开另一本卷宗,泛黄的纸页上赫然盖着“韩琦”的官印——正是现任刑部侍郎,当年的监考官。“韩琦……”她的声音像是从齿缝里挤出来的,“他当年负责清点查抄的书籍,而他的嫡子,正是三具尸体中最年轻的那个。”

沈予乔猛地站起身,腰间玉佩与案几相碰,发出清越的脆响。她想起陈墨衣袋里的名单,第一个名字就是韩琦之子。“砚秋,你父亲的血书里,有没有提到韩琦?”她追问,“或者……徐文远的墨魂?”

李偃飞摇头,指尖抚过卷宗边缘的墨梅暗纹:“父亲只说寒门书院案牵连极广,让我小心刑部的人。”她忽然盯着画像上的朱砂痣,“徐文远的弟子陈墨,左眉也有颗痣——但今天投井的那个人,伤疤盖住了半张脸,根本看不清。”

沈予乔的瞳孔骤然收缩。她想起在奎文阁看见的“徐文远”,面容剥落后方才露出陈墨的疤痕。如果陈墨是徐文远的弟子,那么真正的徐文远……她猛地抓住李偃飞的手腕,“当年徐文远吞的墨喉散,根本不是自杀——他是被人用替死十三针封了喉,假死逃生!”

更夫的梆子声在远处敲响,子时三刻。沈予乔忽然闻到窗外飘来若有若无的松烟墨香,比案发现场的墨汁更腥甜些。她冲到窗边,只见西市茶楼对面的槐树下,有个青衫身影正往墙根贴什么东西。月光被乌云遮住半角,那道身影的右手举着烛台,左手执笔的姿势却让沈予乔瞳孔骤缩——是左手握笔,手腕翻转的角度分明是在画墨梅的枝干!

“追!”李偃飞的玉带钩已经出鞘,她踩着窗沿就要翻出去,却被沈予乔一把拉住。“对方敢在案发后现身,必有埋伏。”沈予乔从袖中抖出银镯,细针在月光下泛着青芒,“通知武侯封锁西市九门,重点搜查墨香楼旧址——凶手要的,恐怕不是人命,而是……”她忽然想起三具尸体胃内的曼陀罗花汁,“他们喝的墨汁里有人血,而人血中可能含有某种特殊的标记。”

当武侯们举着火把冲进墨香楼废墟时,残垣断壁间散落着无数墨锭。沈予乔蹲下身,捡起一枚刻着半枝墨梅的墨锭,发现里面藏着极小的竹筒。她用银针挑开竹筒,里面卷着张字条,用朱砂写着:“二十三年前血未冷,今夜焚尽状元骨。”字条右下角,半枝墨梅的枝干上,沾着新鲜的血迹。

“大人!后院井里发现尸体!”武侯的呼喊声惊破夜色。沈予乔跟着李偃飞冲进后院时,只见井里浮着具尸体,面容肿胀,左眉有颗朱砂痣。李偃飞倒吸一口凉气:“这才是真正的陈墨!”她猛地转头看向沈予乔,“那我们之前见到的……”

“是徐文远。”沈予乔的声音里带着寒意,“他用替死十三针控制陈墨,让他假扮自己投井,而真正的徐文远,此刻正在某个地方准备最后的仪式。”她盯着井边散落的墨锭,“这些墨锭里都藏着竹筒,里面的字条是分批送出的——凶手在制造恐慌,同时掩盖真正的目标。”

更漏声突然停了。沈予乔这才发现,不知何时起,西市的夜风里传来若有若无的吟诵声,像是无数个声音重叠在一起,念的正是《寒梅赋》的片段。她数着地上的墨锭,正好七枚,对应着当年的寒门七子,而徐文远的那枚墨锭,内侧刻着极小的字:“以血为墨,以骨为笔,写尽天下不公。”

“砚秋,你父亲的血书……”沈予乔忽然抓住李偃飞的手腕,“是不是藏在某个特殊的地方?比如……寒门书院的旧址?”

李偃飞浑身一震,瞳孔里映着燃烧的火把:“父亲临终前说,血书藏在‘梅香最深处’。寒门书院的旧址在城南,那里现在是……”她的声音突然哽咽,“现在是韩琦的别院。”

沈予乔立刻拽着她往城南狂奔,银镯上的细针剧烈震动。当她们赶到韩琦别院时,只见大门虚掩,院内梅花正盛,每朵梅花的花蕊里都点着朱砂,在月光下像极了凝固的血滴。正厅的门突然打开,一个青衫身影背对着她们而立,手中握着支巨大的狼毫笔,笔杆上刻着半枝墨梅。

“徐文远?”沈予乔的声音在发抖。那人缓缓转身,面容与木盒中狼毫笔杆上的画像分毫不差,只是面色青白,嘴角还沾着墨渍,就像刚从二十三年前的火场里走出来。

“沈姑娘,别来无恙。”徐文远开口,声音像生锈的齿轮在转动,“你能从三具尸体的指甲缝里发现炭灰,从墨汁里辨出曼陀罗,确实让老夫意外。”他举起狼毫笔,笔尖滴着血,“不过,你可知这墨汁里的人血,是从谁身上取的?”

李偃飞的剑尖已经抵住徐文远咽喉:“是韩琦的儿子。”她的声音里带着刻骨的恨意,“你杀了他,用他的血磨墨,就是为了让韩琦亲眼看着自己的儿子变成复仇的祭品。”

徐文远忽然笑了,笑声里满是悲凉:“韩琦的儿子?不,那不过是个替身。真正的祭品,是韩琦自己。”他猛地挥毫,在地上写下个“冤”字,血痕突然像活了过来,沿着青砖缝隙向四周蔓延,“二十三年前,他们烧了我们的书,断了我们的笔,现在我就用他们的血,在科举的根基上重写寒门的冤屈——让天下人看看,这被墨汁泡烂的官场,究竟有多脏!”

沈予乔感觉银镯在剧烈震动,细针几乎要弹出。她忽然想起现代案件里的心理暗示法,凶手通过布置特定的场景和符号,让目击者产生集体幻觉。眼前的徐文远,很可能是陈墨易容假扮的,而那支狼毫笔,笔杆中空,装着能让人产生幻觉的药粉。她猛地扯下腰间的玉佩,那是现代带来的指南针,此刻指针正疯狂旋转。

“砚秋,别相信他!”沈予乔大喊,“他不是徐文远,是陈墨!真正的徐文远,早就死在二十三年前的火场里了!”

徐文远的面容突然扭曲,像是被无形的手撕扯着。他发出刺耳的尖笑,声音陡然变调:“沈姑娘果然聪明。没错,我就是陈墨,徐师的关门弟子。但徐师的墨魂,早就融入了这长安城的每一滴墨汁里——包括你腰间的玉佩。”他猛地指向沈予乔的玉佩,“那半枝墨梅,是用徐师的血染红的,而你,就是他选中的墨魂载体!”

沈予乔低头看去,玉佩上的墨梅突然渗出鲜血,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红光。她感觉一阵眩晕,银镯上的细针“嗖”地弹出,却不受控制地飞向陈墨。陈墨抬手接住细针,笑容愈发疯狂:“徐师说过,墨魂需要载体,而你,正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你来自未来,能打破这大唐的墨色迷局。”

李偃飞的剑尖已经刺穿陈墨的肩膀,却没有鲜血流出,只有黑色的墨汁顺着伤口滴落。陈墨猛地抓住剑尖,将李偃飞拽到面前:“李县令,你父亲的血书,是不是藏在寒门书院的旧址?”他的声音突然变得温柔,“我知道你父亲是徐师的挚友,当年他冒死救下的,不只是我,还有你父亲的血书。”

李偃飞浑身一震,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梅香最深处,血书现真章。”她猛地推开陈墨,冲向别院深处的梅林。沈予乔紧随其后,发现梅林中央有座荒废的小庙,庙门匾额上的“文曲星”三字已经斑驳。

当她们撞开庙门时,只见供桌上摆着个檀木盒,盒盖上刻着半枝墨梅。李偃飞颤抖着打开盒子,里面躺着卷泛黄的血书,还有枚染血的玉扳指——正是父亲临终前握在手里的那枚。

“寒门书院案,实为三省官员贪腐案。”血书的字迹力透纸背,“徐文远率弟子弹劾,却被诬陷私通反贼。韩琦等人纵火焚书,欲灭其口,却不知徐师早已将证据藏于墨魂之中。”

沈予乔盯着血书最后的落款,瞳孔骤缩——是李偃飞父亲的名字,还有徐文远的朱砂手印。她忽然想起陈墨之前说的话,墨魂需要载体,而李偃飞作为徐文远挚友的女儿,正是墨魂的传承者。

“砚秋,这血书……”沈予乔的声音在发抖,“你父亲和徐文远,早就计划好了这一切。他们用替死十三针制造假死,将墨魂藏在玉佩和血书中,就是为了让你在二十三年后揭开真相。”

李偃飞的眼泪滴在血书上,将字迹晕染开来。她忽然抓起玉扳指,发现内侧刻着极小的字:“墨魂不灭,笔锋向贪。”当她将扳指戴在手上时,整座小庙突然震动起来,供桌下的暗格缓缓打开,露出个装满墨锭的木箱。

“这是……”李偃飞惊呼。

“徐文远的墨魂。”沈予乔轻声道,“他用自己的血和骨制成墨锭,将证据藏在每一支墨里。现在,该让这些墨魂见见光了。”

当第一缕晨光爬上别院飞檐时,沈予乔站在梅林中央,看着李偃飞将血书和墨锭交给武侯。远处传来更夫的报时声,卯时三刻。她摸了摸腰间的玉佩,墨梅的血色已经褪去,露出下面淡淡的纹路——那是寒门书院的地形图。

“沈姑娘,韩琦的人来了。”李偃飞的声音里带着疲惫,她看着远处驶来的官轿,玉带扣上的獬豸纹在晨光中泛着冷光,“他们要带走所有证物,说这是……妖邪作祟。”

沈予乔转身,看见她眼底的挣扎,忽然想起前几日在市集看见的景象:寒门子弟跪在贡院门前,用自己的血磨墨写状纸,却被武侯当作妖人驱赶。

“让他们带吧。”沈予乔忽然笑了,指尖划过木箱上的墨梅,“但陈墨衣袋里的名单,你可曾看过?”

李偃飞一怔,从袖中摸出半张被血浸透的纸,上面第一个名字,正是刑部侍郎韩琦。沈予乔凑近她,压低声音:“二十年前的焚书案,烧的不是反诗,是寒门学子联名弹劾贪腐的折子。徐文远吞的墨喉散,其实是用自己的血写成的证词,藏在墨汁里——现在,该让这些墨魂,见见光了。”

晨风卷起地上的碎纸,一张血书飘到沈予乔脚边,“墨冤”二字在晨光中褪去血色,露出下面淡墨写的“伸冤”。她忽然想起现代实验室的显影技术,原来凶手早就在血书里用了双重笔墨,当鲜血氧化后,真正的诉求才会显现。而贡院的这场血案,哪里是什么诅咒,分明是一群被斩断笔杆的文人,用自己的骨血做笔,在大唐的科举史上,写下最凄厉的控诉。

李偃飞忽然将木箱塞进沈予乔手中,转身走向官轿,玉带在晨风中发出清脆的响声:“韩大人,昨夜西市走水,烧了些旧墨锭,不过……”她回头看了眼沈予乔,后者正将名单塞进贴身荷包,“下官倒是在梅林里捞到些有趣的东西,不如移步县衙,咱们边看墨梅边聊?”

沈予乔摸着木箱上的刻纹,忽然听见远处传来读书声,是寒门子弟在背诵《寒梅赋》:“墨梅一绽,敢教日月换新篇”。她抬头望向别院匾额,“文曲星”三个大字被晨雾笼罩,却遮不住墙角新冒的梅枝,细小的花苞上沾着露水,像极了狼毫笔尖的朱砂。这一夜的血墨,终将干在长安城的卷宗里,但有些东西,已经在墨香里种下了新芽——就像陈墨衣袋里那张没写完的字条,最后一句是:“待我磨尽贪官骨,换得寒门笔重生”。

晨钟响起时,沈予乔看见梅林的阴影里,有个青衫身影一闪而过,袖口露出半枝墨梅的刺绣。她摸了摸银镯,细针已经归位,却在掌心留下淡淡的墨痕。这大唐的科举,从来不是干干净净的文墨之争,而是寒门与权贵的笔锋相向。而她,作为穿越者,终将成为这墨色迷局里,那支不肯低头的狼毫笔——哪怕笔尖沾血,也要在历史的宣纸上,画出真相的轮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